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课程背景下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方式研究之 19 香菱学诗教案设计:梁珺玲 批准使用:魏丰田 创作时间:2017年6月12日学校:新蔡县现代双语实验学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材169179页教学目标1、 学会生字生词,丰富语言积累。2、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3、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思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教学重点1、 揣摩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分析香菱的性格。2、 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神,精要好学、乐学、更要善学、苦学。教学难点如何理解香菱的笑教学方法启发、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
2、课件、学案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导语设计:红楼梦是一部旷世奇书,代表了我国古典文学的最高成就。从清代留传下一句话:“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2009年,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台栏目播出了当代作者刘心武的系列讲座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再一次掀起“红学”研究的轩然大波,引起更多人对红楼梦的热切关注与极大兴趣。今天,借助文学的力量,我们与红楼梦中的一位女子不期而遇,让我们共同关注香菱学诗)(板书课题及作者)自主学习、资料连接:香菱身世背景:是红楼梦中一个美丽、善良但又受尽摧残的苦命女子。原籍姑苏,原名甄英莲,出身乡宦家庭。其父甄士隐,是当地乡绅。但她三岁被人贩子拐走,长大后被呆霸王薛蟠买去做妾,
3、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府的梨香院。平日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这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环境的变化激发了香菱学写诗的愿望,宝钗笑她“得陇望蜀”,劝她“且缓一缓”,可她急切得很,于是去找黛玉。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题目是编者加的。原回目题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学生读出(课件展示)。2、整体感知(1) 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写了什么内容。示例:生:小说详细叙述了黛玉指点香菱学诗门径、香菱谈读书体会及香菱苦志写诗的经过。师:用三个词概括就是(拜师)读诗、论诗、作诗(课件展示)(2)香菱写的前两首诗都存在不足,黛玉是如何评价的?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4、结合课后习题三的分析,用简洁的语言说说香菱第三首诗的成功之处。生:第一首:“意思却有,措词不雅、去作。”第二首:“这一首过于穿凿,还得另作。”第三首:句句写月,句句写离别,把自己的沉痛遭遇融入了寒月之中。表达渴望与家人团聚的心情。师:第三首诗在第49回被众姐妹赞为:“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师(过渡):香菱学诗成功了。那么香菱是怎样学诗的呢?(板书:香菱学诗)请用课文中的一句话回答?生:第8段:“原来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师:“苦志学诗”中的”苦志”与原标题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中的“苦吟”是一致的,“苦”正是全篇的主旨所在。作者明确告诉我们香菱是“苦”学诗(板书
