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行棋规定 第一节 棋盘和棋子 一、 棋盘: 1、 蒙古象棋棋盘为正方形,由米黄和草绿两种颜色交错排列的64个小方格组成。棋子就摆放和活动在这些小方格上; 2、 棋盘的摆法,以对局者右下角是米黄格为准; 3、 8列垂直的格子称为“直线”;8排水平的格子称为“横线”;同色格组成的角与角相接的各行称为“斜线”; 4、 以白棋方为准: 8条直线从左到右用a、b、c、d、e、f、g、h小写拉丁字母代表; 8条横线从近到远用1、2、3、4、5、6、7、8阿拉伯数字代表; 5、 每个小方格的标志,是由直线字母和横线数字相结合表示(即用代数坐标方法表示)。例如:d直线上的第4横排的格
2、子,即用“d4”表示(其它格子标志以此类推); 6、 由a、b、c、d四条直线组成的半边,称为“虎翼”;由e、f、g、h四条直线组成的半边,称为“王翼”;由d4、d5、e4、e5四格构成的盘心区域,称为“中心”。 7、 棋盘和棋盘的摆法以及每个小方格的标志见(图一) (图一) 二、 棋子: 蒙古象棋棋子共有32枚:按乳白、碧蓝色分为两组,由对局者双方各执一组。 每组16枚,各分六种,名称和数目如下: 白棋子:王一个,猛虎一个,车、马、驼各两个,夫八个; 蓝棋子:王一个,雄狮一个,车、马、驼各两个,夫八个。 第二节 着与回合 对
3、局时,由双方轮流走棋。执白棋方先走,每走一次算一着,即: 1、 棋子由一格走到另一空格上去; 2、 吃掉对方的棋子; 3、 夫升变为别的棋子; 白方先走一着,加上蓝方的应着,称为一个回合。 第三节 棋子的走法和吃子 一、 各种棋子的走法如下: 1、 车的走法:横、直都可以走,格数不限; 2、驼的走法:斜走,格数不限; 3、虎(狮)的走法:横、直、斜都可以走,格数不限; 4、马的走法:先沿横线或直线走一格,在沿斜线(离开原来格子的方向)走一格,(无蹩脚的限制); 5、王的走法:横、直、斜都可以走,每次限走一格(新到的格子必须不受对方棋子的攻击);6、夫的走法: 开局第一步
4、限走王前或虎前的夫前进两格,由白方先行选择,蓝方必须走相应的夫也前进两格。以后,所有的夫均限每次直走一格,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二、 吃子: 1、 车、驼、虎(狮)、马、王的吃子: 车、驼、虎(狮)、马、王走一着棋时,如果一方棋子将要走到的格子内有对方棋子存在,就可以把它吃掉并占领它的位置,被吃掉的棋子即从棋盘上拿掉。王吃子后新到的格子必须不受对方棋子的攻击。 2、夫的吃子和升变: 夫吃前面斜格的对方棋子,任何一个夫通过直进或斜吃到达底线可立即升变为与它相同颜色的虎(狮)、车、马或驼;但不能变成王。夫升变时,可以口头宣布变成什么棋子或直接放上要升变的棋子来替换它。 第四节 将军、应
5、将、将死 一方的棋子攻击对方的王,要在下一着把它吃掉,称为“将军”。被“将军”的一方必须采取自卫的着法,叫作“应将”。“应将”的方法有三种: 1、 吃掉对方进行“将军”的棋子(吃子解将); 2、 用自己的棋子“垫将”; 3、 王由受攻击的格子上走到不受攻击的格子上去(即:避将)。 如果被“将军”而无法“应将”,就算被“将死”,“将军”的一方获胜。 第五节 胜、负、和 一、对局时,一方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即为输棋,对方得胜: 1、一方王被对方将死; 2、一方表示认输; 3、一方超过比赛规定的走棋时限; 4、 同一局棋内,一方出现第三次“违例”; 5、 超过该次比赛规定的因判
6、负的时限(一般定为15分钟); 6、 符合该次“比赛补充规定”的有关棋局判负的特定条款。 二、对局时,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就算和棋: 1、 一方“长将”不变; 2、 一方“无子可动”(逼和); 3、 一方提议作和,对方表示同意; 提议作和,应使双方机会均等。先提出者如果被对方拒绝(口头不同意或走出轮走的一着棋,均为拒绝),非经对方提和一次(也被拒绝),不得再次提出,但属于提和的特殊规定(如:50回合自然限着;出现第三次相同局面),不受此限。若双方提和次数对等,即可由任何一方再次提和。提和的一方,在对方作出明确表示之前,不能撤回提议。只要是一方提和,另一方已宣告同意,双方就不能反悔。任
