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42.50KB ,
资源ID:8952925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图形码: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895292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开通VIP折扣优惠下载文档

            查看会员权益                  [ 下载后找不到文档?]

填表反馈(24小时):  下载求助     关注领币    退款申请

开具发票请登录PC端进行申请。


权利声明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可先查看【教您几个在下载文档中可以更好的避免被坑】。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联系平台进行协调解决,联系【微信客服】、【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9-655-100;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注意事项

本文(西方国家对数字与日期禁忌.doc)为本站上传会员【s4****5z】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9-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西方国家对数字与日期禁忌.doc

1、西方国家对数字与日期禁忌         西方人普遍认为“13”这个数字是凶险或不吉利的,常以“14(A)”或“12(B)”代替。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总是尽量避开这一数字。有的人甚至会在13日这一天产生莫名其妙的恐惧感,停止一切工作和活动。西方人最忌讳的还是13人同桌共餐。对“星期五”和“3”这个数字,也为很多西方人所忌。特别是点烟时,忌用一根火柴或打火机连续点燃三支烟。若恰逢13日又是星期五,西方人更认为是“凶日” ,被称为“黑色的星期五” 。因为这一日是耶稣的受难日。日本人则忌讳“4”和“9” 。在美国还有“零年灾难”之说。自1840年以来,凡是在年尾数为“0”那一年当选的美国总统,除里

2、根外,都没有活着离开白宫,其中有4人被刺身亡,3人病死。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   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       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唯一传承千年的文明和民族。中国的礼仪,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西方社会,是几大古代文明的继承者,曾一直和东方的中国遥相呼应。经过中世纪的黑暗,最终迎来了文艺复兴,并孕育了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产生了现代科技和文化。中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礼仪文化。     随

3、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跨国交际日益增多,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更是越发显露,这种差异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在中西礼仪没有得到完美融合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些礼仪的差异。 一、交际语言的差异     日常打招呼,中国人通常是见面点头致意,握手或行拱手礼,微微欠身然后握手,而西方人认为欠身显得自卑,拥抱是最常见的见面礼与道别礼,亲吻礼与吻手礼也较为常见。在我国除了见面和告辞时使用,在表示祝贺、感谢或互相鼓励时也使用。发展到现在,被简单的“你好”,“再见”所取代。可是西方的贴面礼、亲吻礼、吻身礼,让国人仍很不习惯接受。中国人大多使用“吃了吗?” “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

4、亲切感。西方则认为这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或盘问,是很失礼的。在西方,日常打招呼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Good morning(早上好)!”“Good afternoon(下午好)!”“Good evening(晚上好)!”就可以了。而英国人见面会说:“今天天气不错啊!” 送客离开时,中国人习惯挽留,说“走好”“慢走”,而西方仅微笑作再见就可。中西语言中有多种不同的告别语。如在和病人告别时,中国人常说“多喝点开水”、“多穿点衣服”、“早点休息”之类的话,表示对病人的关怀。但西方人绝不会说“多喝水”之类的话,因为这样说会被认为有指手画脚之嫌。比如他们会说“Take care(多

5、保重)”或“希望你早日康复”等等。     在西方国家见面打招呼是很自然的。打招呼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要跟对方有进一步的交往,只不过是一种礼仪形式。其实不论任何人,当有人微笑着和自己打招呼时,都会受到感染,像是见到阳光一般心情也会跟着好起来一样,这时可以很自然地打招呼回应。因此,在西方国家旅游的时候,如果迎面而来的人对我们说“Hello!”,别露出一副莫名其妙的表情,甚至置之不理哟!那可是非常失礼的呀! 那怎样打招呼呢?当对方跟你说“How do you do?”时,只要同样回答说“How do you do?”就够了。有时候他们会说“Hello!”,其实相当于我们的“嗨”,回答“Hello

6、就可以了。另外,他们也会问候“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或“Good evening.”,回答时同样问候就可以了。     英美人的见面礼节常见的有三种形式:握手(handshake),拥抱(embrace)和亲吻(kiss)。英国人很少跟别人握手,甚至跟朋友也不握手。但是在第一次介绍相识后,或朋友久别重逢,或在远出家门,长途旅行之前告别时,常以握手为礼。在握手时应注意:男子之间握手应有力。如果握起手来有气无力,会给对方冷冰冰的感觉。男女之间握手通常是女方先主动伸出手来,男方不必主动,轻握一下即可。女方若不伸手,男方可点头致意。拥抱比握手在感情上更