5、苦”)。那么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香菱学诗的“苦”?从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香菱?作者在香菱身上寄寓了怎样的感情?让我们合作探究以下问题。(课件显示“合作探究”问题)合作探究 1、品一品香菱性格(1)“原来香菱苦志学诗”,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香菱学诗的“苦”,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香菱?(方法链接:可从人物描写、词语、写作等角度分析。)(2)香菱学诗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一个表情“笑”,从中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香菱?(方法链接:结合含笑的句子和她的第三首诗分析。)2、思一思香菱命运有人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曹雪芹对香菱这一形象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结合下面的资料,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6、A、脂砚斋精辟的分析:“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且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然此一人岂可不入园哉。故欲令入园,终无可入之隙,筹划再三,欲令入园必呆兄远行后方可”。、红楼梦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师:读出并解释两个问题。材料:大意是说香菱的出身、相貌、气质、才情、性格等都不逊色于大观园里的其他姐妹,只因命运多舛,致为人妾,并且读过书。这样的人一定要让她入大观园的海棠诗社,时机选在薛蟠外出远行后。材料:是香菱的判词。红楼梦中的判词都是人物命运
7、的暗示。第1句暗示香菱的出身,第二句是对香菱一生命运悲惨的概括,最后两句是写香菱的命运。“自从两地生孤木”中“两地”是两个“土”(板书:)“生孤木”是“木”,合起来是一个“桂”(板书:桂)字,是说后来薛潘的正妻夏金桂来了。“致使香魂返故乡”是说香菱后来被夏金桂害死了。高鄂的续说香菱后来扶了正,死于难产,这与曹雪芹的原意是相悖的。师: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学案”,也许有的问题你已经明确,也许你对个别问题还有疑问,现在小组内合作探究一下。学生合作探究中交流展示师(过渡):同学们讨论的很积极,现在开始交流展示。一、展示第1个问题的(1)同步课件问题:1、品一品香菱性格(1)“原来香菱苦志学诗”,文中
8、哪些语句表现了香菱学诗的“苦”,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香菱?(方法链接:可从人物描写、词语、写作等角度分析)师: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香菱学诗的苦,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香菱?展示示例:生1:我找到的是第一段“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这里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出了香菱读诗非常刻苦和入迷,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师:你从写作手法上品出了一个刻苦勤奋的香菱。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体现香菱学诗的“苦”?生2:5段:“默默的回来,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下下抠土”,“只见
9、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出神”说明香菱学诗已是神游其中,很是入迷,物我两忘了。“抠土”动作是使劲抠,其实是使劲想,呕心沥血,费尽心思。师:嗯,你从关键词上品析的。刘勰说:“神与物游”,香菱此时就是神游于创作之中。此段中还有还有“只见她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谁来品味?生3:“皱一回眉”说明用字不妥,对诗句不满意。“含笑一回”说明有了奇句,感到满意和欣慰。师:这些神态、动作的细节描写写出了香菱学诗达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生4:我找到的是侧面描写。是宝钗的几句话:第4段的“越发弄成个呆子了。”,5段“这个人定要疯了!”6段“可真是诗魔了。”“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这些都说明了香菱学诗的痴
10、迷。师:你找的宝钗的话很全面。侧面描写还有宝玉的的称赞,探春的关爱等。侧面描写是香菱苦心学诗在周围人心中的折射。能使香菱这一人物形象更生动、更丰满,也更真实感人。(表现“苦”的句子,也可以是文中的其他段,据学生回答而定。如第4、6、8段等。)师:一个“苦”字,凝聚了香菱学诗的专注、痴迷、执着,套用一句诗就是“诗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香菱一直苦心学诗。(板书:“心”形图)一个苦字,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香菱。(同步课件显示“苦”学中香菱的性格)请齐读。师(过渡):大家都觉得香菱学诗很苦,那么香菱自己觉得学诗苦吗?生(众):不苦。二、展示第1个问题中的(2)同步课件问题:1、品一品香菱性格(
