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D打印行业研究报告 (胡彬2013-8-11) 一、何谓3D打印 3D打印机,英文"3D Printers",3D打印这个名称是近年来该产品针对民 用市场而出现的一个新词,是通俗叫法,其实在专业领域它有其它学术名称“快 速成形技术”(及“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增量制造技术”、“增材制造技术”)。 快速成形技术(又称快速原型制造技术 Rapid Prototyping Manufacturing, 简称RPM),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是基于材料堆积法的一种高新制造技术, 是一种不再需要传统的刀具、夹具和机床就可以打造出任意形状,根据零件或物 体的三维模型数据,通过成型设备以材料累
2、加的方式制成实物模型的技术,被认 为是近20年来制造领域的一个重大成果。它集机械工程、CAD、逆向工程技术、 分层制造技术、数控技术、材料科学、激光技术于一身,可以自动、直接、快速、 精确地将设计思想转变为具有一定功能的原型或直接制造零件,从而为零件原型 制作、新设计思想的校验等方面提供了一种高效低成本的实现手段。 RPM技术是在现代CAD/CAM技术、激光技术、计算机数控技术、精密伺服驱 动技术以及新材料技术的基础上集成发展起来的。不同种类的快速成型系统因所 用成形材料不同,成形原理和系统特点也各有不同。但是,其基本原理都是一样 的,那就是"分层制造,逐层叠加",这种工艺可以形象地叫做"增
3、长法"或"加法"。 形象地讲,快速成形系统就像是一台〃立体打印机〃,因此得名“3D打印机”。 3D打印机的原理:3D打印机可以根据零件的形状,每次制做一个具有一定 微小厚度和特定形状的截面,然后再把它们逐层粘结起来,就得到了所需制造的 立体的零件。每个截面数据相当于医学上的一张CT像片;整个制造过程可以比 喻为一个〃积分〃的过程。当然,整个过程是在电脑的控制下,由3D打印机系统 自动完成的。 二、3D打印的发展历程 1984年,Charles Hull开始研发3D打印技术,【1986年】,他自立门户,创 办了世界上第一家3D打印技术公司,也是现在的3D市场领军者之一 3D Systems
4、 公司(NYSE: DDD),同年发布了【第一款商用3D打印机工2012年1月,他 们收购了另外两家3D打印公司Zcorp和Vidar Systems; 1988年,Scott Crump发明了 FDM (热熔挤制成型)技术,并于1989年成 立了现在的另一家3D打印上市公司斯川塔斯Stratasys(NASDAQ:SSYS),该公 司在1992年卖出了第一台商用3D打印机。2012年4月,Stratasys还收购了以 色列的Objet公司,从而成为【全球最大】3D打印机制造商。 198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Emanuel M. Sachs和John S. Haggerty等在美 国申
5、请了三维印刷技术的专利,之后Emanuel M. Sachs和John S. Haggerty又多 次对该技术进行完善,形成了今天的三维印刷快速成型工艺。 1993年,麻省理工学院获3D印刷技术专利。 1995年,美国ZCorp公司(后被3Dsystems收购)从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唯 一授权并开始开发3D打印机。 1996年,媒体第一次使用【3D打印】这个词来称呼当时的快速成型机,后 来取代了之前的称谓,成就了现在流行的3D打印这个概念; 2005年,市场上首个高清晰彩色3D打印机Spectrum Z510由ZCorp公司研 制成功。 2008年,开源3D打印项目【RepRap】发布“
6、Darwin” 3D打印机制造进 入新纪元;同年,Objet推出Connex 500,让【多材料】3D打印成为可能。 2010年11月,世界上第一辆由3D打印机打印而成的汽车Urbee问世。 2011年6月6日,发布了全球第一款3D打印的比基尼。7月,英国研究人 员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台3D巧克力打印机。8月,南安普敦大学的工程师们开发 出世界上第一架3D打印的飞机。 2012年11月,苏格兰科学家利用人体细胞首次打印出人造肝脏组织。 目前,美国拥有世界上3 8. 5%的3D打印设备,而中国所占的比例只有 8.6%,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3D打印技术在美国已经产业化,目前全球有 两家3D打印
