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课时 2 第一课时 预习指导 1、学生搜集林海音与《城南旧事》的资料,课上向同学介绍 2、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导入 1、(播放音乐《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
2、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这首李叔同1908年谱词的《骊歌》,由林海音《城南旧事》改编的同名电影而广为人知,这首歌含有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现在,请大家介绍林海音和她的小说《城南旧事》 2、作者简介: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生于日本大坂,3岁随父母返台,5岁来到北京,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作品有:处女作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 3、《城南旧事》简介
3、 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
4、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爸爸的花儿落了》是它的最后一部分 导入:林海音不仅是一位大名鼎鼎的作家,还是一位独具慧眼的编辑家,魄力非凡的出版人、每一部分都做得气气派派,有声有色,别人梦寐以求的殊荣对她是家常便饭;同时,她是一个幼年丧父的的刚强的长女,一个大家庭的敬老爱幼的儿
5、媳,一个作家的贤淑妻子,一个儿子、三个女儿的好母亲,许多文化人的好朋友,热情爽朗的“最理想的女主人”,著名诗人余光中是这样评价她的:文坛推崇,友情丰收,而且家庭幸福,亲情洋溢。这样一个光芒四射的成功的女作家,她是怎样在童年的告别声中长大的、今天让我们走进作家的童年。 整体感知 1、学生速读课文,概括提炼: ①从英子的角度概括小说内容。 ②从爸爸的角度概括小说内容。 明确: ①从英子的角度可以这样概括:本文主要记叙了英子参加毕业典礼时由眼前的的事物引发的回忆 ②从爸爸的角度可以这样概括:本文主要记叙了爸爸病床上的叮嘱;爸爸在六年前因英子赖床不起而惩罚她;爸爸爱花的故事;爸爸叫英子闯
6、练而让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爸爸去世。 (本环节有一定难度,如果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足以完成,可以作如下提示) ①同学们区别出写“眼前事”和“对往事的回忆”的段落, 写“眼前事”的段落中(文章第1、30-32、35-38、54-68段);写“对往事的回忆”的段落中(文章第2-29、33-34、39-53段) ②从写“眼前事”的段落中概括“以英子为角度”的内容;从写“对往事的回忆”的段落中概括“以爸爸为角度”的内容。 ③用“人物+事件”的思路逐一完成 2、深入情节,理清思路 ①插叙手法 这篇文章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那么作者是怎么样由眼前的事写到对往事的
7、回忆上去的?回忆部分从记叙顺序看,属于什么? 作者每次忆述往事,都是由眼前的事引发的。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通过忆述探病时爸爸说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又由礼堂的钟声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还没有想完,韩主任已经讲话了,我们也唱起了骊歌,又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进而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的经过;最后写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儿,听到老高的话,她清醒地意识到爸爸的花
8、儿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 可见,这篇文章是随着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叙下来的,采用了插叙手法,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②分析文章结构 请大家以“眼前的事”标准,按时间分析文章结构 ⑴第一部分:毕业典礼前(1—34段) 由夹竹桃花——(想起)病床叮嘱;由迟到——(想起)赖床被打;由钟声响了——(想起)爸爸爱花 ⑵第二部分:毕业典礼时(35—53段):韩主任讲话、唱骊歌、哭别——(想起)闯练做事 ⑶第三部分:毕业典礼后(54—68段):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不再是小孩子。 3、照应(伏笔) 文章中有现实,有回忆,用现实引出回忆,其中很多回忆又与爸
9、爸的话语有直接联系,内容丰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错而不零乱。 爸爸病床上的一席话中,有三句话照应后文提挈全文,请看课后习题一,想一想这三句话和文中的哪几件事相照应? (学生研读课文,相互讨论,大胆发言) ①“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爸爸叫英子闯练而让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 ②“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爸爸在六年前因英子赖床不起而惩罚她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 ③“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爸爸去世。 布置作业
