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9 ,大小:352KB ,
资源ID:8891490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图形码: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889149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开通VIP折扣优惠下载文档

            查看会员权益                  [ 下载后找不到文档?]

填表反馈(24小时):  下载求助     关注领币    退款申请

开具发票请登录PC端进行申请。


权利声明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可先查看【教您几个在下载文档中可以更好的避免被坑】。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联系平台进行协调解决,联系【微信客服】、【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9-655-100;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注意事项

本文(设施果树栽培学内容.doc)为本站上传会员【s4****5z】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9-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设施果树栽培学内容.doc

1、第一章 设施果树栽培学概述 果树设施栽培是果树栽培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在不适宜或不完全适宜果树生长的自然生态条件下,将某些果树置于人工保护设施之内,创造适宜果树生长的小气候环境,使其不受或少受自然季节的影响而进行的果树生产方式。 果树保护地栽培按生产的性质可划分为以提早上市为目的的保护地促成栽培、以延迟上市为目的的保护地延迟栽培和为了消除不良环境条件,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防止裂果、防治病虫害等为目的的防护栽培三大类,以提早或延迟上市为目的的果树设施栽培又称反季节栽培。 (一)果树设施栽培的作用 u 调节产期,丰富果品市场 u 实现早期丰产,产量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u 提高果品品

2、质,生产无公害果品 u 避免自然灾害 u 充分利用土地、劳力资源 u 打破果树种植的地域限制,扩大栽植区域 (二)国内外果树设施栽培的现状 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韩国、意大利、荷兰、加拿大、比利时、罗马尼亚、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设施果树栽培发展较多,其中日本果树设施栽培面积发展速度超过蔬菜与花卉。日本果树设施面积至2000年已达12494公顷,其中以葡萄面积最大,约占61%,其次为柑橘、樱桃、砂梨、枇杷、无花果、桃、李、柿等。 我国设施果树栽培始于20世纪80年代,起初以草莓促成栽培为主,进入90年代以后,种类逐渐增多,种植规模逐渐扩大。我国北方地区的果树设施栽培

3、异军突起。目前辽宁、山东、河北、北京、河南、吉林、江苏、上海、浙江等地已发展果树设施栽培面积较多,发展面积最大。设施栽培的种类以草莓为最多,约占总面积的60%左右;其次是葡萄,约占18%,桃和油桃约占17%,其他约占5%左右。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97年底,全国果树保护地栽培已达1.3万公顷,产量15万吨,而到1999年底上升到10万公顷以上,世界遥遥领先,其中草莓、葡萄、桃和油桃栽培面积最大,占整个果树保护地栽培面积的95%以上。目前我国果树保护地栽培仍处于快速发展中,年增长速度在10%左右。 山东是我国果树设施栽培面积最大、种类最多、技术较先进的省份,主要种植草莓、樱桃、葡萄、桃和油

4、桃、李、杏等树种的优良品种,果品产量近亿千克,50%以上销往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以及辽宁、吉林、黑龙江等东北地区。主要生产形式有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 (三)设施果树栽培存在的问题 u 树种、品种结构不合理 u 设施结构和原材料尚需改善 u 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有待完善 u 果品商品化处理和产业化经营滞后 (四)果树保护地栽培品种选择原则 品种是果树栽培的内因,栽培技术只能对品种特性进行优化,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品种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保护地栽培的成败。果树保护地栽培不仅考虑品种对当地气候和立地条件的适应性,以及品种的经济性和社会性,还应考虑栽培的目的性和特殊性。 1、选择

5、品种应以极早熟、早熟和中熟品种为主 2、选择自然休眠期短、低温需求量低、易于人工打破休眠的品种 3、选择花粉量大、自花结实率高、易丰产的品种 4、选择树冠紧凑、矮化,适于矮化密植栽培的品种 5、选择耐高温、高湿、弱光和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 6、选择品质优良的品种 第二章 设施果树的生长发育特性及关键技术 一、设施果树的生长发育特点 果树保护地栽培棚室内环境明显区别于露地自然环境,从而改变了果树的某些生物学习性,而了解这些生物学习性的改变是合理进行保护地栽培各项管理的基础。 1、地上、地下协调性 地上、地下协调性差。根系生长发育滞后于枝梢,加剧了花果与梢叶的营养竞争

6、 2、物侯期 花期提前或延迟,果实上市超前或延后。促成栽培有些果树的花期可比露天提前2~4个月,成熟期大大提前。 3、发育期 u 果树的单花花期变短。比露天短24~37小时。 u 开花期通常延长,开花不整齐。据观察日光温室内凯特杏的花期为11天(刘国成,2002),而露地杏的花期通常为5~7天。 u 果实发育期通常延长。 4、器官生长发育 u 花器发育不全,完全花比例下降。尤其花粉生活力降低。 u 果实普遍增大。 u 品质、产量下降。设施栽培加剧了新梢生长和果实生长对光合产物的竞争,一般果实含糖量降低,含酸量增加,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低于露地,风味变淡。果实畸