7、何一方只能在提和后,方可按计时钟。 4、 符合50回合自然限着的规定: (1)同一局棋从某着算起,已经走满的50回合之内,双方没有吃掉过任何一个棋子,也没有走动过任何一个夫,允许由一方提和,裁判员可停钟审查记录,如果属实就可以判作和棋,另一方不得拒绝。 (2)审查如果不属实,应记提和方违例一次,并在该方时钟上增加5分钟,若因此超时,应判作负; (3)在提出审核要求时,若提出方已被“将死”或“超时”,则应判该方作负;如提出方只是被“将军”而尚未被“将死”(即使将要被连杀),裁判员仍应受理,并根据审核结果宣布作和或继续比赛; (4)双方均未提出审核要求时,裁判员不予干涉。 5、对局中,
8、连续或间断地出现第三次相同局面,每次都轮到同一方走棋,可由一方提和。经裁判员审查认定,可判为和棋。 6、特殊规定 当棋盘上的局面并不能确保一方取胜时,为了防止一方当棋局形势并无取胜实力,而以对方超时取胜。特规定,凡出现下列残局双方均无取胜可能时,一方提和可判为和局,对方不得拒绝: (1) 王对王; (2) 王对王、驼或王、马; (3) 王、驼对王、驼,当双方的驼都在同色的斜线上时; (4) 其对手只剩一个王; (5) 属于理论上公认的双方均无取胜可能的局势; (6) 优势方时限紧张(两分钟内)可以提和,裁判员审核认定后,即判和棋。 第二章 比赛通则 第一节 比赛规定 一、
9、 确定先后走 正式比赛时,每局棋均由白棋先走。 1、 双方只赛一局时,可用“猜先”,确定谁执白棋先走。在二人多局对抗赛中,先用“猜 先”确定第一局谁执白棋先走,以后每局交替使用蓝旗和白棋。 2、 循环制个人比赛,根据“循环赛对局秩序表”,每轮号码列前者执白棋先走(见附表3) 3、 循环制团体比赛,根据“循环赛对局秩序表”每轮号码列前的队,其单数台运动员执 白棋先走,双数台运动员执蓝棋后走; 4、 积分编排制个人比赛,按照“第五节·五”中的有关条款确定先后走; 5、 积分编排制团体比赛“先走”的队,其单数台执白棋先走,双数台则执蓝棋后走; 6、 淘汰制个人比赛,进行“猜先”,确
10、定谁执白棋先走; 7、 淘汰制团体赛中猜得“先走”的队,其单数台执白棋先走,双数台则执蓝棋后走;两局 制比赛,不论是个人赛或团体赛,均进行“分先”,即第一局执白棋先走者,第二局则执蓝棋后走。 二、摸子走子,离手生根 1、 触摸自己的哪个棋子,就应该走这个棋子。只有当所摸的棋子不能走动时,才可以另走 别的棋子。如果是为了摆正而棋子,必须先声明“我来摆正”; 2、 触摸对方的棋子,就应该吃掉它。只有当自己的任何棋子都不能吃掉时,才可以另走别 的着法; 3、 先触摸自己的棋子,又触摸对方的棋子,处理顺序如下: (1)前者必须吃掉后者;(2)如果前者无法吃掉后者,必须走动前者;(3)
11、如果前者不能走动时,则用自己另外的棋子去吃掉后者;(4)任何另外的棋子无法吃掉后者,才可以另走别的着法; 4、先触摸对方的棋子,又触摸自己的棋子,处理顺序如下: (1)后者必须吃掉前者;(2)如果后者无法吃掉前者,则必须用自己另外的棋子去吃掉前者;(3)如果没有任何一个棋子可以吃掉前者,必须走动后者;(4)如果后者不能走动时,才可以另走别的着法; 5、同时触摸自己的棋子和对方的棋子,则根据上述条款4来处理; 6、一着棋走了以后,不得再予更改。棋子已接触棋盘上的一个格子,但尚未离手,可以另移它格。落子无悔,要以离手为准。 三、违例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可判违例一次: 1、 走子
