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2 ,大小:2.26MB ,
资源ID:8797859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图形码: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879785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开通VIP折扣优惠下载文档

            查看会员权益                  [ 下载后找不到文档?]

填表反馈(24小时):  下载求助     关注领币    退款申请

开具发票请登录PC端进行申请。


权利声明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可先查看【教您几个在下载文档中可以更好的避免被坑】。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联系平台进行协调解决,联系【微信客服】、【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9-655-100;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注意事项

本文(EPON设备技术要求V2[1]1.docx)为本站上传会员【pc****0】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9-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EPON设备技术要求V2[1]1.docx

1、 中国电信EPON设备技术要求 (V2.1)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2008年6月 目 次 前 言 IV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缩略语 1 4 参考模型 4 5 业务类型和设备类型 4 5.1 业务类型 4 5.2 设备类型 4 6 EPON协议要求 6 6.1 协议栈

2、6 6.2 PMD子层 7 6.3 RS子层和PCS子层/PMA子层 7 6.4 MPCP 8 6.5 扩展的OAM层要求 12 7 网络侧和用户侧接口要求 58 7.1 OLT网络侧接口要求 58 7.2 ONU用户侧接口要求 58 8 以太网功能要求 59 8.1 以太网基本功能 59 8.2 VLAN功能 60 8.3 VLAN Stacking功能 63 9 动态带宽分配功能(DBA) 63 9.1 DBA总体要求 63 9.2 OLT的DBA功能要求 64 9.3 ONU的DBA功能要求 64 10 多业务QoS机制 64 10.1 多业务QoS总体

3、要求 64 10.2 业务等级协定(SLA) 64 10.3 业务流分类功能 64 10.4 优先级标记 65 10.5 优先级队列机制 65 10.6 流限速 66 10.7 优先级调度 66 10.8 缓存管理 66 11 安全性 67 11.1 PON接口数据安全 67 11.2 MAC地址数量限制 73 11.3 过滤和抑制 73 11.4 ONU认证功能 73 11.5 用户认证及用户接入线路(端口)标识 77 11.6 其他安全功能 77 12 组播功能 78 12.1 组播实现方式 78 12.2 组播协议 78 12.3 IGMP Snoop

4、ing方式下的相关功能要求 79 12.4 组播控制 80 12.5 组播性能要求 87 12.6 组播相关的扩展OAM功能要求 87 13 光纤保护倒换功能(可选) 88 13.1 光纤保护倒换功能要求 88 13.2 光纤保护倒换类型 88 13.3 光纤保护倒换准则 89 13.4 光纤保护倒换时间 89 13.5 保护倒换返回机制 89 14 光链路测量和诊断功能 89 14.1 OLT的接收光功率检测 89 14.2 ONU的光收发机诊断参数测量 89 14.3 ONU的光收发机参数越限告警 90 15 语音业务要求(可选) 92 16 TDM业务要求(

5、可选) 93 17 业务承载性能指标要求 93 17.1 以太网/IP业务性能指标要求 93 17.2 语音业务性能指标要求 93 17.3 ARP Proxy功能要求 94 17.4 电路仿真方式的n×64Kbit/s数字连接及E1通道的性能指标 94 18 操作管理维护要求 94 18.1 OLT的操作管理和维护功能要求 94 18.2 网元管理系统(EMS)要求 95 18.3 ONU的远程管理功能 103 18.4 ONU本地管理系统要求 107 19 ONU硬件要求 108 19.1 指示灯要求 108 19.2 开关与按钮 109 20 其它要求 109

6、 20.1 环境要求 109 20.2 电源要求 110 20.3 ONU设备功耗要求 111 20.4 电气安全要求 112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LLID互通性要求 113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MDU/MTU的SNMP MIB要求 114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ONU多LLID模式的互通性要求 125 前 言 本标准以IEEE 802.3-2005和 我国通信行业标准《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为基础,以增强EPON系统的互通性和运营、管理能力为目标,在PON接口协议(MPCP、OAM扩展等)、DBA和QoS、组

