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9主题文章THEMATIC ARTICLES产业转型视角下关中传统村落民居空间组合模式更新研究以韩城市王峰村为例Research on the Update of the Spatial Combination Model of Traditional Village Dwellings in Guanzho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Wangfeng Village in Hancheng City as an Example文/黄凯 李立敏(通讯作者)刘畅 HUANG Kai LI Limin&LIU Cha
2、ng黄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李立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刘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基金信息: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特色村镇保护与改造规划技术研究”项目(2019YFD1100700)中图分类号:TU241.5 文献标识码:A摘要:以韩城市王峰村为例,在产业转型的视角下,运用模式语言理论总结了民居空间组合关系的变化,探究了其模式的演变规律及其驱动机制,并针对现状民居空间组合模式存在的问题,从单一产业主导和复合产业主导两个方面提出弹性的更新策略,以期对处于产业转型期的传统村落民居空间的更新提供借鉴。关键词:产业转型、传统村落、民居空间、组合模式Abstract
3、:Taking Wangfeng Village in Hancheng City as an exampl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by analyzing the changes in the spatial combination rela-tionship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the evolution pattern and driving mechanism of its spatial combination model are ex-plored.Flexible ren
4、ewal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from the aspects of single industry dominance and composite indus-try dominance,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newal of traditional village dwelling spaces in the period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Keywords: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traditional village,resi-de
5、ntial space,combination mode一、引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指出“产业兴旺是基石,要推动农村三大产业融合发展”。在此背景下乡村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大多数传统村落的产业结构由单一化向复合化转型。伴随乡村振兴实践的不断深入,关中地区传统村落的村民自发地对民居空间进行无序的建设,造成空间利用不足、交通流线组织灵活性差、功能分区不合理的问题。如何将产业发展与村民需求相结合,有效引导民居空间的建设,对传统村落民居空间的保护和更新具有重要意义。050主题文章THEMATIC ARTICLES局的变化特征,提炼各时期民居空间组合模式并总结其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
6、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关中传统村落民居空间组合模式演变的驱动作用,进而提出更加适应产业发展且满足村民需求的空间组合模式。二、王峰村产业发展与民居概况1.产业发展王峰村位于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桑树坪镇西北部,全村共有576户,9个村民小组,1800余人。全村幅员面积9.6km2。王峰村的产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以粮食作物为主的传统农业阶段、以经济作物为主的新型农业阶段、复合产业转型阶段(图1)。目前,王峰村形成了依靠花椒种植业和古寨旅游业为主,加工业为辅的产业结构,处于多种产业融合发展的转型期。2.民居概况王峰村的民居主要分布在古寨和新村。古寨之上的民居保持着传统的民居样式,为青砖灰瓦的一层一进合院式建
