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有商业银行稳健的会计政策
一、稳健会计政策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一)稳健会计政策,即在会计核算中应坚持谨慎原则(又称审
慎原则、保守主义) 是指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会计判断应保 ,
持必要的谨慎,不抬高资产或收益,也不压低负债或费有,对于可能
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加以合理估计。
(二)稳健会计原则的起源可追至中世纪财产托管人对其受托责
任(Accountability)解脱所采取的策略——不预计托管财产的增值
是托管人减轻责任的自我保护方式。这种减轻责任的
2、考虑逐渐为随后
的会计职业界所认可。美国会计学家谢菲尔德注意到,19 世纪后期英
格兰,一些审计人员在企业破产后常受到投资者的起诉,大部分诉讼
的原因是因为审计人员对高估资产和收益的财务报告提供了无保留意
见的审计报告。鉴于类似的原因,美国的会计职业界在上世纪初开始
讨论稳健原则。但对稳健原则的普遍关注是在 30 年代的大危机之后,
反思中人们认识到大危机之前浮夸利润和粉饰经营前景的会计报告的
泛滥,导致了各方面对经济的"盲目"乐观是引发大危机的一个主要
原因,由此,稳健思想政策的地位得到了最终的确
3、立。
(三)纵观稳健原则的产生过程,我们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稳
健原则是经理人员、 审计人员、 资者和会计人员共同的
投 "价值取向" 。
1
性。一个企业在其持续经营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到底包括多少个会计
期间是无法回答的。在一个特定会计期间内,企业往往要有许多交易
尚未完成或未最终实现其结果。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会计又必须
及时反映它们的实际影响, 于是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估计的方法。
估计并非严格的计量, 难免会出现偏高或偏低的情况。因此,涉及会 ,
计方法的选
4、择时,就要适当考虑谨慎原则的要求,采用宁可本期多承
担也不让未来多承担损失和费用的方法,以减少未来不确定因素的影
响。
(三)贯彻谨慎会计原则,是企业防范经营风险,保持稳健经营
风险,保持稳健经营的必然要求。企业经营存在着风险实施稳健性原
则, 不低估损失和费用" 对可能发生的资产损失和费用,加以合理
" ,
的估计并事先入账,就等于事先建立了一种准备金,等到实际发生损
失和费用时,企业已有能力自行消化,从而不会对企业的稳健经营产
生很大的冲击"不高估收益"对企业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因为有些按
照权责发生制要求所确认的收入将来不一定能够实际收到。如果高估
收入,也增加了利润,就要提前用经营增加缴纳营业税和所得税,等
于企业提前透支了一笔资金,这样对企业的稳健经营是不利的。同时
按照"两不"原则确认的会计要素进行核算的结果,也便于使会计信
息的使用依据相对保守的信息进行决策,增加决策的稳健性。
(四)谨慎会计原则应发挥的指导作用。在会计核算中谨慎会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