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通史/世界上古史/周启迪内容:世界上古史是研究人类社会最初2个发展阶段,即原始社会和奴隶制社会的,其时间为二三百万年前至公元476年,即从人类社会的形成到西罗马帝国灭亡的这一段时间。(这个界定要记住,以前考过问答)第一章 原始社会马克思关于原始社会的分期: 前氏族公社时期 氏族公社:其中包括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期)和父系氏族公社时期-上层建筑为军事民主制第一节 人类的形成(这一章不重要,但是要注意那几个人种)一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的根本属性。二。人的形成过程1。攀树的猿群(约前3000万-前1000万年以前)埃及原上猿 埃及古猿 森林古猿2。正在形成中的人
2、/拉玛古猿 南方古猿3。完全形成中的人(重点在看书的时候仔细看,容易出名词解释,例如06年世界历史中名词解释的第一题)早期猿人(能人,坦桑尼亚来拖利尔地层化石)晚期猿人(爪哇直立人 北京人 海德堡人 远谋人)早期智人(尼安德特人)晚期智人(克罗马农人,山顶洞人)氏族公社:是较前氏族公社更为完善与系统的社会组织形式,是由出自同一祖先的彼此不能通婚的人们组成的血缘亲属集团。对偶婚:是一种相对群婚而言更为稳定的婚姻形式,是群婚与专偶婚的过度。在对偶婚的条件下,子女与父亲的关系得到确认对偶家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氏族家族中的一个基本单位,逐渐具有相对独立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新炻器革命:新炻器时代,随着
3、人类的生产工具的发展,渔猎经济开始增加,人工栽培植物获得成功。这样,原始的畜牧业与农业遍发明出来了。从此,人类的食物的采集与渔猎型经济变为了生产型的经济,由游牧是生活方式变成了定居的生活方式。这一变革成为新炻器革命或者农业革命。第二章 上古埃及埃及部分并不重要,看书就可以了,其中只做名词解释掌握金字塔,埃赫那吞改革就可以了,王海利是研究埃及的老师,但是基本出不上什么题目。一/概述上古埃及年代记(帕勒摩石碑)埃及史(曼涅托)商波良(创立埃及学)二,历史沿革早王朝(1-2)纳尔迈 调色版权头标古王国(3-6)金字塔: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表明国王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将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为自己服务
4、七大奇迹之一,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代表性的有胡夫,哈夫拉。做名词解释的时候,对金字塔的评价和影响最重要。第一中间期(7-8) 中王国(911) 涅杰斯 第二中间期(12-17)伊普味陈词新王国(1820)图特摩斯三世对外战争,把埃及疆域空前扩大。涅木虎/埃赫那吞改革:也叫阿蒙霍特普四世改革,是神权与王权的矛盾,是神权与奴隶主的矛盾。措施:废除阿蒙神庙而改阿吞神庙没收阿蒙神庙的财产而给予阿吞神庙将国王的名字改为埃赫那吞提拔涅木虎第三章 古代西亚 这个章节和上一章是一样的,主要做名词解释准备第一节 苏美尔时代乌鲁卡基那改革时间:两河流域,古代苏美尔 内容:缓和社会矛盾 贵族,平民,公民 结果:
5、因为战事在起而失败二阿卡德时代 曾经统一两河流域南部 三乌尔第三王朝乌尔那姆法典:已知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成文的法典。第二节 古巴比伦王国汉莫拉比:古代巴比伦第六代王 常年征战,统一两河流域,汉莫拉比法典:内容:神化王权,夸耀功绩,立法目的,土地制度,等级制度(非常的不平等),同态复仇。评价是世界上先存的一部非常完善的法典,肯定了两河流域的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巩固了奴隶制度的基础,促进了私有制和奴隶经济的繁荣。第三节 古代亚述第四节 新巴比伦王国(两河流域最繁荣的时期)巴比伦之囚 前587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进攻耶鹿卅冷,在占据城市以后,大部分耶鹿卅冷的居民被掠到了巴比伦做了奴隶,史称“巴
6、比伦只囚”。从此以后,巴比伦在巴勒斯坦和叙里亚地区的统治固定了下来。第五节古代赫梯非尼基和巴勒斯坦地区士师时代:从希伯来人占领迦南到扫罗称王的这个历史时期,是希伯来人氏族瓦解的阶段。第六节波斯帝国高墨塔暴动 冈比西斯二世大流士改革:在镇压了高墨塔暴动以后,大流士成为 了波斯的国王。波斯帝国初建,国家的内部经济成分和民族成分都非常的复杂,各地的经济政治的发展也非常的不平衡。为了巩固新生的波斯政权,他主持了改革。改革内容涉及政治,经济,交通,铸币宗教等多个方面,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巩固了波斯帝国。但是改革并不能完全调整波斯帝国内部的矛盾,各地的政治经济的发展依然是不平衡的。贝西斯吞铭文 英国学者
