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作倦怠及其干预 【论文关键词】 :工作倦怠;影响;干预方法 【论文摘要】 :工作倦怠(job burnout) ,也称职业倦怠,国内 也有翻译为工作耗竭、职业枯竭等。工作倦怠是个体因长期疲倦 到那些存在着较多挫折,并且有着过多的情感需求的工作环境中而形 成的一种沉重的生理心理负担。 这种 20 世纪 70 年代在国外开始引 1 起人们关注的心理症状,正悄然向我国现代社会的职业人士袭来,且 呈蔓延之势,严重影响职业人士身心健康。文章将对 Job burnout 的 成因、表现及调节策略进行综述。 一、工作倦怠的表现 患上职业倦怠症后, 一些人会对自己长期从事的职业产生一种厌 倦感,从而引起了生
2、理和心理两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职业人士的身 心健康。 (一) 职业倦怠症生理表现出现一些疾病征兆,身体疲劳、精 神萎靡、食欲不振、睡眠质量下降、活动力降低等,严重的还会出现 嗜睡或者失眠、吃不下饭甚至是呕吐的情况;工作效率降低,人际关系 淡漠,行动迟缓,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精神恍惚,甚至出现机 能性障碍。 (二)职业倦怠症心理表现对职业前景茫然,没有工作热情和动 1力,逃避竞争,失去工作乐趣,对办公场所有强烈排斥感甚至恐惧感; 情绪低落,常常焦虑、烦躁;对工作任务产生本能的厌倦,对业务指标 缺乏热情;工作过程中极易产生疲惫感,对新异事物敏感度降低。 二、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 引起工作倦怠的原
3、因很多,个体的境遇不同,原因也不相同,但 大体上讲,产生工作倦怠的原因大多是来自精神层面的,是日常工作 与个人目标相脱离造成的。 (一)社会因素 部分人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导致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过大,因幻 想破灭,导致工作倦怠。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工作负担 越来越重,所承受的工作压力也在不断增大,不少人感到精神疲惫、 倦怠。2另外,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企业改制等因素导致工作的 稳定性不如以前,职业人士如长期处在飘的状态,就会对职业没有 认同感、成就感,长久导致精神疲惫,心生厌倦。 (二)职业因素 单调重复、没有发展前景的工作很容易让人感到厌倦,觉得工作 失去了挑战性,导致工作没动力。
4、 2(三)人格因素 1. 人格坚韧性与自尊 人格坚韧性是一丛能够保护个体免于应激伤害的人格特质。 包括 承诺、控制和挑战三部分内容。研究表明,人格的坚韧性越高,则职 业应激反应越低,职业倦怠的严重亦越低。Maddi 和 Kobasa 认为,人 格坚韧性可以以四种方式来影响个体地倦怠过程,首先,人格坚韧性 能够促进积极的应对方式;其次,人格坚韧性可以改变个体对于应激 事件地感知,如高坚韧性的个体更多地将应激看作是个体成长和挑战 的机会;第三,人格坚韧性可以通过对社会支持地影响从而间接地作 用于个体地应对方式;最后,坚韧性的人格特征有利于个体健康习惯 的改变,从而最终的减少疾病3。 2. 个体归因模式与应对方式 归因指的是根据所获取的各种信息对他人的外在行为表现进行 分析,从而推论其原因的过程。换言之,归因就是根据行为事件的结 果,通过知觉、思维、推断等内部信息加工过程,来确认造成该行为 事件的结果之原因的认知过程。外控的人由于将事件和成就归因于强 有力的他人或机遇,因而比内控的人更多的体验到倦怠。个体的应对 方式对于倦怠也有重要的影响。 三、工作倦怠的干预方法 职业倦怠不仅危害职业人士身心健康, 且可能断送职业人士的 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