7、机制造巨头,分别Stratasys和3D Systems,均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2011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7亿美元和2.9亿美元。目前国外3D打印机制造商主 要有:商用3D打印机主要制造商包括Stratasys,Objet Geometries,Z Corporation, 3DSystems 等。家用 3D 打印机主要制造商有 Reprap,Makerbot Industries, Ultimaker, Botmill, Fab@Home 等。 三、3D打印为什么近两年突然热起来 2012年3月1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宣布创立美国“制造 创新国家网络”计划。由政府主导、
8、联邦政府和工业部门共同斥资10亿美元逐 步建立15个“制造创新中心”,组成创新网络。2012年4月21日,英国《经济 学人》刊文《第三次工业革命》,认为3D打印技术将与其他数字化生产模式一 起,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实现。2012年8月16日,美国“国家增材制造创新 中心”作为其首个“样板示范”创新中心剪彩成立。作为新技术研究、开发、示 范、转移和推广的基础平台,号称要成为增材制造技术全球卓越中心并提升美国 制造全球竞争力。至此,3D打印作为媒体和资本的新宠,风风火火地从幕后走 向台前,发展如火如荼。从飞机、汽车、枪支、巧克力、比基尼到星球再造式的 沙漠打印,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3D打印技术,开
9、始憧憬着未来革命性的技术 将对这个世界带来的影响。 四、3D打印国内外现状 1、3D打印国外现状 除了上面已提到的国外的企业/高校及产品,下面再列举一些比较知名的: 1996 年,3D Systems、Stratasys、Z Corporation 公司分别推出 Actua 2100、Genisys、 Z402产品,第一次使用了 “3D打印机”的称谓。2005年,Z Croporation发布 Spectrum Z510,这是世界上第一台高精度彩色3D打印机。同一年,英国巴恩大 学的Adrian Bowyer发起开源3D打印机项目RepRap,其目标是制造出“自我复 制机”,通过3D打印
10、机本身,能够制造出另一台3D打印机。2008年,第一版 RepRap发布,代号"Darwin”,能够打印自身50%的元件,体积仅一个箱子大 小。 1)、国外知名3D打印企业及机构产品介绍 德国EOS公司的金属粉末烧结机-EOS EOSINT M270金属激光烧结系统,该设备采用EOS公司研发的DMLS技术 (Direct Metal Laser-Sintering)进行金属件制作。EOSINT M270激光烧结系统采 用的是Yb-fibre激光发射器,具有高效能、长寿命等特点。精准的光学系统能够 保证模型的表面光滑度和准确度。氮气发生装置以及空压系统则使设备的使用更 加安全。技术参数:最
11、大成型尺寸250mm义250mm义215mm;建造速度 2-30mm秒;层厚20-100微米;激光发射器类型Yb-fibre激光发射器200W; 光学系统F-theta-lens;扫描速度最高速度为7m/秒;支撑结构无;电源220V, 32A或380V,16A;最大功率5500W;氮发生装置标准;压缩空气支持7bar, 20m3/小时;产品尺寸2000mm义1050mm义1940mm;建议安装空间3500mm义 3600mm义2500mm;重量1130kg;数据处理PC Windows操作系统;软件EOS RP Tools.Magics RP (Materialise); CAD 接口 STL
12、 或其他可转换的格式;网络 以太网;产品认证CE, NFPA;可使用材料不锈钢材料钻铬钼合金MP1钻铬 钼合金SP1马氏体钢钛合金纯钛超级合金IN718铝合金。 美国3D SYSTEMS公司 这款sPro 250 SLM商用型金属3D打印机为目前比较先进的制造系统,能够 提供长达为320毫米(12.6英寸)的高工艺金属零件,具有出色的表面光洁度、 精细的功能性细节与严格的公差。可以选择广泛范围的金属合金使用,包括铝和 钛。sPro 250 SLM商用型金属3D打印机的应用领域包括产品质量原型的功能测 试,具有有机或高度复杂的几何形状。快速小批量制造金属部件的其他应用范例 包括:定制医疗植入
13、物、轻量级航空航天和赛车部件、高效散热片、带有随形冷 却管道的注塑模具镶件,以及牙帽、牙冠和牙桥。SLM工艺使用高功率激光逐 层熔化直接来自CAD数据的金属细粉末,以创建功能性金属部件。每一层操作 完后重新喷粉机系统将堆积厚度范围从20到100微米的一个新粉末层。SLM系 统采用市售的气体雾化金属粉末产生完全致密的金属零件,包括不锈钢、钛、钻 铬合金及工具钢的材料。这些系统在设计伊始均考虑到工具库或工人的需求,带 有一个简单的触摸屏用户界面,便于管理粉末处理系统,结构坚固。只需选择满 足客户特定应用需求的一种围护结构与材料。 3D打印技术在美国已经产业化,目前有两家3D打印机制造巨头,分别是