7、进一层,通常用于亲属之间或朋友之间,异性之间除关系密切者外,一般不拥抱。亲吻的方式因人而异:辈份高的人吻辈份低的人,只吻额头;反之则吻下额;同辈的朋友或兄弟姐妹之间只是脸颊相贴;通常只有夫妻,情人之间才是嘴对嘴的亲吻。     称谓方面,在汉语里,一般只有彼此熟悉亲密的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但在西方,“直呼其名”比在汉语里的范围要广得多。在西方,常用“先生”和“夫人”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对十几或二十几岁的女子可称呼“小姐”,结婚了的女性可称“女士”或“夫人”等。而在我国“先生”第一解释是“教师”,是对教师最古老最悠久的称谓。随着改革开放,先生已成为社会上最流行的尊称口语.在家庭成员之

8、间,不分长幼尊卑,一般可互称姓名或昵称。在家里,可以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对所有的男性长辈都可以称“叔叔”,对所有的女性长辈都可以称“阿姨”。这在我们中国是不行的,必须要分清楚辈分、老幼等关系,否则就会被认为不懂礼貌。 二、餐饮礼仪的差异 (一)食物差别     中国人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饮食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因此中国人将吃饭看作头等大事。中国菜注重菜肴色、香、味、形、意俱全,甚至于超过了对营养的注重,只要好吃又要好看,营养反而显得不重要了。酒文化在中国由来已久,被视为做生意,交朋友等社交场合不可或缺的。酒杯不空茶水不满。在西方,通常喝啤酒、葡萄酒,不喜欢劝酒。英美人的

9、饮食     英国人爱吃肉,如牛肉(beef),羊肉(mutton),鸡肉(chicken),野味等。每餐都吃水果,进餐时喝酒,他们爱喝啤酒(beer)、葡萄酒(wine)和烈性酒。英国人口味喜清淡、鲜嫩、焦香,量少而精,不爱吃带粘汁和辣味的菜。爱吃烤面包,冬天喜欢布丁(pudding)、浓汤(soup)、火腿(ham)、新鲜蔬菜、水果等。     英国人爱喝牛奶,也喜欢喝茶,并把此当作生活的一种乐趣,有人竟到了面包可以不吃,茶却不可不喝的程度。他们最喜欢喝中国的“祁门红茶(black tea)”,但他们喝茶的习惯与中国人不同。他们喝茶比较定时,有上午茶和下午茶之分,不喝清茶,而是先在杯中

10、放牛奶,然后冲茶,有的还放糖。     美国人的主菜通常是肉、鱼或鸡。一顿饭一般只有一种主菜。由于美国人生活节奏较快,所以快餐(fast food)相当受欢迎,到处都能见到各式各样的快餐店。快餐包装在纸盒、塑料袋里,热饮料装在带有封盖的塑料杯里。有的快餐店还将快餐送入汽车,顾客不必下车就可以买到。     汉堡包和热狗也许是最著名的美国食物。“热狗”就是红肠面包,可以在小吃店和街角的热狗摊上买到。在美国的餐馆里,菜单(menu)上都有汉堡包,伴之以牛排(steaks),炸鸡(fried chicken)和海味(seafood),还有法国炸食和脆嫩的凉拌菜(salad)。正餐的最后一道菜是甜

11、点心(dessert),有苹果饼(apple pie),奶酪饼(cheese cake),巧克力,冰淇淋,冰淇淋圣代(sundae)等。     在美国,咖啡(coffee)和茶是美国人的主要饮料。牛奶也很畅销。他们常喝的饮料是可口可乐(Coca-Cola)和百事可乐(Pepsi Cola)。可乐饮料含咖啡因,使人兴奋提神。有的人喜欢喝酒,他们喜欢喝葡萄酒(wine)、威士忌(whisky)和鸡尾酒(cocktail)。     在中国,宴会喜欢共桌共菜,西方则认为不合卫生,实行分餐制。中国人宴请时,觥筹交错,歌舞升平。西方则要求少声响少动作,用餐程序较多。     西方的饮食比较讲究营