7、罗林生在伊朗贝西斯吞山上发现的铭文。基本内容是记述了大流士一世镇压高墨塔暴动的经过和自己的文功武绩。铭文由埃兰文,阿卡德文和波斯文写成,其中阿卡德文和波斯文已经被成功 发解读。第四章 西亚文化 楔形文字(西亚文字,苏美尔人发明)非尼基文字,字母文字古代印度这个章节重点也不多,但是今年 要格外注意名词解释。第一节哈拉巴文化(青铜时代) 前25001750年 哈拉巴和墨亨左达罗两处遗迹。构成了印度文化的基础,达罗毕图人共同创造。第二节 吠陀时代一早期吠陀时代梨具吠陀反映了前1500年到前900年的情况。雅利安人军事民主制时代二晚期吠陀时代瓦尔那制度(重点) 带有等级色彩的种姓制度 雅利安瓦尔那 达
8、萨瓦尔那 婆罗门 罗者尼亚 吠舍 达萨 婆锣们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婆罗门教 大梵天 业力轮回第三节 列国时代佛教的创立 乔达摩.悉达多 众生平等 反对种姓制度四谛:集谛,苦谛。灭谛,道谛小乘佛教(靠自己) 大乘佛教(佛助)第四节 孔雀帝国 阿育王 扩张势力使孔雀王朝成为南亚统治势力最广大的王朝第五节 上古印度文化 摩克婆罗多罗摩衍那顺世论派(否定神,唯物主义倾向)第五章 古代希腊(重点!)第一节 爱琴文明与荷马时代 一克里特文明 二迈锡尼文明 三、荷马时代多利安人入侵的“黑暗时代”荷马史诗第二节 古风时代希腊城邦形成的途径氏族部落经过自发的,长期的解体过程所形成的 征服与奴役外族居民 经过殖
9、民活动形成的城邦公民:城邦的核心就在于公民集体的制权,公民不仅仅享有政治经济特权,还享有城邦的宗教,节庆,竞技,演出等文化活动的特权。国家同公民集团很大程度上是一回事。在学习古代希腊的过程中最重要的2个知识点就是城邦和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一斯巴达的兴起来库古改革 二雅典的兴起梭伦改革背景:平民与贵族围绕土地和债务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措施:颁布“解负令“ 限制田产的命令 按照财产划分公民的等级 400人议事会与民众法庭意义:对雅典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平民反对贵族的一次重大的胜利。克里斯提尼改革 措施:将3个区改为10个区500人大会陶片放逐法意义:雅典由贵族统治发展为民主政治三殖民城邦的产
10、生原因:人口,天灾,政敌,商业 影响:文化整体,缓和了希腊的矛盾;促进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第三节 古典时代一希波战争 从前492年-前449年的一场战争,作战双方为希腊的诸多城邦和波斯帝国。战争的起因于波斯帝国入侵小亚的希腊城邦引起。经过马拉松战役,阿提卡海战等希腊人的英勇战斗最终以希腊尤其是雅典的胜利而告终。希波战争是波斯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战争也使雅典成为了盟主国家,促进了城邦政治的发展。 提洛同盟二雅典的民主政治 伯利克里时代:措施:公民大会500人会议公民法庭十将军会议观戏津贴局限:只对本帮 的居民民主,而对非居民,外帮人,妇女则残酷的压榨,是一种直接的民主制度而非代议的民主制度,只能在
11、小范围内实行,容易产生极端的民主制度。三伯罗奔尼撒战争战争的起因是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争夺希腊的霸权。经过了近30年的战争,最终以雅典解散提骆同盟加入伯罗奔尼撒同盟而告终。但是这个战争其实并没有真正的胜利者,严重的削弱了各个城邦的力量,使其陷入了危机之中。这场战争是希腊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出现了城邦危机:私有经济盛行贫富分化加剧小农破产希腊半岛失去了盟主第四节 马其顿 亚历山大帝国一马其顿马其顿方阵 腓力二世二,亚历山大东征/希腊化时代/从亚历山大帝国崩溃到最后一个希腊人国家-托勒密王国 灭亡的这段时间被称为“希腊化时代“第五节 上古希腊文化第六章古代罗马(非常重要,
12、是世界上古历史里面最重要的章节) 概述:编年史日尔曼尼亚志第一节王政时代 (罗马从氏族走向国家形成的时期)一罗慕落斯建城 二塞尔维乌斯改革-罗马国家的产生第二节 早期罗马共和国一平民反对罗马贵族的斗争(曾经考过问答) 保民官 李西尼-绥克斯都法典十二铜表法:古代罗马共和国建立之处并无明确的法典,司法解释权掌握在贵族的手中,贵族法官经常利用此权力来为自身谋取利益。平民为了最大限度的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况集体向政府施加压力,使政府指定了成文法律十二铜表法。该法律内容完备,是平民对贵族斗争的一次胜利。二罗马统一意大利第三节 罗马对地中海地区的征服 三次布匿战争第四节罗马共和国的衰亡一第一次西西里奴隶起
13、义与格拉古兄弟改革改革针对农民失去土地非常严重而重新分配土地,但是失败了。二马略军事改革 解决罗马的兵员 三第二次西西里奴隶战争与“同盟”战争四苏拉独裁 五斯巴达起义隶农,授产奴隶开始出现六共和国覆亡 前三头同盟:旁培 克拉苏 恺撒(独裁)后三头政治:安东尼雷必达屋大维第五节早期罗马帝国一屋大维的元首政治元首政治:屋大维获得了罗马的政治权利以后,鉴于民主共和的制度在罗马还有强烈的传统,不便行君主,独裁的制度,因此定名为元首政治,在元首政治下,罗马 的公民大会,元老院形同虚设实际权力掌握在屋大维手里。二帝国统治的加强 三帝国时期的经济繁荣“罗马和平”时期第六节 三世纪的危机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一3