7、筑,院落布局南北长,东西短,传统双坡屋顶。空间由正房、厢房和倒座构成。新村民居多为一层业界从产业发展的视角对传统村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与村落空间的关系上,涵盖两个方面。一方面停留在整体规划层面,如以产业联动为基础,提出精准的适应性营造策略13;以产业重构为先导,通过规划手段寻求村落的整合与重构4。另一方面从产业作用机制层面出发,通过空间改造和经济活动的开展从而充分挖掘村落资源,使其具备更好的产业推进价值5、6,或是基于产业驱动机制提出乡村振兴工作法7。以上研究着眼于产业特性下村落空间的形态表征,往往聚焦在村落公共空间的营造,偏向宏、中观两个尺度层面。微观层面下对民居空间的研究倾向于文化传承的
8、角度,研究内容包括民居的外观风貌810、空间特色11、空间结构12等。目前关于产业与民居空间组合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模式语言理论是亚历山大将“语言学、类型学和建筑学”三大学科统一而形成的理论体系,对于乡土聚落而言同样适用,从村民的需求、生活和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出发可提取相关模式语言13。民居空间组合关系的变化特征能够反应其模式的演变,因此,本文以韩城市王峰村为例,引入亚历山大的模式语言理论,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改革开放到近几年的民居,运用类型学的方法分析民居的功能空间、空间组织、空间布1 王峰村产业发展阶段图051主题文章THEMATIC ARTICLES的平屋顶窑洞建筑,在二层建有很小的工具间,
9、一进院落形制,多单侧建有厢房。王峰村在多种产业共同发展的作用下,其民居空间功能逐渐复合化,组合模式呈现多元化。三、民居空间组合模式的演变及其驱动机制1.空间组合模式的演变王峰村的民居多为一层,二层的民居占比很小,其垂直组合模式相对固定,一层为生活主层,一层屋顶为生产层。因此,本文研究重点是以生活主层为主的空间组合模式。根据复合功能的不同,民居类型可分为“居住”、“生产+居住”、“展览”、“展览+居住”、“商店+居住”、“农家乐+居住”六类。对其空间组合模式的演变分析主要从功能空间、空间布局、空间组织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中功能空间包括满足生活需求的客厅、卧室、厨房等生活空间,用于存放工具、晾晒加
10、工农作物的院落、屋顶、工具间等生产空间,用作展览用途的服务性空间以及作为农家乐、商店的经营空间。各时期民居空间组合模式的总结如下(表1、2)。时期民居空间类型实例图片实例平面图空间组合模式备注1949年至改革开放居住杨虎城旧居模式A新村薛某民居模式A古寨荒废民居模式B新村某民居模式B改革开放至2016年生产+居住表1 1949年至2016年民居生活主层空间组合模式052主题文章THEMATIC ARTICLES1)1949年至改革开放期间空间组合模式王峰村自建国至改革开放前这一时期,民居集中在古寨之上,民居空间组合模式可分为两种,模式A为三合院式,正房的厅堂和卧室串联,一般在院落的东侧布置厢房
11、;模式B为四合院式,厅堂和卧室相对独立,通过院落相互联系,院落东西两侧布置厢房。两种模式的功能空间都比较单一,只满足村民日常生活起居需求。2)改革开放至2016年期间空间组合模式改革开放后,伴随经济的不断增长,人口数量的增加,民居的建设开始向古寨之外转移。民居的布局仍为院落式,院落作为中介空间联系着各个功能空间。院落尺度也逐步扩大,呈现南北见方的布局。这一时期民居的生活空间向现代化改变,客厅、卧室、厨房、卫浴等空间相互独立,与此同时还增加了专门储藏生产工具和晾晒农作物的生产空间,民居空间的功能逐渐复合化。其空间组合模式也分为两种,模式A为二合院式,由正房和一侧厢房构成。比如新村薛某民居是199
12、0年代由古寨搬迁下来后建造的,形式为合院式平屋顶窑洞式,一侧设室外楼梯直通屋顶。正房屋顶建有一小工具间,主要用于储藏工具和晾晒完的花椒。一层院子东侧为半开敞的生产间,内置小型花椒烘干机;模式B为三合时期民居空间类型实例图片实例平面图空间组合模式备注展览+居住商店+居住生产+居住与改革开放至2016年的民居保持一致2016年至今农家乐+居住古寨薛某民居桥头商店薛辉农家乐表2 2016年至今民居生活主层空间组合模式053主题文章THEMATIC ARTICLES院式,由正房、一侧厢房和倒座位置的房屋构成,室外楼梯移到院落外部,使得生产行为更加方便。3)2016年至今的空间组合模式2016年以后,旅
13、游业兴起,民居空间的类型更加多样化。古寨之上闲置的传统民居一部分原貌保存,一部分重新修缮用作旅游展示的服务空间。“展览”类民居已无村民居住,其空间组合模式与早期“居住”类民居保持一致;“展览+居住”类民居也位于古寨之上,为传统的窄院式民居。此类民居的空间组合模式是在“居住”类民居A模式的基础上演化而来,其空间组织以院落空间为核心,向四周辐射。正房客厅居中,两侧为卧室,保留着类似传统“一明两暗”空间秩序性。倒座位置增加展示区与厨房相连,为半开敞式经营性空间;“生产+居住”类民居空间组合模式近几年并无多大改变,与改革开放后此类民居的空间组合模式保持一致;“商店+居住”类民居的空间组合模式是在“生产