12、养的搭配和吸收,是一种科学的饮食观念。西方人多注重食物的营养而忽略了食物的色、香、味、形、意如何,他们的饮食多是为了生存和健康,似乎不讲究味的享受。     在餐饮氛围方面,中国人在吃饭的时候都喜欢热闹,很多人围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大家在一起营造一种热闹温暖的用餐氛围。除非是在很正式的宴会上,中国人在餐桌上并没有什么很特别的礼仪。而西方人在用餐时,都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他们认为在餐桌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礼仪,不可以失去礼节,比如在进餐时不能发出很难听的声音。 (二)、西方的进餐礼仪     中西方宴请礼仪也各具特色。在中国,从古至今大多都以左为尊,在宴请客人时,要将地位很尊贵

13、的客人安排在左边的上座,然后依次安排。     在西方则是以右为尊,男女间隔而座,夫妇也分开而座,女宾客的席位比男宾客的席位稍高,男士要替位于自己右边的女宾客拉开椅子,以示对女士的尊重。另外,西方人用餐时要坐正,认为弯腰,低头,用嘴凑上去吃很不礼貌,但是这恰恰是中国人通常吃饭的方式。吃西餐的时候,主人不提倡大肆的饮酒,中国的餐桌上酒是必备之物,以酒助兴,有时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喝酒的时候都是一杯一杯的喝。     欧美国家的餐桌大多是长方形,男主人(host)坐在桌子的一端,女主人(hostess)坐在另一端,通常安排座位时要尽量避免两位男宾或两位女宾并坐在一起。     就餐时,身体

14、要坐得端正,身体和餐桌间距离以能使用刀(knife)、叉(fork)、匙(spoon)和饮食方便为度,手臂不要放在桌上,也不要张开妨碍别人。餐巾只用于擦嘴和手,切不可用来擦拭餐具和擦鼻涕、擦汗。用餐完毕后收起餐巾放在盘子右方。使用knife, fork和spoon时,不要弄出声音,不用时,也不要用手拨弄刀叉玩。     当一道菜吃完,或不想再吃时,就把刀和叉并排放在一起,刀叉的柄朝自己胸部。如未吃完,只是为了谈话暂时停吃,就把刀叉摆成“八”字形,这样服务员就不会把盘子收走。 女主人通常是主持整个宴会(party)的主人,大家注意她的动作。入席时,特别是小型宴会,一般总要等女宾先坐下后,男宾

15、才坐下。男宾最好还要帮邻座的女宾拉椅子。上菜后,一般要等女主人动手吃后,客人们(guests)才吃。宴会结束时,也由她领头离席。 (三)国外就餐规矩趣谈 1. 谢绝吃喝为失礼     沙特阿拉伯(Saudi Arabia)有一种习俗,即不能谢绝被邀请喝饮料(drink)。缅甸(Burma)也有类似的习俗,如果到主人(host)家去做客,必须食用茶水(tea)、水果(fruit),否则,会认为你看不起他们。 2. 给主人带食品是羞辱     在中东各国,如果你被邀请(invite)赴宴,千万别带食品(food)和drink,否则主人会觉得受到侮辱。因为带这些礼物(present),在中

16、东人看来是暗示他们不是好的host。 3. 吃饭时禁止交谈和发出难听的声音     韩国(South Korea)在吃饭时不能发出难听的声音,并把此作为人人应该遵守的礼节。埃及(Egypt)在用饭时,也不让交谈(talk),据说这是出于对神的尊敬。 4. 欧洲人的吃法     欧洲(Europe)有这样一种说法:"法国人(Frenchmen)夸奖着厨师(cook)的厨艺吃;英国人(Englishmen)注意着礼节吃;德国人(Germans)考虑着营养吃;意大利人(Italians)则痛痛快快地吃。" (四)如何使用餐具     如果你出席正式的(formal)宴会,看到桌子上有各种