12、违犯行棋规定; 2、 不“应将”或走子后造成对方吃王; 一方“将军”,对方不应将而走其它着法,是不可以的,要求对方必须用触摸的棋子去“应将”,如果这个棋子无法“应将”,才可以用其它着法“应将”; 3、 触摸己方棋子而无法走动或触摸对方棋子而又无法吃掉它; 4、 擅自开、停比赛计时钟; 5、 在对方行棋时间内提问题(对方有犯规除外); 6、 要求做记录的比赛,连续错记、漏记4个回合可判违例一次;错记、漏记8个回合可判 违例二次(必须用自己的时间补齐记录);错记、漏记12个回合直接判负; 7、 一般“提和”经对方拒绝后,再次重重复提出; 8、 提出“50回合自然限着或三次相同局面
13、规则审核要求,经查证不属实者; 9、 对局终了后,拒不签字,或有其它不服从裁判,不尊重对方的言行; 10、 凡是发生有关摸子,悔棋,走错棋子等,每次应记“违例”一次。 如果明显属于无意中失手把棋子掉落在棋盘上,可只提醒注意,而不作落子处理。凡判处“违例”,裁判员应当在当场明确宣布并记录。 四、纠正错误 1、如果发现对局开始时把棋盘的方向摆错了,(即白格不在对局者右下角),则保持对局 已经走成的形势,使其移置到摆正的棋盘上,再继续走下去; 2、如果发现对局开始时把棋子摆错了,对局作废重下; 3、如果发现对局双方把棋子颜色拿错了(即先后手不符),就应该交换棋子,对局作废重下;
14、上述各种情况,如果是在对局结束后才发现,则该局的结果应判为有效。 1、如果发现对局进行中有一着棋走得不符合行棋规定或者发现有的棋子曾经意外地移动了格子,就应该立即纠正错误,取消发生错误以后所走的一段着法,由发生错误的那一着起,重新走子。若是前一种错误,在重新走子时,则按“摸子走子”条款来走棋;若是后一种错误,则应该恢复到错位前的局面重走,轮走方可以不走当时所走动的那个棋子。如果确实找不出是哪个回合发生错位的,这局棋应该作废重赛; 如果是在对局结束后才发现,则该局的结果应判为有效。 2、如果为了纠正错误,双方用时需要调整,可参考第三节·四款调整。 第二节 记录 在比赛中,双方运动
15、员都要在规定的记录纸上,用自己行棋时间,清晰、准确、完整、及时地做好对局记录。记录棋子名称时,可以用文字或使用规定符号代替均可:王K、猛虎(雄狮)Q、车R、马N、驼B、夫P。 一、 记录方法 1、完整记录法: 记录每一着棋时,先记下所走棋子的名称和原来所在的位置,后面加“—”号,再记下它到达的新位置;如果这一着吃了对方的棋子,则把“—”号改为“:”号。例如:马从f3格走到d4格去,记作:马f3—d4(N f3—d4),如果马从f3格吃了d4格上对方的棋子则记作:马f3:d4(N f3:d4)。记录夫的走动时,可以省略棋子名称不写。例如夫从e2走到e4可记录为:e2—e4。夫到达底线升变为
16、别的棋子时,则应加上“变x”字样。例如:a7—a8变虎,记录记录为:a7—a8变虎,(或a8—Q); 2、简易记录法: 只记棋子名称和它到达的位置。一方如有两个相同的棋子,从不同的格子都可以走到同一格子上去,为了区别,要在走动的那个棋子名称之后加记它原来所在直线或横线的标志。例如:d2格的白马和g1格的白马都可以走到f3格,应记为:马df3(Ndf3)或马gf3(Ngf3);d1格白车和d7格白车,其中之一走到d3格时,应记为:车1d3(R1d3)或车7d3(R7d3)。 用夫吃对方的棋子,可直接写出原来所在直线和吃子后所到达直线的标志,例如:c直线上的夫吃d直线上的子,可记为:cd;若
17、h直线上有两个夫可以分别吃g直线上的子,记录时可以标明夫吃子后所到达的格子,记为:h:g5等。 二、 记录对局过程的着法时,要写明双方姓名、对局的时间和地点。 使用完整记录法或简易记录法均可。下面举一例: 1、 用完整记录法记录: 白方:xxx 蓝方:xxx 2007年x月x日 突泉县 (1)e2—e4,e7—e5; (2)Ng1—f3,d7—d6; (3)Bf1—c4,Bc8—g4; (4)Nb1—c3,g7—g6? (5)Nf3:e5
18、Bg4:d1?; (6)Bc4:f7+,Kd8—d7; (7)Nc3—d5+# 2、用简易记录法记录(上例可记录为): 白方:xxx 蓝方:xxx 2007年x月x日 突泉县 (1)e4,e5; (2)Nf3,d6 (3)Bc4,Bg4; (4)Nc3,g6; (5)Ne5,Bd1; (6)Bf7,Kd7; (7)Nd5+#。 三、记录特定的局面:写出棋子名称和它们所在位置的标志。记录顺序是: 王K、虎(狮)Q、车R、马N、驼B、夫P,先记白棋子,再记蓝棋子。 一着棋的记录后面加上