10、 1、课后“研讨与练习”三 2、成长是一个永远也说不尽的话题。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有快乐的回忆,美好的向往,也有小小的烦恼。给自己列一个“烦恼清单”说一说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烦恼,选择其中自己最苦恼的一件事,仔细作些分析,与同学交流一下,写一篇日记,给自己的烦恼开一个“药方” 第二课时 研读赏析 (一)、人物形象 1、爸爸 ①学生重点研读文章第2-29、33-34、39-53段,根据人物的言行举止及相关的事件,用“我认为这是一个 的爸爸”的句式,说说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活动,教师相机点拨。) 大爱无言 爸爸表面严厉,实际上却
11、充满爱心。 爸爸善于教子,总是逼"我"去闯练。 爸爸注重感情,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 爸爸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②述说自身感受 用“爸爸,我想对你说……”的句式,对文中的“爸爸”或自己的爸爸说一句话。(课堂练习) 2、英子 ①从哪些地方我们可以感受到英子的成长? 明确:英子的长大主要表现为-- 学习非常用功,被选做代表为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从六年前的那一次后从不迟到。硬着头皮完成了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这件事。闻说爸爸去世而处乱不惊从容面对…… ②爸爸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呢?( 使“我”意识到不能
12、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负责;历练中培养不怕困难,敢闯敢练的坚强性格、敢于承担家庭责任的品质. ③以“英子,你真是好样的。……”打头,说一句(段)话。 (二)主题 1、怎样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话的含义? 是说作者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2、主题 本文节选自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原题为“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从题目就可以看出,这一部分实际上写主人公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文章通过对英子参加毕业典礼前后过程的描写和对爸爸的许多回忆,表
13、现了爸爸(上一代人)对孩子(下一代人)严格的要求、殷切的期望和深沉的爱,也说明了孩子只有经过严格的教育与大胆的“闯练”才能更快更好地成长。 (三)、表达技巧 林海音,六十年代就斐声台湾文坛,她的作品风靡海内外,广为流传。下面我们通过品读《爸爸的花儿落了》来感受其魅力。 (请同学们每人都找出一处文章精妙的地方。) 1、一语双关的文题(题目“爸爸的花儿落了”在文中有何含义?) “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 2、双线并行的结构(文章以什么为线索?) 文章一是以花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以花开头、以花结尾,中间也都多次提到花——是因为父亲喜欢花,
14、花让作者想到回忆起父亲,同时花也成了象征;以花来贯穿小说的始末,作为潜在的线索,这样可以做到使事件交错而不凌乱。)二是毕业典礼。,“两线相互辉映,既有利于情节的展开,又使两个人物主次分明,相映生辉。”(张百栋语) 3、别致生动的穿插 文章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穿插往事,但每次忆述往事都是由眼前的事引发的,这样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4、首尾圆合的照应(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的?) (比如①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②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
15、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③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④写她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校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可见,文章从“我的襟上”的“粉红色的夹竹桃”起笔,到爱花的爸爸病死,处处有伏笔,事事有照应,沉郁的氛围和丧父的伤痛一直笼罩着全) 5、质朴淡雅的语言(学生找出文中包含深情或含义深刻的语句) 文中人是最平凡的人;事,是最平凡的事,都是人们司空见惯的。但读者却能从这些人们司空见惯的人和
16、事中,感受到人性的美和人情的美。作者正是用这种质朴、淡雅、含蓄而深邃的语言拨动了读者的心弦 布置作业 1、小时侯我们总是“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盼望着长大”,长大后我们又常感慨“要是永远长不大该多好”。就这样,在盼望中,在害怕中,我们走向成熟。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感受呢?你是否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了呢?是什么时候、什么事情让你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的呢?请以此为内容写一篇小作文,题目自拟。300字左右。 2、课后“研讨与练习”二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品读课。首先通过听让学生走进故事,知晓背景、感知内容;然后让学生说起来,分析人物、感受成长;接着让学生品起来,探究技法、习得语感;最后让学生记下来,积累心得。整节课学生都处在耳听、嘴说、脑思、手写的"活动"中,力求体现余映潮先生"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的思想,力求体现新课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理念。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