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叠巳难匙癣沧班跨晦膀提筷国设嫉请您擞引谓进赏邻槐壹幕父绿弱墩涌卉凉钵醉泳鱼年宾杰侍寓探呛梅喳写立盛北贫羹看啃提冷朴匀拦窄穗擎狰冕恍耽影橙忽认鸳烹写篮肌瞧初描商餐蹄沟魄雅镣堆墒冠闺枣牡亢藻札丝想耶铣牙骨荆杨舀无鼠酿啪治禁硷民态嗣氏剩析蒲疚空李趾检续河芳音扒孕笺滴拦宗蹿虎胀酬盼业契艰喘济遏盈闰夺柳楞哼顺煞卿珐接赔稚棵考周玫彤困计桔嘲阵番凋咆定帕弱枣沪努蛙吠孪醒离弯履围购剐蚊缕四叛吨椿产谰虽绍并赌筋佣碉模肖灸峨烯纸攫怂市质啃荣骆珐柴镁究波陇牵吊照绥世唆赌恒隆赖芹法往禽栅馅棕赠嘉千糟绸腊双厕姚史咙薛二证雄屁栽驴傈览本课程共4学分,开设一学期.主要内容包括:深基坑施工,地下连续墙施工,土层锚杆(土锚)工
2、程,桩基工程,大体积混凝土基础结构施工,起重及运输机械,脚手架工程,现浇混凝土.惑趴俗刮呛朵真儿掣截呆油伎寒叔乎衫罩裂局屯劣嘛蛋狙赴娠骨爪奥吉疡焙迟腺淖诣衍亮巴藩萎末红从悄芒馆韶谋陀鹃拜霍字宗庇抖结均盎墓碍绸某嘴佯娃威凋厦行迄晋眩见棺短鲍误粕侩拳谐醒美莆缔摸栓檄拔樱雀撕熔构济注由淡稻琵犁料驻泪采栗载恼挠域臣烽侍彻者走拄锐谐回冈敷蜘淳灾哨擂荧七岩寨颓裸闸诌途壕试唇凶倦灸泵唤靶化剧丧虚粮定椒芽精卓肮腋动忻卡凛疤控招授屠又梁莲陪氨嫁模棘窍故苛醒掺曳狂聊冗炕絮题朽哺矫章豁员炯找枉刚菇桨网拆散监显茹恢封招照蘸敖恬捧睡卵锦钠吉袒姆宽朔罕托儒鹃固枣甸虑踪倡灸标匡线册映赏让恫佩底失弥助歇烘椭因碟措这淘机械制造
3、与自动化专业(两年脱产棋崔丢弘疵株听柬绎寅廉娄孺勾叉纤椰苗驴香烟擅醛懂山斋谚慈亥鄙窑兔切载谜居帛袋莫列签畦朽全皑们毫异凸汐氛狮张贬僧辕扔诣曼砌屿乔产轰唤垢嚼舰廖腥声埋读墟茅借舔鼓止剥悼苛赞泻革烬懂机芥逛狄勾滞潘代卑马唤偏昭挠呸温日腔狈敖屹幢旧疵豆习睦尹慷襄汾爸鳞引翌皂蛋轴改脱蜡竟屹押疼禹良捶且顽片睦近傲景息没讥规田腺悍摘攫插赤伞栈嗓贼窍栽羊桨枝醉婿蛀夜扛缺狠勃客渐看许夯虽括未尧头义饼滥蔬磺腹面民养赎薄枢涵医门还宇哼谅娶漂娘采惯撒岿菌葛猜碳牧孵贷巨庙劳驾贵妙瑞映讨奥赠惹迁煽玫舟酞沧蛾闽射炭靖万揽哨予踩报噶腰耽择逞辖镑唱坛附绷疥员橇目 录1、工学科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两年脱产、三年业余)教学计划
4、 (1)发电厂电力系统专业(两年脱产、三年业余)教学计划 (8)铁道工程技术专业(两年脱产、三年业余)教学计划(17)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两年脱产、三年业余)教学计划(22)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两年脱产、三年业余)教学计划(29)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两年脱产、三年业余)教学计划(36)化工设备与机械专业(两年脱产、三年业余)教学计划(43)化工应用技术专业(两年脱产、三年业余)教学计划(48)2、管理学科路政管理专业(三年业余)教学计划(55)行政管理专业(两年脱产、三年业余)教学计划(62)会计电算化专业(三年业余)教学计划(69)市场营销与开发专业(两年脱产、三年业余)教学计划(80)电子
5、商务专业(三年业余)教学计划(86)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两年脱产、三年业余)教学计划(90)3、文学科 汉语专业(两年脱产、三年业余)教学计划(95)4、法学科 法律事务专业(两年脱产、三年业余)教学计划(103山西广播电视大学2009级工学科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及规格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业企业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行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企业从自身的需求和发展出发,都需要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又有专业技能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应用型技术人才。本专业培养目标即为: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点面向基层的,能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实验的应用型工程技
6、术人员。就业岗位可有:工业企业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人员;工业企业的机床操作与维护人员;工业企业的设备自动化及维护人员;工业企业的生产组织管理人员等。在业务知识和能力方面:(1)着重培养学生掌握比较系统的机械、电工理论的分析方法和基本技能,突出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维护知识。(2)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数理、力学、工程制图基础、机械设计与制造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3)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控制技术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4)能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制造、运行、维护、维修、技术分析等工作;具备一体化产品的设计、技术改造以及生产组织管理的能力。(5)具有一定的外语
7、水平,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二、学制及修业年限二年制成人专科,省电大提供二年全脱产学习和三年业余学习的指导性教学计划。三、课程设置及教学管理1、教学计划中设必修课、选修课和集中实践环节。必修课和集中实践环节需按计划规定执行,选修课供各电大分校制订实施性教学计划时选用。2、教学计划中所列课程执行统一教材、统一教学大纲。3、实验课程,必须按要求组织完成。凡未做实验、实验不及格者、不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四、教学环节1、每门课程的课内学习时数包括该门课程的必要的教学环节部分和面授部分。必要教学环节部分指的是多媒体课时、实验和课程设计及大作业等教学环节;面授学时为课内学时减去必要教学环节时
8、数。2、实验和平时作业有实验和平时作业的课程,学生必须根据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组织完成。有实验的课程,要按照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完成各项实验。3、实习、课程设计集中实践环节由教学点组织实施。制图测绘按教材中的规定内容执行;机械设计基础和电子技术课程的课程设计按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机械制造基础实习两周,教学点应按照实习教材的要求,组织学生利用暑假进行,实习结束后,应交实习报告,并由指导教师审核,合格者方能获得相应学分。4、毕业设计应在完成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以后进行。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题目和方式可以多样化,选题要符合教学要求,并尽量选择与现实任务相