19、号表示“将军”;加上“?”号表示劣着;加上“!”号表示好着;加上“#”号表示将死。 对局终了,裁判员填写成绩单,要经双方运动员签名认可后(裁判员也签名),再上报裁判长认定、登记成绩。 对局中,如果时间紧张(时限只剩五分钟),可以不作记录。 第三节 计时 正式比赛,采用具有两个钟面的专用计时钟,分别累计双方的走棋时间。 每方走棋所用的时限,一般采用时间包干制: 1、自治区级比赛,采用每局棋每方时限90分钟; 2、盟、市级比赛,采用每局棋每方时限60分钟; 3、盟、市级以下比赛,采用每局棋每方时限30分钟。 先超时者判负。 对局开始时,首先开动白棋一方的计时钟。此后,一方
20、走出轮走的一着棋,方可以按动计时钟。一方走出末一着棋之后未及时按计时钟而超时,也按超时处理。棋手走棋后忘记按钟而超时,后果自负。 4、当出现为纠正错误,双方用时需要调整的情况,应根据双方已走的着数与发现错误时所走着数的比例,加以调整。 例如:蓝方走第30着之后,发现第20着时发生的错误,这时白方用时30分钟,黑方用时20分钟。则双方用时调整为: 白方:30×(20÷30)-20分; 蓝方:20×(20÷30)-(40÷3)分,约13分; 据此,调整双方的计时钟,继续对局。若发现的错误,仅仅是在最近两回合之内,则双方的时间可以维持现状,不予调整。 5、特殊规定 一方走出末一着棋之后
21、恰好把对方将死或者形成无子可动的逼和局面,即使超过时限,也不能判为输棋,前者算胜,后者算和。 第四节 比赛种类 一、个人比赛: 计算运动员个人成绩的比赛。 二、团体比赛: 计算运动队团体成绩的比赛。可采取以下几种比赛制度: 1、分台定人制 赛前规定团体比赛进行的台数,各参赛单位报名时,根据技术水平的高低排定本队棋手的台次,比赛时即按此台次顺序分台进行。 2、分台换人制 赛前规定团体比赛进行的台数,准许各参赛单位增派一定名额的替补队员。每对的正式 队员和替补队员,均应根据技术水平的高低排定台次,向举办单位报名。比赛时按台次顺序分台进行,各队队员的台次,必须与原报名时
22、排定的顺序相符合,即某轮比赛在第一台者,必须是该轮该队出场队员中台次最高者,以此类推,各轮出场者的台次组合方式可以不同例如:四个台比赛,有两个替补队员,则出场者的台次组合方式可以是:1-2-3-4;也可以是:1-2-3-5:……直至3-4-5-6;共有15种顺序。每场比赛各队可以从中任选一种,但不得违反上述原则。 3、临时定台制 各队在每场比赛开始前,临时排定本队队员的出场台次,与对方相应台次的运动员对弈。 4、全队轮赛制 一方所有队员与另一方所有队员逐一对弈。 5、队员总分制 比赛不分台次,按照各参加单位运动员在个人比赛中所取得的成绩来计算团体成绩。 第五节 比赛方法
23、一、 单败淘汰制 参加比赛的棋手负一场就失去比赛资格的比赛。 1、 轮次数:以4人需要两轮为准,之后每增加一轮,容纳比赛人数可以加倍; 2、 种子选手:赛前应根据参赛人(队)数的多少确定种子选手的数量,参照以往比赛 成绩依次划分出一类或二类种子选手。例如16人比赛设一类种子选手2人,二类种子选手2人,依次抽签定位。也可以将4名种子选手依次排好顺序,按照蛇形编排的原则,均衡的分布在上、下区之中。16人单败淘汰制抽签及对局轮次见附表1; 3、轮空:若有一定数量的棋手需在第一轮比赛中轮空,亦应将轮空棋手均衡地分布在 上、下区之中,由一类种子选手、二类种子选手优先轮空; 4、先后走的确定
24、每轮比赛前由棋手“猜先”确定。 二、双败淘汰制 参加比赛的棋手负两场就失去比赛资格的比赛。 1、 所需轮次数比单败淘汰制略有增加; 2、 种子选手的安排同单败淘汰制; 3、 双败淘汰制比赛最多以不超过32人为宜。比赛分胜者和败者两个区,胜区败者进 入败者区进入败者区固定的位置。16人双败淘汰制抽签及对局轮次见附表2。 三、大循环制 由一名运动员(队)与其余所有运动员(队)轮流对局。 1、 首先对参赛的棋手进行抽签编号,然后按照轮次表的顺序逐轮对弈,轮次表中号码 在前者执白棋先走; 2、 参赛的棋手逢单时,则末号为轮空号; 3、 编制轮次表的规律是:首尾相接,末号摆动,