7、形高,生育障碍加重。 u 果树叶片变大、变薄,叶绿素含量降低。 u 新梢生长变旺,节间加长,枝条的萌芽率和成枝力均有提高。新梢生长和果实发育的矛盾加剧,尤其核果类果树夏天揭棚后易引起新梢徒长,发生“戴帽”现象。 u 花芽分化的变化。桃的花芽分化属夏秋分化型,设施栽培桃在果实采收前花芽分化量很小。设施葡萄花芽分化不良。 二、关键技术 1、栽植技术 (1)栽植方式 除草莓要求不很严格外,其他的乔木果树以南北行向、采用长方形或带状栽植为好。 (2)栽植时期 u 秋栽,适宜大苗移栽。设施冬季可以升温,这时在苗木满足需冷量后即可升温。果苗从1月初就开始生长,比露地多生长2

8、~3个月,生长量大,花芽多,产量高。行间间作蔬菜等作物,增加经济收入。 u 先不建造大棚,在准备建造大棚的位置上定植苗木。定植时期同露地栽植时间相同。 u 设施内栽植。袋装育苗可采用这种形式。 (3)栽植密度 u 桃树株行距一般是1.0m~1.5m*2m。 u 李树株行距2m*3m。 u 杏树和甜樱桃树较高大,株行距以2m~3m*3m~4m为宜。若采用矮化砧,株行距可适当缩小。 2、果树需冷量及促进和打破休眠技术 (1)果树需冷量 落叶果树的自然休眠需要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通过。果树的芽或其它器官处于变现微弱生命活动暂时停止生长的现象称为休眠。落叶果树的休眠有自

9、然休眠和被迫休眠之分。 自然休眠指即便给予适宜的条件,仍不能发芽生长,而要经过一定低温条件解除休眠后才能正常萌芽生长的现象。通过自然休眠需要的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的低温条件,叫需冷量。自然休眠解除以后由于环境条件不适宜而不萌发,称为被迫休眠。 目前普遍以0~7.2℃的温度作为解除休眠的有效温度,其时间的累加值作为该树种的低温需求量。落叶果树的低温需求量表现为“累加效应”和“记忆效应”,秋季进入休眠后,只要温度在0~7.2℃范围内,即使只有数小时或几十分钟,也会被准确地记忆下来,按时间的进程累加。 也可用犹他(Utah)模型表示。犹他模型指自然休眠结束时积累的冷温单位(chillu

10、nit,C.U.),2.5~9.1 ℃为打破休眠最低温度范围,此温度下1h计1CU;1.5~2.5 ℃及9.2~12.4 ℃的低温范围有半有效作用,1h计0.5CU;低于1.4 ℃或12.5~15.9 ℃为无效温度;16~18 ℃低温效应部分被解除,该温度范围内1h相当于-0.5CU;18 ℃以上低温效应全被解除,该温度范围内1h相当于-1CU。 果树自然休眠期结束的时间可用花枝水培法和盆栽法确定。分别在不同时期利用日光温室培养,若萌芽、开花速度快而整齐,则说明低温需求量得到满足,若萌芽但不开花或根本不萌动,则说明低温需求量末得到满足。由于地区间及不同年份的冬季最低和最高气温的变化,同一品种

11、在不同地区、同一地区不同年份,自然休眠结束的时间存在着较大差异。 (2)“人工低温暗光促眠”技术 u 在外界稳定出现低于7.2 ℃温度时扣棚,同时覆盖保温被或草帘。让棚室内白天不见光,降低棚内温度,并于夜间打开通风口和前底脚覆盖,尽可能创造0~7.2 ℃的低温环境。 u 这种方法简单有效,成本低,是生产上广泛采用的技术。 (3)人工控制休眠技术 u 在自然休眠未结束前,欲提前升温需采用人工打破自然休眠技术。 u 目前应用比较成功的是用石灰氮打破葡萄休眠、用赤霉素打破草莓休眠、创造低温进行休眠。 石灰氮处理 葡萄经石灰氮处理后,可比未经处理的提前15~20天发芽。

12、 使用方法是用5倍石灰氮澄清液涂抹休眠芽,通常在自然休眠趋于结束前15~20天进行,涂抹后即可升温催芽。 对于一年一栽制的结果母枝,其基部距地面30cm以内的芽和顶端最上部的两个芽不能涂抹,期间的芽也要隔一个涂抹一个。以免造成无用芽萌发消耗营养和顶部芽萌发后生长过旺。 • 赤霉素处理 在草莓上应用赤霉素处理具有打破休眠、提早现蕾开花、促进叶柄果柄伸长的效果。 使用方法是用10mg/l赤霉素喷布植株,尽量喷在苗心上,每株5ml左右,处理适宜温度为25~30 ℃,低于20 ℃效果不明显,高于30 ℃易造成植株徒长,宜在阴天或傍晚时进行。

13、 一般在保温后3~4天处理,如配合人工补光处理,喷1次即可。对没有补光处理或休眠深的品种可在10天后再处理1次。 • 低温处理 采用低温处理打破草莓的休眠在生产上已广泛应用,即在草莓花芽分化后将秧苗挖出,捆成捆,放入1~3 ℃的冷库中,保持80%的湿度,处理20~30天,即能打破休眠。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在设施内采用人工制冷的方法,强制降低温室内的温度,促使草莓尽早通过自然休眠。 目前甜樱桃的促成栽培上有采用人工制冷促进休眠的例子。采用容器栽培的果树均可将果树置于冷库中处理,满足需冷量后再移回设施内栽培。 3、授粉结实特性和人工辅助授粉技术 (