14、世纪的危机:由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不相协调,3世纪时期罗马帝国的生产凋敝,城市衰落,政治混乱,被成为“3世纪的危机”,从此罗马帝国日渐衰落。2,隶农:是一种授田制的奴隶,奴隶被固定在土地上,租种主人的土地,收获时候除了部分上缴以外其余的 都为自己所有,这就大大的促进了其生产的积极性。隶农制度在旧制度中孕育出了一种新的剥削方式,是 罗马最终崩溃的重要因素。 3,巴高达运动:3世纪中叶,罗马奴隶,农民 ,隶农等参加了起义二早期基督教的产生和演变基督教:基督教产生于罗马帝国的巴勒斯坦地区,是犹太人和罗马人进行长期斗争的产物。早期基督教思想的来源有2个,一是犹太教,二是古代埃及伊朗等地区的宗教思想。随
15、着3世纪的危机,基督教也发生了变化,大批的奴隶主和 贵族加入了基督教。主教等级制度出现,基督教的斗争性也在下降,后来成为了统治者压制人们思想的御用工具了。四后期罗马帝国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戴克里先君主制度的确立“四帝共治” 君士坦丁的统治米兰饬令-承认基督教合法 的同时加强了控制。第七节 上古罗马文化罗马法:指通行于整个罗马地区的法律体系,它是世界各国之中体系最丰富,内容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法律体系。罗马法起源于十二铜表法,至查士丁尼法典时期最为完备。罗马法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和宗教教会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为资本主义的法律形式提供了 范本,如今欧美等大陆法系的法律制度多数都因循罗马法作为自
16、己的立法范本世界中古史/孔祥民/复习说明:世界中古历史的体系其实是非常清楚的,在复习的过程中抓住了这个线索那么就可以很轻松的把逻辑过程演绎出来,促进理解,促进记忆。整个的世界中古历史其实主要讲的就是西欧国家的封建社会,具体内容就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产生,发展以及灭亡的全过程。我的建议是,在复习的时候,考生应该先看1-3章,然后在复习7-10章,最后再看.4-6章,因为1-3,7-10是在说明西欧的全过程,4-6是东欧,西亚和东亚的,如果完全按照课本行事就会打破这种连贯性。 复习重点:7-10章,考试的重点考察内容,当然不是说1-3章就不重要,4-6章做名词解释掌握就可以了,师大没有这方面的老师。自
17、然就涉及不到出论述题。第一章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生第一节 民族大迁徙和日尔曼人建国第二节 法兰克王国与加洛林帝国 法兰克王国墨洛温王朝 (后期)懒王时期 萨利克法典查理.马特:采邑制度-国家将没收或者掌握的土地分封给贵族或者将领,而后者向国家承担一定的义务。受封者也将土地层层的分封,形成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基础。(农民,骑士)-不世袭加洛林帝国(丕平献土,奠定了教皇国家的基础) 查理大帝 凡尔登条约三分法兰克王国特恩令 封建主在自己的土地上享有特权第二章 西欧城市的兴起和十字军东征第一节中古西欧的城市来源:罗马的旧城市农业发展之后,工商业发展,交通便利的地区城市内部,反对城市贵族的斗争,称为“行会革命
18、行会:产生于西欧封建社会的城市之中,是小作坊主组成的联合会,行会协调各个成员之间的生产规模与数量并且保护生产,保障市场,在城市刚刚兴起并与封建主,城市贵族作斗争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的日益扩大,行会这种僵化的故步自封则越来越成为生产发展的桎梏。市民:失去了以前的意义,主要指的是富裕的市民也就是资产阶级的前身。市民在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专制王权的加强方面起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城市同盟:德意两国王权衰落,工商业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阻碍。为了防止封建主对城市的干扰,德国和意大利的城市同盟开始兴起。来茵同盟,士瓦本同盟,汉萨同盟为主要同盟。第二节 十字军东侵 作名词解释掌握
19、但是要注意对其影响和评价在中古的意义。十字军东侵是由罗马教廷,西欧封建主以及城市发起的,以圣战为名义的向近东发起的一场侵略战争。东侵前后一共进行了8次,对近东的经济文化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同时对西方人民也是一次灾难。但是,从客观上,东侵促成了东西文明的一次交流,促进了欧洲的商业发展,同时也降低了教皇的权威。第三章西欧封建行会的发展第一节英国,法国和西班牙统一国家的形成诺曼征服和英国封建制度的确立原始居民(包括凯尔特人)-罗马的统治-盎格鲁,萨克森人的入侵-丹麦人的入侵,后来还建立了卡纽特帝国-诺曼征服诺曼 征服:英国国王申信者爱德华死后没有按照约定将王位让给诺曼公爵威廉,于是威廉就率领军队进攻
