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2 ,大小:1.67MB ,
资源ID:921114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92111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传播的“物性”:从彼得斯的信息观看传播学的想象力.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传播的“物性”:从彼得斯的信息观看传播学的想象力.pdf

1、 媒介批评 第十五辑ME D I A C R I T I C I S M一种描述传播的“物性”:从彼得斯的信息观看传播学的想象力王皓然摘要:彼得斯的媒介哲学隐含着一个极为重要的思想前提,即以信息和物质的同一性关系为基础的结构实在论问题.更通俗地来讲,它揭示了传播活动不仅同时存在于意识世界和物质世界当中,而且这两个世界本身也是统一并具有相互转化关系的.在 奇云:媒介即存有 一书中,彼得斯就使用了大量的物理学隐喻来阐释这种统一关系.它是对于将信息论与控制论视为重要理论渊源的传播学的一次知识结构的更新,并重新勾勒了以“媒介”概念为中心的现象哲学对传播、信息以及宏观世界的诸多思考.它也因之成为我们重新

2、思考传播学的学术想象力的起点.关键词:奇云;媒介哲学;信息论“信息”概念是传播学研究中十分独特的锚点.我们可以通过它来实现不同主体间抽象的意义活动具象化,从而更好地考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与 发展过程.威尔伯施拉姆如是写道:“当我们从事传播的时候,也就是试图与其他人共享信息 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信息和信宿.”传播学借由来自信息科学理论中的“信息”概念,实现了对符号、意义、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等研究对象的统一,形成更加简洁确切的理念阐述和更加科学严谨的理论表述.以信息的形式理解传播活动中的全部内容事实地建构了“关于传播的控制科学”(s c i e n c eo f c o

3、mm u n i c a t i o n)的基本面貌,传播学通过将自身设想为一门研究“社会信息系统的科学”建立起了既往的知识论架构.那么,当传播的内容物被认为是一种“信息”时,我们所说的“意义”又意味着什么?这其实是彼得斯在 奇云:媒介即存有(以下简称 奇云)一书的开篇即提出的问题.可以说,“信息”作为传播研究中最经典同时也最空泛的一般概念,在断章取义式地接受了维纳关于“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的经典论断之后,便再未跟随系统科学的概念发展脚步,同时也没有形成符合自身学科实践特点的独有阐释.而彼得斯所倡导的媒介哲学则试图在跨学科语境下重新赋予它新的实在论意义,以武装其强调物性存在论的媒

4、介哲学思想.他对有关问题的探讨,似在“信息”和“媒介”两个传播学的永恒主题中搭建起一座全新桥梁.本文仅以彼得斯在 奇云 一书中使用的“麦克斯韦妖”“红移”和“相对论”三个物理学隐喻,分层讨论这座桥的价值.考察作者如何反思和超越以“信息”概念为轴心的传统传播学视野,进而从中释放传播学的独特想象力.C h a r l e s H o r t o n C o o l e y S o c i a lO r g a n i z a t i o n:A S t u d yo ft h eL a r g e r M i n d(s te d)L o n d o n,N e wY o r k:R o u t

5、l e d g e,p p W i l b u rS c h r a mm,D o n a l dF R o b e r t s“H o wC o mm u n i c a t i o nW o r k s”T h eP r o c e s s a n dE f f e c t so fM a s sC o mm u n i c a t i o n,C h a m p a i g n:U n i v e r s i t yo f I l l i n o i sP r e s s,p p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年,第页.美 威尔伯施拉姆:传播学概论(第二版),何道宽译

6、,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年,第 页.潘忠党:新闻与传播之别 解读凯里 新闻教育错在哪里 ,国际新闻界 年第期.美 约翰杜海姆彼得斯:奇云:媒介即存有,邓建国译,复旦大学出版社 年,第页.美 诺伯特维纳:控制论:或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信的科学,郝季仁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第 页.传播的“物性”:从彼得斯的信息观看传播学的想象力 一、追问信息的“本体论”“信息”是什么?如何准确回答该问题不仅困扰着传播学,也在系统科学、科学哲学乃至现代物理学领域中同样构成着挑战.在 世纪中叶以梅西会议(M a c yC o n f e r e n c e s)为代表的系列信息科学大讨论中,香农最初设想其为一种

