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和使用 一、教学目的 (1) 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原理结构,学习调节和使用方法。(2) 观察等倾,等厚干涉现象。(3) 测量He-Ne激光波长。二、教学重点 (1)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原理和结构(2)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方法(3)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应用三、课堂提问 (1) 什么是非定域干涉? (2) 迈克尔逊干涉仪是怎样实现非定域干涉的? (3) 非定域干涉条纹和牛顿环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是什么? 四、实验仪器 补偿板 微调手轮 HeNe激光器迈克尔逊干涉仪 分光板 固定反射镜移动反射镜光阑孔观察屏粗调手轮读数窗 五、实验原理 图1是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路原理图。光源上一
2、点发出的光线射到半透明层K上被分为两部分光线“1”和“2”。光线“2”射到M2上被反射回来后,透过G1到达E处;光线“1”透过G2射到M1,被M1反射回来后再透过G2射到K上,反射到达E处。这两条光线是由一条光线分出来的,故它们是相干光。光线“1”也可看作是从M1在半透明层中的虚像M1反射来的。在研究干涉时,M1与M1是等效的。调整迈克尔逊干涉仪,使之产生的干涉现象可以等效为M1与M2之间的空气薄膜产生的薄膜干涉。用凸透镜会聚的激光束是一个很好的点光源,它向空间发射球面波,从反射后可看成由两个光源发出的(见图2),至屏的距离分别为点光源S从 反射至屏的光程,21 MM和21SS和)(21SS或
3、)(1211GMMG和或和21SS和的距离为M1和M2之间距离的二倍, d2 G1 k 1 即2d。虚光源发出的球面波在它们相遇的空间处处相干,这种干涉是非定域干涉。如果把屏垂直于21SS和21SS和的连线放置,则我们可以看到一组同心圆,圆心就是连线与屏的交点。如图2,由到屏上的任一点A,两光线的程差21SS和21SSL可得: cos2dL= (1) 由式(1)可知: (1)当0= 时程差最大,即圆心E点所对应的干涉级别最高。 当移动的距离增大时,圆心干涉级数越来越高,我们就可以看到圆条纹一个21MMdM1 M2 1M 激光E 图2 非定域干涉 一个从中心“冒”出来,反之当d减小时,圆条纹一个
4、一个地向中心“缩”进去。每当“冒”出或“缩”进一条条纹时,就增加或减小d2,所以测出“冒出”或“缩进”的条纹数目,由已知波长N就可求得移动的距离,这就是利用干涉测长法;反之,若已知移动的距离,则就可求得波长,它们的关系为: 1M1M2Nd= (2) 即Nd=2 (3) (2)增大时,程差dL每改变一个波长所需的的变化值减小,即两亮环(或两暗环)之间的间隔变小。看上去条纹变细变密。反之减小,条纹变粗变稀。 d六、实验步骤 1. 仪器的调节(1)使He-Ne激光束大致垂直于M1,即调节He-Ne激光器高低左右位置,使反射回来的光束按原路返回。(2)装上观察屏E,可看到分别由M1和M2反射至屏的两排
5、光点,每排四个光点,中间两个比较亮,旁边两个比较暗。调节M1和M2背面的三个螺钉,使两排光点一一重合,这时M1与M2大致互相垂直。(3)用He-Ne激光器照在G1上,此时一般在屏上会出现干涉条纹,再调节细调拉簧微动螺钉,使能看到位置适中、清晰的圆环状非定域干涉条纹。观察条纹变化。转动粗调手轮,可看到条纹的“冒出”或“缩进”。判别M1M2之间的距离d是变大还是变小。2. 测量He-Ne激光波长仔细转动微调鼓轮,使条纹的变化处于“缩进”,当圆形条纹中间的一条缩为一暗点时,记录读数d;再向同一方向转动微调鼓轮,同时读取条纹变化的数目,每次数到50记录一次读数,共测量10组数据。每次测量时,也都使中间的一条暗纹刚好缩为一暗点时,再记录读数。应用逐差法加以处理,求出每冒出k条条纹时所对应的d的值,代入式(3)计算,写出结果表达式。 七、数据记录 nm50仪 i 圈数 N位置idiiiddd=+5 ,2Ndii=)250(=N 1 0 2 50 3 100 4 150 5 200 6 250 = 7 300 8 350 9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