14、+居住”类民居模式A的基础上在围墙的一侧向外增加功能空间形成三合院式。此类模式的变化较大,适用于占地面积较大的民居。如桥头商店,进入商店必须经过大门到庭院,然后到达商店。商店与厨房、淋浴间相互串联,生活空间与经营性空间相互穿插。院落、一层部分屋顶与2 空间组合模式演变特征3 空间组合模式演变的驱动机制054主题文章THEMATIC ARTICLES二层屋顶竖向联系,共同满足生产的空间需求;“农家乐+居住”类民居的空间组合模式是在“居住+生产”类民居模式B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将正房、厢房、倒座位置的房间部分或全部改为对外经营性空间。如薛辉农家乐就是由原有的居住空间改造而成。院落空间扩大,搭建顶棚
15、作为就餐区,正房与西厢房各留出一间做包厢。二层在正房后侧建有工具房,方便花椒的晾晒与储藏。此类民居生活空间被压缩,对外经营性空间增加。综上,从早期的功能单一型民居到现在功能复合型民居,其空间由单一的生活空间通过部分空间功能重置和空间新植的方式转变为生产生活和销售经营为一体的复合空间,在空间布局上,院落的尺度逐步扩大,房屋的布置更加灵活,空间组合模式的演变呈现趋同产业动态变化的特征(图2)。2.空间组合模式演变的驱动机制产业结构发生转型,主导乡村经济的要素发生改变,并对民居空间产生了新的需求,村民作为空间的主导者和支配者,为追求更高的利益就会自发地对居住空间进行改造。以产业特征为主要导向的民居空
16、间在产业转型的驱动下,通过改变建筑的布局、重置或增加新功能空间来满足村民生产生活需求,从而形成新的空间组合模式。王峰村民居空间组合模式的演变特征与产业转型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图3)。1)1949年后至改革开放前该时期社会生产力低下,产业模式以传统农业为主。村民作为民居空间更新实践的主体,其需求以满足小农经济为主。此时的空间更新处于一个平稳期,民居空间的组合模式相对固定。2)改革开放到2016年期间该时期产业模式发生转变,村民开始大面积种植花椒,经济迅速增长。产业的转型驱动村民需求的增长,对于生产空间的需求增大。原有的建筑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种植业的转型发展,此时村民自发地进行空间更新改造。院落的扩
17、大与平屋顶形式的出现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生产需求,此时民居空间的功能开始复合化,组织关系复杂化。3)2016年以后该时期政府力量介入开始发展旅游业,推动了村民追求更高的利益,进一步促进了空间更新的进程。旅游业的发展使得民居的部分居住功能置换为商店、餐饮等功能。此时,民居空间被赋予了新的复合型功能。四、现状民居空间组合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产业转型期的传统村落,其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村民在整个更新过程中处于主导者的地位。因此村民自发进行的民居空间建设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自组织模式,缺乏政府、规划设计者和投资者等其他主体的干预,同时缺少对产业结构转型和生产生活方式变迁的考虑,导致空间组合模式呈现多样化,空间面
18、临各种各样的问题。1.空间利用不足传统民居在小农经济阶段下,空间功能种类单一,对空间的需求度低,院落尺度较小。而现有民居在当前产业结构下对空间的需求度增长,盲目扩大院落尺度,增加房间数量导致许多房间被闲置,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2.空间交通流线组织灵活性差除“展览”类民居外其他四类民居的行为流线可归纳为生活流线、生4 行为流线示意图055主题文章THEMATIC ARTICLES产流线、销售经营流线三种,销售经营流线分为对游客和村民自身两种。从四类民居的行为流线(图4)可以看出现状民居的空间组织整体为并联式,通过庭院联系各个空间,但部分空间相互穿套的现象也普遍存在,生活流线与生产、销售经营流线相
19、互交叉,使得空间的可达性和便捷性减弱。“展览+居住”类民居展示空间与生活空间并列布置使得生活流线与销售经营流线在入户后的庭院处交叉;“生产+居住”民居的生产空间主要在屋顶,庭院为复合空间,其流线主要在庭院处交叉;“商店+居住”与“农家乐+居住”两类民居的流线包含对内对外两种人群,流线交叉集中在入口和庭院两处。3.空间功能分区不合理现有民居的空间功能种类不断增加,与现代生活方式逐渐趋同,但其功能分区仍延续传统的方式。其整体院落布局对生活功能和其他生产经营性功能的划分缺乏对空间对内使用和对外使用的考虑,其单体建筑布局对生活空间的功能划分缺乏对空间私密性、干湿分区、动静分区的考量。五、民居空间组合模
20、式的更新策略1.空间组合模式更新的原则与目标针对上述问题,同时结合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往后将会有更多的民居空间与产业相结合,产生新的空间。与产业结合的民居与原始民居最本质的区别就是空间使用功能和使用主体的差异,不同的使用功能需要不同的空间载体作为依托。伴随产业的转型发展,政府、投资者和游客等主体将会介入到空间的设计实践中,这将会对民居空间使用的合理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产业转型驱动下村居需求是民居空间更新的内在动力,因此要明确以满足村民需求为主,同时兼顾未来产业发展的更新原则。更新的目标在于通过空间组合模式的更新满足村民生活与生产经营的需求,充分利用各个空间,合理安排空间布局,优化交通流线,植入现代