14、 Stratasys (开发制订行业标准技术之一 FDM)和3D Systems(3D打印技术的创始 者),均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2011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7亿美元和2.9亿美元。 2011 年 3D 打印市场规模 17.1亿美元。不过,这一数字仅占全球制造市场的 0.02%。 以色列objet公司 Objet是快速成型和快速制造的光固化技术先锋,开发者,生产商及高精度, 高分辨率三维打印方案的全球市场推广者。Objet系统都是基于经过市场证明的 自身专利技术的光敏树脂喷射技术,使得极为复杂的三维部件都可以以高品质, 高精度和高速度打印出来。Polyjet的打印头类似于行式打印机,沿着X
15、轴前后 滑动,在成型室里铺上一层超薄的光敏树脂。每铺完一层后,喷头架边上的紫外 光球立即发射紫外光,快速固化和硬化每层光敏树脂。这一步骤减少了使用其他 技术所需的后处理过程。每打印完一层,机器内部的成型底盘就会极为精确地下 沉,而喷头继续一层一层地工作,直到原型件完成。精密的工具软件保证了所有 的喷头能协调运作,能同步地往底盘上喷射等量的材料。这就产生了特别平坦和 光滑的表面。成型时使用了两种不同的光敏树脂材料:一种是用来成型实体部件 的成型材料,另一种类胶体的用来支撑部件的支撑材料。支撑结构的骨架先提前 预排好程序用来配合复杂的成型件(如空腔,悬垂,底切,薄壁的截面)。成型 完成后,只用一个
16、水喷头就可以轻易地移除支撑材料,留下光滑的表面。 南非科工研究理事会国家激光中心 该中心研究人员在激光添加制造技术(Additive Manufacturing), 一种最新 的快速成型制造技术上取得突破。该项技术的概念试验论证显示,其生产速度是 现有的可商业化的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的8.3倍。目前,利用该技术可以生产不 超过500毫米的小尺寸部件,而当日揭牌的Aeroswift项目将致力于制造2mx0.5m 的大尺寸部件。这将有助于南非航空制造公司Aerosud在三年内跻身世界航空结 构件制造的先进行列。南非科工研究理事会与Aerosud公司共同承担了南非科技 部资助的Aeroswift项
17、目,旨在开发制造速度快批量大的激光添加快速成型技术, 为全球航天业制造金属钛部件。Aeroswift项目的关键是5千瓦IPG单光纤激光 二极管发生器,它是激光添加制造技术的核心。国家激光中心希望在2012年底、 2013年初完成该项技术设备的安装与测试工作,之后将其拆分,运至Centurion 的航天谷,在那里重新组装并投入生产。南非Aerosud公司总经理在谈到其发展 目标时表示,2013 年该技术将在试验厂投入使用,然后再用一至两年时间进行 实际开发并获得生产资质,2015年实现与全球航空公司合作,为其提供小批量、 高附加值、复杂的钛金属部件。 2)、国外3D打印案例 2010年3月,
18、一位名为恩里科•迪尼(Enrico Dini)的发明家设计出了一种 神奇的3D打印机,它甚至可以“打印”出一幢完整的建筑。据恩里科•迪尼介 绍,这种打印机的原料主要是沙子。当打印机开始工作时,它的上千个喷嘴中会 同时喷出沙子和一种镁基胶。这种特制的胶水会将沙子粘成像岩石一样坚固的固 体,并形成特定的形状,然后只需要按照预先设定的形状一层层喷上这种材料, 最终就可以“打印”一个完整的雕塑或者教堂建筑。 美国南加州大学Behrokh Khoshnevis教授预计,截至2050年,使用石灰、 水泥为耗材的“3D打印房子”将实现,20小时内就能打印出一套房子,住5〜10 年都没有问题。 意大利设计
19、师Marco Giubelli使用三维打印机,帮助客户打印出了一个90 米长大坝的3D模型,展示大坝建成后的样子。 2011年,世界上首款应用3D打印技术的汽车“Urbee”在经过15年的艰苦 研制后在加拿大亮相,这辆名为“Urbee”的汽车包括玻璃嵌板在内的所有外部 组件都是通过大型3D打印设备生产。 2012年8月,世界上第一辆3D打印赛车“阿里翁”,在德国霍根海姆赛道 完成测试,最高时速达141公里。从设计到打印,“阿里翁”车身的出炉仅用时 3周,所使用的3D打印机,能打印最大尺寸达到210X68X80厘米的零部件。 威斯康星州工程师、业余枪械师迈克尔•格斯林克(乂记卜2& Gus
20、lick)日前使用 Stratasys 3D打印机以及从网络上下载的设计图,成功打印出了 AR-15步枪的下 机匣,并把它变成了一支枪。迈克尔不是使用打印机来打印整只枪,步枪的其他 部分,则是利用标准部件组装而成。迈克尔提供了一个早期步枪模型的图片,展 示了一个打印的热塑下机匣,以及购买的金属上枪匣、枪管、枪柄和弹盒等。当 然,迈克尔也没有制作弹药。但随着低端打印机可以打印金属和陶瓷材料,可能 有一天,人们可以打印出一把完整的枪。一款枪械的设计蓝图,发布在网络上供 人任意下载,你使用家庭自备的机器就可以把枪的所有零件制造出来——这是 2012年8月在网络上发起的“维基武器”项目,发起者希望把制
