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概论,1/75,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概论,目 录,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理论结果,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结果精华,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五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第八章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友好社会,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战略构想和实践,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依靠力量,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关键,2/75,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概论,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第四节 “三个代表”主要思想,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理论结果,3/75,3,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三、马克思主
3、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主要意义,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理论结果,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4/75,4,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党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都曾经提出过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实践当中去思想,但在党幼年时期,对于这个问题还没有形成深刻、完整、统一认识。,马克思,恩格斯,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5/75,5,毛泽东在党六届六中全会上作题为论新阶段政治汇报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6/75,6,中共七大经过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中确定,以马克思列宁
4、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指针。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重大理论结果,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7/75,7,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主要意义,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理论结果,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8/75,8,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详细实际相结合。详细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深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
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详细化。,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9/75,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利用马克思主义处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异文化之中。,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10/75,10,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主要意义,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理论结果,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11/75,11,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
6、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详细实际结合起来,创建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主要意义,12/75,12,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主要意义,13/75,13,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党十三届
7、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了“三个代表”主要思想,实现了党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从而深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主要意义,14/75,14,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主要意义,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党中央,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友好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建设友好世界、加强党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任务,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进程。,15/75,15,第一节
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主要意义,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结果指导着党和人民伟大事业不停取得胜利。,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结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倡和表达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停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新境界。,16/75,16,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主要意义,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理论结果,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17/75,1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9、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概论,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第四节 “三个代表”主要思想,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理论结果,18/75,18,一、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二、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理论结果,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19/75,19,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实践基础。,一、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20/75,20,土地革命战争
10、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开辟了以井冈山为依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毛泽东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错误倾向进行了斗争,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新道路,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一、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21/75,21,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系统地总结了中国革命经验,分析和批判了教条主义错误,并及时吸收抗日战争新经验,形成了比较系统哲学、军事、统一战线和党建设思想,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理论、路线和纲领,精辟地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政策和策略。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19
11、45年党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指导思想。,一、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22/75,22,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深入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策略,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任务,进行了适合中国情况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这是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一、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23/75,23,一、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二、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理论结果,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24/75,24,二、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和主要内
12、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策略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党建设理论,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25/75,25,毛泽东思想活灵魂,是贯串于各个理论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二、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26/75,26,一、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二、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理论结果,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27/75,27,三、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13、理论结果,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毛泽东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理论形态,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28/75,28,2中国革命和建设科学指南,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我们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正确道路,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找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此基础上,毛泽东又对适合中国国情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并取得了主要理论结果,提出了许多很有启发性论断。,三、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29/7
14、5,29,毛泽东是伟大马克思主义者、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精神财富,三、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30/75,30,一、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二、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理论结果,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31/75,3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概论,第一节 马克
15、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第四节 “三个代表”主要思想,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理论结果,32/75,32,一、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二、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理论结果,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33/75,33,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一、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当代化建设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历史经验并借鉴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34/
16、75,34,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1978年12月,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主要讲话,强调全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随即召开党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上来和实施改革开放战略决议。,一、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35/75,35,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1987年党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叙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订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概括了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社会主义再认识过程中,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发挥和发展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一、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
17、36/75,36,1992年初,邓小平在视察南方谈话中,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久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许多重大问题,把改革开放和当代化建设推向了新阶段。,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一、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37/75,37,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1997年9月召开党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科学阐述了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强调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新阶段。十五大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在一切工作中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翌年又载入宪法。,一、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38/75,38,一、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二、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邓小平
18、理论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理论结果,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39/75,39,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二、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40/75,40,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体系中还包含社会主义当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祖国完全统一、党建设等理论。,二、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41/75,41,一、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二、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一章 马克
