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抢救与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抢救及护理要点、方法 2005
年 5 月—2010 年 5 月对 40 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急救治疗与护理。
结果 29 例好转或治愈出院,4 例实施手术治疗,7 例死亡。平均住院
时间 16d,无出现护理并发症。结论主动脉夹层患者死亡率较高,易
发生动脉瘤破裂而导致死亡;护理上应配合医生做好各项辅助检查,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纠正休克;出现胸部突发性剧烈疼痛,应密切注
意疼痛的性质,血压的变化等,及早应用降压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
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护理
主动脉夹层是主动脉腔内的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行主动脉壁中
层,形成血肿并沿着主动脉延伸剥离的严重心血管病重。发病率 2.5
—50/5 万, 期病死率高, 治疗 24h 内病死率达 21%。 DeBakey
急性 未经 按
分型,Ⅰ型夹层起自升主动脉并延至降主动脉,Ⅱ型仅局限于升主动
脉,Ⅲ型夹层起主降动脉并向远端延伸。此型病死率较高,易发生动
脉瘤破裂而造成死亡。因此,对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并及
时观
3、察病情变化,给予周密,细致的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促
进患者康复。 2005 年 5 月-2010 年 5 月本科收治了 40 例主动脉夹层患
者,现将治疗及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 年 5 月-2010 年 5 月本科收治的 40 例主动脉夹层患者。 其中Ⅰ型
1
30 例,Ⅱ型 3 例,Ⅲ型 7 例,所有病例均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
磁共振、CT 扫描、彩超确诊。其中男 30 例,女 10 例。年龄 40-75 岁,
原发性高血压 35 例,
4、继发型高血压 5 例;收缩压 150-255mmHg,平均
202mmHg,舒张压 98-162mmHg,平均 130mmHg;40 例中出现胸部突发
性剧烈疼痛 30 例,休克 3 例。7 例动脉破裂。
1.2 治疗方法
给予药物控制血压,镇痛,镇静,并给予吸氧,血压维持在
110-120/60-70mmHg,心率在 60-70 次/min,维持机体肾脏、脑和心脏
灌流量的最低程度、使用的药物有硝普钠、酚妥拉明、倍他乐克、硝
酸甘油、度冷丁、吗啡、安定等。
2 结果
29 例患者好转或
5、治愈出院,4 例实施手术治疗,7 例死亡。住院时间
1-30d,平均 16d;无出现护理并发症。
3 讨论
主动脉夹层是病死率极高的病症。
因此,护理人员应熟悉本病的疾病特点,熟练掌握急救抢救技术,沉
着迅速地与医生配合,及时准确用药,控制患者血压,降低心率,减
轻疼痛,减少心脏需氧量,防止并发症出现,使患者安全度过急性主
动脉夹层不稳定期,对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促进患者康复起到重要
作用,主要护理如下。 3.1 生命体征的监测与护理
①血压与休克的观察迅速降低血压和左心室收缩力及心率,
6、以减轻对
主动脉壁的冲击力是有效遏制夹层剥离,继续扩展的关键措施,应将
2
收缩压降到 100-120mmHg 或使重要脏器达到适合灌注的相应血压水
平。②心率的观察心率过快时可增加心肌耗氧及冠状动脉缺血,使心
肌受损,不利于病情恢复,应适当予以控制。治疗的目标是减低左心
室收缩率,并将动脉压降低至能维持足够肾脏、脑和心脏灌流的最低
程度。因此,在治疗过程中监测心率较为重要,同时根据心率调节药
物剂量,使心率维持在 60-75 次/min。本组有 3 例病人出现频发性室
性早搏,经
7、应用利多卡因治疗后缓解。
3.2 疼痛的观察与护理
主动脉夹层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部位多在胸部或腹部,在胸部者可
扩展至背部特别是两肩胛间区沿着夹层方向到头颈,腹部或下肢。90%
以上患者从疼痛发作一开始即为剧烈疼痛, 为难以忍受的搏动样、 往往
撕裂样疼痛。通常血压下降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是夹层分离停止扩
展的指标。因此,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疼痛部位并及时发现细微的病
情变化,连续监测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给予低流量持续吸
氧,可预防和降低低氧血症的发生。本组患者经止痛,镇静对症治疗
后,1-4d 疼痛减轻至消失。
3.3 配合医生做好各项辅助检查
主动脉夹层需立即确诊,如需 CT、磁共振、彩超等,检查前应向患者
解释检查的必要性,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携带便携式多功能监护
仪、输液泵、急救物品、氧气等急救物品;医护陪同前往,以减少患
者紧张情绪,并能在病情变化时迅速组织抢救,每 15min 监测生命体
征 1 次,发现变化及时处理;此外还应与检查科室联系,争取密切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