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潢川县第五中学 李秀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指导朗读,整体感知的文意,理清背诵思路。
2.赏析文中写景,抒情议论的文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教学重点:引导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味法、竞赛法,合作探讨
教具准备:CAI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猜一猜:古有一人,他是谁?引入新课《记承天寺夜游》。看着苏轼的画像请学生根据了解,简要介绍
2、苏轼的有关知识。师板书课题
二. 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1.指导学生自由朗读,注意把握字音、节奏、停顿。师放录音并提示学生根据句子意思划分停顿。
2.师用多媒体出示重点字词,请生对照注解及自己的理解,整体感知文意。
(1)生独自翻译课文,划出疑难句。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
①欲:想、打算 ②欣然:高兴地 ③念:想到、考虑 ④遂:于是 ⑤至:到 ⑥亦:也 ⑦相与:一起、共同 ⑧盖:原来是 ⑨积水空明:像水一样清明澄澈
(3)请生一组读原文一组翻译,其余同学补充完善。`
三.整体感知课文:
1.谁在承天寺夜游?自称是什么样的人?
2.见到了
3、哪些景物?
四. 深入探究,品析短文:
(一)寻友赏月:(元丰……步与中庭) ——记叙
1.理清记叙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注意表示作者心情变化的词:
(1)欣然:欣喜之情、高兴地 (2)念:遗憾 (3)遂:急切、迫切、不假思索中有点激动 (4)寻:急切访友之情 (5)亦:与好友心有灵犀的喜悦 (6)相与步:一份闲适、一份从容之感
(二)庭中月色:(庭下……盖竹柏影也)——描写
1.本文在咏月诗中别具一格,一起品味写景的妙处,请找出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
特点:全句无一月字,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先写月色,“积水空明”,像水一样澄澈透明,可以推想月色之明;继而写“水
4、中藻荇交横”,交错纵横,摇曳生姿,可以推想月色之清;最后点出“盖竹柏影也”,可以推想月色之浓。
2.有哪些景物?
月光—(比喻)—积水空明
竹柏影—(比喻)—藻荇交横
3.小练笔:在这清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景色中,如果是你会如何描写月色?拿起笔尝试一下。(几十个字或几句话描写月色,亦可面对这样的美景抒发感情)
(三)月下抒怀:(何处……完)
1.请找出作者直抒胸臆的句子。
2.如何理解“闲人”?考虑作者当时的处境,资料链接“乌台诗案”。
师归纳:(1)贬谪的悲凉(2)失意的落寞(3)悠闲赏月的欣喜(豁达的胸怀)(4)自我排遣的乐观心态
五.联系生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也跟苏轼一样有失意,遇到困境的时候?生畅所欲言。
六.结束语:
不管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多少挫折坎坷,都把它当成人生给我们的磨难,我们成才的必经之路,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苏轼一样用一颗乐观豁达的心态去对待人生中的得与失,相信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明天的阳光会更灿烂。
七.板书:
记 寻友赏月---记叙
承
天 庭中月色---描写
寺
夜
游 月下抒怀---抒情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