21、枪变成一种家 庭作坊式的工作,而这一切都赖以一项名为'3D打印”的技术。 首款“3D打印小飞机" SULSA已于2011年在英国成功试飞。据悉,这架 由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工程师制造的世界上第一架“3D打印”小型无人驾驶飞机, 包括2米长的机翼、整体控制面和舱门均是打印而成,可以在几分钟内不使用任 何工具就组装完毕。 美国《福布斯》杂志报道称,空客公司的机舱设计师近日宣称将从打印飞机 的小部件开始,最终在2050年左右用3D打印机打印出整架飞机。今年年底A380 客舱将首次使用3D打印机生产的行李架;预计2050年左右,空客将利用3D打 印机造出整架飞机的所有零件。据称,其打印机的体型可与飞
22、机库大小比肩,打 印技术制造的飞机重量将比传统型减轻65%。几乎在同时,波音公司也宣告未来 有能力利用3D打印技术,不使用任何金属即可打造一块完整的飞机机翼。 医疗行业也已利用3D打印机进行手术用骨骼部件的打印。据英国广播公司 (BBC)网站2012年2月6日报道,2011年6月,荷兰一位颚骨感染的83岁 老人成功安装3D打印机使用MRI数据打印的定制下巴植入物。比利时哈塞尔 特大学宣布,比利时和荷兰的科学家利用三维(3D)打印技术制成了首个完整 的钛基下颚,并成功将其移植给了一位83岁的老妇,这表明精准的3D打印技 术可用于人体骨骼和器官的移植。科研人员通过核磁共振成像(MRI)获取了病
23、患下颚的准确形状,并利用激光烧结3D打印机融化钛微粒,使其一层层融合, 直至重塑出病患下颚的模型,却无需使用任何黏合剂。这种名为“附加生产”的 技术利用高精度激光束,连续熔化很薄的钛金属粉末来制造器官。每层钛粉末都 与上一层的截面黏合。1毫米厚度需要熔化33层钛金属粉末,而制造整个下颚 则需要熔化数千层钛粉末。其外面也覆盖了与生物相容的陶瓷层,以便它附着于 患者的面部。与传统的制造方法相比,3D打印技术使用的材料更少,生产时间 也更短。此前最大规模的3D打印移植是2008年于芬兰实施的半个上颌骨移植, 科学家通过将3D打印的钛微粒融入干细胞中,并植入病患的腹部才培养出了与 生物兼容的组织。比利
24、时3D打印公司Layerwise的总经理彼得 莫瑟里斯也表 示,这仅仅是个开始,“附加生产”技术可使LayerWise生产出更复杂的、符合 病人需求的器官或移植物,在未来应用于更广范围的移植手术,而不仅限于人类 骨骼结构的移植。 德国夫琅禾费界面工程与生物工程研究所研究人员说,他们正在开发用立体 打印机打印血管的新技术。利用3D打印和多光子聚合技术成功“打印”出了人 造血管。 3D打印版的假肢已帮助3万名病人正常行走,1000万人正使用3D打印技 术扫描患者耳朵轮廓后量身定做的助听器,牙医业扫描病患的每颗牙齿并使用 3D打印机制造透明的隐性矫治牙箍。 实际应用中,3D打印机的耗材还并不
25、是很丰富,但应用骨粉、细胞介质和 生物墨水作为耗材的3D打印技术也已被研发出来,然而距离大规模的生产还有 待时日。但这些耗材竟然可以“打印”出人体的骨骼、器官甚至是鲜肉,真真让 人惊叹。“骨骼打印机”产生的人造骨骼,除了精确仿真破损的骨骼区块,植入 人体以后还能帮助受损的骨骼修补愈合,甚至能促使血管再生,作用类似桥梁。 3D打印做成的鲜肉特别有弹性,而且烹饪后肉质松散有嚼头,丝毫不逊于真正 的肉,就连肉里的微细血管都能打印出来。人们吃到“3D肉”的日子不会太远, 因为美国泰尔基金会近日已投资成立了 “鲜肉3D打印技术公司”,希望能够为 大众提供安全放心的猪肉产品。今年7月,英国《每日邮报》报道
26、称,美国宾夕 法尼亚大学宣布用改进的3D打印技术打印出了鲜肉,这种利用糖、蛋白质、脂 肪、肌肉细胞等原材料打印出的肉具有和真正的肉类相似的口感和纹理,就连肉 里的微细血管都能打印出来。 英国研究人员也研制出一种能打印塑料或金属材质物体的立体打印机。这种 打印机可以安装在商店里,让顾客打印自己设计的首饰甚至衣服和鞋子。 法国学生卢克•富萨罗日前设计了一款高科技跑鞋。这款名为“为冠军设计” 的跑鞋通过“附加制造技术”打造而成,材料主要是尼龙聚酰胺,重量只有 96 克,堪称全世界最轻的跑鞋。附加制造技术又称“3D立体打印技术”或者“激 光快速成型技术”。 荷兰时尚设计师IrisvanHerpe
27、n发布了他用3D打印机制作的锦纶立体服装。 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食物打印机,使用奶酪、巧克力、蛋糕 糊等特殊“墨水”。可以制作出饼干、苹果派等多种食物。 德国小提琴制作公司用3D打印技术制作出了一把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的复 制品。 纽约一家利用3D技术生产消费品的公司Quirky拥有20万的注册用户,他 们在线搜集用户的创意,产品设计图纸,用3D打印机以最快的速度成型,设计 者常从一个创意就获得不少的收入,有的用户一年能赚几万美元。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Legacy Effect公司,利用Objet 3D打印机为电影特效 片段制造3D模型和原型,为演员量身定制可以完全适合演员的