21、民居类型首层空间组合模式二层空间组合模式备注单一产业主导生产+居住商店+居住展览+居住农家乐+居住模式A模式B复合产业主导表3 民居空间组合更新模式056主题文章THEMATIC ARTICLES参考文献1 王竹,徐丹华,钱振澜,郑媛.乡村产业与空间的适应性营建策略研究以遂昌县上下坪村为例J.南方建筑,2019(01):100-106.2 徐小东,张炜,鲍莉,刘梓昂.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产业适应性设计与实践探索以连云港班庄镇前集村为例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20,35(06):101-107.3 徐小东,刘梓昂,徐宁,张炜.多元价值导向下的产业型乡村规划设计策略以东三棚特色田园乡村为例J.小城
22、镇建,2019,37(05):40-48.4 林祖锐,常江,刘婕,田梦思.旅游发展影响下传统村落的整合与重构以河北省邢台县英谈传统村落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5(06):32-38.5 吴晓松,王珏晗,吴虑.南粤古驿道驱动乡村转型发展研究以西京古道韶关乳源-乐昌段为例J.南方建筑,2017(06):25-30.6 吴艮,周裕钧,程堂明,汪方胜.产业内生发展动力下传统村落复兴路径研究以铜陵市龙潭肖村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9,37(12):67-77.7 陈晨,杨贵庆,徐浩文,王昱菲.地方产业驱动乡村发展的机制解析及规划策略以浙江省三个典型乡村地区为例J.规划师,2021,37(02):2
23、1-27.8 车震宇,钱祎,姜沛辰.空间景区化下普通民居外观组合改造模式研究以新疆吐鲁番吐峪沟夏村为例J.南方建筑,2021(05):144-150.9 林志强,沈大炜.南宁市传统村落风貌评价与保护研究J.规划师,2016,32(S2):105-109.10 刘一达,赵丹.辽西地区农村住宅的更新模式探析J.中外建筑,2021(05):127-134.11 梁园芳,吴欢,马文琼.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关中渭北台塬传统村落的空间特色及保护方法探析以韩城清水村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9,26(S1):116-124.12 李晓峰,周乐.礼仪观念视角下宗族聚落民居空间结构演化研究以鄂东南地区为例J.建筑
24、学报,2019(11):77-82.13 沈环艇,王冬.本土建筑创作与本土模式语言来自乡土聚落的启示J.华中建筑,2012,30(09):147-150.图表来源均为作者自摄与自绘功能性空间以此提升居住品质并适应产业转型。基于以上原则与目标,将四种复合型民居分为两类:单一产业影响下的民居与复合产业影响下的民居。针对每类民居提出弹性的更新策略,更新模式见表3。2.单一产业的民居空间组合模式单一产业主导的民居空间主要由生活空间和生产空间构成,两者相互交融。在平面组合上增加交通空间,一方面有效避免生产行为与生活行为的互扰,加强两个空间之间的隔离,做到产居分离;另一方面加强了各空间之间的联系,流线组织
25、更加明确。增设入口门厅,形成生活空间的单独入口,同时将卫生间整合到室内布局中满足现代的生活需求。生活功能的主要空间以客厅为核心并联卧室,辅助功能空间通过交通空间进行并联,三者共同组合成生活空间。保持院落空间的功能复合性,闲置时为生活空间的一部分,农忙时为生产空间。交通空间可采用室外玻璃连廊的形式,使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相互独立且又具有联系,同时保证生活空间的采光需求和窑洞立面风貌的保持。在竖向组合上首层以生活空间为主,二层为生产空间,在竖向上实现动静分区。3.复合产业的民居空间组合模式复合产业主导的民居空间功能多样,生活空间被压缩的问题显著。可考虑在竖向上增加生活空间,在正房上方增设一层卧室、起
26、居室等功能空间,可采用砖混结构,同时增设楼梯间增强竖向空间之间的联系,保证空间的充分利用;其次,平面组合模式的更新与单一产业主导的民居空间组合模式相似,不同点在于对外经营性空间沿道路布置,并设置单独入口,避免空间互扰、流线交叉,三大功能空间围绕走廊空间和院落空间相互联系,实现各空间的相互独立且又具有联系。复合产业主导的民居空间组合模式是在单一产业主导的民居空间组合模式之上演变而来,未来产业更为发展时,单一产业主导的民居可根据此更新模式来增加农家乐、商店、民宿等经营性空间。六、结语民居空间作为村落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转型下,其空间更新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这一变化要依靠自身需求与产业发展相适应。本文基于模式语言理论,针对产业转型下民居空间存在的问题从空间组合模式出发提出弹性的更新策略,结合村民需求和产业发展两个方面,为村民提供了一个直观的空间组合模式。各家可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更新模式,希望为处于产业转型期的传统村落民居空间的更新提供借鉴帮助。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