7、播、安全性、语音业务提供、TDM业务提供、维护管理等方面的提出了新的和更具体的要求。 本标准历次主要版本的发布时间及测试验证情况为: V1.0于2006年2月发布,基于此版本于2006年4-5月进行了芯片级互通测试,基本实现了EPON芯片级互通; V1.2于2006年9月发布,基于此版本于2006年10月进行了系统级互通测试,初步实现了EPON系统级互通; V1.3于2007年1月发布,基于此版本于2007年3-4月进行了大规模的EPON设备评估测试,实现了EPON设备大规模的、全面的、芯片级和系统级互通; 在此基础上经过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了V2.0。 本标准由中国电信集

8、团公司技术部组织制定。 本标准包含中国电信的专利等知识产权,相关厂商需经中国电信授权方可使用本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传输速率为千兆比的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系统的参考模型、业务承载能力和性能指标、业务接口类型、系统功能与协议、操作维护管理以及设备电气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并对EPON系统的PMD子层、RS子层以及MPCP、OAM以及业务层的协议互通性进行了详细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电信网络环境下的EPON系统的OLT和ONU设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

9、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YD/T 1128-2001 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补充件1) YD/T 1292-2003 基于H.248的媒体网关控制协议 YD/T 1475-2006 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 YDN 021-96 本地数字交换机和接入网之间的V5.2接口技术规范 YDN 065-1997 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 ITU-T G.983 基于无源光网络的宽带光接入系统(BPO

10、N) ITU-T Y.1291(2004) 分组网络支持QoS的结构框架 ITU-T Y.1730(2004) 以太网OAM功能需求 IEEE 802-2001 局域网和城域网的IEEE标准-概况和架构 IEEE 802.1D-2004 局域网和城域网的IEEE标准-媒体访问控制网桥 IEEE 802.1Q-2005 局域网和城域网的IEEE标准-虚拟局域网协议 IEEE 802.1ad 局域网和城域网的IEEE标准-虚拟局域网协议-增补文件4:提供商网桥 IEEE 802.1x-2004 局域网和城域网的IEEE标准-基于端口的网络接入控制 IEEE 802.3

11、2005 信息技术-系统间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求-第3部分:CSMA/CD接入方式和物理层规范-增补文件:用于用户接入网的媒质接入控制参数、物理层和管理参数 IETF RFC 1112 Host Extensions for IP Multicasting IETF RFC 2236 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Version 2 IETF RFC 2284 PPP Extensible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EAP) IETF RFC 3376 Internet Group Manag

12、ement Protocol, Version 3 IETF RFC3985(2005) PWE3 Architecture IETF RFC4197(2005) Requirements for Edge-to-Edge Emulation of Time Division Multiplexed (TDM) Circuits over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IETF RFC4553(2006) Structure-Agnostic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TDM) over Packet (SAToP) DSL F

13、orum TR-069 CPE WAN Management Protocol DSL Forum WT-142 Framework for TR-069 enabled PON devices(Revision 3) SFF-8472 Specification for Diagnostic Monitoring Interface for Optical Transceivers (Rev 10.3 Dec.1, 2007) 3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ACS Auto-Configuration Server 自动配置服务器 CATV Comm

14、unity Antenna Television 有线电视系统 CDR Call Detail Record 呼叫信息记录 CVLAN Customer VLAN 用户(内层)虚拟局域网 DA Destination Address 目的地址 DBA Dynamic Bandwidth Allocation 动态带宽分配 DSL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数字用户线 DTE Data Terminal Equipment 数据终端设备 EPD End_of_Packet Delimiter 帧结束定界符 EMS Elemen

15、t Management System 网元管理系统 EPON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 FCS Frame Check Sequence 帧校验序列 FEC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前向纠错 FTTB Fiber to the Building 光纤到楼宇 FTTBiz Fiber to the Business 光纤到企业 FTTC Fiber to the Curb 光纤到路边 FTTCab Fiber to the Cabinet 光纤到交接箱 F

16、TTH Fiber to the Home 光纤到家庭用户 FTTO Fiber to the Office 光纤到公司/办公室 GMII Gigabit 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 千兆比媒质无关接口 HGU Home Gateway Unit 家庭网关单元 IGMP 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互联网组管理协议 IPG Inter-packet Gap 帧间隔 LLID Logical Link Identifier 逻辑链路标识 LOID Logical ONU Identi