17、各样的餐叉(forks)、刀(knives)和匙(spoons),你是否会感到惊奇和不知所措呢?请别担心,其实,它们的使用规律很简单,你只要根据餐具从外侧到盘子的摆放顺序依次使用就可以了。左面外侧的小叉用来吃色拉(salad),色拉一般是和汤(soup)一起端上的。右面外侧的匙是喝汤用的。在左边的面包黄油(butter)碟或面包碟上搁着一把单独放着的小刀称为抹黄油刀。当面包传过来时,每位客人(guest)都会拿下几片面包放在小碟上。在汤匙旁放着吃鱼用的钝刀,这种刀比其它用来切肉的刀要小些和钝些。 西餐的餐具主要有刀叉、餐巾、餐匙、盘、碟、杯、牙签等。 (1)刀叉的使用:吃西餐时右手拿刀,左

18、手拿叉。使用刀叉时,左手持叉用力固定食物,同时移动右手的刀切割食物。用餐中暂时离开,要把刀叉呈八字形摆放,尽量将柄放入餐盘内,刀口向内;用餐结束或不想吃了,刀口向内、叉齿向上,刀右叉左地并排纵放,或者刀上叉下地并排横放在餐盘里。 (2)餐巾的使用。将餐巾平铺于大腿上,可以防止进餐时掉落下来的菜肴、汤汁弄脏自己的衣服。在用餐期间与人交谈之前,先用餐巾轻轻地揩一下嘴;女士进餐前,可用餐巾轻抹口部,除去唇膏。在进餐时需剔牙,应拿起餐巾挡住口部。 (3)餐匙的使用。用来饮汤、吃甜品,不可直接舀取其他任何主食、菜肴和饮料。餐匙入口时,以其前端入口,不能将它全部塞进嘴里。      特别提示:刀是用

19、来切食物的,不要直接用刀叉起食物送入口中,也不要用刀叉同时将食物送入口中;刀上沾上酱料不可舔食;用餐刀切割食物时不要在餐盘上划出声音。     餐巾摆放的位置不同,寓意不同。当主人铺开餐巾时,就表示用餐开始,当主人把餐巾放在桌子上,表示用餐结束。中途暂时离开,将餐巾放在本人座椅面上。 三、服饰礼仪的差异     西方男士在正式社交场合通常穿保守式样的西装,内穿白衬衫,打领带。他们喜欢黑色,因此一般穿黑色的皮鞋。西方女士在正式场合要穿礼服套装。另外女士外出有戴耳环的习俗。西方国家,尤其是在美国,平时人们喜欢穿着休闲装,如T恤加牛仔服。      当今中国人穿着打扮日趋西化,传统的中山装、

20、旗袍等已退出历史舞台。正式场合男女着装已与西方并无二异。在平时的市井生活中,倒会看到不少人穿着背心、短裤、拖鞋等不合礼仪的服饰。 四、禁忌习俗的差异     中国人不喜欢说4,因为与“死”同音,认为8、6吉利,偏向于双数,追求成双成对。西方人不喜欢13。缘起基督教中的故事最后的晚餐,犹大出卖耶稣,有13个人。也不喜欢星期五。中国人尊老,而西方人忌老。     中国人喜黄色,有图腾为“龙”,视为龙的传人。而西方则认为龙是蛇,基督教中蛇就是撒旦、是魔鬼,黄色暗含断交之意。     国人在馈赠送礼时不可“过时送礼,事后补礼”。与年长者不能送“钟”,乌龟有“王八”之称,亦不可。外国人在送礼时不

21、求贵重,意到便可。送礼收礼时亦少有谦卑之词。但礼品包装要求精美。在与人交谈时,西方人忌谈论个人私事、年龄、婚姻、收入等。中国人则习惯称自己“礼不好,请笑纳”。 与英美人交谈的“八戒”     大家来了解一下与英美人交谈的"八戒"。千万记住这可不是《西游记》中的"八戒"。 一戒:不问年龄。西方人的年龄是保密的,特别是超过24岁的人,决不谈论自己的年龄,尤其是女士。 二戒:不问财物。在西方,一个人的收入和随身所戴的财物都与个人的能力、地位、脸面等有关。 三戒:不问婚姻。这属于个人隐私。 四戒:不问住址。西方人认为,给人留下住址,就得请对方到家里做客。 五戒:不问经历。这是对方的"老底