20、英国并最终取得了胜利,史称“诺馒征服”,开始了诺曼王朝的统治。从此,英国的封建程度进一步提高。末日审判书:又称为“土地赋役调查手册”,为了摸清楚国家的经济情况,确定土地的税额和封建君臣义务。英国王权的加强和一会君主制度的形成亨利2世安茹王朝 兼控制英国和法国大宪章:无地王约翰为了筹措对法国战争的经费,任意提高税收,引起了贵族,教士和市民的不满。在多方面的压力下,1215年,约翰签定了“大宪章”。大宪章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产物,并且最终以王权的让步作为结果。为今后君主一会制度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重要经验。 1295年模范会议法国王权的加强和议会君主制度的形成加佩王朝法国国王为了加强王权,联合
21、各个阶层,召开了三级会议,自此,法国开始了议会君主制时期。 阿维农之囚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 原因:(1),领土纠纷(2)王位继承(3)争夺佛兰德尔第二节 德国和意大利的分裂割据1,奥托一世与神圣罗马帝国 962年(名词解释)2,皇帝与教皇的斗争克吕尼运动:标榜清贫,独身,反对圣职的买卖,反对教会的世俗化。3,金玺诏书(名词解释):选侯,是诸侯对皇帝和中央集权的胜利,标志着德国分裂割据的合法化。第四章东欧封建国家:第一节 东欧的封建国家 拜占廷帝国查士丁尼法典-军权神授第二节 俄罗斯金帐(钦察)汗国八思哈制度(蒙古的军官担任百户,千户的长官)伊凡雷帝 特辖制第三节 捷克(重点记忆)胡
22、斯宗教改革:内容:没收教会的土地;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来源等)对、德国的宗教改革产生了影响,符合捷克市民阶级的利益 胡斯战争:“抛出窗外事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结果第五章 西亚的封建帝国第一节阿拉伯帝国古兰经:莫汗莫德对社会问题的言论徙志:伊斯兰教历元年,先知出逃麦加逊尼派 什叶派 倭马亚王朝-阿拔斯王朝取代之(阿拉伯的鼎盛时期)第二节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第六章 中古的朝鲜,日本和南亚次大陆:第一节 朝鲜 任辰卫国战争 田柴科制度第二节 日本 邪马台国-古大和国-奈良与平安时代大化改新:7世纪的时候,由日本大和国皇帝孝德天皇发起的日本的封建化改革。其主要内容是:土地 国有班田收授法中央集权以大宝律
23、令的颁布为最终完成为标志。大化改新在日本的封建社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日本的奴隶国家跨入了封建时代。第七章 新航路的开辟与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重点,还没有考过,不排除07年考)第一节 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1516世纪,西欧人开辟了从欧洲到达美洲,绕经非洲南端到达了印度,航线以及完成了全球航行,这被称之为地理大发现,地理大发现发起了所谓的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的出现,加速了封建贵族的衰落与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是殖民地血泪史的开始。对世界来说,地理大发现是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开始。开辟新航路的历史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欧需要大量的货币土耳其对商路的垄断地理和航海知识的进步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的统一
24、宗教狂热,希望东西方共同来夹击伊斯兰教美洲文明:秘鲁-印加帝国 墨西哥:玛雅文明-阿兹台克经过:迪亚士-好望角达迦玛-印度哥伦布-美洲麦哲伦-全球航行第二节西欧封建主义的兴起/表现:商业资本的活跃生产力发展资本原始积累圈地,剥削农民,殖民掠夺第八章欧洲的文艺复兴:第一节15世纪的欧洲文化 第二节欧洲的文艺复兴背景:1415世纪以来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壮大。而西欧的资产阶级需要为其服务的反对封建主义,反教会的新文化于是就发起了这样一场新文化运动。这场新文化运动是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开始的,因此也称之为“文艺复兴”。需要摆脱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并且商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也需要发展资本主