17、fier 逻辑ONU标识 LSB Least Significant Bit 最低位 MAC Medium Access Control 媒质访问控制 MDI Medium Dependent Interface 媒质相关接口 MDU Multi-Dwelling Unit 多住户单元 MPCP Multi-point control protocol 多点控制协议 MPCPDU MPCP Protocol Data Unit MPCP协议数据单元 MSB Most Significant Bit 最高位 MSTP Multiple Spanni

18、ng Tree Protocol 多生成树协议 MTU Multi-Tenant Unit 多商户单元 NT Network Terminator 网络终端 OAM 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 Maintenance 操作、管理和维护 ODN 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光分配网络 OLT Optical Line Terminal 光线路终端 ONU Optical Network Unit 光网络单元 OSI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开放系统互联 P2MP

19、 Point to Multipoint 点到多点 P2PE Point to Point Emulation 点到点仿真 PCS Physical Code Sublayer 物理编码子层 PMA Physical Medium Attachment 物理媒质附加(子层) PMD Physical Medium Dependent 物理媒质相关(子层) PON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无源光网络 PWE3 Pseudo Wire Emulation Edge-to-Edge 边缘到边缘的伪线仿真 QoS Quality of

20、 Service 服务质量 RF Radio Frequency 射频 RS Reconciliation Sublayer 协调子层 RSTP Rapid Spanning Tree Protocol 快速生成树协议 RTP Real Time Protocol 实时传输协议 SA Source Address 源地址 SBU Single Bussiness Unit 单商户单元 SCB Single Copy Broadcast 单拷贝广播 SFD Start of Frame Delimiter 帧起始定界符 SFU Single

21、Family Unit 单住户单元 SLA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服务等级协议 SLD Start of LLID Delimiter LLID起始定界符 SPD Start of Packet Delimiter 帧起始定界符 SNI Service Node Interface 业务节点接口 SATOP Structure-Agnostic TDM Over Packet 包上面的非结构化的时分复用 SVLAN Service VLAN 业务(外层)虚拟局域网 TDMA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

22、cess 时分多址接入 TLV Type-Length-Value 类型长度值 TQ Time Quantum 时间量子 RTT Round Trip Time 往返时间 UCT Un-condition transition 无条件转移 UNI User Network Interface 用户网络接口 VLAN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虚拟局域网 VoIP Voice over IP IP语音 4 参考模型 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是一种采用点到多点(P2MP)结构的单纤双向光接入网络,其典型拓扑结构

23、为树型。 EPON系统由局侧的光线路终端(OLT)、用户侧的光网络单元(ONU)和光分配网络(ODN)组成,为单纤双向系统。在下行方向(OLT到ONU),OLT发送的信号通过ODN到达各个ONU。在上行方向(ONU到OLT),ONU发送的信号只会到达OLT,而不会到达其他ONU。为了避免数据冲突并提高网络利用效率,上行方向采用TDMA多址接入方式并对各ONU的数据发送进行仲裁。ODN由光纤和一个或多个无源光分路器等无源光器件组成,在OLT和ONU间提供光通道。 EPON系统参考结构如图 1所示。 图 1 EPON系统参考结构 按照ONU在接入网中所处的位置不同,EPON系统可以有

24、几种网络应用类型:光纤到交接箱(FTTCab)、光纤到楼宇/分线盒(FTTB/C)、光纤到家庭用户(FTTH)、光纤到公司/办公室(FTTO)。 5 业务类型和设备类型 5.1  业务类型 EPON系统可能承载的业务类型包括以太网/IP业务、语音业务、TDM业务和CATV业务等,其中TDM业务为E1电路仿真业务。EPON系统应具有承载以太网/IP业务的能力,可选支持语音业务、TDM业务和CATV业务。 5.2  设备类型 5.2.1  ONU ONU设备可能有多种类型,本标准根据近期EPON设备的应用场景,规定以下五种主要类型。 n SFU(单住户单元)型ONU 主要用

25、于单独家庭用户,仅支持宽带接入终端功能,具有1或4个以太网接口,提供以太网/IP业务,可以支持VoIP业务(内置IAD)或CATV业务,主要应用于FTTH的场合(可与家庭网关配合使用,以提供更强的业务能力)。 根据ONU的业务种类和端口数量上的区别,SFU型ONU的3种具体形态见表 1。 表1  SFU型ONU的具体形态 编号 以太网口数量 POTS口数量 CATV RF口 SFU-1 1(GE或者FE) 0 可选 SFU-2 4(FE) 0 可选 SFU-3 4(FE) 2 可选 (注:在商业客户不需要TDM业务时,SFU也可以用于商业客户。) n