7、没有体积和物质性的概率或可能性.按维纳的说法,它是一种用以表达目的的“负熵”,一种与意义相分离的、可以在不同物质基质之间流动而不发生改变的实体.这种香农信息专用于表达信号系统内的各种状态和改变过程,同时又作为独立的数学概念能够将物理的运动过程与之区分开,使得信息科学无需考虑作为信息载体的物理系统的具体性质,而只需以概率和数理分析来直观描述信息系统内的各种状态,达到对信息系统最准确的描述.香农信息被设定为不与任何事物或行为发生关联,非实在的,且仅存在于限定信号系统内的抽象标量.但由此而来的矛盾是,既然系统论要把信息视为“对外界进行调节并使我们的调节为外界所了解时而与外界交换来的东西”,这种抽象关

8、系就必然只关联于某一具体系统的组织和有序程度.由于信息不能作为直接的认识对象,只有当它作为具体系统下的接受和使用过程时才为人所把握.唐纳德麦凯(D o n a l dM a c K a y)缘此提出一种更倾向将信息视为物理载体和语义内容的统一体的观点.尽管彼时的讨论以香农等人的观点占据上风,但这样一种信息概念无疑难以在其他学科的理论话语中得到准确表述,系统科学只能笼统概括其为“物质的一种普遍的基本属性,是关于系统的组织性和复杂性的规定性及其表 美 凯瑟琳海勒: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文学、信息科学和控制论中的虚拟身体,刘宇清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第 页.美 诺伯特维纳:人有人的用处,陈步译,商务

9、印书馆 年,第页.郝宁湘:对信息本质的分析和认识,青海社会科学 年第期,第 页.美 罗伯特洛根:什么是信息:生物域、符号域、技术域和经济域里的组织繁衍,何道宽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年,第 页.征”.一切意识活动都应被排除在信息活动之外,因为一旦信息被作为直接的认识对象,那么信息本身就已经不再是信息了,概念的指涉对象必然随着认识活动的扩大而扩大.借由信息论的知识传统将传播活动及其内容想象为可控制、可度量和可操作的信息,这显然并不符合香农的本意,多数时候,国内的学科史研究都将施拉姆与伯洛等人力主引入的“信息”概念看作过度延伸和误用的结果.然而,在经历大半个世纪的“误用”之后,信息已然成为整个传

10、播学研究领域最为重要的理论表征:且不论灵感源自数字信号系统的“社会传播系统”构成了大众传播研究的基本理论想象,波斯曼(N P o s t m a n)的媒介环境学也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控制论研究常讨论的“恒温器”作为其重要的理论隐喻;而在文化研究领域,对基因、遗传代码等生物信息的关注正不断取代身体本身的功能性定义.这些都为传播学遗留下巨大的难题:作为强调客观世界与精神世界间的联系性与实践性的学科,在传播学试图探讨人如何通过信息及传播技术与各种有关“在场”的符号进行交换时,这种行为所蕴含的意义理应是存在(e x i s t e n t i a l)层面而不单是信息层面的.“信息”本身却作为一个封闭

11、的数学概念,无以为“传播是什么”提供实在论意义上的支撑.信息哲学和现代物理学领域在该问题上曾有不少尝试.比如惠勒(J Wh e e l e r)提倡的信息本体论将信息作为一切物理过程的基本属性,认为物理理论的任务就是“发现和描述信息演化和表达的过程”.巴布(J B u b)和哈维森(H H a l v o r s o n)等人则视信息为新的实在形式,并将量子理论看作“关于魏宏森、曾国屏:系统论:系统科学哲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年,第 页.姜红:作为“信息”的新闻与作为“科学”的新闻学,新闻与传播研究 年第期.伍静:中美传播学早期的建制化历程与反思,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年,第 页.波斯曼在控 制