25、义的经济法律知识。欧洲是希腊 罗马文化的发源地。注意文艺复兴的背景,产生原因,内容以及影响。把握好这几个部分,整个章节基本就可以把握了。人文主义思想/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法国的文艺复兴/英国的文艺复兴/德国的文艺复兴反对 教会,主张统一以上都要注意各个国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文艺复兴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自然科学的发展第九章 宗教改革和德国农民战争:第一节 德国的宗教改革与农民战争德国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意识的提高使得德国迫切要求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建立教会当时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同时也是封建主义的精神支柱,尤其在分裂的德国其势力更加的强大,矛盾尖锐胡斯宗教改革和文艺复
26、兴的影响。德国的宗教改革实际上是一次政治运动。路德的思想:“惟信称义”,声称只要信仰上帝和圣经,只要信自己可以与上帝直接交流就可以得救,而不必通过教会作为中介。否定教阶制度与教会传统的伦理观念。主张政权大于教权,最终被肯定为“教随国定”。闵采尔(再洗礼派)领导了德国农民战争。德国农民战争以推翻教会势力,消灭诸侯分裂实现国家统一为目标。最终失败了。德国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教会,但是真正失败以后农奴制度死灰复燃,阻碍了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骑士暴动:骑士阶层反对诸侯割据与教会以支持国家统一的运动。第二节 宗教改革的发展与罗马天主教会的反扑瑞士宗教改革加尔文教耶酥会:宗教改革以后,为了挽救日渐衰落的罗马
27、天主教会经过批准成立的一个组织。该会从事反对天主教的活动,并且实施投毒,暗杀等活动。此外,耶酥会还积极的传教,例如明朝的时候来中国的利马窦。第十章 封建制度解体时期的西欧各国:第一节英国 至尊法案:亨利8世从此 确立了国王在英国教会中的至尊地位,从此英国教会成为了国王的御用工具,标志着英国民族教会的正式建立。但是其中保持了很多天主教的成分。1588年击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标志着西班牙海上霸权的失去与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第二节 法国意大利战争胡格诺战争(两派贵族以宗教的名义争夺权利的战争)南特饬令(天主教仍然可以作为国教,但是承认了卡尔文教的合法地位)第三节 尼德兰革资产阶级命第四节 三十年战
28、争(名词解释掌握)三十年战争是一场发生在德国国内的由于德国内部的诸侯,皇帝与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引起的战争。但是,由于后来,丹麦,瑞典,法国等国家的介入成为了一场欧洲的国际战争。战争支解了德国,使得法国成为了欧洲的霸主,民族主义在这个时期开始强化。三十年战争深刻的影响了欧洲的政治格局。世界中古史-完世界近代史/刘宗绪/世界近代历史复习说明:其实刘先生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体系就已经非常的清晰的,我个人没有找到一个更好的线索来总结,所以我建议考生在复习世界近代历史的时候要认真的对3遍前言,要吃透他所讲的内容。这个阶段的考试题目经常会和前言所表述的思想和体系相结合,如果你了解的很清楚,那么再罗列一些史实
29、就很简单了,请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自己仔细的体会。第一编近代文明的兴起:第一章西方的崛起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欧洲的绝对主义王权(资本主义发展的保障)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三十年战争)第二章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1,土地制度的演变 出现了农民土地占有制,资产阶级的地产2,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英国:农场法国:富农 德国:容克庄园3商业资本与手工工厂金融资本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贵族最后3个属于资产阶级的不同类型第三章启蒙时代:第一节启蒙运动的兴起(理性,人权,自然法,社会契约,一定要记住这4个关键词)法国:伏尔泰,孟德斯鸠 卢梭 狄德罗第二节唯物主义哲学自然法 战斗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因素 第三节理性