28、脸、颈部和头部 的道具,在电影《侏罗纪公园》、《阿凡达》、《钢铁侠》以及《复仇者联盟》中都 有应用。 日本一家公司推出了面向个人的“Baby复原服务”,只需提供婴儿在母亲肚 子里的X光照片,他们便可以复原成三维图像后,打印出一个肚子里的婴儿模 型作为纪念。 2、3D打印国内现状 中国从1994年开始研究3D打印,北京隆源公司于1995年成功研发了一台 AFS激光快速成型机,随后华中科技大学也研制出了 SLS快速成型机。 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 由亚洲制造业协会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等权威 科研机构和3D行业领先企业共同发起的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正式宣告成
29、立:2012年10月15日下午,由亚洲制造业协会组织召开的中国3D打印技术研 讨会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分别就“3D打印技术的现状与 前景展望”、“3D打印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结合”,“我国3D打印技术与国际差距”, “3D打印技术的技术障碍和应用”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在研讨会上,通过了《中 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章程》,选举产生了组织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 学院王华明教授被推举为首任理事长,华中科技大学史玉升教授被推举为第一副 理事长,亚洲制造业协会CEO罗军,湖南华曙高科有限公司总裁许小曙,南京 紫金立德电子有限公司总裁连宁被推举为副理事长,清华大学颜永年教授被推举 为首
30、席顾问,武汉滨湖机电科技公司、中航激光公司、无锡飞而康快速制造公司, 杭州铭展网络公司、昆山永年先进制造公司、以色列objet公司被推举为创始会 员。与会专家一致认为,3D打印技术作为制造业领域的一次重大技术革命,已 经广泛应用到航空航天等军事领域和大型复杂构件的一次成型制造,是传统制造 技术与新材料的完美结合。当前,我国在3D打印技术的核心领域已经与美国3D 公司,以色列objet公司等国际巨头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但是,在材料和软件开 发,装备等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 据了解,国内快速成型系统的科研团队主要包括清华大学颜永年团队、华中 科技大学史玉升研究团队、西安交通大学卢秉恒团队,及北京
31、航空航天大学王华 明团队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王华明教授是国内激光成型技术的领军人物。王 华明教授:航空材料与结构研究部“首席科学家”,国内激光制造的学术带头人, “北航团队”领头人,在钛合金结构激光快速成型工艺、成套工艺装备及工程化的 研究方面有十多年的研究经验。从媒体报道及学术文章看,王教授提出“激光熔 覆多元多相过渡金属硅化物高温耐磨耐蚀多功能涂层材料”研究新领域,研制出 迄今世界最大、拥有核心关键技术的飞机大型整体钛合金主承力结构件激光快速 成形工程化成套装备,制造出中国最大的大型整体钛合金飞机主承力结构件,并 通过装机评审。我国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掌握飞机
32、钛合金大型主承力结构件激光 快速成形技术并实现装机应用的国家。王教授论文主要集中在激光加工航空部件 领域,研究主要集中在工艺和材料上(目前研究方向为“定向生长柱晶钛合金激 光区域约束熔铸冶金材料制备与发动机叶片等复杂零件激光直接成型新技术” 等。但由于技术的相通性,其成果也可以应用于其它大型金属结构件)。在该领 域的研究领先全球,具备产业化基础。 北航与沈飞601所研制出全世界最大的激光成型钛合金主承力结构件:在解 决激光成形过程中零件严重“变形开裂”和内部缺陷和内部组织”控制等长期制约 该技术发展的重大“瓶颈难题”上,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取得了可喜突破外,国内外 迄今一直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33、致使目前大型金属构件激光快速成形技术研究在 国际上落入“低潮”,国际上大部分从事激光快速成形技术研究的单位大多转向零 件“激光修复”领域。 南风股份 2012年8月25日,南风股份公告决定投资“重型金属构件电熔精密成型技 术产业化项目”。据披露,这种技术广义的说法就是国际上流行的3D打印技术, 以金属粉末、丝材为原料,通过高能束熔化沉积“直接生长”,从CAD模型完成 高性能重大型金属构件成型。项目总投资为1.7亿元,内容包括重型金属构件电 熔精密成型技术的研发、工程化装备的研制以及产业化的实施,应用前景在核电、 火电、水电、冶金、化工、船舶等行业高端重型装备制造等领域。所需资金由控 股51