12、 论 和 信 息 环 境 概 念 的 基 础 上 认 为“教 育 的 最 佳 构 想 是 恒 温 器”,参 见N e i lP o s t m a n“T e a c h i n ga saC o n s e r v i n gA c t i v i t y”I n s t r u c t o r,(),p p .美 凯瑟琳海勒: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文学、信息科学和控制论中的虚拟身体,刘宇清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第 页.美 约翰杜海姆彼得斯:奇云:媒介即存有,邓建国译,复旦大学出版社 年,第 页.王伟长:结构实在论视域下信息和物质的同一,哲学动态 年第期,第 页.传播的“物性”:从彼得斯的信

13、息观看传播学的想象力 信息传输的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的理论”.再比如,现代信息哲学更加关注物质和信息的同一性问题,强调信息不单是物质的属性,更是物质的基础存在方式,能够同时实现对物理世界、精神世界和客观知识世界的描述,以重新揭示人在认识世界过程中主客体双向交互的基本方式.在尝试找到一个更加广义的实在论解释的同时,“信息”作为一个外来概念也被融入更多学科的方法论当中,极大地丰富了它们对自身研究对象的描述方式.那么传播学又该如何追问,或者说如何构建以本学科实践为中心的“信息”概念呢?彼得斯以一个巧妙的热力学隐喻,开启了这个问题的讨论.二、“麦克斯韦妖”:结构实在论意义下传播问题的知识转换 年,英国物理

14、学家麦克斯韦(J M a x w e l l)为挑战热力学中“热量不能从低温物体自然转移到高温物体”的基本定理,设想了这样一套实验装置:假使我们能寻找到一个绝热容器并等分成两格,由一只“小精灵”控制唯一能够联通两格的小门.当容器中的空气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时,小妖精只会允许速度较快的分子通过其中一格,而较慢的分子只能进入另外一格.长此以往,快分子与慢分子会逐渐在不同的两格中聚集,它们间的温度差不断扩大,也就向热力学第二定律提出了反例.这项实验在彼得斯看来直接暴露了彼时学界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任何预期的实验效果都依赖于信息的传播才能实现,但这些信息的记录和传输过程所需要的成本却为人们所忽视.麦克斯

15、韦实际上忽略了,小妖精只有在感官接收到某种有效信息后才引发特定行为,并因之实现精确地开门或关门.现代信息理论的产生,本身就是为了定向观察这部分作为信息来解读的R o bC l i f t o n,J e f f r e yB u b&H a n sH a l v o r s o n“C h a r a c t e r i z i n gQ u a n t u mT h e o r y i nT e r m so f I n f o r m a t i o n T h e o r e t i cC o n s t r a i n t s”F o u n d a t i o n s o fP h

16、y s i c s,p p 邬焜:信息哲学,商务印书馆 年,第 页.刘钢:从信息的哲学问题到信息哲学,自然辩证法研究 年第期,第 页.美 约翰杜海姆彼得斯:奇云:媒介即存有,邓建国译,复旦大学出版社 年,第 页.美 诺伯特维纳:人有人的用处,陈步译,商务印书馆 年,第 页.能量运动,而尝试以新形式表达这种热力运动过程.像小妖精这样甄别分子运动的速度信息实现局部改变其运动状态的现象,实际对应着热力学系统内的“负熵”,它代表着信息与热相反的运动状态,同时亦证明了一切物质/能量都是信息,只不过仅有某部分物质/能量被人为地加以解读.彼得斯把开门与关门的行为抉择联想成系列传播活动,也就以一种全新的知识传

17、统重新描述了传播学所关注的主体间的关系建构与影响过程.在这个以热力学为基础的知识传统中,信息的传播是热运动的特殊表达形式,热力学进程反之也能够被作为一个传播事件看待.我们正是依据系统论的这种表达方式才把人类和社会的行为设想为一个信息反馈循环.比如布里渊等人将生命系统视作通过持续不断地输出熵以维持自身的低熵水平的系统,生命体与机器,包括人类社会,都可视作一个“局部地和暂时地抗拒着熵增加的总体趋势”的过程.不仅小妖精获得信息的过程可以表达为一个热力学的运动,更由于这个过程需要通过不断擦除不正确的信息来保留结论,那些被擦除的无效信息也随着不可逆操作的不断增加又以“热”的形式重新回到了热力系统中.那些