25、邻近号相对,号在前者执白棋先走。 循环赛对局轮次件附表3。 四、分组循环制 在参加比赛人(队)数较多,不便采用大循环的情况下,可根据运动员(队)以往的比 赛成绩和技术水平,排定“种子”,分成若干组,先在组内进行循环赛,然后由每组选出一定人(队)数进行决赛。 五、积分编排制 如果参加比赛人(队)数较多,赛程时间短,而种子又不易确定时,可以采用这一制度(先在已引入电脑编排软件,是比较方便的一种常用的赛制)。 编排方法如下: 1、 运动员(队)数应为双数。 2、 预先确定并宣布比赛进行若干轮,轮次数大致应为单败淘汰赛时轮次数的一倍(可 增或减一轮),最少不要少于7轮,以减
26、少偶然性。 3、 每轮均重新为全体运动员(队)编排一次,以确定对手和先后走,碰到过的对手不再相遇,同时尽量照顾到每个人先后走局数的平衡。 (1)第一轮可以根据运动员(队)的以往比赛成绩,分为人(队)数相等的上、下两区,以抽签方式由上区出一人(队)抽下区一人(队)编对,并抽签决定先后走。 (2)从第二轮起由积分相同或相近者对弈。原则上由高分到低分向下抽签编排,排通为止。比赛几轮之后,由上到下排不通时,再从最低分向上排到卡住的地方(即两头向中间靠拢)。仍然排不通时,则将由上排下来的最后一对或几对拆开重排,直到全部排通。 (3)在首先服从同分或积分相近者对弈的原则下,应尽量平衡每个先
27、后走的局数,在平衡先后走的局数时,可由抽签和人工编排结合进行。 (4)为了尽可能避免高分的运动员先后走局数不平衡,从倒数第三轮起,凡是积分不等的运动员相对,按“低分服从高分”的原则,先平衡高分一方的先后走,但到最后一轮,先后走无法平衡时,则只平衡相差二分和二分以上高分一方的先后走;若二人相差一分,以抽签方法决定先后走。 六、积分编排淘汰制: 这是在积分编排的基础上,结合淘汰制的编排方法,适合参赛棋手多的比赛,这一比赛录取优胜名次相对准确。例如64人以上的比赛,经过五轮之后开始逐轮淘汰2-4名积分最低的棋手,但最后一轮的人数以不少于参赛棋手的半数为宜。淘汰的原则是:1、积分低者;2
28、积分相同对手分少者;3、无法区分时,抽签决定。 七、全队循环制: 此赛制适用于队与队的对抗赛,即一方所有队员与另一方所有队员逐一对弈。 第六节 成绩计算 一、个人比赛 1、记分办法:胜者记1分;负者记0分;和者记0.5分。 采用两局制或多局制的个人比赛,既记“场分”也记“局分”。每对选手之间的比赛,根据“局分”的多少计算胜负,局分多者为胜,场分记1分,局分少者为负,场分记0分;局分相等为和,场分各记0.5分。 2、名次的确定: (1)采用一局大循环和分组循环制的比赛中,根据个人得分的多少排列名次,如果得分相等时,则按下列原则依次比较,区分名次: A)比较“小分
29、即累计每人所胜对手的全部得分,加上每人所和对手得分的一半),小分多者名次列前; B)小分相等,比较胜局,胜局多者名次列前; C)若胜局相同,比较直胜(即二人比赛结果),胜者名次列前; D)若二人比赛结果是和棋,则比较整个比赛中违例少者名次列前; E)如果仍不能区分时,则名次并列。 (2)采用两局或多局大循环和分组循环制的比赛中,计算总成绩时,根据运动员在比赛中所得“场分”的多少排列名次。如果“场分”相等时,则按下列顺序区分名次: A)比较“小分”(即累计每人所胜对手的全部场分,加上每人所和对手场分的一半),小分多者名次前列; B)小分相等,比较所得“局分”的总和,“局分”总和
30、多者名次列前; C)若二人局分总和相等,则比较整个比赛中违例少者名次列前; D)如果仍不能区分时,则名次并列。 (3)在一盘制的积分编排制的个人赛中,根据个人所得积分的多少排列名次。如果两人或两人以上积分相等时,则先比较“对手分”(即累计他们对弈过的全部对手积分的总和),“对手分”高者名次列前。如果“对手分”相等时,则比较整个比赛中违例少者名次列前。如果仍不能区分时,则名次并列。 二、团体比赛 1、计分方法: (1)一局制比赛,既记“场分”(团体分),也记“局分”(个人分)。在每场比赛中,根据双方在该场比赛中所得局分多少计算胜负,局分多者为胜,场分记2分,局分少者为负,场分记0分;