14、1)授粉结实特性 u 设施栽培多采用自花授粉结实的品种,但杏、李和樱桃常需配置授粉树。 u 由于设施反季节生产期间没有昆虫传粉,又没有自然风。桃、樱桃等自花授粉座果率较低的果树,也需配置一定比例的授粉树。一般桃授粉树的适宜比例为10~15%、樱桃为20~30%。 (2)辅助授粉 u 昆虫传粉,花期放蜂 • 蜜蜂。1~2箱蜜蜂/亩 • 壁蜂(人工驯化)。100~200头/亩,比一般蜜蜂授粉能力高70~80倍。管理简便、不需人工饲喂,授粉速度快、效率高,应在生产中大力推广。 u 人工授粉 • 点授。选树-采花-取花药-取花粉-贮藏-授粉-人工点授。 用毛笔在不同花朵间

15、点授即可。当天开花当天授粉效果最好,在上午9~10时到下午3~4时进行,应在无风,无雨的天气进行。 • 滚动。用小气球、鸡毛掸子在花朵间滚动。 • 应用之物生长调节剂和微量元素。 开花期喷0.3%的硼砂和0.2%硫酸锌,既可提高座果率,又可防治缩果病和小叶病。 4、限根技术 果树保护地栽培栽植密度大,棚内空间有限,要求树体高度矮化紧凑,易花早果,早期效益高。而室内高温、高湿环境易导致树体旺长,因此如何控制果树旺长成为果树保护地栽培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适于设施栽培的核果类果树如桃、李、杏、樱桃等的矮化砧木以及短枝型品种的应用刚刚起步,只有通过人工控制达到矮化调节。 u

16、起垄栽培 u 浅栽 u 根系修剪 u 容器栽培法、底层限制法 u 化学药剂限制(一些铜或钴制剂,如硫酸铜、硫酸钴、碳酸铜等) 第三章 桃、油桃保护地栽培技术 桃属蔷薇科(Rosaceae)桃属(Amygdalus Linn.)。桃亚属共有6个种,即普通桃,新疆桃,甘肃桃,光核桃、山毛桃、陕甘山桃。 桃色泽艳丽、肉质细腻,风味酸甜适口,而且营养丰富。设施栽培可提早20~60 d成熟,同时扩大了栽培区域,可获得比露地更高的经济效益。 (一)主要桃、油桃品种 1、桃、油桃设施品种选择原则 Ø 选择特早熟或早熟的品种 Ø 选择需冷量低的品种 Ø 选择早实丰产性好品种

17、Ø 选择自花结实高的品种 Ø 选择品质优良的品种 Ø 适于矮化密植、适宜棚室栽培的品种。 2、主要栽培品种 春蕾 上海农科院园艺所于1974年用胚培法育成的特早熟水蜜桃新品种,亲本为砂子早生×白香露。 果实长卵圆形,平均单果重65 g,最大果重100 g,果实偏小,两半部较对称,基部不平;果顶尖圆,梗洼中,缝合线浅而明显。成熟不一致,顶部先熟。果皮底色乳黄,阳面略有红晕,绒毛多,易剥离,果肉乳白色,顶部有少量红色素,肉质细而柔软,汁液多,纤维少,风味淡甜,可溶性固形物9~10%。香气淡,核软,半离,卵圆形,易碎裂。果实生育期56~58 d。坐果率高,生理落果轻,丰产性能良好。花粉量

18、多。合肥5月底成熟。 砂子早生 日本品种,1966年由上海引入我国。 果实卵圆形,中大,平均单果重150 g,最大果重300 g;果顶圆,缝合线中深,两半部较对称;果皮底色乳黄,顶部及阳面具红霞;绒毛较多,厚度中等,韧性中,易剥离。果肉白色,有少量红色素渗入果肉,肉质致密,汁液多,味甜,香气浓,可溶性固形物11~13%,可溶性糖9.81%,可滴定酸0.35%,维生素C 12 mg·100g-1,半离核,无花粉,需配置授粉品种,严格进行人工授粉或蜜蜂授粉。露地栽培6月下旬果实成熟,果实生育期70~75 d,以中、长果枝结果为主,较丰,花粉败育。果实较大,外形美观,风味甜香,成熟较早。 安

19、农水蜜 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从砂子早生中发现的芽变品种。 果实卵圆形,中大,平均果重245 g,最大果重558 g;果顶圆,缝合线中深,两半部较对称;果皮底色乳黄,顶部及阳面具红霞;绒毛较多,厚度中等,韧性中,易剥离。果肉白色,汁液多,味甜,香气浓,可溶性固形物13.5%,半离核,无花粉,需配置授粉品种,严格进行人工授粉或蜜蜂授粉。 合肥地区(安徽中部地区)6月中旬果实成熟。果实生育期70~75 d。 生长旺盛,树姿开张,早期以中、长果枝结果为主,后期以短果枝结果为主。 栽培密度为2 m×3 m,亩产3000 kg左右。 雨花露 江苏省农科院园艺所1963年用白花水蜜与上海水蜜杂