26、 HGU(家庭网关单元)型ONU 主要用于单独家庭用户,具有家庭网关功能,相当于带EPON上联接口的家庭网关,具有4个以太网接口、1个WLAN接口和至少1个USB接口,提供以太网/IP业务,可以支持VoIP业务(内置IAD)或CATV业务,支持TR-069远程管理。主要应用于FTTH的场合。 根据ONU的业务种类和端口数量上的区别,HGU型ONU的2种具体形态见表 2。 表2  HGU型ONU的具体形态 编号 以太网口数量 POTS口数量 WLAN口数量 USB口数量 CATV RF口 HGU-1 4(FE) 0 1 1 可选 HGU-2 4(FE) 2

27、1 1 可选 (注:本标准仅规定HGU型ONU与EPON接口相关的要求,其它要求见中国电信家庭网关相关标准。) n MDU(多住户单元)型ONU 主要用于多个住宅用户,具有宽带接入终端功能,具有多个(至少8个)用户侧接口(包括以太网接口、ADSL2+接口或VDSL2接口),提供以太网/IP业务、可以支持VoIP业务(内置IAD)或CATV业务,主要应用于FTTB/FTTC/FTTCab的场合。 根据ONU的业务种类和端口数量上的区别,MDU型ONU的5种具体形态见表 3。 表3  MDU型ONU的具体形态 编号 以太网口数量 ADSL2+接口数量 VDSL2接口数量

28、 POTS口数量 CATV RF口 MDU-1 8/16/24/32(FE) 0 0 0 可选 MDU-2 8/16/24/32(FE) 0 0 8/16/24/32 可选 MDU-3 0 16/24/32/48/64 0 0 MDU-4 0 16/24/32/48/64 0 16/24/32/48/64 0 MDU-5 0 0 8/16/32 8/16/32 0 MDU-3的ADSL2+端口应包含分离器。 DSL接口的MDU设备应采用小型机架式结构,并通过安装ADSL2+/VDSL2板卡、POTS板卡或者ADSL2+/VD

29、SL2+POTS集成板卡实现灵活的扩容。 建议以太网接口的MDU设备支持用户端口的模块化结构(以8端口为单位),以及不同类型模块(以太网、DSL、POTS)的灵活混插。 (注:在商业客户不需要TDM业务时,MDU可以用于商业客户。) n SBU(单商户单元)型ONU 主要用于单独企业用户和企业里的单个办公室,支持宽带接入终端功能,具有以太网接口和E1接口,提供以太网/IP业务和TDM业务。主要应用于FTTO的场合。 SBU型ONU的具体形态见表 4。 表4  SBU型ONU的具体形态 编号 以太网口数量 E1接口数量 SBU-1 4 4 n MTU(多商户单元

30、型ONU 主要用于多个企业用户或同一个企业内的多个个人用户,具有宽带接入终端功能,具有多个以太网接口(至少8个)和E1接口,提供以太网/IP业务和TDM业务,可以支持VoIP业务(内置IAD),主要应用于FTTB/FTTBiz的场合。 根据ONU的业务种类和端口数量上的区别,MTU型ONU的2种具体形态见表 5。 表5  MTU型ONU的具体形态 编号 以太网口数量 E1接口数量 POTS口数量 MTU-1 16(FE) 4/8 0 MTU-2 8/16(FE) 4/8 8/16 MTU-2中,POTS口的数量应等于以太网口的数量。 5.2.2  OL

31、T OLT设备包含一个或者多个PON接口,应支持以太网/IP业务,提供以太网上联接口;可选支持电路仿真方式的TDM业务等多种业务,并提供相应的上联接口。 5.2.3  MDU-2型ONU的数据和语音混线功能 对于只有一根五类线入户的场合,考虑到很多小区有语音和数据同时接入的需求以及语音业务IP化的发展趋势,需要在MDU型ONU内集成了IAD功能,即采用MDU-2型ONU,而且需要实现语音和数据业务的混线传输。 对于利用MDU-2型ONU同时提供数据和语音业务的FTTB场合,如果该ONU采用非模块化结构(端口固定式)且其以太网端口数量与POTS口数量相等,建议支持在ONU下联接口电路