18、自然界不为人所获得的,或者是并未进入人类传播活动当中的信息,都正在以热的形式被表达.这一设想实现了信息活动和热运动的统一,而过去在传播研究中被理论假定为“不存在”的物理影响,也因重新建构起来的信息实在论,重新赢得在传播学话语中的一席之地.它们表明,一切自然运动过程本质上都具有传播意义,信息与能量之间的转换关系,其实质就是以能量形式存在的“传输型媒介”和以信息形式被记录和保存的“记录型媒介”之间的相互转换.王伟长:结构实在论视域下信息和物质的同一,哲学动态 年第期.王洪喆:诺伯特维纳、控制论与信息传播的人文精神,全球传媒学刊 年第期.美 诺伯特维纳:人有人的用处,陈步译,商务印书馆 年,第 页.

19、O r l y S h e n k e r“M a x w e l l s D e m o n:E n t r o p y,C l a s s i c a l a n d Q u a n t u m I n f o r m a t i o n,C o m p u t i n g”S t u d i e s i nH i s t o r y&P h i l o s o p h yo fM o d e r nP h y s i c s,(),p p J o e nG y c h u a n“R e d o i n gC u l t u r a l S t u d i e s i nN a t u

20、r e:AS u g g e s t i o n f o r t h eA r t i c u l a t i o no fC u l t u r a lS t u d i e sa n dE c o l o g y”K o r e a nJ o r n a l o fC o mm n i c a t i o nS t u d i e s,(),p p 美 约翰杜海姆彼得斯:奇云:媒介即存有,邓建国译,复旦大学出版社 年,第 页.传播的“物性”:从彼得斯的信息观看传播学的想象力 彼得斯同时还看到,麦克斯韦的实验装置无论作为传播活动还是热力运动,都展示了该过程的局部可逆性,以及宏观系统上自然熵增

21、进程的不可逆性.传播活动虽然作为局部和暂时的减熵运动是进步得以存在的依据,但信息的传播规律依旧是不例外于热力学运动的基本法则的.比如,假使存在有与人类相类似的地外文明,也只有当它具备与人类同等的热力学条件时,我们彼此之间才可能存在共同意义上的“传播”或“信息”,并带来可以被实现的观测和通讯.用热力学重新武装起来的传播学,以其不可逆的耗散过程对应着时空向物质的转变,把包括时间与因果在内的人类的一切先验范畴都通过单向的热力学运动的形式表达出来.甚至可以说,以信息和能量构成的运动关系,规范着人类一切传播活动的方向与维度,是人类一切可能的交流和观测活动的基础.彼得斯还为此提及了另一只小妖精,即拉普拉斯

22、妖.它假设宇宙现在的状态是其过去的果及未来的因,那么只要小妖拥有足够强大的算力,宇宙中一切过去和未来发生的运动都将变得可追溯.基于和麦克斯韦妖相同的错误,这种假想同样未意识到信息获取的成本及对测量工具的依赖,想要实现这样一个逆运算过程,就必须满足永远不可能被满足的能量消耗:我们要尝试记录或演算宇宙全部的运动信息,首先须以全宇宙的能量为其转化动力.能量的运动和信息的传播,就像是从两个方向出发,却走向它们共同的终点.至此,本文花费的大半篇幅都在探讨彼得斯这里所持有的一种不同于我们过往认识的信息观.这种信息观在强调信息与物质的同一性关系的同时,更强调这种结构实在从根本上决定了“传播是什么”.传播活动

