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1up有效学习( )第三部分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6分)1.(2010苏州模拟)世界上最长、工程量最大的运河中国京杭大运河将于2014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下列对“文化遗产”认识正确的是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存在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A.B.C. D.解析:表述错误,舍去;是对文化遗产的正确认识。答案:C2.吉祥文化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在中国民间器物如首饰、绣品、木雕、瓷器 上,都可以看到吉祥文化的符号。中国的吉祥文化受到许多外国
2、友人的喜爱,也丰富了世界文化。这告诉我们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繁荣世界文化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性文化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A. B.C. D.解析:“吉祥文化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体现了;“中国的吉祥文化受到许多外国友人的喜爱,也丰富了世界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错误。答案:D3.(2010苏州模拟)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生动实践,人民群众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创造活力,为文化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舞台和丰富素材。这表明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B.人民群众是文化艺术作品的直
3、接创造者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D.文化创作的成果要服务于社会实践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源泉,A符合题意;B说法太绝对;C、D两项与题意不符。答案:A4.2009年10月30日,国家汉办主任许琳宣布,目前,我国已经在全球87个国家和地区 建立了280多所孔子学院和200多个孔子课堂。中华文化“走出去”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在强势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更好地“走出去”,必须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为此要 ()摒弃传统,从头开始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立足于社会实践A. B.C. D.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等知识。认为文化创新要摒弃传统、从头开始的 做法是错误的。
4、答案:D2009中国“俄语年”和2010俄罗斯“汉语年”借助文化的载体俄语和汉语在中国和俄罗斯的传播,进一步深化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夯实中俄友谊的民间基础。据此回答910题。5.中俄两国互办“语言年”,发展文化交流的事实表明 ()A.各民族文化之间差异在缩小B.两国政府和人民的价值观趋同C.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D.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能够互相借鉴,互利双赢解析:A、B两项表述错误,C项与题意不符,D项符合题意。答案:D6.2009年11月17日晚,由中国江苏省苏州昆剧院精心排演的昆曲剧目浮生若梦 亮相位于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精彩的表演令各国观众“大开眼界”。昆曲是 ()中华文化
5、的集中表现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地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中华传统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A. B.C. D.解析:中华文化的集中表现是民族精神,错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是传统建筑,不选。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答案:D7.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 ()A.学习外来优秀文化B.尊重本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C.远离外来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D.遵循一律平等的原则解析:本题考查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B符合题干要求。A、D与题干要求不符,C观点错误。答案:B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感情的交流、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或者发送短信来实现,年轻一代对“拇指
6、文化”更是情有独钟。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文化传播总是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B.文化传播具有历史性C.网络等现代传媒正逐步替代传统媒体D.现代传媒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解析:现代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传统传媒的消失,因此C项错误,入选。答案:C9.“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首诗所包含的关于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有 ()A.传统文化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过时被抛弃B.新的文化必然会战胜和取代传统文化C.传统文化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断推陈出新D.不同时代的文化之间是相互独立的解析:A、B、D三项表述均不正确,舍去。答案:C10
7、潮州茶文化是岭南茶文化的重要系列,而尤以“功夫茶”著称。潮州“功夫茶”,起于明代,盛于清代,成为潮州地区饮茶习俗的文化现象,是潮州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夜枕乡井土,日饮功夫茶。”潮州人钟爱功夫茶就像他们对潮州的钟爱一样,家家户户至今都保留着泡功夫茶的习俗。对传统习俗应这样理解 ()传统习俗具有继承性传统习俗是应该抛弃的糟粕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A. B.C. D.解析:传统习俗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故错误;是对传统习俗的正确理 解。答案:C春节是中华民族的“集体狂欢”。几千年来无论时代和社会如何变化,人们对春节激情不退、期待不减
8、祝福不变。据此回答2122题。11.几千年来无论时代和社会如何变化,人们对春节激情不退、期待不减、祝福不变。这说明 ()A.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C.民族文化具有独特性D.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解析:“激情不退、期待不减、祝福不变”说明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A、 C、D三项材料没有体现,应排除。答案:B12.家人团聚,交流亲情,回首过去,筹划未来,放松身心,愉悦精神,春节的各种形式,蕴藏着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充分展示和发掘这种节日文化内涵,传播其中的和睦、和顺、和美的理念,有利于 ()重温家庭亲情,协调人际关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安定摆脱传统束缚
9、建设适应时代要求的新文化A. B.C. D.解析:从个人、民族、社会三个角度说明了节日文化的作用,而否定了 继承传统的重要性,舍去。A项入选。答案:A13.文化传播有多种途径,其中具有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特点的文化传播途径的是 ()A.商贸活动 B.人口迁徙C.互联网 D.教育活动解析:同时具有题目中所说的几个特点的文化传播途径是互联网,故选C。答案:C14.国务委员刘延东2009年9月26日出席了“早期中国中华文明起源展”开幕仪式。该展览重点介绍了公元前3 500年至公元前1 400年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历程,揭示了中国早期文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10、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利于增强中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社会制度的变革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A. B.C. D.解析:该展览重点介绍了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历程,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两个基本特征,故正确;是对该展览积极意义的正确表述,应入选;说法错误,排除。答案:A15.(2009广东高考改编)三字经的英译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 书加以推广。这表明 ()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已普及全世界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国文化具有一定的世界影响文化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A. B.C. D.解析:中国的传统文化三字经被联合国在世界范围内推广,说明了
11、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同时也表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以及也被赋予了现代意义,符合题意。与事实不符。答案:B16.(2010徐州模拟)我国文化产业中存在着与传统制造业类似的现象由于缺乏自主品牌,只能做贴牌加工,或仅仅出口文化“零件”和“素材”。要提高文化产品竞争力必须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B.推陈出新、革故鼎新C.坚决抵制外来文化的入侵D.彻底改变传统文化解析:A项是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与题意不符;B项侧重于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因此与题意相符;C项与题意不符,D表述错误。答案:B17.文化的影响不仅取决于内容是否具有独特的魅力,而且取