30、政治学说人权与法治思想崇尚自然,提倡科学第四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革命爆发都铎王朝在税收,宗教等方面的政策严重的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长期议会”的形成的召开形成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端的标志。大抗议:英国资产阶级针对查理一世而通过的限制王权,增加议会权力的夺权纲领,查理一世拒绝接受,内战爆发。二内战和社会变革纳西比战役-资产阶级的社会改造(取消封君封臣制度,废除重税与特权,对国家机构重新改造-二次内战以后建立了共和国三。独立派共和国(长老派,独立派,平等派)镇压平等派,倔地派,王党,爱尔兰1650年航海条例三次英国荷兰战争护国主克伦威尔四王朝复辟与“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第五章法国大革命:一旧制度的
31、危机国王的盘剥 重税 对外战争的失败 王室的挥霍二三级会议的召开与革命的爆发三级会议与国王的矛盾不可调和,成立 了国民议会-制宪会议网球场宣言:资产阶级的政治纲领,立宪法,限制王权,君主立宪三,89年原则八月法令-废除一系列封建权利人权宣言-确立了 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基本原则:人权,法治,财产1791年宪法-君主立宪-立法会议四,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1792年吉伦特派 国民公会五恐怖年代1793年宪法-确立了共和制 雅各宾派救国委员会 牧月法令(扩大恐怖,维护雅各宾派“)热月政变 六热月党人的统治 七执政府的政绩法兰西民法典八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与拿破仑战争提尔西特条约-对外侵略的战争性质转移 九拿
32、破仑帝国倒台第六章17世纪到19世纪初期的商业战争:注意列举题目和名词解释1,航海条例 1650 三次英荷战争2,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七年战争17561763维也纳体系和神圣同盟第七章开明君主专制: 特蕾西亚母子的改革普鲁士的开明君主统治第八章美洲的革命: 第一节美国的建立一北美殖民地的经济发展情况(革命发生的背景)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统一的市场的形成统一的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二殖民地与英国矛盾的尖锐化波世顿倾茶事件 大陆会议三独立战争来克星顿的枪声 -第二次大陆会议-大陆军-独立宣言 四,1787年美国宪法;第二节拉丁美洲的独立战争1,海地革命 杜桑.卢维杜尔18042西班牙殖民地的独立战争北面:
33、玻利瓦尔 南部:圣马丁 墨西哥:伊达尔哥巴西民族独立运动第九章处于传统文明中的东欧与亚洲第一节 东欧和俄国彼得一世改革打击贵族中央集权发展教育军事改革发展工商业北方战争/俄国需要打开通往欧洲的不冻港的出海口/战争在波罗的海沿岸进行1700-1721第二编工业化的发端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第十章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节英国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前提(1)农业革命(圈地运动 技术革新)(2)海外贸易(3)殖民掠夺(4)国债和包税(5)发达的手工工厂和科学技术的进步(6)资本主义政权的确立(7)广阔的国内外市场2,英国工业革命的后果:城市化新兴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开始要求政权第二节 各国工业革命法国的工业革
34、命不及英国,富农经济为主 政局动荡金融资本主义占据绝对的优势美国的工业革命西进运动大量移民德国工业革命重工业 重视新的科学技术的应用 两次工业革命是交替进行注意上述3个 国家以及与英国之间的比较第三节工业革命的影响(理解记忆)1。生产力极大的提高了2。由农业-农村经济体制转变为工业-城市经济体制3。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4。进一步推动了殖民扩张和对世界市场的掠夺5。城市化6。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权利7。自由主义8。民族主义9。社会主义第十一章19世纪前半期的欧洲 第一节 年代欧洲的革命运动一,20年代的革命运动牙的革命利那不勒斯,撒丁革命的民族民主运动25年俄国“十二月党人”运动(要求:反专
35、制,反农奴,分权,共和国) 二,1830年法国和比利时革命第二节国会选举制度改革一,18世纪末期英国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工业资产阶级强大了,而其所在地区-新兴的工业城市却没有成为选区-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更多的权力。二,1832年国会改革815谷物法 农业保护主义 规定了国内的粮食价格低于一定程度,禁止粮食出口,1846年遭到废除改革内容:调整选区和重新分配各个选区的议员名额,工业资产阶级开始进入国会选民以10英镑作为选举的财产限制意义:是工业时代的到来在政治上的表现,工业资产阶级分享了政权,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也保证了矛盾的稳定解决。第三节法德的社会运动一,法国复辟王朝时期的自由主义运动和七月