32、板上进行语音和数据的混线功能,称为“内部混线”方式。在MDU-2型ONU实现“内部混线”时,应采用第4、5线(色谱分别为蓝、白蓝)作为语音传输线对,采用第1、2、3、6线(对于T568B线序标准,色谱分别为白橙,橙,白绿,绿;对于T568A线序标准,色谱分别为白绿,绿,白橙,橙)作为数据传输线对。(主要原因是使混线的RJ-45接口能够兼容现有的RJ-11接头:在某些场合,用户仅需要语音业务的时候,可以直接用RJ-11接头连接到MDU的混线接口上(RJ-11采用中间的两根线作为语音传输媒质,即4、5线)。如果采用7、8线承载语音,普通的RJ-11接头就无法直接与混线的RJ-45接口相连,必须额外

33、进行适配。另外,相关的测试表明:采用4、5线对和采用7、8线对作为语音传输时,均不会对数据业务(1、2、3、6)有可观测到的影响,可以说:二者的传输性能以及其对数据信道的串扰是相同的。) 对于用户端口(以太网和POTS)采用模块化结构(插板式)的MDU-2型ONU,以及采用非模块化结构(端口固定式)且其以太网端口数量与POTS口数量不相等的MDU-2型ONU,建议采用外置的配线模块进行混线,称为“外部混线”方式。对于“采用MDU-1型ONU提供数据业务,采用原有的PSTN网络提供语音业务”的传统FTTB+LAN接入网也应采用这种外部混线的方式。外置的配线模块进行混线时也应采用上面规定的线序分

34、配方式。 6 EPON协议要求 6.1  协议栈 图 2描述了EPON系统的协议分层以及与ISO/IEC OSI参考模型之间的关系。 图 2 EPON协议分层和OSI参考模型间的关系 6.2  PMD子层 EPON系统应使用符合ITU-T G.652要求的单模光纤。 EPON系统为单纤双向系统,上、下行应分别使用不同的波长,其中上行应使用1260nm~1360nm波长,下行应使用1480nm~1500nm波长,如果采用第三波长方式实现CATV业务的的承载,则应使用1540nm~1560nm波长。 EPON系统的物理层接口应采用1000BASE-PX20(不采用10

35、00BASE-PX10接口)。 EPON系统的PMD子层应符合IEEE 802.3-2005中第60章和我国通信行业标准《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的规定。 6.3  RS子层和PCS子层/PMA子层 EPON系统的RS子层和PCS子层/PMA子层应符合IEEE 802.3-2005中第65章的规定。RS子层应符合如下规定: 扩展后的RS子层数据的前导码由以下部分构成:SLD(LLID定界符)、LLID和CRC8。SLD用来定界LLID和CRC8,LLID域识别源MAC或目的MAC。CRC8用于校验。具体格式应符合IEEE 802.3-2005中Cl

36、ause 65.1.3.2的规定,对于前导码中的第4字节,应作为保留字节。第5字节的第6、第7比特用于搅动信息标识字段(Enc,详见11.1节)。对于接收端,如果接收到的以太网帧前导码中第4字节为非“0x55”的值或其值为OLT无法识别,应做忽略处理;对接收到的以太网帧前导码中第5字节,应按照本标准11.1节的规定做相应处理。 在EPON系统中,要求帧起始定界符SPD必须位于偶字节位置。由于以太网帧发送开始时刻可能位于奇字节位置,也可能位于偶字节位置。因此,1000BASE-X PCS发送功能可以用/S/码组替换前导码第一个字节,或者丢弃第一个字节并用/S/码组替换前导码第二个字节,这取决于

37、PCS发送状态图的奇偶对齐的需要(见IEEE 802.3第36章规定)。而1000BASE-PX PCS接收功能应能够检测并定位这2种字节对齐方式的以太网帧的SPD,并将上述两种情况下的/S/码组还原成前导码。从前导码第三个字节开始,码流不经过调制直接在1000BASE-X物理层透明传送。 EPON系统应该支持双向的前向纠错(FEC)功能,且支持针对每个ONU的上行、下行FEC功能的OAM远程配置。FEC功能缺省时关闭。ONU应缺省支持 FEC-coded和non-FEC-coded的下行业务流的自适应接收(混合模式)。OLT和ONU应支持如本标准6.5.4.6节规定的FEC功能远程配置。