34、的子公司南方风机研究所自筹。而南方风机研究所的二股东、持股31% 的王华明可谓该3D打印领域国内最权威的专家之一,王华明现任北京航空航天 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大型关键金属构件激光直 接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大型整体金属构件激光直接制造教育部工程研 究中心”主任。 银邦股份 银邦股份亦是同样在借力的淘金者。2012年8月15日,银邦股份与无锡安 迪利捷贸易有限公司签订框架协议,合资成立飞而康快速制造科技有限责任公 司,新公司主营业务暂定为高密度、高精度粉末冶金零件、各类新材料与复杂部 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其中主营业务中有部分产品涉及激光快速成型技术,该
35、 技术是金属3D打印技术中的一种。将利用3D打印技术之一的激光快速成型技 术,生产高密度、高精度粉末冶金零件以及医疗器械零部件等产品。资料显示, 银邦股份的合作伙伴无锡安迪利捷贸易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吴鑫华,现任英 国伯明翰大学多学科研究中心教授、先进材料设计和加工研究室主任以及英国材 料协会院士。 华中科技大学 1990年,华科王运赣教授在美国参观访问时接触到了刚问世不久的快速成 型机。最初,王运赣教授想从最早出现的基于光敏树脂原料的光固化立体成型技 术做起。然而,液态光敏树脂材料价格太高,华中科技大学的快速制造中心,转 攻以纸为原料的分层实体制造技术(LOM)。1991年,华中科技大
36、学(当时的华中 理工大学)在时任校长、已故著名机械制造专家黄树槐的主持下,成立快速制造 中心,研发基于纸材料的快速成型设备。1994 年,华中科技大学快速制造中心 研制出国内第一台基于薄材纸的LOM样机,1995年参加北京机床博览会时引 起轰动。LOM技术制作冲模,其成本约比传统方法节约1/2,生产周期也大大缩 短。 目前,华中科技大学史玉升研究团队正力图通过武汉滨湖机电技术产业有限 公司使研究成果商业化,滨湖机电的股东中就有资本市场声名显赫的深圳创新投 资集团。在经过近20年的研发,国内的3D打印设备也在不断取得突破,华中 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史玉升教授的研究团队开发的1.2米X1.2米
37、的“立体打 印机”(基于粉末床的激光烧结快速制造装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成形空间的快 速制造装备,远远超过国外同类装备水平,并因此获得2011年国家技术发明二 据了解,从1991年开始,华中科技大学研究团队开始快速制造技术研发工 作,2002年开发出工作面为0. 5米X0. 5米的装备,超过了当时代表国际最先 进水平的美国3D系统公司;2005年研制出了工作面达1米x1米的装备,远远 超过国外同类装备。随后,史玉升研究团队在“大工作面粉床预热温度场均匀控 制装置及方法”和“高强度大型激光烧结制件的粉末材料制备及成形工艺”等影响 大型复杂制件整体成形的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研制成功工业级的
38、1.2米 x1. 2米快速制造装备,这是世界上最大成形空间的此类装备,超过德国EOS 公司最大成形空间0. 73米x0. 38米和美国3D系统公司0. 55米x0. 55米的 同类产品,使我国在快速制造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项技术与装备的研发解 决了新产品开发周期长、成本高、市场响应慢、柔性化差等问题,尤其适合动力 装备、航空航天、汽车等高端产品上关键零部件的制造。如空心涡轮叶片、涡轮 盘、发动机排气管、发动机缸体和缸盖,企业一旦拥有此技术,其产品更新换代 能力明显改善,竞争力可以显著提高。史玉升教授研究团队的重要骨干黄智告诉 记者,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运用该技术生产六缸发动机缸盖,一个