11、香菱学诗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一个表情“笑”,如何理解(结合含笑的句子和她的第三首诗分析)。师:为什么香菱不觉得苦?生(众):因为学诗过程中她一直在笑。师:这说明她把学诗当成了一种快乐。苦中有乐,乐此不疲。(板书:乐)作品中写她的“笑”就有15次。这里我们结合老师找出的三句,分析从笑中大家又可以看出一个怎样的香菱?课件显示:香菱的笑v 1、香菱听了,笑道:“既这样,好姑娘,你就把这书给我拿出来,我带回去夜里念几首也是好的。”v 2、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v 3、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道还不好?”师
12、先齐读一遍。生1:第1句话里看出香菱特别好学,急切地想读诗。师:你从哪里看出的?生1:从“就”“夜里念几首”可以看出。师:那你把香菱急切的心情、央求的口吻读出来。生1:(读)生2:第2句中,香菱才读了这么几天诗,就有这么高水平的的见解,说明香菱聪慧。她乐于谈读诗有感受,所以才会笑。师:嗯,说的全面。生3:第3句诗中,这里的“笑”可以看出香菱自己对这首诗也十分满意,体现她自信,认为写得好。师:还有哪点体现自信。生:反问师:那你把香菱的自信读出来,反问句式音调要上扬。生3:(读)师:一个“笑”字,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聪明、可爱、自信、执着的香菱。师:其中香菱的“聪明”不是一般的聪明,香菱是一个精华
13、灵秀的人物。集中体现在课文的第2段的语言描写中。又比如:香菱笑道“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这说明香菱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了。一个“尽”字,说明香菱学诗十分认真。还有她对王维诗的品味头头是道。能品出诗的味道,能结合自己那年上京来的经历品味诗的意境。这些都说明香菱还非常善于学习。(板书:善)师(过渡):香菱学诗这么苦,为什么总是笑,我们怎样理解香菱的笑呢?三、理解笑的含义师:文中段:香菱笑道:“姑娘何苦打趣我,我不过是心里羡慕,学着玩罢了”。她真的是学着玩吗?所谓“诗言志”,请结合香菱的第三首诗,和你对红楼梦的理解简单分析。师:齐读香菱的第三首诗。(同步课件显示)香菱的第三首诗: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
14、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生1:写诗是香菱对艺术的崇拜,师:写诗是她的追求。生2:写诗是她精神的寄托生3:这是苦笑。生4:用笑来衬托她的悲。是一种凄美的笑。生5:她微笑面对困苦,体现她的温婉、隐忍、无奈等。师:这也是她的美丽之处。师: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谈了对香菱笑的理解。在大观园学诗的这段时光,是香菱一生中难得的幸福时光,所以她感到由衷的幸福和快乐。这是一种苦笑,更是一种快乐的笑。这是一个诗性女儿对诗性理想的追求。(同步课件展示“笑”中香菱的性格。)四、展示合作探究第2个问题。生1:材料说明对香菱的赞美。(板书
15、赞美”)师: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讴歌了香菱这个精华灵秀所钟的薄命女子。生2:材料说明对香菱的同情与惋惜。(板书:同情)师:联系香菱的这分苦心学诗、精血诚聚与她的悲惨身世,香菱的境遇又那么值得同情惋惜!我们怎能不感叹造物主的不公。鲁迅说“悲剧是将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是封建社会对女子的扼杀,这正作者需要读者明白的,也正是作者美学观点之体现。(板书:鞭挞封建社会)其实,作者同情与赞美的又岂是香菱?生(众):举出几个红楼梦中的女子。如林黛玉泪尽而逝、宝钗被弃等。师:是的,都是悲剧。红楼梦中一个个女子的悲剧,不只是因为一个个女子的死亡,而是因为他们生命里最自然最美好的东西,都被外界或者自己压抑着毁
16、灭了。曹雪芹提出了尊重女性,提高女性地位的新思想,并且歌颂了女子的多才多艺,赞扬了女子反迫害反虐待的斗争精神。甚至把女子提高到比男子更高的地位。这对于 “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封建伦理纲常是一个猛烈的冲击,充分体现出曹雪芹反对封建礼教的超人勇气和远见卓识。师(过渡):香菱学诗的故事中,哪些内容对你的阅读或写作有启发?同步“拓展延伸”问题。拓展延伸小说详细叙述了黛玉指点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及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联系自已,你觉得其中哪些内容对你的阅读或写作有启发?最好结合名言。示例:生2:“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黛玉让香菱读王维五律一百首、杜甫七律、李白七绝一二百首。由此可见诵读这种方法对我
