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2023年第10期 新西部Culture&Travel丨文化旅游博物馆馆校合作研学是一种将博物馆资源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活动,它具有突出的主题性、探究性、体验性和能力性,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它是一种促进馆校资源双向互补,有益于社会文化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和推广。博物馆研学与馆校合作博物馆教育是博物馆利用其文物、文化资源和社会教育职能,面向社会公众开展不同形式和层面的教育活动,用来满足不同群体和个体的学习需求和知识渴求,因此,博物馆教育又被称为成年人的终身课堂、青少年的第二课堂。1博物馆研学是以文化遗产主题为引导,以探究为核心,以
2、体验为手段,以能力为目标策划开展的体验自主型教育活动。针对青少年群体,博物馆专门设置了别具特色的馆校合作研学课程。它是博物馆教育的重要组成形式,将博物馆资源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活动,具有突出的主题性、探究性、体验性和能力性,尤其在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方面优于其他社教教育形式。博物馆馆校合作研学从形式上改变了先前以文字叙述为主、静态、单向的教育方式,创新策划适合中小学需求的教育方式,实现博物馆教育的目标,尤其在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方面优于其他社教教育形式。形成了博物馆课程与学校课程双向互补,相得益彰,共同推动社会文化的良好发展趋势。近年来,在国家
3、的积极倡导和政策扶持下,中小学研学逐步兴起。博物馆作为拥有丰富教学资源和社会教育经验的文化场馆,有责任和义务承担起中小学研学的神圣使命。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个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地将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22020年9月30日,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明确指出推动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学习,促进博物馆与学校教学、综合实践有机结合,取得显著成效,为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健全馆校合作机制,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提升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纪
4、念馆学习效果。3由此可见,国家对博物馆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所扮博物馆馆校合作研学活动模式及实践 施慧博物馆馆校合作研学活动模式及实践首先强调博物馆研学与馆校合作,在此基础上,实践探索馆校合作研学的三类模式:学校主导,博物馆为辅;博物馆主导,学校为辅;围绕学生需求定制。更为关键的是通过研学活动的设计与实践,能够有效评估和检验博物馆研学质量,同时结合馆校研学的发展趋势,对其未来的发展作了相应展望。2020年度江苏省文物科研课题“博物馆文旅研学产品开发研究”(课题号:2020SK13)告别“走马观花”,体验多元文博,江苏开创博物馆教育新局面。224新西部 2023年第10期文化旅游丨Culture&T
5、ravel演的角色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促使博物馆重新定位自身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地位,这些政策不仅为博物馆馆校研学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性指导,还全方位地支持博物馆在中小学教育教学方面开拓创新。2021年上半年,南京市文旅局与南京市教育局联合发布了南京市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生教育教学的实施意见,这是南京市相关部门迄今发布的针对馆校合作最为详细的指导意见。同年,全国教育系统改革,深入推行“双减”政策,为博物馆馆校合作研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探索“双减”政策出台后,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做好准备工作,从而实现中小学生教育教学的方向引导和无缝衔接。在教育制度改革的要求下,馆校合作研学的意义和要求
6、更加充盈丰富。能够不断整合扩大教育活动空间,拓展课程资源,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的意义。4相较之前的实施模式,它具有以下几个优势:首先,它加深了馆校双方的相互了解。博物馆教育专员和学校教师作为研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博物馆教育专员可以结合场馆优势对课程中设计的馆藏文物资源、人类优秀文化遗产进行阐释和解读,而学校老师更擅长教学方式的引导和学科嵌入式文化植入,同时也是馆校研学活动的管理安排者。馆校合作研学,可以将两种不同的教研方式结合起来,更能发挥“双师”优势,学生在学中体验,在探索中接受多元化的知识,建立资源互补和资源共享的机制。其次,它突出了主题性和探究性。馆校研学活动是以研学主题为导向,以探究
7、为核心的教育活动。主题是馆校研学活动的灵魂,它决定了活动的目标、内容、过程和评价。馆校研学将学校的教学主题与博物馆文化遗产精髓有机结合,不是单一的知识灌输,而是具有时代性、针对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的启发式自主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合作能力。再次,它强调了体验性和能力性。馆校研学活动是以体验为手段,以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活动。体验是博物馆研学活动的手段,它是一种基于感知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亲身参与,观察和感受博物馆的文化资源,通过多种感官和多种媒介进行交流和互动。体验能够增强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价值观。能力是博物馆研学活动的目标,它是一种基于评价的学