23、不仅是人类意 美 诺伯特维纳:人有人的用处,陈步译,商务印书馆 年,第 页.美 诺伯特维纳;控制论:或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信的科学,郝季仁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第 页.比利时 伊利亚普里戈津:确定性的终结:时间、混沌与新自然法则,湛敏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年,第 页.原文中引用了现代计算机之父查尔斯巴贝奇的观点,其认为“只要有足够的算力,宇宙中的一点一滴都可以被追溯”,但类似想法最早在 年已由法国数学家皮埃尔 西蒙拉普拉斯提出,可参见 奇云 第 页.美 约翰杜海姆彼得斯:奇云:媒介即存有,邓建国译,复旦大学出版社 年,第 页.识世界的活动,同样是广袤的物质世界的活动形式之一,彼得斯所

24、持有的传播观念则通过对信息概念的追问,实现了两个世界的传播存在的统一和相互转化.只有当这样一种关于传播的实在论确立时,彼得斯以存在论为基础的媒介哲学才不仅是一种天马行空的畅想.继而通过对“多普勒效应”和“相对论”的洞察,我们还会看到这种同一性关系如何塑造着人类以媒介为其存有方式的现象世界.三、“弯曲的本体论”:彼得斯媒介现象学背后的传播启示麦克卢汉曾用一个极精妙的比喻形容人在理解传播时所面临的困境:“鱼到了岸上才知道水的存在.”由于人类的一切传播活动都以自身的生理结构为现象学前提,也就不可避免地在考察传播的过程中,长期漠视“超自然现象”和“非人存在物”.在彼得斯看来,这就像是照镜子却对镜中“非

25、人性”的注视视而不见一样,仅仅是为了支撑自身脆弱而危险身份的需要.他为此安排了一场有趣的思想实验,通过鲸鱼和海洋提供的独特“反环境”思考传播的反身性.生活在深海世界当中的鲸豚动物面临与人类截然不同的现象学条件.比如它们并不具备如行走、观看、聆听、扫视及通过观察天空和地平线了解自己所处环境的能力.人类可以通过自身的视觉或听觉信号来实现交流,特别因为声音和光线在空气中的有限传播速度几乎不会对人际互动产生可感的影响,人类的语言行为很少考虑到信号从发出到被接受过程中微小的滞后现象.任意两个相互交流中的主体之间基本完全享有共同的标准时间,于是,人类其实是在以一个共有的时间关系来标记全部传播行为及其附带信

26、息的先后 加 埃里克麦克卢汉著,美 弗兰克秦格龙编:麦克卢汉精粹,何道宽译,南京大学出版社 年,第 页.美 约翰杜海姆彼得斯:奇云:媒介即存有,邓建国译,复旦大学出版社 年,第 页.美 约翰杜海姆彼得斯:奇云:媒介即存有,邓建国译,复旦大学出版社 年,第 页.美 约翰杜海姆彼得斯:奇云:媒介即存有,邓建国译,复旦大学出版社 年,第 页.传播的“物性”:从彼得斯的信息观看传播学的想象力 顺序的.海洋深处的鲸鱼与之不同.它们不仅靠着极为发达的声学器官形成了独特的听觉“图像”,还因为声波在海洋当中的传播速度和保真度,能够实现与同伴的远距离通讯.这种跨越数百甚至上千公里的通讯活动,会为它们带来以人类的

27、有限经验其实非常难想象到的传播时延问题:鲸鱼可以从海洋中同时接收到两条声信号,但这两则信息却因为传输距离的原因实际表达了完全不同的两个“现在”.在鲸鱼的世界中,大量的时间关系不是作为信息,而是作为传播现象被直接保存在海洋中的.海豚就像把海洋变成了没有存档的共构“网络”,把过去以“现在”的形式保存在传播的事实本身当中,存在于声波在海洋中的运动过程当中.反观人类,人的任何符号性存储系统都完全倚赖复杂的共时与历时态结构组成的统一和标准化的时间关系,所有的符号信息都只存在于这种标准化的时 间 尺 度 中.而 这 种 存 储 过 程 本 身 便 是 所 谓 关 于 媒 介 的“技 术”(t e c h