36、革命 1830二,七月王朝时期的共和运动 七月王朝实际上是金融资产阶级的代表,已经不适应工业革命发展的要求了。三,德意志的改革和民主运动工业革命要求其实现统一第四节1848年革命一法国二月革命与法兰西第二共和国二月革命-六月起义-1852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二德意志革命法兰克福会议(议员多数支持君主立宪)德意志帝国宪法:1848年革命时期德国也发生了要求国家统一,实现自由主义的革命运动。运动虽然最终失败了,但是作为革命成果之一的法兰克福一会却通过了德意志帝国宪法。宪法按照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原则进行了改革,是一部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宪法,是1848年德意志革命的成果,也是符合统一的宪法。 三。东南欧
37、的民族运动(民族民主运动)第十二章19世纪中期的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 第一节英国的自由主义改革一自由党执政二第二次国会改革(1867年)注意名词解释解决了城市居民的选举权问题1832年国会改革以后,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以及农民没有选举权,工人运动开始高涨。改革内容:继续废除46个“衰败选区”,议员的名额转移给工业城市继续降低选民的财产标准同时英国开始实行文官制度改革(提高了效率,保持了稳定,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节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改革一稳定局面的形成为法国的工业革命创造 了重要的条件 二转向了自由主义帝国工业革命完成,帝国的使命完成第三节 德意志的统一1,19世纪5060年代的德意志工
38、业革命促进经济的发展,民主运动低落,但是封建主义已经开始向资本主义妥协。俾斯麦的改革铁血政策德意志统一的完成联奥攻丹 普奥战争 普法战争第四节意大利的统一 一加富尔与民主派的活动 二意大利的统一 1870第五节俄国的农奴制度改革一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与农奴制度的加速瓦解矛盾日益显现二革命民主主义思潮和革命形势的出现农民运动等民主革命运动开始高涨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以上2点促成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三农奴制度的废除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一块土地,其他内容有:司法;地方自治;义务兵役。1861年改革是沙皇主持 下的一次资本主义改革,是仍国由封建的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过度的
39、转折点。但是这次改革并不彻底,没有摧毁地主土地所有制和沙皇专制,仍然没有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帐碍。第六节美国内战一南北发展中的矛盾与冲突表现:提高关税问题 新建立的州的归属问题决定着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的未来走向二林肯当选总统与内战爆发三内战的进程(18611865)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葛底斯堡战役建南方第七节明治维新一新的历史背景业发展矛盾尖锐阶层的分化着成为殖民地的威胁二运动辰战争;历时一年多,结束了265年的幕府统治。1868年三政府 的资产阶级改革五条誓文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有军国主义色彩,但是承认了日本要向西方国家学习,是日本走向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资产阶级改革纲领。内容:还版籍与废藩置县
40、除封建特权地改革产兴业明开化宪开国会/这一历史时期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特点之我见: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与国内落后是生产关系不相称(政治经济方面),而各个国家的历史与现状有所不同,因此19世纪中期也就出现了不同的改革与革命,但是总体的趋势仍然是民族国家的现代化。第十三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 第一节 强的殖民扩张殖民帝国的形成国的对外扩张第二节 问题”与克里米亚战争东方问题:列强为了争夺已经衰落了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遗产”,尤其是黑海海峡而引起了国际争端。英国和法国击败了仍国。促使了俄国改革的发生,也打击了俄国,使法国在欧洲树立了霸权。18531856第三节 殖民主义的双重