19、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理论结果,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42/75,42,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三、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理论结果,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新阶段。它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它把对社会主义认识提升到新科学水平;它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科学判断;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科学理论体系。,43/75,43,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科学指南,邓小平理论指导我们进行拨乱反正和全方面改革,逐步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一系列重大转
20、变,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三、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44/75,44,3党和国家必须长久坚持指导思想,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对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有着现实和久远指导意义。它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久坚持指导思想。,三、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45/75,45,一、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二、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理论结果,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46/75,46,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概论,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第二节 毛泽
21、东思想,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第四节 “三个代表”主要思想,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理论结果,47/75,47,一、“三个代表”主要思想形成和发展,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三个代表”主要思想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理论结果,第四节 “三个代表”主要思想,48/75,48,第四节 “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一、“三个代表”主要思想形成和发展,“三个代表”主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个重大理论结果。,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际、国内和党内情况都发生了重大改变。中国共产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党,成为领导
22、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久执政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施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党,成为实施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党。,49/75,49,第四节 “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世情、国情、党情新改变背景下,党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关键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科学判断党历史方位基础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逐步将治党治国治军新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创建了“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一、“三个代表”主要思想形成和发展,50/75,50,第四节 “三个代表”主要思想,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要求。年江泽民在纪念建党80周年大会
23、上讲话,全方面阐述了“三个代表”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正确回答了在新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年江泽民在党十六大汇报中深入阐述了“三个代表”主要思想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年7月胡锦涛在“三个代表”主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讲话,对“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作为系统科学理论内涵进行了全方面阐述。,一、“三个代表”主要思想形成和发展,51/75,51,一、“三个代表”主要思想形成和发展,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三个代表”主要思想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理论结果,第四节 “三个代表”主要思想,52/75,52,第
24、四节 “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一直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就是党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表达不停推进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要求,尤其要表达推进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经过发展生产力不停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53/75,53,第四节 “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一直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就是党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表达发展面向当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科学大众社会主义文化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停提升,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二
25、三个代表,”,主要思想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54/75,54,第四节 “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一直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就是党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动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停发展进步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停取得切实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55/75,55,一、“三个代表”主要思想形成和发展,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三个代表”主要思想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理论结果,第四节 “三个代表”主要思想,56
26、/75,56,三.,“,三个代表,”,主要思想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面向21世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主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执政规律、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到达了新理论高度,是面向21世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第四节 “三个代表”主要思想,57/75,57,第四节 “三个代表”主要思想,2全方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本指针,“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作为面向21世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指导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全方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奋斗根本指针。,三.,“,三个代表,”,主要思想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58/75,58,第四节 “三个代表”主要思想,3加强和改进党建设、推进我国社,
27、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强大理论武器,“三个代表”主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党、怎样建设党问题,把党建设新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络起来,赋予党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任务以丰富时代内容,确定了党建设总体布署。,三.,“,三个代表,”,主要思想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59/75,59,一、“三个代表”主要思想形成和发展,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三个代表”主要思想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理论结果,第四节 “三个代表”主要思想,60/75,60,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概论,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及其
28、历史进程,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第四节 “三个代表”主要思想,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理论结果,61/75,61,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结果,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关键,三、全方面协调可连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理论结果,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62/75,62,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结果,年10月,党十六届三中全会经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方面、协调、可连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全方面发展。”这是我
29、们党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63/75,63,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年9月,党十六届四中全会经过关于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决定,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升党执政能力主要内容。,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结果,64/75,64,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年10月,党十六届五中全会经过中共中央关于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提议强调,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方面协调可连续发展轨道。,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结果,65/75,65,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年3月,十
30、届人大四次会议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十一五”时期促进国民经济连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方面进步,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必须长久坚持主要指导思想。,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结果,66/75,66,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结果,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关键,三、全方面协调可连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理论结果,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67/75,67,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关键,科
31、学发展观内涵极为丰富,其关键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本。坚持以人为本,与党提出一直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68/75,68,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表达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本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直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一直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最高标准。,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关键,69/75,69,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结果由人民共享。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
32、为党和政府一切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关键,70/75,70,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全方面发展统一起来。经济社会发展是人全方面发展前提和条件,人全方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根本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就要把促进人全方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最终目标,。,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关键,71/75,71,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结果,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关键,三、全方面协调可连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理论结果,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72/75,72,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
33、三、全方面协调可连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强调全方面发展。全方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方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方面进步。,73/75,73,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主张可连续发展。可连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友好,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文明发展道路,确保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三、全方面协调可连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74/75,74,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是什么?,二、科学发展观思想内涵和主要意义。,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理论结果,思索题,75/75,75,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