39、星期内 可以整体成形出四气门六缸发动机缸盖砂芯。而采用传统的砂型铸造试制方法, 仅工装模具的设计制造周期通常需要5个月左右。 据悉,已有200多家国内外用户购买和使用这项技术及装备,为我国关键行 业核心产品的快速自主开发提供了有力手段。我国一些铸造企业应用该技术后, 将复杂铸件的交货期由传统的3个月左右缩短到10天左右,我国发动机制造商 将大型六缸柴油发动机的缸盖砂芯研制周期由传统方法的 5 个月左右缩短至一 周左右。2010年该技术被欧洲空客公司(Airbus)等单位选中,联合承担了欧盟 框架七项目,用于辅助航空航天大型钛合金整体结构件的快速制造。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快速制造中
40、心主任史玉升教授表示,开发大 成形空间的激光快速制造技术与装备是国际先进制造领域的一个竞争方向,也是 决定快速制造技术走向工业化应用的难点之一。这种基于粉末床的激光烧结“立 体打印”技术,获得了 2011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2米x1.2米工作面的世界 最大“立体打印机”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201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快速制造中心引进机械、信息、光学、计算机、自动控制、力学、新型材料 等领域的人才,开展交叉学科研究。20年来,快速制造中心已从最早的不到10 人,发展到100多人,成为目前华中科技大学最大的研发团队之一,人员构成涉 及多个学科。近来,快速制造中心主攻生物制造的博士生张升十分
41、忙碌。多家医 院希望与他展开合作,利用相关技术来制作牙齿。这不但可以降低传统造牙的成 本,还可以一对一地订制假牙齿。浙江某饰品公司的负责人也专程前往该中心, 希望能得到技术支持。 上海交大 上海交大(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3D打印实验室,打印材料 是PSB塑料、液态光敏树脂,打印头骨模型。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 院、数字医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成焘教授、袁建兵。王成焘认为,自 己在骨科的研发已基本成熟,如今,他们计划开拓新的领域:组织、器官。国外 的一些科研团队、IT企业已成功实现了器官在计算机的三维重建、手术设计等。 要3D打印组织、器官,软件的开发是基础工程。
42、天津大学 承担为宇航员量身打造“赋型缓冲减振坐垫”任务的天津大学快速成型中心。 首位女航天员与另外两位男航天员的座垫由天津大学快速成型中心承担研制。 西安交大 1992年,西安交大卢秉恒教授(国内3D打印业的先驱人物之一)赴美做高 级访问学者,发现了快速成形技术在汽车制造业中的应用,回国后随即转向研究 这一领域,1994年成立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1995年9月18日,卢秉恒教授(现 为中科院院士)的样机在国家科委论证会上获得很高的评价,并争取到“九五” 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50万元的资助。1997年,卢秉恒团队卖出了国内第一 台光固化快速成型机。 湖南华曙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小曙)
43、 一台国产选择性激光尼龙烧结设备在湖南长沙下线并首次出口美国,标志着 我国在这项尖端装备制造领域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在湖南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 发区湖南华曙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华曙高科)的生产车间,中国工程院院 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黄伯云一行见证了选择性激光尼龙烧结设备的运行 情况,专家们对激光烧结作用下白色“PA”尼龙粉末逐渐凝结成工业零部件的过程 赞叹不已。据华曙高科的技术人员介绍,这种被俗称为“激光3D打印机”的装备 只要通过电脑输入设计产品的3D数据,就能运用激光添加层烧结技术,“打印” 出设计者想要得到的任何复杂形状的零部件。与模具制造等传统工艺相比,“激 光3D打印机”制