22、",也是商业秘密;西方人是不会轻易让人摸到自己的底牌的。 六戒:不问信仰。政治见解和宗教信仰都是非常严肃的问题。 七戒:不问行踪。 八戒:不问吃饭。西方人认为,问对方是否吃过饭意味着要请对方吃饭。     当我们将来遇到外宾时,千万不要忘记这"八戒"呦!     礼仪是一种文化,是文化就有纵向的传承和横向的借鉴与融合。随着世界全球化不断加快步伐,经济、文化高速碰撞融合的大背景下,西方文化大量涌进中国,中国传统礼仪也不断受到西方礼仪文化的冲击。如何保护中华民族传统礼仪,并去其糟粕,与西方礼仪进行合理有效的融合,成为人们不断思考和探讨的话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西礼仪文化必将会互相渗透,

23、不断发展。     就拿餐饮方面举例。现在中国饮食市场上洋快餐和西餐占了很大的比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和接受这些外来食品。麦当劳几乎代表了一种文化时尚,成为美国文化在餐饮领域的标志。与此同时,法国的贵族文化,英国的绅士文化也随着饮食而涌入中国。随着中西饮食文化的交流,不仅带来了蛋糕、面包、鸡尾酒等西式菜点,也带来了西方一些先进的制作工艺和饮食方法。这些都为古老的中国饮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当然我国悠久而灿烂的饮食文化在海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几乎在世界各地都出现了大量的中国餐馆,中国菜日益受到各国人民的欢迎与喜爱。比如北京烤鸭俨然已经成为外国人心中的地道美味。       但是在中西礼仪文

24、化的融合过程中,中国人未免盲目热衷于西方,不自觉中陷入两个误区:其一,是拿西方的礼仪取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礼仪是一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东西。比如在青年中,举行外国式婚礼、过西方节日等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倾向。对西洋礼仪只是作为民俗知识了解一下无可厚非,如果趋之若骛,就失去了民族的自尊,本民族的传统礼仪也会被淹没。其二,是把礼仪教育的重点集中在操作层面,比如鞠躬要弯多少度,握手要停几秒钟等等。这些问题不是不可以讲,但如果只做表面文章,礼仪就成了空洞的形式主义。     不可否认,当今国际通行的礼仪基本上是西方礼仪。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仅仅是西方的实力强大,深层的原因在于西方人价值观的统一,在于

25、西方人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这一切与基督教的社会基础密切相关,因为礼仪是宗教的重要活动方式,由于对宗教的虔诚信仰,西方人从小就接受这种礼仪的教育与熏陶,使得礼仪能够自然地表现在人的行为之中。精神与物质、政治与文化的高度契合,使得人们获得高度的自信与优越感,正是西方人的自信与优越感赋予了西方文化强大的感染力,使其礼仪文化被视为世界标准。对照我们现在的中国社会状况,我们与西方的差距是明显的。     中西方礼仪文化的融合,在我们今日中国,更多的还是借鉴西方。但无论是借鉴西方的礼仪,或者是我们是自创一套自己的礼仪系统,这在形式上都不难。难的是我们也能有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有对自身文化的高

26、度认同和深刻觉悟。我们借鉴西方礼仪,不仅仅是要借鉴它的形式,更应当借鉴其内在灵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和优越感,才能确立我们的感染力。民族的复兴不仅是实力的复兴,更是一种文化的复兴。只有别人也认同我们的文化,才能真正使我们的礼仪行于世界。     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一个礼仪缺乏的社会,往往是不成熟的社会。而一个礼仪标准不太统一甚至互相矛盾的社会,往往是一个不和谐的社会。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创建和谐社会,必须先从礼仪开始。中国今天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是物质,精神,文化各个方面,都急迫的需要一套完整而合理的价值观进