20、交育成。 果实长圆形,果顶圆平中凹,平均单果重120 g,最大果重200 g;缝合线明显,中深,两半部对称;果皮底色黄白,果顶着淡红色细点形成的红晕;绒毛多;果皮薄,韧性强,易剥离。果肉乳白,近核处无红色,柔软多汁,香气浓,风味甜。可溶性固形物10%~11%,总糖8.15%,可滴定酸0.26%,维生素C 7.9 mg·100g-1。黏核。鲁中地区6月中、下旬果实成熟,果实生育期65 d,树姿半开张,树势强健,萌芽率、成枝率均高,各类果枝均能结果,花芽形成良好,复花芽居多,花芽起始节位低,坐果率高,丰产。花粉量大。果实中大,均匀,风味佳,是一个优良早熟品种。 新红早蟠桃 陕西农科院果树研

21、究所与郑州果树研究所合作育成。1976年用撒花红蟠桃与新瑞阳杂交育成。 果形扁平,果顶凹陷;平均单果重85 g,最大果重120 g。缝合线中深,两半部不甚对称,梗洼浅而广;果实底色黄绿色,果顶有鲜艳的玫瑰色点或晕,果面大部分为红晕,外观美;茸毛中等,皮易剥离。果肉乳白色,柔软多汁,甜酸适中,芳香爽口,可溶性固形物11.2%,总糖7.95%,可滴定酸0.56%,维生素C 16.42 mg·100g-1。黏核,核极小,品质中上。 鲁中山区6月中旬果实成熟,果实生育期65 d。树姿较开张,树势中庸,萌芽率和成枝率均高;长、中、短果枝均可结果,以长果枝结果为主,复花芽多,单花芽与复花芽之比为1:2

22、1,花芽起始节位第4节,坐果率高,花粉量大,丰产性强。 早露蟠桃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果研究所以撒花红蟠桃×早香玉杂交选育而成。 果形扁平,中等大,平均果重68 g,最大果重95 g。果顶凹入,缝合线浅。果皮底色乳黄,果面50%着红晕,绒毛中等,易剥离。果肉乳白色,近核处微红,硬溶质,肉质细,微香,风味甜,可溶性糖7.81%,可滴定酸0.27%,维生素C 10.56 mg·100g-1,黏核,核小,果实可食率高。极少裂核。 在郑州地区露地6月上、中旬果实成熟,果实生育期67 d。树姿开张,树势中庸,各类果枝均能结果,复花芽居多,花芽起始节位第1、2节,坐果率高,丰产性强,花粉量多,

23、注意疏花疏果,以增大果个。 五月火 美国品种,从阿姆肯的实生苗中选出。1980年由美国农业部加利福尼亚园艺试验站经组织培养而成,1991年引入我国。 果实长圆形,顶部有明显突起;平均单果重75 g左右,最大单果重165 g;果皮底色黄,呈鲜红色,肉质细嫩,汁液中等,酸甜爽口,具香气;可溶性固形物8.8%,粘核,品质中。在山东泰安市5月下旬果实成熟,果实生育期55~56 d,需冷量500 h左右,属特早熟品种。 树势健旺,树姿半开张;以中、长果枝结果为主,复花芽居多,花芽较小;分枝多,极易成花,自花结实能力强,坐果率高,早实丰产性好,当年扣棚,应注意疏花疏果,增大果个。 超五月火

24、山东农科院果树研究所1993年从美国引入的一批特早熟复选材料中选出。 果实中大,平均单果重77.4 g;果实近圆球形,果顶扁平,稍凹入,缝合线不明显,两半部对称;果面浓红色,完熟时更加艳丽,底色黄绿;果肉黄色,可食率95.1%;肉质细嫩,汁液中多,不溶质,风味酸甜,具香气,品质上等;果实可溶性固形物9.8%,总糖8.7%,总酸0.62%,糖酸比为14:1;黏核;耐贮运,在0~5℃条件下,可贮藏20 d以上。在泰安地区果实5月下旬成熟。 树势强健,树体紧凑;萌芽率、成枝率均高;当年抽生副梢均易成花,复花芽居多,以中、短果枝结果为主,自花授粉坐果率高达48%,当年栽树,当年扣棚,翌年形成产量。

25、该品种需冷量500 h左右。适应性广,无裂果现象。 早红宝石 郑州果树研究所以早红2号与瑞光2号杂交育成的早熟甜油桃优良品种。 果实近圆形,端正,果个中大,平均单果重98.5 g,最大果重152 g;果顶凹,缝合线浅而明显;果面底色乳黄,全面着色,具光泽,外观美;果肉黄色,质脆细嫩,完熟后果肉柔软多汁,风味浓甜,具香气,可溶性固形物11~13%,无裂果现象,耐贮运,货架期长。 树姿较开张,树势中庸;萌芽率和成枝率均高;各类枝均结果良好,以中、长果枝结果为主;成花容易,坐果率高、早果性强、丰产稳产;在泰安花芽膨大期为3月上旬,始花期4月初,花期4~5天,果实6月上旬成熟,比曙光早熟3 d

