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基层探索唯常熟市:加快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秦猛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社会运行的“稳定器”、收入分配的“调节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江苏省常熟市自古就是“江南福地”“鱼米之乡”,综合实力长期稳居全国百强县第一方阵。近年来,常熟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基础社会保障和多层次民生需求,深入推进制度体系建设,为经济先发地区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贡献了常熟经验。一、做优顶层设计,建立“全面覆盖、精准滴灌”的制度体系立足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2、,持续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确保社会保障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推进社会保障扩面。紧扣“守住底线、保障基本”要求,持续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范围,不断织密民生保障网。一是实现全员覆盖。为在常熟就业、居住的非本市户籍人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宽落户限制,让更多外来人口通过落户享受更为优厚的福利待遇。二是确保全域推进。在不断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基础上,以建设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县、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等为抓手,大力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三是拓展全时服务。依托市、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以及众多银行网
3、点,打造“政银合作服务专区”等遍布城乡的2 4 小时自助服务大厅,为市民提供全天候的“家门口”社会保障服务。推动社会保障提质。一是完善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将社会保障标准与本地居民人均收入、消费支出、物价变动等因素挂钩联动,健全完善社保待遇、特殊困难群众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实现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1 8 连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1 1 连涨。二是健全多层次保障体系。按照政府指导、市场主导、自愿参保的基本原则,设立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险等普惠型商业补充保险,不断健全“医保+商保”“社保+商保”多层次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展保障内容、提高保障水平。确保社会保障公平可及。一是建立人员信息动
4、态监测预警机制。打通实有人口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平台、社会大救助平台等数据壁垒,动态掌握居民求学、工作、婚姻等基本数据信息,及时发现居民就医、失业、工伤等突发情况,精准定位需要帮扶的个体,自动匹配民政、医保、人社等帮扶政策,推动实现精准救助、高效救助,确保兜底保障不落一人。二是持续提升政务服务经办效率。以“减流程、减材料、减时限”为目标导向,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持续开展制度优化、流程再造,拓展社会保障服务“一件事”打包办、高频事项提速办、异地事项跨省办,实现“一网通办”“好办快办”,极大提升了群众办事效率。二、强化基础支撑,推行“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保障措施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5、合理拓展教育、医疗、就业等公共服务内涵,推动“民生七有”向“民生七优”提升,绘就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更温暖人心、更幸福贴心的民生画卷。提升托育服务质效,推动“幼有所育”向“幼有优育”转变。扩大婴幼儿托育、学前教育覆盖面,力争让每个家庭都不为入托入园而忧心。一是全力推动托育规范化、正规化建设。整治清退存在办学资832023质、消防安全等隐患的机构,构建以常熟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为核心、其他托育机构为补充的“1+N”普惠托育服务模式。扩大托育服务供给,目前全市共建有托育服务机构7 2 家,常住人口每千人口托位数3.2个,超过苏州市平均水平,2 0 2 3 年获省政府“普惠托育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地
6、方”表彰。二是健全多主体学前教育供给体系。在办好公办幼儿园的同时,创新国资办园模式。成立常熟市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公司等优质资源,合办幼儿园1 7 所,并积极引入优达思国际幼儿园、伦华第一幼儿园等高端民办幼儿园,形成“公办、国资、民营”多主体学前教育供给体系。全市累计建成幼儿园1 3 7 所,学前教育入学率、城乡幼儿园覆盖率均达到1 0 0%。打造优质教育体系,推动“学有所教”向“学有善教”转变。始终聚焦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努力办好让市民满意的教育。一是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持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学位供给,大力实施城区骨干教师支教乡镇计划,着力缩小
7、城乡教育资源差距。五年来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4 7 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4.3 万个,并获评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二是推动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双翼共进。坚持普通高中教育科学协调优质发展,建成省四星级高中7 所、占比达8 7.5%,高考主要指标连续1 2 年领跑苏州,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重点院校录取人数屡攀新高;持续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开展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获评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地区,普职比率先达到省级要求,让每个初中毕业的孩子都能够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三是持续办好高等教育和国际教育。建有全国县级城市第一所应用型本科高校常熟理工学院,每年超9 0 0 名毕业生
8、留在常熟就业,2 0 2 2 年横向课题到账经费超1.9亿元(位居苏州各县区第一),为地方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和创新支撑;中国内地第一所UWC(世界联合学院)一常熟世界联合学院于2 0 1 5 年落户,并拥有来自1 2 0 多个国家和地区、涵盖各个社会阶层的生源,毕业生常春藤等世界名校录取率位居全国前列,为常熟乃至国内学子打开了国际教育的新窗口。完善就业保障服务,推动“劳有所得”向“劳有多得”转变。实施积极就业政策,聚焦高校毕业生、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就业援助“码上到”快速响应机制,近年来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低于2%,常熟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5%。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