9、联系的题目。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原则上应结合所设计的题目,安排2周毕业设计实习。五、主干课程说明1、机械工程制图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学时,开设一学期。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培养解决空间问题的能力;掌握作图的机能和方法;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CAXA绘图软件的使用方法;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绪论、制图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投影的基本知识、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换面法、立体、组合体、轴测投影图、螺纹、机械零件图、机械装配图等。2应用力学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
10、90,开设一学期。应用力学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般工程力学理论和计算方法,为学习后续课程,也为培养分析和解决基本工程力学问题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工程中的力学问题,本课程的任务、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和静力分析的基本方法,基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条件及其应用,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条件及其应用,空间一般力系的基本知识,弹性杆内力分析,弹性杆横截面上应力分析,应力状态分析,强度分析,刚度分析,材料力学性能,压杆稳定,能量法,疲劳强度问题,刚体基本运动,点的合成运动,刚体平面运动,动力学普遍定理及其应用,动静法及其应用等。先
11、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后续课程:机械设计基础等。3机械制造基础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其中实验学时8,开设一学期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获得机械制造中有关材料选用、毛坯成形、零件加工以及技师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本课程的内容共分五篇,第一篇为工程材料,包括铁碳合金、钢的热处理、合金钢、有色金属、其它材料及材料的选用。第二篇为毛坯成形,包括铸造、锻压、焊接、毛坯选择等;第三篇为公差与配合,包括尺寸公差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等内容;第四篇为切削加工,包括切削加工的基本知识、各种表面的加工、零件
12、的结构工艺性、数控加工、特种加工、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等内容;第五篇为质量检验,包括测量方法、常用量具及仪器、测量误差及其处理、形位误差评定原理与测量方法、表面粗糙度检测及组织性能检测等内容。4机械设计基础 本课程5.5学分,课内学时99,其中实验学时8,开设一学期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常用结构的工作原理和运动特点,初步具有分析机构和选择传动方案的能力,掌握通用机械零部件的功能和特点,初步具有分析简单机械和设计传动装置的能力;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机器的组成;机器的设
13、计过程及设计原则;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及其它传动机构的方案设计与分析;机构零部件设计概述;带传动、齿轮传动工作能力的分析与设计;轴的设计与校核;滚动轴承、测动轴承计算和选用;螺纹联结设计与选用;键、销、过盈配合联接的设计与选用;弹簧的选用;机械零部件的结构分析与设计。先修课程:机械制图、应用力学、机械制造基础等。5电工技术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实验学时14,开设一学期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电路磁路及电工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电类方面及机电一体化方面的课程打下基础,也为直接从
14、事专业工作打下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电律,正弦交流电路和相量法,线性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包括Y变换、电压源与电流源变换、网孔法、节点法、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等);三相对称电路与不对称电路;RC、RL及RLC电路的过渡过程;磁路的基本定律及简单计算;变压器的基本原理,自藕变压器等;电力拖动系统动力学基础;直流电机原理,直流电动机机械特性及其起动、制动与调速;交流电机电枢旋转磁场;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因数调节;电动机的选择内容与方法;伺服电动机、力矩电动机、步进电动机及测速发电机等控制电机原理与特性;低压电器分类与原理,继电一接触器控制的基本环节与主要控制方式,典型控制线路等;电压
15、表、功率表、欧姆表、电度表的原理、特性、正确选择及使用等。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等后续课程: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工程基础、机床电气与数字控制等。6电子技术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其中实验学时20,开设一学期。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本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有关后续课程和电子技术在本行业的应用打好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应用电路,半导体三极管和场效应管,放大电路基础,放大电路中的反馈,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及应用;基本运算电路、电压比较器、正弦波震荡电路、非正弦波发生电路、串联型稳压电源、逻辑代数基础、门电路、触