26、左右。适应性、抗逆性均强,无裂果现象。 曙光 郑州果树研究所于1989年用美国油桃品种丽格兰特与北京油桃新品系26~2杂交育成。1994年定名。 果实近圆形,果顶稍平;平均单果重98 g,最大单果重150 g;缝合线浅而明显;底色浅黄,全面着鲜红色,具光泽,艳丽美观;果肉黄色,肉质软溶,风味浓甜,香气浓郁;可溶性固形物13%左右;黏核;品质优良,耐贮运。无裂果现象。 幼树生长稍旺,结果树树势中庸;萌芽率和成枝力均高,各类果树均可结果,以中、长果枝结果为主,占结果枝总量的90%以上、成花容易、自花结实率高、丰产性较强。具有早实丰产的特点。 艳光 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

27、所于1989年用阿姆肯与瑞光3号杂交育成,1994年定名。6月上中旬果实成熟,果实发育期60~65 d。平均单果重在120 g以上,最大单果重200 g,容易着色,着色度为30%~100%,外观艳丽. 艳光油桃在露地或设施栽培条件下,均能达到极优的品质,甜香型,甜味纯正,香气浓郁,风味极优。⑷裂果很少。大部分油桃品种在引入南方后,裂果严重,而艳光油桃裂果轻,自花结实率高,坐果率高,定植后第2年坐果,第3年单株产量10 kg以上,5年生单株产量50~100 kg。 油桃品种的需冷量集中分布在700~950 C.U(Chilling Unit);需冷量在700 C.U以下的品种,

28、适合我国江淮地区栽培。通过引种栽培,对各品种经济性状表现进行模糊综合评判,筛选出艳光、中油5号、中油桃518为南方棚室栽培首选品种。 (二)桃、油桃的生物学特性 1、生长习性 桃树为落叶小乔木,干性弱,自然生长条件下中心干易消失,树姿开张,栽培中多截除中心干,培养成自然开心形。萌芽力和发枝力强,1年能多次分枝,树冠形成快。开始结果和进入盛果期都较早,产量上升很快,一般2~3年即可结果,5~6年就进入盛果期。树体寿命长短与品种、砧木、土壤、气候和栽培条件有关,一般经济寿命为15~20年。 (1)根系分布与生长发育特点 ①桃树根系属浅根性,水平根发达,根系主要分布在20 cm~50

29、 cm的土层中 ②桃树根系生长较早,新根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2℃。 ③桃树根系呼吸强度大、耗氧最大。不耐涝,一般积水2~3 d,即可造成落叶、死树。 ④桃树根系耐盐力较弱,对土壤盐分含量很敏感。 ⑤桃树忌重茬。 ⑥桃树根系没有休眠期,只要外界条件 适宜就可以生长。 (2)枝条类型及特性 枝条按主要特性和功能分为营养(生长)枝和结果枝。 营养枝:指只生长枝叶的枝,包括发育枝、丛枝和徒长枝。 结果枝:指叶腋处着生大最花芽的枝条。以花芽着生情况分为:徒长性果枝(≥60cm)、长果枝(30 cm~60 cm)、中果枝(15 cm~30 cm)、短果枝(5 cm~15 cm)、花

30、束状果枝(≤5 cm)。 (3)芽的种类及特性 ①芽的种类 桃树的芽有花芽和叶芽2种,花芽属纯花芽,腋生,由十几个鳞片包裹着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等花的各种原基。可分为单花芽和复花芽。翌年萌发后只开花结果,多数是1芽1朵花。叶芽一般呈圆锥形或三角形,着生在枝梢的叶腋或顶端。桃枝的顶芽一般都是叶芽。 ②桃芽的特性 桃芽具有早熟性,萌芽力、成枝力均强,当年形成的芽当年即可萌发,长旺的可发2次枝、3次枝。早熟性芽的利用是桃树成形快、早结果的生物学基础。 2、结果习性 桃树当年抽生的枝即可形成花芽,多数发育枝就是结果枝,第2年结果。桃树的大部分品种的花为完全花,发育完好,能自花授粉、受精

31、结实,受花期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小。但也有不少品种不能产生花粉或花粉少,如仓方早生、砂子早生、冈山白、五月鲜等。这些品种栽培时需配置完全花率高的品种作授粉树,并在花期条件不适宜传粉昆虫活动时人工辅助授粉。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光照 桃是喜光树种,自然条件下,一般树冠开张且稀疏,层次分明,冠内易光秃,说明桃对光照不足甚为敏感。当光照不足时,叶片光合效能降低,树体营养积累减少,根系发育受到抑制。另外,新梢生长的长短、强弱、花芽形成的多少,果实品质都与光照强弱、光照时间、光质有直接关系。随树体增长,树冠逐渐扩大,外围光照充足处花芽多而饱满,枝条充实,果实品质好。在树冠内部荫蔽处花芽