17、们学写诗文也是非常正确的而必要的。生4:“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香菱乐于学习,如痴如醉。这启发我们做学习的有心人,提高学习兴趣,让自己学习的每一分钟都有收获。师(总结):红楼梦第一集有诗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去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让我们深思。香菱只是红楼梦中的一个次要人物,其形象就如此光彩照人,带给我们那么多的人生借鉴。那么红楼梦中还有更多美丽而富有才情的女子等待我们去结识呢?大家愿不愿意去结识他们呢?那么课余去读读吧。你会从不同侧面与角度对这部“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有更深和更广的体悟。作业布置:把你课上感悟最深的一点作观点写一篇读后感,题目香菱学诗的启示,不少于300字。附板书
18、设计:反馈检测、给加粗字注音。颦儿(pn)穿凿(zo)画缯(zn)鳏鳏(un)腻烦(n)怔怔(zhn)、根据词语意思写出相关的词语。形容忧愁失眠的样子。(鳏鳏) 绘画用的绢。(画缯)兴冲冲的样子。(兴兴头头) 意为山川灵秀,人物杰出。(地灵人杰)、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聪敏伶俐 诸事不顾 有理有情、自嚗自弃 茶饭无心 坐卧不定、呆头呆脑 嘟嘟哝哝 目不憋视、忙忙碌碌 挖心搜胆 精血城聚4、课文中的林黛玉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这与一般人认为的多愁善感、孤傲尖刻的黛玉矛盾吗?香菱与宝钗是姑嫂关系,怎么不向宝钗请教学诗?热情大方,学识渊博。不矛盾。富有才情的林姑娘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就是读
19、诗、写诗。文学的土地供这位寄人篱下、冰清玉洁的孤弱女子自由翱翔,她与香菱同病相怜,对香菱表现出极大的同情、热情是自然的。她指导香菱不厌其烦,循循善诱,且言简意赅。所以香菱才很快悟入门径,获得成功。这是她性格另一侧面反映。从某种角度看,黛玉比宝钗更容易相处,也更同情弱者。宝钗博学多才,诗也写得不错,但她并不看重这个,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而且,宝钗生性沉稳,不喜欢太麻烦的琐事,所以香菱是不便向她学诗的。5、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问题。雨村听了也叹道:“这也是他们的孽障遭遇,亦非偶然,不然这冯渊如何偏只看上了这英莲?这英莲受了拐子这几年折磨,才得了个路头,若果聚合了,倒是件美事;偏又生出这段事来
20、且不要议论他人,只目今这官司如何剖断才好?”门子笑道:“老爷当年何其明决,今日何反成个没主意的人了!小的听见老爷补升此任,系贾府王府之力;此薛蟠即贾府之亲:老爷何不顺水行舟,做个人情,将此案了结,日后也好去见贾王二公。”雨村道:“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事关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正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枉法,是实不忍为的。”门子听了冷笑道:“老爷说的自是正理,但如今世上是行不去的!岂不闻古人说的大丈夫相时而动,又说趋吉避凶者为君子,依老爷这话,不但不能报效朝廷,亦且自身不保:还要三思为妥。”雨村低了头,半日说道:“依你怎么着?”门子道:“小人已想了个很好的主意在此:老爷明日坐堂,只管虚张声势,
21、动文书,发签拿人,凶犯自然是拿不来的,原告固是不依,只用将薛家族人及奴仆人等拿几个来拷问,小的在暗中调停,令他们报个暴病身亡,合族中及地方上共递一张保呈,老爷只说善能扶鸾请仙,堂上设了乩坛,令军民人等只管来看,老爷便说:乩仙批了,死者冯渊与薛蟠原系夙孽,今狭路相遇,原因了结。今薛蟠已得了无名之病,被冯渊的魂魄追索而死。其祸皆由拐子而起,除将拐子按法处治外,余不累及等语。小人暗中嘱咐拐子,令其实招;众人见乩仙批语与拐子相符,自然不疑了。薛家有的是钱,老爷断一千也可,五百也可,与冯家作烧埋之费;那冯家也无甚要紧的人,不过为的是钱,有了银子,也就无话了。老爷细想,此计如何?”雨村笑道:“不妥,不妥。
22、等我再斟酌斟酌,压服得口声才好。”二人计议已定。至次日坐堂,勾取一干有名人犯,雨村详加审问,果见冯家人口稀少,不过赖此欲得些烧埋之银;薛家仗势倚情,偏不相让,故致颠倒未决。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冯家得了许多烧埋银子,也就无甚话说了。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之言寄去。此事皆由葫芦庙内沙弥新门子所为,雨村又恐他对人说出当日贫贱时事来,因此心中大不乐意;后来到底寻了他一个不是,远远的充发了才罢。(1)、第段中贾雨村说的第一段话主要包含哪两层意思?表现人物怎样的性格?为什么?一层意思是说英莲的遭遇是“孽障遭遇”,不是“偶然”事件,是应得的报