38、 6.4  MPCP 多点控制协议(MPCP)定义了点到多点光网络的MAC控制机制,具体规定见IEEE 802.3-2005第64章。 每个OLT的PON接口应支持至少64个单播LLID,并采用mode=“1”,LLID=“0x7FFF”的LLID作为广播LLID。 为保证互通性,LLID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 ONU对LLID的支持程度有两种模式:S-LLID模式和M-LLID模式。 OLT对LLID的支持程度也有两种模式:S-LLID模式和M-LLID模式。 ONU上报其LLID的支持能力,OLT决定采用那种模式。缺省状态下,OLT采用S-LLID模式。 (共三种组合模式,

39、放在附录中。附录A和C合并) 6.4.1  MPCP发现流程和参数 MPCP的发现过程应符合IEEE 802.3-2005中64.3.3节的规定。 当OLT收到ONU发送的REGISTER_REQ消息后,OLT应向新发现的ONU发送REGISTER消息,该消息包含ONU的LLID以及OLT要求的synctime(同步时间)。然后,OLT向ONU发送标准的GATE消息,该消息用于向ONU发送授权以发送REGISTER_ACK消息。考虑到在发现过程中,ONU处理REGITSTER消息需要一定的时延,为确保ONU获得发送REGISTER_ACK的授权,对MPCP发现过程做如下修订,具体实现

40、方式有两种,OLT应至少支持其中一种。ONU的注册处理时间(Register Processing Time)应不大于20ms。 方式1: 参数和变量定义: Gate_tx:整数变量,表示在OLT状态机中对特定ONU的发现流程中某时刻OLT所发送的Normal Gate的数量,初始值设为0。 Gate_Num:整数变量,表示OLT针对ONU在发现流程中发送Normal Gate 的最大数量;该值应可配置,取值范围为2~32,缺省值为10。 GateTime:整数变量,表示OLT的状态机对特定ONU的发现流程中相邻Normal Gate的时间间隔,单位为毫秒(ms),取值范围为1ms~

41、5ms,缺省值为2ms。 GateTime与Gate_Num的乘积应不小于20ms,不超过50ms。 实现流程: 在发现进程中,如果ONU的REGISTER_ACK消息不能在某个Normal Gate所规定的grantEndTime前到达OLT,且Gate_tx≤Gate_Num,则OLT以gateTime的间隔发送下一个Normal Gate(Force Report置位)消息,而不作为致命错误导致ONU重新注册,并重新计算grantEndTime的值,同时对Gate_tx的值加1。如果ONU的REGISTER_ACK消息不能在grantEndTime前到达OLT,且Gate_tx>G

42、ate_Num,则这个致命错误将导致指定的ONU注册失败,该ONU可在以后重新注册。如果在Gate_tx≤Gate_Num时,OLT收到ONU发送的Register_ACK帧,则发现过程完成,Gate_tx复位为0。修改后的MPCP发现过程如图 3所示。 图 3 MPCP发现握手消息交换(方式一) OLT的MPCP发现过程状态机需做如图 4所示的修改:当OLT处于WAIT FOR REGISTER_ACK状态时,如果在grantEndTime时刻以前收到ONU发送的REGISTER_ACK消息,则OLT跳转到COMPLETE DISCOVERY状态,完成MPCP发现过程。如果到gra

43、ntEndTime时刻仍然没有收到REGISTER_ACK消息,并且OLT已经发送的GATE消息的数量不大于Gate_Num,则OLT跳转到 WAIT FOR GATE状态,准备发送下个GATE消息。如果到了grantEndTime时刻,并且OLT已经发送的GATE的数量超过了Gate_Num的数量,则认为此次该ONU注册失败,OLT转到DEREGISTER状态。 图 4 修改的发现处理OLT最终注册状态图(方式一) 方式2: 变量和参数定义: Gate_Register_Timeout:整数变量,为在OLT上注册选通定时器(Register_Gate_Timer)的超时时