31、局分相等者为平,场分各记1分。局分的记法与个人赛相同。 (2)两局制比赛,一般需记三种分数,既记“场分”(团体分)、“台分”(个人分)和“局分’。比赛时,每局胜者记1分,负者记0分,和者记0.5分,局分多者为胜方,记台分1分;局分少者为负方,记台分0分;局分相等者为平局,各记台分0.5分。台分多的队为胜队,场分记2分;台分少的队为负队,场分记0分;两队台分相等,则计算各自的局分,局分多者为胜队,场分记2分,局分少者为负队,场分记0分;若局分相也等,两队为平局,各记场分为1分。 2、名次的确定 一局制比赛: (1)在大循环和分组循环制的团体比赛中,计算总成绩时,根据各队所得场分的
32、多少排列名次,场分多者名次列前,如果场分相等时,则比较全部比赛所得局分的多少,局分高者名次列前。如果“局分”相等,则比较整个比赛中全队违例少者团体名次前列。如果仍不能区分时,则名次并列; (2)在积分编排制的团体比赛中,计算团体总成绩时,根据各队所得场分的多少排列名次,场分多者名次列前。如果场分相等时,则按下列顺序区分名次: A)比较“团体对手分”(即累计他们所对过队的积分总和),“团体对手分”高者名次列前; B)如果“团体对手分”相等,则比较全部比赛所得局分的总和,高者名次列前; C)若局分的总和也相等,则比较整个比赛中全队违例少者名次列前; D)如果仍不能区分时,则名次并列。
33、3)队员总分制(无论采用大循环或积分编排制)比赛,计算团体成绩: A)根据各队队员所得局分总和和排列团体名次,局分总和多者名次列前。如果局分总和相等,则依据个人比赛名次在前者,团体名次列前; B)根据各队队员名次分总和(个人名次=N+1—名次)排列团队名次,名次分总和多者名次列前。若名次分总和相等,则依据个人比赛名次在前者,团体名次列前。注:N代表:参赛人数。 两局制比赛: (1)在大循环制和分组循环制的团体比赛中,计算团体总成绩,是以场分多者名次列前,场分相等时,则比较全部比赛所得台分多者名次列前,如果场分、台分均相等,则比较在全部比赛中所得局分总和多者名次列前,如果仍相等
34、再比较全队违例少者名次列前,如果仍不能区分,则名次并列。 (2)在积分编排制的团体比赛中,计算团体总成绩,根据各队所得场分多者名次列前,场分相等时,则按以下顺序区别名次: A)比较“团体对手分”高者名次列前; B)“团体对手分”如果相等,则比较在全部比赛中所得台分的总和多者名次列前; C)如果所得台分的总和仍相等,则比较所得局分的总和多者名次列前; D)如果所得局分的总和也相等,再比较全队比赛中违例少者名次列前; E)如果仍不能区分,则名次并列。 三、关于加赛: 在较为重要的比赛中,经过上述各种处理,冠军仍不能列出,初赛中晋级的名次扔无法确定,或是涉及奖励线的名次扔无法确定时
35、可安排加赛,加赛的局数、时限、胜负的判法,由竞赛组织机构事先规定。 第七节 运动员退出比赛 一、 在循环制比赛还未开始,而抽签已经进行之后,如果有运动员退出比赛,结果剩 余的人成为双数,就重新抽签。如果是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退出比赛,应分别两种情况处理: 1、如果他已下的盘数还不及应下盘数的一般,则所有下过的各局一概注销并把他的名字从成绩表上去掉: 2、如果已经下过一半或一半以上的盘数,已经下过的成绩有效,还剩下的没有下过的对局就算对手得胜。 二、在积分编排制比赛中,如果有运动员中途退出比赛,不论是否已赛满一半,凡已赛结果均有效,为赛对局均算对手得胜。
36、 第八节 运动员注意事项 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必须遵守以下事项: 一、 严格遵守“运动员守则”,弘扬职业道德,遵守赛场纪律: 二、参赛的棋手,一律不得下假棋,杜绝“暗箱协议”等作弊行为; 三、比赛时,禁止与任何人商讨议论该局及参考有关资料; 四、比赛中,不得有任何妨碍对方思考的行为(例如在棋盘上用手指画、敲棋子、重力拍棋钟、嬉笑喧哗等等); 五、对局中如有问题,应在自己走棋的时间内提出(遇对方犯规时例外)。发生分歧意见时,应无条件服从裁判员的裁决,但可保留事后向竞赛组织机构提出申诉的权利; 六、运动员不得无故弃权和中途中途退出比赛; 七、运动员进入赛场,必须关闭