23、应;另一层意思是雨村问门子如何剖断“目今这官司”。表现人物忘恩负义的性格。英莲的父母是贾雨村的恩人,而面对英莲的不幸遭遇,贾雨村竟用封建迷信的鬼话,说英莲的遭遇是“孽障遭遇”,对遭遇悲惨、重入火坑的英莲,贾雨村全然不顾,由此可见贾雨村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2)、第段中“门子听了冷笑道”,这里的“冷笑”表达了门子怎样的态度?从门子“冷笑”后的话中可见人物怎样的性格?这里的“冷笑”是门子对贾雨村在自己面前“卖关子”表示不满,既是嘲笑,又含有警告的意味。表现门子精通吏道,诡计多端。(3)、根据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说贾雨村说这番话时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门子的话正中下怀,但要故作姿态。(4)、概括第段文
24、字的段意。(不超过个字)贾雨村与门子就薛蟠人命案秘密谋划。(5)、第段中写道:“雨村低了头,半日说道:依你怎么着?”在这里雨村向门子讨主意,雨村果真没有主意吗?他为什么向门子讨主意?贾雨村早有主意。他向门子讨主意是因为:他既想枉法,又要不露破绽,要诱导门子拿出主意。(6)、第段中,雨村为什么对“一干有名人犯”详加审问?为了虚张声势,掩人耳目。(7)、各用不超过个字分别概括出第段中贾雨村办的三件事,并分别说出这三件事突出地表现了贾雨村什么性格特征?枉法断案,修书表功,充发门子。老奸巨猾,善于谄媚奉迎,手辣心狠。(8)、第段文字是整个故事情节的哪个部分?它是从哪个方面来表现人物的?故事的结局。人物
25、的行动和心理。 新课程背景下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方式研究之 19 香菱学诗学案设计:梁珺玲 审核: 责任校对: 批准使用:魏丰田 创作时间:2017年6月27日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材169179页学校:新蔡现代双语实验学校学习目标1、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2、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思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学习重点1、 揣摩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分析香菱的性格。2、 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神,精要好学、乐学、更要善学、苦学。学习难点如何理解香菱的笑自主学习(一)资料连接 1、 香菱身世背景:是红
26、楼梦中一个美丽、善良但又受尽摧残的苦命女子。原籍姑苏,原名甄英莲,出身乡宦家庭。其父甄士隐,是当地乡绅。但她三岁被人贩子拐走,长大后被呆霸王薛蟠买去做妾,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府的梨香院。平日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这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环境的变化激发了香菱学写诗的愿望,宝钗笑她“得陇望蜀”,劝她“且缓一缓”,可她急切得很,于是去找黛玉。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题目是编者加的。原回目题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2、整体感知(1) 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写了什么内容。(2)香菱写的前两首诗都存在不足,黛玉是如何评价的?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结合
27、课后习题三的分析,用简洁的语言说说香菱第三首诗的成功之处。合作探究 1、品一品香菱性格(1)“原来香菱苦志学诗”,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香菱学诗的“苦”,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香菱?(可从人物描写的方法、词语赏析、写作手法等角度分析)(2)香菱学诗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一个表情“笑”,从中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香菱?(结合含“笑”的句子和她的第三首诗分析。)2、思一思香菱命运有人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曹雪芹对香菱这一形象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结合下面的资料,加深对主题的理解。A、脂砚斋精辟的分析:“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