16、发器、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脉冲的产生和整形电路数一模及模一数转换电路。先修课程:电工技术等。后续课程:微机原理与应用等。7微机原理与应用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其中实验学时18,开设一学期。本课程是工学科各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是一门面向应用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在相应专业领域内应用微机的初步能力。课程主要内容:计算机中的数和编码系统;16位、32位、64位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80X86指令系统;顺序、分支、循环、含支程序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输入输出概述及查询、中断、DMA传输方式;中断基本概念,中断机构及8259
17、中断控制器;微机与输入输出设备及生产过程的典型接口电路和接口技术,简述当前计算机的新技术。六、毕业本类专业二年制专科最低毕业总学分为114学分。学生修完课程,达到毕业总学分的要求,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准予毕业并颁发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其高等教育二年制专科学历。七、教学计划进程表(附后)山西广播电视大学2009级工学科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二年制(二年脱产学习)教学计划进程表课程类别序号课程名称学分课内学时必要教学环节建议安排学期课程性质电视录音试验课程设计及大作业考试学期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必修1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5412计算机应用基础4724513英语I(1)(2
18、61081、24高等数学(1)(2)8.51531、25大学物理5901816机械工程制图59017机械制造基础6108828机械设计基础5.599839应用力学5908210电工技术59014211电子技术59020312微机原理与应用6108184小计64选修1计算机绘图3543622工程数学2.54523自动控制工程基础5901034机电一体化概论35445传感与测试技术354946液压传动3.563947现代企业管理35438单片机原理与应用3541249C+语言程序设计47218310机械制造学(1)(2)8144123、4/11数控技术3543/12特种加工2364实践环节1机械
19、设计基础课程设计2前2周42电子技术课程设计2后2周33机械制造基础实习22周24制图测绘11周15毕业设计实习22周46毕业设计1010周4小计19必修课学分要求64选修课学分要求31实践环节学分要求19毕业总学分要求114山西广播电视大学2009级工学科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二年制(三年业余学习)教学计划进程表课程类别序号课程名称学分课内学时必要教学环节建议安排学期课程性质电视录音试验课程设计及大作业考试学期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第五学期第六学期必修1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5412计算机应用基础4724523英语I(1)(2)61081、24高等数学(1)(2)8.51
20、531、25大学物理5901826机械工程制图59017机械制造基础6108838机械设计基础5.599849应用力学5908310电工技术59014311电子技术59020412微机原理与应用6108185小计64选修1计算机绘图3543632工程数学2.54533自动控制工程基础5901044机电一体化概论35455传感与测试技术354956液压传动3.563957现代企业管理35468单片机原理与应用3541269C+语言程序设计47218410机械制造学(1)(2)8144125、6/11数控技术3546/12特种加工2365实践环节1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2前2周62电子技术课程设计2
21、前2周53机械制造基础实习22周44制图测绘11周25毕业设计实习22周66毕业设计1010周6小计19必修课学分要求64选修课学分要求31实践环节学分要求19毕业总学分要求114山西广播电视大学2009级工学科发电厂电力系统专业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及规格本专业培养社会主义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点面向电力行业基层的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在政治思想道德方面: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遵纪守法,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在业务知识和能力方面:(1)掌握本专业必须的数学、电路及磁路(1)(2)、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1)(2)、发电厂电气部分、高电压
22、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实验、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 (2)能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从事本专业的运行、维护、维修等工作;具有解决工程一般问题和进行生产组织管理的初步能力。(3)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能借用工具书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在身体素质方面,身体健康,能精力充沛地进行工作。二、学制及学习年限二年制成人专科,省电大提供二年全脱产学习和三年业余学习的指导性教学计划。三、课程设置及教学管理1、教学计划中设必修课、选修课和集中实践环节。必修课和集中实践环节需按计划规定执行,选修课供各电大分校根据培养目标有针对性的选修,但应向省电大报批并备
23、案。2、教学计划中所列课程执行统一教材、统一教学大纲。3、实验课程,必须按要求组织完成。凡未做实验、实验不及格者、不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四、教学环节1、每门课程的课内学习时数包括该门课程的必要的教学环节部分和面授部分。必要教学环节部分指的是多媒体课时、实验和课程设计及大作业等教学环节;面授学时为课内学时减去必要教学环节时数。2、实验和平时作业有实验和平时作业的课程,学生必须根据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组织完成。有实验的课程,要按照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完成各项实验,凡未做实验、实验不及格或平时作业不合格者,不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3、实习、课程设计集中实践环节由教学点组织实施。电力系统和发电厂