44、间,单位为毫秒(ms),其值可配置,取值范围为2到50,缺省值为20。 实现流程: 在OLT上设置一个定时器Register_Gate_Timer,当OLT发送REGISTER消息后,启动定时器。在定时器超时后,OLT 将立即向ONU发送一个normal gate。如果ONU在OLT的grant window内返回REGISTER_ACK消息,则完成MPCP的注册。如果OLT在grant window内没有收到REGISTER_ACK消息,OLT将Deregister ONU。修改后的MPCP发现过程如图 5所示。定时器Register_Gate_Timer的超时时间应可配置,配置范围为2

45、ms到50ms,缺省值为20ms。 OLT的MPCP发现过程状态图需做如图 6所示的修改。 图 5 MPCP发现握手消息交换(方式二) 图 6 修改的发现处理OLT最终注册状态图(方式二) 6.4.2  MPCPDU格式与参数 为确保ONU获得足够的授权发送上行数据,FEC disabled的情况下,Normal Gate帧的grantlength的值应大于“0x6A+synctime”个时间量子。 REPORT消息应符合IEEE 802.3-2005中64.3.6节的规定。在REPORT MPCPDU中,队列集(Queue Set)用于表示多阈值(Thresh

46、old)下队列长度。 特定Queue Set中的Queue #n Report值表示队列n在Report消息产生时刻在该Queue Set所对应的阈值下的完整以太网帧的总长度及其所需的帧间隔(IPG)和FEC开销(如果FEC使能)。Queue #n Report的队列长度值应采用累计(Cumulative)方式,表示在不同阈值下,从队列起点到该阈值的完整以太网帧的总长度及其所需要的开销。 多个Queue Set中的Queue #n Report的队列长度(Queue Length)值应采取增量(Incremental)方式,即对于特定的队列Queue#n,报告帧中的第一个Queue Set

47、中的Queue #n Report的队列长度值最小,最后一个Queue Set中的Queue #n Report的队列长度值最大。 对于Report帧中的最后一个Queue Set,Queue #n Report应描述该队列的总长度。 当该队列的总长度(含完整以太网帧的总长度及其所需帧间隔(IPG)及FEC开销)的值大于128Kbyte(2个Octet所能描述的最大值)时,则该Queue #n Report值为65535 TQ。 ONU中上行队列的编号应与IEEE 802.1Q-2005(如本标准7.1.4节所述)中规定的User Priority一致,即编号为0的队列(Queue#0)

48、对应于User priority=0的业务,编号为1的队列(Queue #1)对应于User priority=1的业务,依次类推。 6.4.3  时钟要求 ONU的MPCP计数器(Counter)时钟应严格同步于OLT的下行线路时钟,抖动指标应符合IEEE 802.3-2005 Clause 60.6的要求。 6.5  扩展的OAM层要求 6.5.1  扩展的OAM管理功能要求(Functions of Extended OAM) EPON系统应支持符合IEEE802.3-2005中Clause57规定的OAM功能,并支持IEEE802.3-2005中Clause30规定的

49、管理对象(Managed Object Class)、属性(Attribute)和操作(Action)Organization。 此外,应采用Organization Specific Extension 机制以实现IEEE802.3-2005所未规定的扩展的ONU远程操作、维护和管理(OAM)所必须的管理维护功能。扩展的OAM应支持如下管理功能: ——扩展的OAM发现(Extended OAM Discovery)和能力通告(Capability Notification); ——ONU的基本信息和能力通告; ——与搅动功能相关的密钥交换、更新和同步功能; ——与DBA功能相关的

50、DBA参数读取和设置功能; ——用户端口配置功能(Configuration of User Ports)和管理; ——VLAN配置和管理; ——组播相关功能的配置; ——QoS相关配置,包括业务流分类和标记等; ——reset ONU等Action功能; 标准的OAMPDU和扩展的OAMPDU均应支持1518字节的最大帧长。 OLT和ONU的OAM报文的发送频率不受IEEE802.3-2005 Clause 57中“慢协议”规定的10帧/秒的限制。OLT对每个ONU发送来的OAM消息的处理能力和ONU对OLT发送来的的OAM消息的处理能力均不应小于100帧/秒,OLT向每个ON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