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写作指导教学设计
宜良县第十一中学 邓源庆
教学目标
1.结合苏教版版八上第二单元的课文详略安排,了解详略的定义。
2.掌握详写方法:细节描写法
3.正确处理好作文中的详略关系。
教学重点
1、围绕文章中心安排详略。
2、处理好详写、略写。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详写的方法。
2、在写作中渗透情感,巧妙取舍,揭示主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创意
紧紧围绕人教版八上第二单元的写作技法详略处理,以爱为主题,对学生进行写作选材指导,并根据
2、主题的需要安排详略,让学生了解详略的含义、处理、写法和力度,通过“说一说”“学一学”“改一改”三个活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在认知、理解、运用、提升的过程中真正掌握详略的核心。
教学步骤
课前活动。用激趣的方式让学生放松心情,拉近距离。
一、导入新课
用罗丹砍掉雕塑作品《巴尔扎克》的双手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课文。
备用资料: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着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
3、学生来欣赏雕像。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的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的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变现的意义。雕像是这样的,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出示教学目标
(1)结合人教版八上第二单元的课文详略安
4、排,了解详略的特点。
(3)掌握详略的写法及相关注意事项。
出示要达到教学目标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
“说一说”“学一学”“改一改”
二、活动一:说一说
1、活动一 “说一说”的第一个环节:明确什么是详略。
请回忆朱自清的《背影》第3段、第6段,你发现了什么?
(第3段是略写,第6段是详写)
你是怎样区别的呢?
(第3段写了奔丧、失业、典卖、借钱、谋事、回京6件事,第6段只写了买橘子1件事)
噢,我明白了,用一段话写许多事是略写,用许多话写一件事是详写。
那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安排呢?
(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最能表现父爱,触动了“我”的心灵,要详写;而其他的事情与父爱有关,但
5、不是重点,所以略写。)
看来详写和略写都有一个指南针,那就是文章的中心。到底什么是详写,什么是略写呢?我们把详写和略写的概念读一读。
课件出示:
详写:是对能够直接表现中心的主要材料进行具体叙述和描写。
略写:是对虽与中心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的材料概括叙述。
三、活动二:学一学
1、学习详写的方法一:细节描写法
请大家齐读《背影》的详写片段,说一说详写了什么?
(父亲去买橘子时的背影)
怎样描写这个过程?
(动作描写)
请圈出描写父亲的9个动词:戴、穿、走、探、穿、爬、攀、缩、倾。其实一句话就可以交代清楚的事,如父亲去月台那边买橘子。作者却用了9个连续的动词,有什么作用
6、呢?
(写具体一点,显得生动形象)
很好,这样就把过程拉长了,如慢镜头一样展示。说一说最令你感动的哪一点?
“攀”说明父亲的动作很艰难。
“缩”可以看出父亲动作缓慢。
“倾”表现了父亲身体肥胖。
“爬”可以突出的年老力弱,行动不便。
其实作者都是为了表现父亲“爬月台”的过程艰难,分别写出他的手“攀”、脚“缩”、身体“倾”的情景,显得真实而富有深情,让“我”情不自禁的流下泪来,从而表现了父爱的深沉、细腻和伟大,我们把这种详写的方法称为“细节描写法”。
课件出示:
详写的方法
细节描写法: 细节描写就是把细小事,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句话等,用特写镜头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
7、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换句话说,就是对某些细小而又能很好地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环节和情节,加以具体描写。
三.改一改:
明确:学会在作文中正确处理好详略关系。
由例文《游科普乐园》引出学生思考,再指导学生如何克服作文中该略却详的毛病,指出例文中详略不当的地方。
由例文《我尝到了劳动的甜头》,引发学生思考,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扩写句子。
四.记一记:
最后以一首“详略歌”,方便学生记忆。
五.练一练:
趁热打铁,学生在课堂上练习,检验教学效果。
作业布置:
以“我的双休日”,“我爱夏季”为练习题,让学生列出写作提纲,并指出哪些部分应详写,哪些部分应略写。
小结: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详略内容。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