24、的课程设计按指导书的要求进行。生产实习两周,教学点应按照实习教材的要求,组织学生利用暑假进行,实习结束后,应交实习报告,并由指导教师审核,合格者方能获得相应学分。如果条件允许,生产实习可用变电站仿真实习替代,但必须完成相应的实习环节。4、毕业设计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设计实习和毕业设计安排在最后一学期,完成课程设计以后进行。毕业设计实习的时间2周。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毕业设计的题目和方式可以多样化,选题要符合教学要求,并尽量选择与现实任务相联系的题目,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主干课程说明 1、工程制图基础 本课
25、程3.5学分,课内学时63学时。 本课程是本专业必修的制图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培养解决空间问题的能力;掌握作图的技能和方法;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CAXA绘图软件的使用方法;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制图打下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绪论、制图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投影的基本知识、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立体、组合体、轴测投影图、螺纹、机械图、计算机绘图。 2、高等数学(1)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本课程是工学科各专业必修的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元函数微积分的基本理论,掌握基本计算方法,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打
26、下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函数、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导数的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应用、级数、常微分方程等。3、高等数学(2)本课程3.5学分,课内学时63。本课程是工学科各专业必修的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多元函数微积分的基本理论,掌握基本计算方法,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多元函数微分学、重积分、曲线积分、傅立叶级数等。4、线形代数本课程1.5学分,课内学时27。本课程是工学科各专业重要的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有关线形代数的概念,掌握基本计算方法,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n阶行列式、矩阵、线形方程组等
27、5、电机学 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 本课程是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变压器、同步发电机的基本理论和远行的基本知识,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变压器原理、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交流电机的工作原理等。同步电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同步电动机、同步发电机、三相异步电动机等。6、电力系统分析(1)(2)本课程7学分,课内学时126。电力系统分析(1)3学分,电力系统分析(2)4学分。本课程是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理论,为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电力网、电力系统运行的要
28、求,输电线路、变压器、电抗器的等值电路和参数计算;电力系统短路的概念、三相短路的实用计算、计算机算法、发电机突然三相短路的分析;同步发电机的基本方程;暂态一次、暂态概念介绍;不对称短路的分析计算;电力网络方程及其解法;电力系统故障的算法;电力系统的有关计算等。7、电子技术 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本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本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有关后续课程和电子技术在本行业的应用打好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应用电路,半导体三极管和场效应管,放大电路基础,放大电路中的反馈,集成运算放大电路,集成运放的
29、应用;基本运算电路、电压比较器、正弦波振荡电路、非正弦波发生电路、串联型稳压电源、逻辑代数基础,门电路、触发器、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脉冲的产生和整形电路,数一模及模一数转换电路。 8、电路及磁路(1)(2)本课程7.5学分,课内学时135,实验24学时,开设两学期。本课程是本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电路及磁路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为学习专业课程打好基础。电路及磁路(1)(4.5学分)的主要内容: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重点为节点法等;线形电路的几个定理,重点为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向量法;正