37、手机; 八、运动员进入赛场,禁止吸烟。 九、运动员应注意言行文明,衣着整洁; 十、运动员应了解本规则的全部条款、比赛规程和其它临时补充规定。出现问题,不得以“不了解”为推委的借口。 对违反上述规定者,裁判员均需记录,并可根据具体情节的严重程度,分别给予“警告”、“判违例”、“判负”、直至提议“除名”等相应处理。 第三章 比赛组织及裁判员 第一节 比赛组织 为了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各种比赛都要建立相应的竞赛组织机构,从事比赛筹备工作,拟定有关的章程和补充规定,处理比赛中和比赛结束后不属于裁判员职责范围内的一切问题。 第二节 裁判员及其职责 竞赛组织机构根据比赛的规模和条件,
38、指定和邀请一名或多名裁判员。如有多名裁判员时,应指定其中一人为裁判长。如裁判员较多时,可增设副裁判长。 裁判员的具体职责: 一、 根据竞赛组织机构的意图,草拟执行比赛章程的具体补充条款; 二、主持抽签及编排,公布比赛结果; 三、准备,检查比赛场地和设备; 四、整理比赛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 五、依据比赛规则,负责监局,严肃、认真、公正、准确地解决比赛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如记录、超时、限着、提和、违例等; 六、对违反纪律的运动员,可酌情给予处分(从警告直至除名); 七、接受竞赛组织机构的考评。 第四章 对局秩序表使用说明和编排 第一节 淘汰制抽签及对局秩序表说明和编排 一、
39、 单败淘汰制 1、 单败淘汰制抽签及对局秩序表使用说明 在单败淘汰制比赛开始前,按参加人(队)数制成1至若干号的顺序签条,每一运动员(队)抽得一号。比赛开始,依照附表1规定的配对号码对弈。单败淘汰制比赛一般采用两局制,第一局抽签先走者,第二局后走,胜者进入下一轮比赛,负者不再比赛。 2、 单败淘汰制对局秩序表编排方法 单败淘汰制比赛,根据参加人(队)数多少,按2的整数次方数(即:2、4、8、16、64……)的人数编排。如果人数(队)不能凑成2的整数次方数,则按大于它的2的整数次方数编排,不足的人数按轮空处理。例如参赛人数为12人,则按16人编排,其中有4个轮空号。编排方法见附表1:
40、附表1:: 注:每区一号为一类种子选手,8号为二类种子选手。如果有两名棋手轮空时,则上半区和下半区的1号轮空,若有四名棋手轮空时,则上半区和下半区的8号也轮空。 二、 双败淘汰制 1、双败淘汰制抽签及对局秩序表使用说明 在双败淘汰制比赛开始前,按参加人(队)数制成1至若干号的顺序签条,每一运动员(队)抽得一号。比赛开始,依照附表2规定的配对号码对弈。双败淘汰制比赛一般是两局制,第一局抽签先走者,第二局后走,胜者进入下一轮比赛,负者进入败者区的固定位置比赛,若再负就被淘汰了。 2、 双败淘汰制对局秩序表编排方法 双败淘汰制比赛,参加人(队)数不宜多于32人(队)。比赛分胜者和败者
41、两个区,胜者区的败者进入败者区固定位置比赛,再负就被淘汰了。种子选手的安排同单败淘汰制。双败淘汰制所需轮次数比单败淘汰制略有增加。双败淘汰制比赛抽签及对局轮次表编排方法见附表2: 注:每区一号为一类种子选手,8号为二类种子选手。如果有两名棋手轮空时,则上半区和下半区的1号轮空,若有四名棋手轮空时,则上半区和下半区的8号也轮空。框中的代码为败者在败者组的定位号。 第二节 循环赛对局秩序表使用说明和编排 一、 使用说明 在循环赛开始前,按参加人数(队)数制成由1至若干号的顺序签条,每一运动员(队)抽得一号。比赛开始,依照附表规定的配对号码逐轮对弈,号次在前的运动员执白棋先走,号次在后的