8、习方式,要求学生根据活动的要求,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完成相应的任务和作品。能力能够提高在校学生的实践和创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馆校合作研学的模式馆校合作,通常是“1+1”的模式,即:“一所学校+一个博物馆”,以博物馆为主,学校配合为辅。经过多年的合作实践,馆校合作的方式不断创新,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学校主导,博物馆为辅以学校或者教师个人为开发主体。学校开发的博物馆研学实践活动以教师团队为开发主体,注重学科融合。例如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与考棚小学围绕南京市民俗博物馆非遗传承项目以不同主题分别开发了“非遗周周学”等10余项目课程,将学校劳动课、体育课、美术课、音乐课等不同学科打
9、通,开展探究性、审美性、技术性实践活动。(二)博物馆主导,学校为辅开发主体是博物馆社会教育专员及研究人员,其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方式是依据馆藏文物、最新理论研究成果策划研学活动,邀请小学生进馆体验、实地参访;第二种方式是博物馆将展览以展板或者“云展览”的形式搬入校园,学生在校内就能与博物馆展览“线上、线下”面对面;第三种方式是博物馆教育专员依据合作学校的校园文化,结合馆藏展品、文化课程内容,制定编写校本课程进行研学实践活动开发。(三)围绕学生需求定制该模式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围绕自己的兴趣,整合资源开展实践活动。例如南京市各家博物馆都与南京市各中小学开展“红领巾志愿服务岗”“博物馆小小讲解员”
10、等共建实践活动,围绕青少年学习的特点结合馆藏文物基本知识,参与博物馆志愿服务并向社会普及文化遗产知识。除了配合好学校更好地开展在基地内的研学活动外,博物馆还应该加强研学旅行基地建设。在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的同时,还可以根据自身特色、场馆优势、专业人员资源与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大专院校开展或分享专题项目和课程,根据受教人群年龄段策划不同主题独具特色的馆校合作研学活动。1、提高专业水平,打造业务团队博物馆的讲解员通常具备因人施讲的专业技能,但无法配合研学活动的主题开展讲解服务。因此,博物馆应该对讲解员进行专门培训,使其能够掌握研学活动的设计原则、方法技巧、评价标准等,并能够根据不同年龄段、不
11、同水平、不同兴趣的学生进行个性化、差异化、情境化的讲解服务。除了与教学单位开展馆校合作222023年第10期 新西部Culture&Travel丨文化旅游研学活动外,还可与市区级教师发展中心、教育局、教育集团、区县级名师工作室、社区公益教学培训组织、特殊教育学校等组织开展博物馆文化宣传推广、博物馆种子教师培训、文化知识培训等方式开展系列馆校合作研学。2、研发研学配套教材博物馆可根据自身的文化资源和教育功能,结合国家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需求,开发适合不同年级、不同科目、不同主题的研学配套教材。这些教材应该包括前期准备、现场探究、后期延伸等环节,并提供相应的指导书、工作单、参考资料等辅助材料。3、整
12、合优势资源,拓展研学模式早期的馆校合作研学活动是以“文化进校园”“走进博物馆”之类的形式为常见,近几年,馆校合作研学在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深入和拓展。在教学广度的拓展方面,如很多博物馆馆校合作的项目涉及博物馆考古、文物修复、非遗技艺体验、博物馆策展、志愿者服务、讲解员培训等。在深度上配合博物馆临时展览、特色展示项目和中小学语文、美术、历史、物理、化学音乐等课程成立馆校合作项目研发团队,设计配套教材和课程进行学期或学年的校本研学计划。馆校合作的目的不单单是完成博物馆或者学校的素质教育,而是实现双向融入和转换,关注服务博物馆受众,普及博物馆教育。研学活动的设计与实践博物馆研学活动的设计与实践,
13、是博物馆研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博物馆研学效果的关键。博物馆研学活动的设计与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根据主题,策划方案博物馆研学活动的主题,应该根据博物馆的文化资源和教育功能,结合学校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兴趣需求,进行选择和确定。主题应该具有时代性、针对性、启发性和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根据主题,博物馆和学校应该共同制定研学活动的方案,明确活动的目标、内容、过程、评价等要素,并进行分工和协调。(二)制定研学课程框架博物馆研学活动的课程框架,应该根据研学活动的方案,结合博物馆的展览布局和教育资源,进行设计和安排。课程框架应该包括前期准备、现场探究、后期延