12、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现代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功能是 ()创造文化文化传递文化沟通文化共享A. B.C. D.解析: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文化沟通、文化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选D。答案:D18.2009年7月11日,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长沙隆重开幕。本届论坛的举办对全 面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必将产生重要而积极的作用。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加强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 ()有利于两岸同胞共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共同铸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有利于增强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推进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
13、力有利于实现两岸关系的和平与发展A. B.C. D.解析:是从政治生活角度阐述的,不符合题目要求;都符合题意。答案:A19.融汇中西、纵贯古今的大师徐悲鸿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并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这首反映中国古老而美丽传说的乐曲,展现了中华文化鲜明的风格和特点,成为中西文化融合实现文化创新的艺术典范。从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看出 ()文化创新的重要性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重要性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重要性社会实践的重要性A. B.C. D.解析: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答案:D20.2009年1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全国宣
14、传部长会议上强调,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大力推动文化创新,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下列关于文化创新的作用的认识,正确的是 ()A.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C.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繁荣D.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作用。A讲的是必然性,B是说文化创新的源泉,D是说文化创新的途径,A、B、D都不符合题意。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12分)(2009宁夏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座纪念亭,亭中有一块石座铜碑。碑的正
15、面有这样的文字:“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这块碑的背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 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从这座奇特的纪念碑,说明文化遗址保护的文化意义。解析:回答该题可从保护文化遗址的必要性及作用等角度考虑,本题实质
16、上是考 查学生对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重要性和意义的考查。答案:文化遗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3分)文化遗址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作用;(3分)文化遗址对于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3分)文化遗址对于还原和客观评价历史具有史实证据的价值。(3分)22.(18分)(2010潍坊模拟)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后的第二天,奥委会主席罗格欣慰地表示:“自己特别注意到一天前的奥运会的开幕式上,首先播报的是法语,其次是英语和中文。虽然中国不是一个法语国家,但8日晚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上都给予了法语突出的地位。”有专家指出:现今,全球一体化
17、正使英语语言文化趋于主导,推广语言多样性对 于反对单一化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意义,在奥运会上使用多种语言播报对发扬奥林匹克精神有着重大意义,它推动了不同民族之间的开放与对话,并确保了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请从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角度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正确认识。本题属于“认识型”题型,在解此类题型时一般要遵循以下步骤: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因此,在解题时,我们首先要紧扣“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角度”从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以及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原则等方面结合材料逐一分析。答案:(1)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
18、括自然科学、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文化的多样性可以从语言的多样性体现出来。(4分)(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在奥运会上使用多种语言播报既能较好地弘扬本民族文化,同时也会加深对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理解和推动民族间对话,丰富和繁荣世界文化。(4分)(3)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同时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还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材料中北京奥运会的做法既尊重和弘扬了
19、中华文化,也是对世界其他民族和地区的文化的尊重,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共同繁荣。(10分)23.(12分)(2010广州模拟)明末清初时期,西方的耶稣会士带来了欧洲的古典哲学、逻辑学、美术、音乐以及自然科学等。固然有一大批士大夫知识分子关注西方耶稣会士带来的西方文明,但同时亦不乏严拒者。拒绝者的理由,就是“中国之教,自伏羲以迄周孔,传心有要,阐道有宗,天人之理,发泄尽矣,无容以异说参矣”。也就是认为儒家文化已尽善尽美,反对吸纳西方文化。请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评析上述拒绝者的文化态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问题、评价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表明材料中拒绝者的文化态度其实质是“守旧主义”
20、和“封闭主义”,然后再回答出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答案:(1)上述拒绝者的文化态度是一味固守本民族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这是不可取的。(4分)(2)儒家文化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不可能“尽善尽美”。对待传统文化,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4分)(3)外来文化中有优秀的部分,也有落后的部分,我们不能全部吸收,也不能完全拒绝,应该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有选择性地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4分)24.(18分)材料1:材料2: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9年11月7日在开罗讯问了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总部 并
21、发表题为尊重文明的多样性的重要演讲,强调不同文明要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表示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加强同阿拉伯国家的友好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为建设和谐世界作出不懈努力。(1)结合材料回答:奥运圣火,从奥林匹亚到万里长城。这反映了一种什么文化现 象?(3分)(2)联系材料2,说明强调不同文明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的原因是什么?(3分)(3)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应如何交流、借鉴与融合?(12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答好此题,既要把握好文化生活第 三课的知识,又要运用文化生活第五课“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知识,有一定的难度。答案:(1)文化
22、在交流中传播。人们通过奥运圣火传递知识、情感和信仰。(3分)(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3分)(3)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正确的态度是:既要认同 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3分)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创新本民族文化的过程。(3分)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应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享世界文化创新成果。(3分)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建设和谐文化,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3分)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