42、运动员执蓝棋后走。若比赛是两局制,则各轮第一局先走者,在第二轮改为后走。 若参赛的人数(队)是单数,则附表每轮第一栏内与加括弧的那一号运动员(队),也该轮轮空。 二、 编排方法 当参赛人(队)数超过附表所列范围时,可以按照以下方法编排所需用的“循环赛对局秩序表”。 1、比赛人(队)数成双时,所称“最大号”即:其自身不变;而比赛人(队)数成单时,须将参赛人(队)数加1,补成双数的“最大号”,如5人的比赛,则“最大号”是6,以此类推。比赛的总轮数是“最大号”减1。 2、第一轮:“首尾相对,依次靠拢,人数逢单,1号轮空”。 3、第二轮:“最大号”执先,以后逐轮转换先后走,直到比赛结束。
43、 4、每轮“最大号”的对手,是上一轮表中位置排在最后的那个号。“最大号”的这一对,永远列在最前面。 5、其它各对,从第二轮起,每轮的编排规律是“上轮跨邻相遇,前后顺序依然,从后往前配对,直到全部排完”。 附表3:循环赛对局秩序表(3或4人至13或14人) 参加者3或4人 轮次 对局者 1 1—(4) 2—3 2 (4)—3 1—2 3 2—(4) 3—1 参加者5或6人 轮次 对局者 1 1—(6) 2—5 3—4 2 (6)—4 5—3 1—2 3 2—(6) 3—1 4—5 4 (6)—5 1—4 2—3 5 3—(6)
44、 4—2 5—1 参加者7或8人 轮次 对局者 1 1—(8) 2—7 3—6 4—5 2 (8)—5 6—4 7—3 1—2 3 2—(8) 3—1 4—7 5—6 4 (8)—6 7—5 1—4 2—3 5 3—(8) 4—2 5—1 6—7 6 (8)—7 1—6 2—5 3—4 7 4—(8) 5—3 6—2 7—1 参加者9或10人 轮次 对局者 1 1—(10) 2—9 3—8 4—7 5—6 2 (10)—6 7—5 8—4 9—3 1—2 3 2—(10) 3
45、—1 4—9 5—8 6—7 4 (10)—7 8—6 9—5 1—4 2—3 5 3—(10) 4—2 5—1 6—9 7—8 6 (10)—8 9—7 1—6 2—5 3—4 7 4—(10) 5—3 6—2 7—1 8—9 8 (10)—9 1—8 2—7 3—6 4—5 9 5—(10) 6—4 7—3 8—2 9—1 第五章 开幕、颁奖、闭幕式的民族礼仪形式 蒙古象棋是蒙古民族一项传统文化体育活动项目,从棋具的形状到比赛的形式都充分体现了蒙古民族的文化和生活特点。 一、 开幕式的民族礼仪
46、 1、 参加活动的礼仪人员,必须着装民族礼仪服饰; 2、 蒙古象棋比赛开幕的仪式要在蒙古民族的长调歌曲中进行; 3、 由德高望重的名人或领导用蒙古民族的祝福形式咏颂祝词。 咏颂祝词的方式: (1) 礼仪人员把比赛专用的蒙古象棋棋具呈送到主席台前; (2) 咏颂祝词者接过专用棋具后,再由礼仪人员用双手捧着哈达走上主席台前,将哈达搭在咏颂祝词人手中的蒙古象棋棋具上面; (3) 咏颂祝词人走到规定的地点开始对蒙古象棋棋具咏颂; (4) 向比赛专用蒙古象棋棋具献奶酒。 4、 比赛开始,双方队员要相互敬献哈达。运动员相互敬献的哈达必须是蓝色的,不可用乳白色和米黄色的哈达: (1) 敬献
47、哈达时:首先由年龄小的向年龄大的敬献哈达;不知年龄时,由先手方向向后手方先敬献哈达。而后对方再敬献哈达; (2) 敬献哈达时不可将哈达搭在对方的脖子上,一定要献给对方的手中; (3) 双方入座之后,各用右手拿自己的王对碰,表示比赛开始。 二、 颁奖、闭幕仪式的民族礼仪 蒙古象棋比赛的颁奖、闭幕式是在民族音乐中进行(音乐要用欢快、有时代感的民族音乐,不可用其他音乐): 1、 参加颁奖的礼仪人员必须着民族服装; 2、 向获奖者颁发奖杯和奖金之后,还要敬献乳白色的哈达(所献哈达应折叠三下,口对准对方敬献)和奶酒; 3、 向获胜者按照规定授予技术等级光荣称号(有关规定请看附录1); 4、 自治区级比赛必须执行本《规则》和使用自治区棋协制作的标准化棋具,不可使用其他棋具。 三、 奖励 喜塔尔的奖励要按照蒙古民族传统奖励办法进行奖励: 1、 团体奖励前三名:第一名 金驼杯;第二名 骏马杯;第三名 蒙牛杯、 2、 个人奖励前五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