27、行统一。而礼仪文化无疑是这种统一的“先行军”,只有认清中西礼仪文化的差异,将二者合理有效的融合,方能建立适合中国当代社会的礼仪文化体系,达到和谐社会的理想。 在西方国家餐桌礼仪 餐桌上必须要注意的是: 1.西餐点菜及上菜顺序 西餐菜单上有四或五大分类,其分别是开胃菜、汤、沙拉、海鲜、肉类、点心等。 应先决定主菜。主菜如果是鱼,开胃菜就选择肉类,在口味上就比较富有变化。除了食量特别大的外,其实不必从菜单上的单品菜内配出全餐,只要开胃菜和主菜各一道,再加一份甜点就够了。可以不要汤,或者省去开胃菜,这也是很理想的组合(但在意大利菜中,意大利面被看成是汤,所以原则上这两道

28、菜不一起点)。 正式的全套餐点上菜顺序是: 1)头盘。西餐的第一道菜是头盘,也称为开胃品。开胃品的内容一般有冷头盘和热头盘之分,常见的品种有鱼子酱、鹅肝酱、熏鲑鱼、鸡尾杯、奶油鸡酥盒、焗蜗牛等。因为是要开胃,所以开胃菜一般都有特色风味,味道以咸和酸为主,而且数量少,质量较高。 2)汤。和中餐不同的是,西餐的第二道菜就是汤。西餐的汤大致可分为清汤、奶油汤、蔬菜汤和冷汤等4类。品种有牛尾清汤、各式奶油汤、海鲜汤、美式蛤蜊汤、意式蔬菜汤、俄式罗宋汤、法式焗葱头汤。冷汤的品种较少,有德式冷汤、俄式冷汤等。 3)副菜。鱼类菜肴一般作为西餐的第三道菜,也称为副菜。品种包括各种淡、海

29、水鱼类、贝类及软体动物类。通常水产类菜肴与蛋类、面包类、酥盒菜肴品都称为副菜。因为鱼类等菜肴的肉质鲜嫩,比较容易消化,所以放在肉类菜肴的前面,叫法上也和肉类菜肴主菜有区别。西餐吃鱼菜肴讲究使用专用的调味汁,品种有鞑靼汁、荷兰汁、酒店汁、白奶油汁、大主教汁、美国汁和水手鱼汁等。 4)主菜。肉、禽类菜肴是西餐的第四道菜,也称为主菜。肉类菜肴的原料取自牛、羊、猪、小牛仔等各个部位的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牛肉或牛排。牛排按其部位又可分为沙朗牛排(也称西冷牛排)、菲利牛排、“T”骨型牛排、薄牛排等。其烹调方法常用烤、煎、铁扒等。肉类菜肴配用的调味汁主要有西班牙汁、浓烧汁精、蘑菇汁、白尼斯汁等。

30、 禽类菜肴的原料取自鸡、鸭、鹅,通常将兔肉和鹿肉等野味也归入禽类菜肴。禽类菜肴品种最多的是鸡,有山鸡、火鸡、竹鸡,可煮、炸、烤、焖,主要的调味汁有黄肉汁、咖喱汁、奶油汁等。 5)蔬菜类菜肴。蔬菜类菜肴可以安排在肉类菜肴之后,也可以和肉类菜肴同时上桌,所以可以算为一道菜,或称为一种配菜。蔬菜类菜肴在西餐中称为沙拉。和主菜同时服务的沙拉,称为生蔬菜沙拉,一般用生菜、西红柿、黄瓜、芦笋等制作。沙拉的主要调味汁有醋油汁、法国汁、干岛汁、奶酪沙拉汁等。 沙拉除了蔬菜之外,还有一类是用鱼、肉、蛋类制作的,这类沙拉一般不加味汁,在进餐顺序上可以作为头盘。 还有一些蔬菜是熟的,如花椰菜、煮菠菜、炸土豆条。熟食的蔬菜通常和主菜的肉食类菜肴一同摆放在餐盘中上桌,称为配菜。 6)甜品。西餐的甜品是主菜后食用的,可以算做是第六道菜。从真正意义上讲,它包括所有主菜后的食物,如布丁、煎饼、冰淇淋、奶酪、水果等。 7)咖啡、茶。西餐的最后一道是上饮料,咖啡或茶。喝咖啡一般要加糖和淡奶油。茶一般要加香桃片和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