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要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根据语文学科教学的特殊性语文教师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1、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以及崇高的人品修养。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从事的事业具有深刻的认识和感情,才会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光荣感和责任感,也才会自觉而努力的去战胜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辉煌。教师一旦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崇高的人品修养,就会感染学生,产生巨大的向心力,那么学生也会因为喜欢你从而喜欢你教的这门学科。更重要的是,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其意义远远大于知识的传授本身。
2、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要求教师自觉提高自身素质,扩展
2、知识视野,提升教育艺术,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平时实实在在的提高自己。终身学习是对全社会人的要求,对教师而言,迫切性不言而喻。
3、应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以教带研,以研促教”是近年来语文教学改革中呈现的另一特点,也是语文教师素质普遍提高的明显特征。语文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如果能有意识地总结经验,进行教学科研,撰写论文,互相交流,那么对自身的素质提高是很有帮助的。
4、教师必须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勇于大胆创新,改变那种“一本教材教到底”的陈旧的教学观念。语文教学本身,不仅应该承担掌握语言的教学任务,还应该承担培养学生以
3、下七个方面的基本素质和发展能力的教育功能:思想品德、心理素质、思维品质、个性品质、文化素养、学习能力、社会能力。教师在教授语音、语法、词汇等基础知识和训练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时,就必须充分遵循语言学习规律和符合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折不扣的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活动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把课堂上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引导他们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并以此为主线构成英语课堂教学的框架结构。从而确保学生在学会语文的同时,逐步学会会学语文,提高学习能力。
5、课后认真反思。新课程标准也强调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笔者认为课后反思的形式应采取自我反思,真实记录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情况和感受,及时总结经验,解决问题。如教学中的失误,成功的教学经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教学中的突发灵感等。课后反思记录的内容可以是教师对教材,对某一教学环节的处理,可以是对某一教具或某种教学手段的运用,甚至是对一个知识点的理解,或是对某些学生反应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