32、少且质量差,果实质量差且落花落果严重,同时小枝易枯死,造成大枝下部光秃,结果部位迅速外移,产量下降。 2、水分 桃树是落叶果树中需水量最低的,耐旱怕涝,桃园内短期积水即会引起植株死亡。试验证明,当土壤含水量在20%~40%时,树能正常生长。但降低到15%以下时,枝叶出现萎蔫现象。排水不良或地下水位高的果园会引起根系早衰、叶片变薄、叶色变淡,同化作用减低,进而落叶、落果、流胶乃至植株死亡。一般在桃砧木中,普通桃、杏、扁桃的抗湿、抗涝性最差,桃和扁桃的杂种较抗湿涝,李砧则是最抗湿涝的种类。但是此类砧木会存在嫁接不亲合现象。 3、温度 桃树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广,以冷凉温和的气候条件下生长最佳。

33、高纬度地区,冬季最低温度和早春晚霜为害是一个限制因子。低纬度地区,桃树需冷量不足而影响正常发芽、开花等。主要栽培区生长期日平均温度一般应在18℃以上,而最适宜的月平均温度为25℃左右,不仅生长好,产量高而且品质优。 4、土壤 桃树适应性强,平原、丘陵、山地均可种植。最适宜的土壤为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在黏重土壤上易发生流胶病。桃树喜微酸性土壤,以pH 4.9~5.2为宜。盐含量在0.1%以下。当土壤石灰含量较高,pH在7.5~8.0时,由于缺铁而产生黄叶病,特别在排水不良的土壤更为严重。 (四)设施栽培关键技术 1、棚内环境因子的调控 (1)棚内光照特点 ①棚室内光强度

34、弱 ②光谱成份发生变化 ③光照时间缩短 ④光照分布不均匀 (2)光照调控技术 Ø 选择透光率高的材料 Ø 减少遮荫面积,合理棚室结构 Ø 增加反射光 Ø 棚室补光 Ø 采用适宜的树体结构,加强生长季修剪,以利通风透光 (3)棚内温度调控 设施桃树栽培温度的调控主要指棚内保温、增温和降温。 ①保温 草苫:传统的保温材料,用稻草编织而成的占大多数,有些用蒲草、芦苇、麦秸编织而成。一般厚3 cm~5 cm,宽1.2 m~2 m,长6 m~10 m。夜间加盖于棚室薄膜之外,可使设施内气温提高3℃~7℃。 草帘:一般用稻草和蒲草为材料编织而成。草帘与草苫的区别在于草帘薄草苫厚

35、草帘保温性能差。一般应用于小拱棚外部保温覆盖,可使气温提高1℃~2℃。 纸被:4~7层牛皮纸缝制而成。通常与草苫配合使用,盖在草苫下面,增强保温效果、减少草对薄膜的磨损,1层纸被加盖1层草苫,可使夜间气温上升4℃~6℃,保温效果良好。 保温海绵:用保温海棉缝制成毯,有极好的保温性能。 多层薄膜覆盖:为保持棚内温度,比较寒冷的地区可采取多层薄膜覆盖。具体方法是在距棚膜约15 cm~30 cm处,架设铁丝等物作为承受架,再盖上1层薄膜,形成双层膜覆盖,可增温2℃~4℃,因为每层薄膜减少光照20%,所以晴天应揭开上面1层薄膜,增强光照。 保温幕:可以用普通的塑料薄膜,也可用比普通膜稍薄的专

36、用薄膜,一般加1层保温幕可提高温度6℃~7℃,保温幕密封越好,保温性越好。挂吊保温幕时要保持其一定的倾斜度,中间高两侧低,使棚内蒸发的水汽在膜上凝成水滴并流走,防止积水。 防寒沟:在设施低层外侧四周,挖深40 cm~60 cm,宽30 cm~50 cm的沟,沟中填入锯末、树叶、稻壳、秸秆、杂草等物,踩实后盖土封沟,可阻隔室内地温向外传导或阻挡外部低温向室内扩散,起到室内保温作用。 围膜:为减轻设施桃树受低温为害,特别是采用开底缝进行通风换气的大棚,往往遭受扫地风为害。如果在大棚内靠棚边四周、距边0.5 m处,用高约1 m的薄膜围膜,则能免除低温为害。因冷空气比热空气重,冷空气在下部,围膜后

37、冷空气不会直接从棚底部入侵大棚内,而要上升到围膜高度再下沉,有个缓冲过程。 正确掌握保温材料的挡、盖时间,是保温的关键。若盖后气温没有回升,而是一直下降,就说明盖晚了,揭保温材料后气温短时间内下降1℃~2℃,然后回升,说明揭的时间合适,若揭后气温立即上升,说明揭晚了。 ②升温 在较温暖的地区,只需在骤然降温的情况下,才采用酒精或柴油等燃烧法加温;而在极度寒冷的北方地区,通常采用火炉、电热线、热风炉和地下热交换设施等加温。 覆盖地膜:在设施桃树栽培中,大棚内的地温上升比较慢,而气温上升快,易出现上下生长不协调。一般扣棚前20~30天,地面覆盖地膜,提高地温。 施入酿热物:土壤中施入酿