9、伐,增加优质岗位供给,及时出台“人才新政1 5 条”,引导优秀人才落户,持续优化全市近1 0 2 万名劳动力的人口结构,不断提升劳动者收入,2 0 2 2 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8 4万元(同比增长4.1%)。高度重视农村地区就业增收,通过盘活村级存量资源资产、鼓励“抱团”异地置业等方式,做大做优村集体经济。2 0 2 2 年,常熟229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平均可支配收入达1 4 7 1万元。健全三级医疗网络,推动“病有所医”向“病有良医”转变。持续健全市级综合医院、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三级诊疗体系,创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各1 家,建成
10、基层卫生机构联合病房2 4个,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成效明显,仅2 0 2 2 年市、镇两级合作会诊出具影像、心电、病理报告就达12.4万例。持续推动医疗服务数字化转型,探索实施智慧医疗项目,建成覆盖基层公立医疗机构的医疗云系统,推广普及远程诊疗服务;创新实施“名医工程”,围绕重点专科建设和群众就医需求引进名医团队,名医坐诊、远程诊疗让更多人“零距离”享受优质医疗,基本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市”。积极引进招商力宝妇产专科医院、海吉亚医疗集团等优质民营医院以及基层民营医疗机构,实现与公办医院的差异化互补,2 0 2 2 年全市民营医疗机构数量占比达4 7%。探索多元化养老路径,推动“老有所养
11、”迈向“老有颐养”转变。在常熟实有人口中,6 0 岁以上老龄人口数量占比达2 2%。近年来,该市强化普惠型养老服务供给,着力打造涵盖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的医养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体系,积极应对深度老龄化挑战。累计建成各类养老机构2 4 家、总床位8 5 0 0 余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机构床位数2 4 张(位居苏州各县区前列);推广“物业+养老”服务模式,建成标准化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 9 1家、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1 3 家、综合为老服务中心4家,实现养老机构村(社区)全覆盖,老年人晚年生活品质得到切实保障。与此同时,不断完善为老服务,通过适老化设施改造、创办老年大学、免费提供84责任编辑:
12、刘志刚基层探索唯宝公交及游园服务,全力满足老年人出行、生活以及精神文化等需求;提供家庭医生“增值包”“长护险”等服务,让老年人便捷高效地获取定制化医护资源,实现关爱到家、患病无忧。提高城市发展能级,推动“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转变。统筹推进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等工作,着力打造功能更加完善、品质持续提升的宜居之城。一是全力改善居住环境。在城市,不断拓宽保障性租赁住房房源筹集渠道,保障居民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压茬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老旧公寓房解危、城中村自主更新等工作,不断改善群众居住条件。2018年以来,全市累计改造老旧小区3 4 个,异地解危公寓1 2 幢,更新改造城中村3 0 个,受益居民超9
13、 0 0 0 户。在农村,紧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以农宅归并移位、违法建设治理、宅前屋后自治等举措,推动实施“千村美居”工程,已有超3 7 0 0 个村组(占比近8 0%)建成美丽村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历史性改善。二是全力优化生活配套。打造集高铁、高速、高架于一体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建成5条高架快速路、总里程达7 0 公里,“主城区1 小时到达南京、杭州,半小时到达苏州主城区、上海虹桥、苏南硕放机场和周边县区”的“两个一小时、四个半小时”目标加速实现,群众出行更加便捷。持续提升3 9 个现有商业载体服务品质,结合片区开发合理布局高端酒店、商业综合体等配套载体,扩大“1 5 分钟便民生活圈”覆盖面
14、,市民生活舒心度大幅提升。强化救济帮扶,推动“弱有所扶”向“弱有强扶”转变。建立“一户一册”帮扶机制,精准掌握困难家庭生活状况,通过设立公益关爱基金、开展“敲门行动”等举措,第一时间为困境儿童、独居老人、失独家庭等特殊群体困解难,在全省首创县域特困人员市级集中供养模式(累计收养特困供养人员4 2 3人),有效兜牢民生底线。构建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特互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举办系列公益性残疾人专场招聘会,靶向提供岗位推荐、政策宣传等援助服务,让特殊群体在自食其力、自力更生中提振信心、赢得尊重。三、树牢共治思维,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工作格局坚持把“民生所望”作为施政导向,
15、坚持政府保基本、兜底线、抓关键,鼓励社会资本和市民群众广参与、增活力、促多元,让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衡、社会保障更加精准完善、群众生活更加幸福美好。注重市场参与。常熟综合发展水平较好,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更加多元化。该市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工作原则,在深入调研群众需求、市场供给和现有布局的基础上,把适合由社会承担的“补充型”公共服务事项,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交由社会组织承担,更好地满足群众对国际教育、高端医疗、优质养老等高层次需求,形成“政府保基本、市场走高端”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注重慈善补充。常熟作为经济先发地区,民营经济发达,慈善公益事业基础扎实
16、、氛围浓厚。近年来,该市坚持发展和壮大慈善事业,构建以慈善总会为龙头、社会各界自觉参与的慈善大格局,全力打造慈善助学、助医、助残、助困、扶老等五大品牌项目,实现慈善救助与政府保障有效衔接,形成了“善美常熟”的城市慈善品牌。2 0 2 2 年,常熟慈善总会共发放善款和物资1.5 亿元,惠及困难群众6.7万人次。同时,针对肿瘤病人经济压力大、取药不方便等问题,全力争取中华慈善总会药品援助项目全国首个县级发药点落地,五年来累计发药金额超7 3 0 0 万元,服务病人超过6 2 0 0 人次。注重共建共享。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持续运行,离不开市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近年来,常熟坚持共建共享原则,持续创新工作举措,成功打造“睦邻空间”“汪桥阿姨互助养老团队”等群众互助型项目,推出“银龄互助一一时间银行”制度,将低龄老人的志愿服务时间存储,让其日后可享受等值志愿服务,形成“一代帮一代、低龄扶高龄”的良性循环。同时,大力弘扬无私奉献精神,依托全市1 6 0 0 多个志愿组织和3 0 万余名志愿者,围绕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等领域组织开展“微志愿”“微心愿”等志愿服务活动,仅2 0 2 2 年就开展志愿活动1 9.4 万场,志愿服务时长达5 5 9.7 万小时,志愿服务在常熟蔚然成风。(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常熟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