28、n o l o g y).人类用自身独有的媒介技术,创造了自身独有的时空经验.在人类凭借自身技艺实现的传播活动之外,在更加广泛的“非人”的传播现象当中,时间本应由信息的传输过程本身来表达.在掌握多普勒效应原理后,作为现象的传播过程也正在成为人类获得时间信息的重要来源.比如人可以通过观察不同恒星发出光束的波长来判断它们与我们之间的运动关系,于是,每一个太空中的光信号都像是“被拉长的现在”,信息在传输的运动中也记录了宇宙过去的一切历史.在以前,人类将天空作为静止的绝对参照系,由此确定的时间历法,天空中的昼夜交替和天体运行的周期规律被用来指导我们的生产实践,也作为人类书写历史的基本规则.但随着对“红

29、移”现象的揭示,光的运动过程所保留下来的时间信息反倒促使人将自身作为天文观测的时间参照系,以解读宇宙不断产生的“历史文本”.信息与物质运动的同一性关系既解释了“记录型媒介”与“传输型媒介”如何相互转化,更克服了传播之于人类有限的经验的相对性问题.以此为基础,美 约翰杜海姆彼得斯:奇云:媒介即存有,邓建国译,复旦大学出版社 年,第 页.所有的物理现象都应同时被作为一个传播问题来看待,这也是为什么彼得斯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置入他的讨论当中:他认为相对论其实就是一种“关于宇宙与自身交流困难的理论”,由于宇宙只能在速度有限的前提下与自身交流,本质并不存在一个对宇宙中所有参照点而言都有效的“现在”.鉴于

30、任何物体的运动状态信息都需得到表达和接受,任何被观测的客体都不能独立于观测主体和测量行为本身而存在.对过往物理研究中忽略的传播过程的重新发现,将物理学研究又推向主体与客体之间难分的边界上.四、余论:传播作存在的共同标尺特南鲍姆(A T a n e n b a u m)在 计算机网络 中以半开玩笑的口吻讲过这样的道理:“你永远不要低估一辆满载着磁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的旅行车的带宽.”而一语成谶的是,诸如亚马逊等许多知名的云计算公司,如今真的都将集装箱卡车作为“传输”超大数据的重要媒介之一.它由此也向我们揭示,无论科技如何进步,人类的一切传播活动都不会简化为纯粹的意识活动,而是必然留存在意识世界和客

31、观世界相统一的运动规律中.可以说,彼得斯留下了一个全新知识结构以重新看待传播.早先人们所设想的“大众传播学”系统作为一个线性的、不断通过调整而试图趋于平衡的功能系统,早已落后于时代和自身的实践探索进程.对仍在强调控制论和功能主义传统的传播研究来说,它就像麦克斯韦的小精灵一样,幻想以完美的抽象观察者姿态不造成任何附带影响地观测或控制传播行为.如果我们关注到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便会发现以卢曼(N L u h m a n n)为代表的许多社会科学理论都已转向以非线性、不均衡的复杂系统为基础的系统观,将“系统”仅作为与环境相区分又相联系的统一体.卢曼强调社会系统为自我维持而不断生 美 约翰杜海姆彼得斯

32、:奇云:媒介即存有,邓建国译,复旦大学出版社 年,第 页.奥地利 艾尔温薛定谔:自然与希腊人、科学与人文主义,张卜天译,商务印书馆 年,第 页.A n d r e wS T a n e n b a u m,D a v i dJ W e t h e r a l l C o m p u t e r N e t w o r k st h E d i t i o n E n g l e w o o d:P r e n t i c eH a l l,p p 高宜扬:鲁曼社会系统理论与现代性,人民大学出版社 年,第 页.传播的“物性”:从彼得斯的信息观看传播学的想象力 产要素,也就是传播的过程,而这种传播