38、热物可以提高地温。 ③降温 降温包括遮荫、通风换气、灌水和喷雾等。最常用的还是采用通风换气法。放风口多采用2块或3块膜拼接而成,上下两个通风口,上口距地面2 m左右,下口距地面1 m,2个放风口同时打开,降温效果较好。 (4)棚内湿度调控 ①棚内湿度的调控 通风换气、覆盖地膜、灌水、喷雾 ②土壤湿度调控 覆盖地膜、灌水 (5)棚内CO2特点及调控 一般情况下,设施内CO2由于不断光合作用的消耗又得不到外界的流通补充而表现为气源缺乏,浓度降低。较低的CO2浓度抑制了光合碳素生产的正常进行,减少了经济产量、降低了果树的抗逆性。因此,设施内CO2的调节仅是一种补充的过程。CO2的调

39、节方法有如下几种: 增施有机肥 是生产中补充CO2最为现实的方法。 通风换气 在外界温度允许的情况下,坚持每天通风换气,达到设施内CO2的自然补充。 燃烧法 通过燃烧白煤油、液化石油等,释放CO2。 l 艳光、中油4号、中油桃518需冷量约为600~700 h,砀山地区一般在12月中下旬扣棚。 l 扣棚前1~3 d,白天拉起1/3的草苫,4~6 d白天拉起1/2草苫,7~10 d白天拉起2/3的草苫,10 d后白天拉起全部草苫。晚上注意盖好草苫保温。 2、 油桃设施栽培关键技术 (1) 树形选择 l 同一行内的树要采用不同树形。 l 每行从南端起第1~2株、钢架大

40、棚两边采用自然开心形。其余各均采用自由纺锤形。成形后,树高可达2~2.5m,有10~12个小主枝。主枝长 0.5~l.0m,在中干上均匀分布螺旋排列无明显层次。 (2) 新梢控制 l 新梢长至30~40 cm时第1次摘心,促发2次梢。2次梢长至10~20 cm时进行第2次摘心。 l 疏除背上强旺枝、过密枝,必要时采用拉枝的办法开张角度至70~80°。以缓和长势,促进形成饱满花芽。 l 定植当年7月中旬开始,喷15%多效唑200~300倍液,连喷2次。 第四章 设施葡萄栽培技术 我国南方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葡萄栽培存在许多问题。 ① 雨水刺激营养生长过旺,成花难

41、 ② 花期阴雨或高温多湿,授粉受精不良,落花落果多; ③ 病害严重,损失大。 Ø 20世纪70年代,高温多湿的日本、韩国果树设施栽培发展快,油桃、葡萄设施栽培面积占总面积的50%~70% 左右。 Ø 我国南方葡萄有数万公顷,95%以上为巨峰系品种,结构单一,上市集中。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品质下降、经济效益低。 Ø 世界著名鲜食、加工的无核葡萄优良品种多属欧亚种,占世界葡萄总产量的90%左右,但欧亚种葡萄常被限制在年降雨量≤600 mm 的北方地区栽培。 Ø 至20 世纪末,我国南方几乎无欧亚种葡萄的设施栽培。 一、设施葡萄品种选择 (一)品种选择的原则

42、1.应选在散射光条件下容易着色,而且整齐一致的品种、抗病力强的品种。 2.选用需寒量低、自然休眠期短的品种。 3.根据栽培目的来选择品种。如果是促成栽培要选早熟、特早熟品种为主。如果是延迟栽培就要以晚熟品种和极晚熟品种为主。 (二)适于在设施中栽培的葡萄品种 1、无核鲜食品种 金星无核(Venus seedless) n 欧美杂种,美国阿肯色州农业试验站培育,1977年发表。 n 果粒近圆形,平均粒重4.4g,果皮蓝黑色,品质中上。 n 该品种能适应高温多湿的气候。 n 8月上中旬成熟。是一个适应性强的优良的早熟无核品种 无核白鸡心(Centenial seedles

43、s) (世纪无核) u 欧亚种,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欧姆教授培育,1981年发表。 u 该品种在安徽地区8月上旬成熟。 u 它是一个极有发展前途的早熟、大粒、优质、丰产的无核品种。 n 温室栽培该品种,表现生长极为旺盛,幼树生长健旺,容易形成花芽,丰产、抗热性强。在温室中的萌芽期2月上旬,3月末开花,6月上旬即可成熟。它的果穗大而整齐,果粒长卵形、略呈鸡心形,黄绿色,平均粒重6g左右,在无核品种中属罕见的大粒品种,果皮薄,品质佳。但在温室中萌芽后易遭绿盲椿象为害,而且因温度过高枝条容易徒长,影响花芽形成。同时,采收若过晚,有落粒现象,生产上应予重视。 无核早红 u 欧美杂交种,系河

44、北昌黎用郑州早红与巨峰杂交培育的三倍体无核品种。 u 果粒重4.5g。果皮为粉红色或紫红色,果粒着色均匀一致,色泽鲜艳。 u 在安徽7月中旬成熟。在温室中6月上中旬即可成熟上市,属早熟品种。 京早晶 u 欧亚种,1960年由北京植物园以葡萄园皇后和无核白杂交培育而成。 u 果粒中等大,平均重2.9~3.3g,卵圆或椭圆形,绿黄色,透明美观。 u 果皮薄,果肉脆甜,含糖量20%左右,品质上。属早熟品种。 2、优良有核鲜食品种 京亚 u 欧美杂种,四倍体,北京植物园从黑奥林实生苗中选育的新品种,1992年通过品种审定。 u 果粒短椭圆形,平均粒重9克。果皮紫黑色,果肉较软