14、伸等环节,并在每个环节中设置相应的任务、问题、方法、材料等。课程框架应该体现主题性和探究性,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维度进行思考和探索。(三)促进馆校资源双向互补博物馆研学活动的资源,应该充分利用博物馆和学校的优势资源,实现双向互补和共享。博物馆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如展品、文献、影像、专家等,为研学活动提供真实的历史文化和人类文明。学校应该提供完善的教育资源,如教师、课程、设备、网络等,为研学活动提供有效的教学指导和技术支持。馆校研学的发展趋势与展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博物馆研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博物馆研学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15、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博物馆研学将更加注重质量和效果,从单纯的参观游览向深入的探究体验转变博物馆研学将不仅关注活动的数量和规模,而且关注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从单纯的参观游览向深入的探究体验转变。博物馆研学将更加注重活动的设计原则、方法技巧、评价标准等,从表面的知识传授向内在的能力培养转变。(二)博物馆研学将更加注重多元化和个性化,从统一的标准化向差异化的定制化转变博物馆研学将不仅关注活动的普遍性和适用性,而且关注活动的多元化和个性化,从统一的标准化向差异化的定制化转变。博物馆研学将更加注重活动的主题选择、内容安排、过程设计等,从单一的教育模式向多样的教育选择转变。(三)博物馆研学将更加注重互
16、动性和创新性,从被动的接受学习向主动的参与学习转变博物馆研学将不仅关注活动的知识传递和技能训练,而且关注活动的互动性和创新性,从被动的接受学习向主动的参与学习转变。博物馆研学将更加注重活动的问题提出、数据收集、解决方案、成果展示等,从模仿的复制学习向创造的发明学习转变。结语博物馆馆校合作研学是一种将博物馆资源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活动,是一种有益于社会文化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它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这种优化馆校合作的研学方式能够充分整合场馆,馆校研学活动施教者针对专题文博知识和学校不同学科内容进行有机结合,让博物(下转第229页)222023年第10期 新
17、西部Culture&Travel丨文化旅游业工作,同时基于大学生的开创性,孵化出创新创业公司,带动学校地质系、文化遗产学院等院系学生参与研学课程和文创产品的研发、培训和售卖工作,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最后,博物馆教育可以采用探究式学习和项目化学习等,激发学生探索主动学习的方法。这些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结合。(四)建立全过程的反馈机制和评估体系,为优化育人课程提供依据“三全育人”强调全过程的反馈机制和完善的评价体系是对高校博物馆育人成果的检验和再塑造。在反馈机制方面,应该摒弃原有单一的调查问卷、结果反馈模式,而是可以借鉴数字
18、化的动态反馈机制,全过程参与学生各个阶段的活动反馈,形成个人反馈画像,进行数据分析,以促进和优化育人课程的完善。同时,高校博物馆应建立完善的教育评估体系,包括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教育活动的评估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评估等方面。通过评估体系,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育效果,为改进教育策略提供依据。在参与评估方式上,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估,提供宝贵的反馈信息,采取如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收集学生对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反馈意见和建议。通过收集的反馈信息,博物馆应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策略,以提高育人工作的有效性和质量,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改进教学方法和教材,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参考文献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
19、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载人民日报,2016-12-9(001)。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载人民日报,2017-2-28(001)。3孙旭、金鑫、王旭东:三全育人研究综述,载高教论坛,2020(02):18-21页。4次鹏翔:我国高校博物馆的发展,山西大学学位论文,2018。5相博文、樊小冬:基于研学旅行的高校博物馆教育发展历程、现实分析与优化路径,载地理教学,2022(19):57-61页。6张婧文、郭美廷:基于SWOT分析的高校博物馆科普工作发展策略探究,载科普研究,2021年16(02)
20、:77-84页。7张弛.:实现高校博物馆教育功能最大化,载中国高等教育,2016(Z2):74-75页。作者简介宁哲西北大学博物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为博物馆公众教育、大学生思政教育馆研究学科化,让学科内容生活化、亲民化,并可以通过教学培训、研发研学配套教材、设计主题活动策划方案、制定研学课程框架、深化教学主题,形成馆校资源高质量双向互补。博物馆馆校合作研学活动的发展未来将更加注重质量和效果、更加注重多元化和个性化、更加注重互动性和创新性,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和推广。参考文献1南京博物院编:从教育到服务 南京博物馆优秀研学项目及馆校合作课程汇编2014-2020,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1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教育部等11个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http:/ 国家文物局 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文物博发202030号),http:/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