44、造的同类产品可实现重量减轻65%、节约材料90%。目前,全 世界只有极少数国家能制造这种设备。 2012年10月28日,科交会主场增量制造产业高端论坛暨激光烧结装备发 布会上,湖南华曙高科有限责任公司展示了其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高性能3D激 光烧结机。会上,华曙高科与全球知名激光烧结粉末材料销售商美国3D林克公 司就激光烧结材料应用开发项目签订合作协议,拟利用国产高分子材料母材及加 工设备条件,在粉末材料配方、粉末粒径优化方法、新型热处理工艺以及粉末材 料成型工艺等方面采取自主创新技术,开发高性能激光烧结粉末材料,并应用到 国内外各领域产品的激光烧结制造中。 结语 我国的3D打印起步并不晚
45、像彦永年、王华明、王运赣、史玉升、卢秉恒 等教授都是早期就加入研究的先驱。总体而言,我国在核心技术有先进的一面, 但在产业化方面,发展还稍显滞后。 经过20多年的发展,这个产业,美国、以色列、德国领跑全球,中国跟随 其后。在我国,北京、江苏、湖北、深圳、西安基础不错,处于国内前列。目前, 我国有40多家3D打印企业,如北京隆源、深圳普力得科技、武汉滨湖机电、 长沙华曙高科、南京紫金立德、宝岩自动化、西安铂力特等等。拿出产品的有近 10家,其中,产量过百台的仅4家,而拥有核心技术的,那就更少了。据深圳 普力得科技资深工程师张维忠先生介绍,我国的3D打印产业,整体面临核心环 节对外依赖,耗材技
46、术滞后等重大制约问题。硬件方面,自动化控制系统方面与 国外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运行稳定性有待提高。软件方面,与国外亦有很大差 距。3D打印“打印”是表象,核心在软件。软件之于3D打印机,好比大脑之 于人。缺了软件,设计师灵感再多,变不成模型,打不出实物。作为3D打印支 撑技术的软件系统,现为美国、以色列几家大公司控制,国内近乎空白。市场方 面,3D打印需求九成在欧美,全球行业集中度极高,欧美两家龙头企业已占七 成份额。过度依赖外需,内需启动缓慢,使国产3D打印产业生存现状不容乐观。 从核心技术、应用材料到市场渠道,我国3D产业链与国外差距还很大。 总体来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理论上讲,
47、能够设计或想象出来的东 西,全部能打印出来。相信在未来,3D打印确实能改变几乎整个制造业。但现 在,3D打印技术及其产业还很不成熟,任然处于“拓荒阶段”,替代不了传统 制造业。深圳普力得科技有限公司总务部经理区宝明女士认为,目前3D打印技 术具有制造物体周期需求短、适应单件个性化需求、在大型薄壁件、蜂窝状复杂 结构部件、钛合金等难加工、易热成形零件制造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但也只是对 传统工艺的补充,是“锦上添花”的技术。目前,3D打印技术存在着制造成本 高,制造效率低,制造精度尚不能令人满意,工艺与装备研发不充分,尚未进入 大规模工业应用等方面的问题。因此,不能把3D打印万能化,更革不了传统制
48、造业的命。什么“打印飞机”、“打印汽车”,都不靠谱,只是打个模型。现今的 3D打印技术还不能打印超过1000个零部件的东西,打印材料昂贵而且有限,打 印尺寸也受限制,打印出的东西,在机械强度、电气属性等暂时都无法与传统制 造业相抗衡。现今,3D打印技术只有跟传统制造业改造与提升相结合,才有更 大生存空间。 五、3D打印的主流技术 1、熔融沉积快速成型(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FDM) 熔融沉积又叫熔丝沉积,它是将丝状热熔性材料加热融化,通过带有一个微 细喷嘴的喷头挤喷出来。热熔材料融化后从喷嘴喷出,沉积在制作面板或者前一 层已固化的材料上,温度低于固化温度后开
49、始固化,通过材料的层层堆积形成最 终成品。大致结构如下图所示: FDM结构示意图(来源于网络) 在3D打印技术中,FDM的机械结构最简单,设计也最容易,制造成本、维护 成本和材料成本也最低,因此也是在家用的桌面级3D打印机中使用得最多的技 术,而工业级FDM机器,主要以Stratasys公司产品为代表。 Stratasys工业级3D打印机 FDM技术的桌面级3D打印机主要以ABS和PLA为材料,ABS强度较高, 但是有毒性,制作时臭味严重,必须拥有良好通风环境,此外热收缩性较大,影 响成品精度;PLA是一种生物可分解塑料,无毒性,环保,制作时几乎无味, 成品形变也较小,所以目
50、前国外主流桌面级3D打印机均以转为使用PLA作为 材料。 FDM技术的优势在于制造简单,成本低廉,但是桌面级的FDM打印机,由 于出料结构简单,难以精确控制出料形态与成型效果,同时温度对于FDM成型 效果影响非常大,而桌面级FDM 3D打印机通常都缺乏恒温设备,因此基于FDM 的桌面级3D打印机的成品精度通常为0.3mm-0.2mm,少数高端机型能够支持 0.1mm层厚,但是受温度影响非常大,成品效果依然不够稳定。此外,大部分 FDM机型制作的产品边缘都有分层沉积产生的“台阶效应”,较难达到所见即所 得的3D打印效果,所以在对精度要求较高的快速成型领域较少采用FDM。 2、光固化成型(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