28、袭平,所惜幼年罹祸,命运乘蹇,致为侧室。且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然此一人岂可不入园哉。故欲令入园,终无可入之隙,筹划再三,欲令入园必呆兄远行后方可”。、红楼梦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交流展示就合作探究问题进行展示拓展延伸小说详细叙述了黛玉指点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及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联系实际,你觉得其中哪些内容对你的阅读或写作有启发?最好结全名言。反馈检测1、给加粗字注音。颦儿( ) 穿凿( ) 画缯( ) 鳏鳏( ) 腻烦( ) 怔怔( )2、根据词语意思写出相关的词语。形容忧愁失眠的样子。( ) 绘画用的绢。( )兴冲冲的样
29、子。( ) 意为山川灵秀,人物杰出。( )3、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聪敏伶俐 诸事不顾 有理有情、自嚗自弃 茶饭无心 坐卧不定、呆头呆脑 嘟嘟哝哝 目不憋视、忙忙碌碌 挖心搜胆 精血城聚4、课文中的林黛玉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这与一般人认为的多愁善感、孤傲尖刻的黛玉矛盾吗?香菱与宝钗是姑嫂关系,怎么不向宝钗请教学诗?5、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问题。雨村听了也叹道:“这也是他们的孽障遭遇,亦非偶然,不然这冯渊如何偏只看上了这英莲?这英莲受了拐子这几年折磨,才得了个路头,若果聚合了,倒是件美事;偏又生出这段事来!且不要议论他人,只目今这官司如何剖断才好?”门子笑道:“老爷当年何其明决
30、今日何反成个没主意的人了!小的听见老爷补升此任,系贾府王府之力;此薛蟠即贾府之亲:老爷何不顺水行舟,做个人情,将此案了结,日后也好去见贾王二公。”雨村道:“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事关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正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枉法,是实不忍为的。”门子听了冷笑道:“老爷说的自是正理,但如今世上是行不去的!岂不闻古人说的大丈夫相时而动,又说趋吉避凶者为君子,依老爷这话,不但不能报效朝廷,亦且自身不保:还要三思为妥。”雨村低了头,半日说道:“依你怎么着?”门子道:“小人已想了个很好的主意在此:老爷明日坐堂,只管虚张声势,动文书,发签拿人,凶犯自然是拿不来的,原告固是不依,只用将薛家族人及奴仆人
31、等拿几个来拷问,小的在暗中调停,令他们报个暴病身亡,合族中及地方上共递一张保呈,老爷只说善能扶鸾请仙,堂上设了乩坛,令军民人等只管来看,老爷便说:乩仙批了,死者冯渊与薛蟠原系夙孽,今狭路相遇,原因了结。今薛蟠已得了无名之病,被冯渊的魂魄追索而死。其祸皆由拐子而起,除将拐子按法处治外,余不累及等语。小人暗中嘱咐拐子,令其实招;众人见乩仙批语与拐子相符,自然不疑了。薛家有的是钱,老爷断一千也可,五百也可,与冯家作烧埋之费;那冯家也无甚要紧的人,不过为的是钱,有了银子,也就无话了。老爷细想,此计如何?”雨村笑道:“不妥,不妥。等我再斟酌斟酌,压服得口声才好。”二人计议已定。至次日坐堂,勾取一干有名人
32、犯,雨村详加审问,果见冯家人口稀少,不过赖此欲得些烧埋之银;薛家仗势倚情,偏不相让,故致颠倒未决。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冯家得了许多烧埋银子,也就无甚话说了。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之言寄去。此事皆由葫芦庙内沙弥新门子所为,雨村又恐他对人说出当日贫贱时事来,因此心中大不乐意;后来到底寻了他一个不是,远远的充发了才罢。(1)第段中贾雨村说的第一段话主要包含哪两层意思?表现人物怎样的性格?为什么?(2)第段中“门子听了冷笑道”,这里的“冷笑”表达了门子怎样的态度?从门子“冷笑”后的话中可见人物怎样的性格?(3)根据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说贾雨村说这番话时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4)概括第段文字的段意。(不超过个字)(5)第段中写道:“雨村低了头,半日说道:依你怎么着?”在这里雨村向门子讨主意,雨村果真没有主意吗?他为什么向门子讨主意?(6)第段中,雨村为什么对“一干有名人犯”详加审问?(7)各用不超过个字分别概括出第段中贾雨村办的三件事,并分别说出这三件事突出地表现了贾雨村什么性格特征?(8)第段文字是整个故事情节的哪个部分?它是从哪个方面来表现人物的?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