41、历史作用的初步体现(破坏性和建设性)第四节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 主义制度的建立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第十四章19世纪前半期的欧洲社会政治思想:保守主义:主张现在的社会是上帝的旨意主张服从权威,强调宗教至上,强调社会的均衡性与历史的连续性。代表人物为:伯克二,自由主义良取代革命 对国家干预经济沁功利主义克维尔三,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四,德国的古典哲学 五,民族主义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促进了民族主义的形成。1815年以后民族主义成为了欧洲的主要政治思潮和社会运动。自由主义,民族主义,民主主义交织在了 一起。第十五章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是社会主义思潮的表现和实践):一早期工人运动宪章运动:手
42、工工人要求普遍的选举权的运动,英国的工人阶级从此走上了政治的道路,但是运动失败了二,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第一国际蒲鲁东主义:反对政治斗争,反对罢工,反对成立工会,反对妇女参加劳动。工联主义:不对资本主义制度本身进行斗争而只是争取“公平工资”这是英国资本主义进入工业革命的繁荣时代,社会稳定的情况下必然出现的。三巴黎公社第十六章亚洲民族运动的高涨:印尼爪哇人民大起义伊朗巴布教徒大起义印度民族大起义太平天国运动评价(这个是主要的记忆):旧式的反抗,打着宗教的外衣,没有民族资产阶级的参加。第三编开始跨入电气时代: 第十七章第二次工业革命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科学与技术真正的开始结合;在几个发达的资
43、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替进行。影响:许多国家开始了工业化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进入了垄断阶段生产管理的科学化与进一步分工。二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资本主义开始向垄断过度/ 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在这个时期已经定型。第十八章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发展趋势(重点)第一节自由主义,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交错第二节英国,法国,美国的自由主义倾向(进入现代社会)一、英国的自由主义改革(“联系前2次来比较)(1)1884年第三次的议会改革,主要 使农村的居民成为选民,全国大多数的成年男子都具有选举权力。而议席的分配也接近了平等。(2)地方上削弱贵族政治的影响,进行了许多工人立法。费边社:渐
44、进社会主义的典型代表,是资本主义稳定发展时期工人阶级的自然选择,以合法的,有组织的,经济的斗争为主。二法国共和国制度的发展与确立。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曲折的推进共和制度,工业化程度相对比低。三。美国的两党制与民主政治劳联(奉行工联主义) 在处理一系列诸如关税,立法等问题上反映了民主政治制度。第三节德,俄,日的专制主义道路(注意分析这3个国家为什么会走和英国法国美国不同的资本主义到路一德意志帝国的发展专制主义,封建主义随着工业化垄断组织的发展而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二俄国沙皇的专制民粹派(名词):认为农民有公产主义的本能三日本近代化道路的军事封建色彩自由民权运动:明智维新以后真正的得到利
45、益的是政党,华族等的少数特权阶层而广大的人民群众并没有得到什么利益,因此也就产生了不满的心理。而西方人权思想东来的影响下,开展了要求自由与民权的政治运动,但是最终失败了。大日本帝国宪法 资本主义性质的,但是主权仍然在天皇。第十九章列强瓜分世界领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发展与战争风云一世界领土瓜分完毕1884年柏林会议:资本主义国家进入 了垄断阶段以后,开始进行对外侵略和扩张。而法国,比利时,葡萄牙则在争夺刚果的问题上产生了矛盾,早德国的提议下最终于1884年召开了柏林会议。并且最终承认了利奥波德以个人的名义占领刚果,并且规定了以后占据非洲必须以实际占领为有效占领。柏林会议是列强瓜分非洲的一次分赃会议,也是疯狂的瓜分非洲的一个新的起点。考笛罗制度:大地主掌权的军事独裁制度。门罗宣言:“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防止欧洲列强入侵美洲,为日后美国干涉拉美的事物准备了条件。帝国主义列强因为发展不平衡而带来的矛盾而引起的战争:(1)美西战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