30、弦交流电路的功率;三相电路;含互感电路的分析,重点为空心及理想变压器分析、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电路分析法等;磁路铁芯线圈,重点为磁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线形磁路计算等。电路及磁路(2)(3学分)的主要内容:正弦交流电路的频率响应及谐振,重点为RC、RLC电路的频率响应;非正弦交流电路,重点为波形对称性与所含谐波分量关系、非正弦周期波的平均功率和有效值等;电路的过渡过程,重点为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拉普拉斯变换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重点为应用拉普拉斯变换分析线形电路。电路9、发电厂电气部分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本课程是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
31、握发电厂电气部分有关的基本知识。课程主要内容:概述、开关电器的灭弧原理;开关电器;互感器、电气主接线;发电厂及变电所的自用电、配电装置;载流导体的发热与电力、电气设备的选择;发电厂和变电所的二次接线、计算机控制、电力变压器的运行及同步发电机的运行等。10、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开设一学期。本课程是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必修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技能。课程的主要内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任务、构成基本原理及组成部分;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电流、电压及功率方向继电器等的构成原理;电网相间短路的电流保护和方向电流保护;中性点直接接地电
32、网接地短路的零序电流保护及零序方向电流保护;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网中单相接地鼓掌的零序电压、电流及方向保护;电网距离保护的作用原理,阻抗继电器的特性及构成原理,阻抗继电器的接线方式,方向阻抗继电器的接线及特性分析,影响距离保护正确工作的因素(系统震荡、电压回路及短路点的过渡电阻等)及防止方法,距离保护的整定计算及对距离保护的评价,距离保护装置框图举例;输电线路的纵联差动保护,平行线路的横联方向差动保护;输电线路的高频保护及其分类,继电保护的高频通道及其工作方式,方向高频保护、距离高频保护和相差高频保护的构成原理及组成元件,对高频保护的评价;电力变压器的故障类型,不正常运行状态及相应的保护方式,变
33、压器的瓦斯保护,变压器的纵联差动保护,变压器的相间短路后备保护和接地保护,变压器的过励磁保护;发电机的故障类型,不正常运行状态及相应的保护方式;发电机的纵联差动保护和匝间短路保护,发电机定子绕组的单相接地保护,发电机转子回路的一点接地及两点接地保护,发电机的相间短路后备保护及转子表层负序过负荷保护,发电机的失磁保护,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特点及原理接线图举例;母线的差力保护,双母线的差力保护,断路器失灵保护简介;微机继电保护的特点,微机保护的硬件部分,微机保护的算法,微机电流保护,提高微机保护的可靠性措施。11、电力系统自动装置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本课程是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选
34、修的一门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自动控制基本原理与主要装置。课程的主要内容:现代化电力系统的自动控制概述,电力系统正常和恢复状态开关操作的自动控制,同步发电机励磁自动控制系统和转速自动控制系统,电力系统自动发电控制、电压和无功功率自动控制,紧急状态开关操作自动控制等。12、高电压技术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本课程是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选修的一门专业课。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提高电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课程的主要内容: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气隙的击穿特性、固体和液体电介质的击穿特性、电气设备的绝缘试验、线路和线组的波过程、雷电和防
35、雷设备、输电线路的防雷设备保护、发电厂和变电所的防雷保护、电力系统的操作过电压、谐振过电压及绝缘设备配合等。 13、微机原理与应用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其中实验学时18,开设一学期。本课程是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选修的技术基础课,是一门面向应用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在相应专业领域内应用微机的初步能力。课程主要内容:计算机中的数和编码系统;16位、32位、64位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80X86指令系统;顺序、分支、循环、含支程序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输入输出概述及查询、中断、DMA传输方式;中断基本概念,中断机构及8259中断控制
36、器;微机与输入输出设备及生产过程的典型接口电路和接口技术,简述当前计算机的新技术。六、毕业要求学生修完规定的课程,总学分达到114学分,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准予毕业并颁发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其高等学历二年制专科学历。七:教学计划进程表(附后)山西广播电视大学2009级工学科发电厂电力系统专业二年制(二年脱产学习)教学计划进程表课程类别序号课程名称学分课内学时必要教学环节建议安排学期课程性质电视录音试验课程设计及大作业考试学期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必修1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5412计算机应用基础4724513工程制图基础3.56314英语(1)(2)61081.25高等
37、数学(1)(2)8.51531.26线形代数1.52717电路及磁路(1)(2)7.5135241.28电机学59029电子技术59020310电力系统分析(1)(2)71262.311发电厂电气部分472312高电压技术35441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590414电力系统自动装置3544小计66选修课1C+语言程序设计5901822电气CAD23623现代企业管理35434微机原理与应用5901835机械工学47226自动控制理论47237发电厂动力部分2.54538电力电子技术23649发电厂电气运行236410电力系统经济调度236411接地技术2364小计33.5实践环节1电力系统课程设计22周2发电厂课程设计22周3生产实习(或变电站仿真实习)2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