45、汁多味酸甜,品质中上等。 u 安徽7月上旬成熟。抗病性强,早果丰产性好。 京秀 u 欧亚种,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杂交育成,1994年通过品种审定。 u 果粒椭圆形,平均粒重6.3g果皮玫瑰红或紫红色,果肉脆,味甜,品质上。 u 抗病力中等,易染炭疽病。早熟品种,安徽地区7月下旬果实成熟。 矢富罗莎(Yatomi Rosa) u 又名:粉红亚都蜜、早红提。是日本杂交培育的欧亚种品种。 u 果粒呈长椭圆形,平均拉重9~12克,杲粒前端稍尖。果皮呈红色至紫红色,上色整齐,果皮薄,果肉较柔软,多汁。 u 抗病性较强。在安徽地区7月中旬成熟,早熟品种。 里查马特 u 原

46、产格鲁吉亚,是世界上著名的二倍体大粒葡萄品种之一。 u 果粒长椭圆形或长圆柱形,平均粒重10.2~12.0g,外观艳丽。皮薄肉脆,味甜,清香,口感好。 u 抗病性较弱,极易感染黑痘病、霜霉病。早熟品种,最适宜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栽培。 紫珍香 u 欧美杂种,四倍体,辽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杂交育成,1992年通过品种审定。 u 果粒长圆形,平均粒重9g。果皮紫黑色,肉软多汁,具有玫瑰香味,品质上。 u 较抗病。早熟品种,安徽地区8月中旬果实成熟。 蜜莉 u 欧美杂交种。 u 果粒大,平均粒重约11克,圆球形或扁圆形,具美丽的鲜艳红色,品质上。 u 抗病能力强于巨峰,同时较

47、耐高温、高湿等恶劣环境。 u 在江苏8月中旬成熟,比巨峰早熟。 巨峰 u 欧美杂交种。 u 大粒康拜尔×森田尼,四倍体中熟品种,原产日本,巨峰在我国南北已进行广泛的栽培。 u 果粒近圆形,紫黑色,肉质肥厚,汁多味甜而清香,平均重9克,品质上。 u 浆果在我省8月初成熟。 藤稔(Fujiminori) u 欧美杂交种,四倍体,日本神奈川县青木一直以井川682与先锋杂交育成。 u 果粒特大,平均粒重15~18g,经严格疏粒、疏穗后,最大果粒可达39~50g,俗称乒乓葡萄。 u 果皮紫红至紫黑色,皮薄肉厚,不易脱粒,味甜,品质中上。 u 中熟品种,安徽地区8月初果实成

48、熟。抗病力强。 (三)南方棚室栽培果树适宜品种筛选 1、 无核葡萄品种引进 l 先后引种希姆劳德(Himerode)、香甜翠玉(无核4号)、夏黑(Summer Black)、优无核(Superior Seedless,超级无核)、无核白鸡心(Centennial Seedless,森田尼无核)、奇妙无核(Fantasy Seedless)、金星(Venus,维纳斯)、8611(无核早红)、8612、奥迪亚无核(Otilia Seedless)、红光(Flame Seedless,火焰无核)、布朗(Brons Seedless)、莫莉莎无核(Melissa Seedless)、康能、黎明、

49、雷蒙、红脸(Blush Seedless)、皇家秋天(Autumn Royal)、红宝石无核(Ruby Seedless)、克瑞森(Crimson Seedless)等20多个品种。 l 引进品种栽培地:六安市果树研究所、宿州市农业技术示范园、马鞍山市向山区示范户、合肥鸣东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宣城市泾县基地。 2、无核葡萄品种筛选 由于各品种在我省的栽培适应性不同、各试验基地的管理技术差异,引种栽培最终开花结果成功的只有12个。其中早熟品种6个、中熟品种3个、晚熟品种3个。 l 根据物候期、生长结果习性观察、抗性鉴定、果实经济性状分析,早熟品种中 夏黑生长结果习性及抗性相对较好;中

50、熟品种无核白鸡心综合性状突出;晚熟品种莫莉莎无核表现更佳。 l 夏黑、无核白鸡心、莫莉莎无核为我省无核葡萄避雨栽培适宜品种。 3、 有核品种筛选 l 2003~2005年,11月30日开始每隔2天1次,采集带有花芽的枝条各10条,去掉叶片,剪平枝条基部,放在盛有清水的盆中,立刻移入人工气候室中水培。控制培养条件:温度(昼/夜)25/15 ℃,光照强度800~1200μmo1·m -2·s-1,昼/夜14/10 h;空气湿度50%~65%。每隔5天换1次水,连续培养30 d后,分别统计萌芽率。萌芽率超过50%,则认为已满足低温需求量,芽已通过自然休眠。观察期间,利用LI-1000田间数据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