33、活动又意味着不可避免的能量耗散及单向膨胀的“不确定性”.基于此事实,任何尝试以微观手段保持系统内局部和暂时的有序状态的行为,最终都只会加剧宏观环境本身的混乱.这不但是物理学的常识,也被当作传播活动和一切社会行为的共同规则.不同于卢曼,彼得斯尝试从人类赖以感知信息并实现传播的“媒介”入手,它在由媒介的持存状态构成的现象世界中向我们揭示信息与物质的同一律.或许借用薛定谔(E S c h r d i n g e r)在 科学与人文主义 中的一段话,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我相信我在构建我周围的实际世界时,的确把我的心灵排除了出去.而我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排除.然后我非常惊讶地发现,关于我周围实际世界的

34、科学图景是很不完全的.它给出了许多实时信息,把我们的经验按照非常一致的秩序整理好我们之所以认为自己在其中,认为自己属于这幅图景,是因为我们的身体在这幅图景中.彼得斯探讨的媒介并非过往意义上的媒介,它不仅仅是“关于”(a b o u t)这个世界的,而且“就是”(a r e)这个世界本身.经由三个物理学隐喻的去蔽,它展示了在信息与物质的统一运动关系中,人类何以获得、存储、传送和加工这些信息,组织起自身独特的时间、空间和权力关系.它看到受限于人的主体性,当下世界首先必须是一个“人化的自然”,继而“传播”作为人类认识和存在的方式无法被任何知识探索活动忽略.它不单是广袤物理世界中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更

35、是人类用以丈量和阐释宇宙的基本形式,从而激发我们对传播学的边界更加大胆的思考.(王皓然,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葛星:N卢曼社会系统理论视野下的传播、媒介概念和大众媒体,新闻大学 年第期.奥地利 艾尔温薛定谔:自然与希腊人、科学与人文主义,张卜天译,商务印书馆 年,第 页.美 约翰杜海姆彼得斯:奇云:媒介即存有,邓建国译,复旦大学出版社 年,第页.P h y s i c a lP r o p e r t i e s o fC o mm u n i c a t i o n T h e I m a g i n a t i o no fC o mm u n i c a t i o nS c

36、i e n c ew i t ht h eV i e w p o i n t o fP e t e rs J o h nD u r h a mP e t e r s I n f o r m a t i o nT h e o r yW a n gH a o r a nA b s t r a c t P e t e rsm e d i ap h i l o s o p h y i m p l i e sa ne x t r e m e l y i m p o r t a n t i d e o l o g i c a lp r e c o n d i t i o n t h a ti s s t

37、r u c t u r a lr e a l i s m b a s e do nt h ec o m p l e m e n t a r y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 i n f o r m a t i o na n dm a t t e rG e n e r a l l ys p e a k i n g 敭 I tr e v e a l st h a tc o mm u n i c a t i o nn o to n l ye x i s t i nt h ec o n s c i o u sw o r l da n dt h ep h y s i c a l

38、w o r l d m o r e o v e r t h e t w ow o r l d sa r eu n i f i e da n dh a v em u t u a l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i nT h eM a r v e l o u sC l o u d s 敭 P e t e r su s e dm a n yp h y s i c a lm e t a p h o r s t oe x p l a i nt h i su n i f i e dr e l a t i o n s h i pr e g a r d e dI n f o r m

39、 a t i o nT h e o r ya n dC o n t r o lT h e o r ya s i m p o r t a n t t h e o r e t i c a l s o u r c e s 敭 I tw a s a nu p d a t eo f t h ek n o w l e d g e s t r u c t u r eo f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a n do u t l i n e dt h o u g h t so fp h e n o m e n o l o g i c a lp h i l o s o p h yc e n

40、 t e r e do nt h ec o n c e p to f m e d i a o nc o mm u n i c a t i o n i n f o r m a t i o na n dt h e m a c r ow o r l d 敭 I t c a na l s ob e t h e t h r e s h o l do f r e t h i n k i n gt h ea c a d e m i c i m a g i n a t i o no fc o mm u n i c a t i o n 敭K e y w o r d s T h eM a r v e l o u sC l o u d s M e d i aP h i l o s o p h y I n f o r m a t i o nT h e o r y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