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高考地理主观题分题型训练 影响意义类 1.(2021·安徽宣城·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薄皮核桃是新疆和田地区种植面积最大的林果树种,一般高达3-5米,根系较深,每年9月下旬采摘,种植的行距一般在8米左右。核桃树需嫁接,且在嫁接后的2年内一般不能生产。近年来受市场行情等影响,种植核桃的收益呈下降趋势,为增加农民收入,和田地区积极探索开展“核桃林下套种蔬菜”技术。下图为新疆和田地区地理位置示意图。 (1)从气候的角度推测新疆和田核桃树的生长习性。 (2)简述林下套种蔬菜对提高核桃园经济效益的好处。 (3)分别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和利于生长的角度指出林下套种的
2、蔬菜应具备的特征。 (4)随着核桃树的生长,林下作物的正常生长受到影响而不断减产。为保障果农收入,请从林下空间的有效利用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 2.(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疆是我国盐碱化土地面积分布较广、土壤积盐较重的地区。已有相关研究报道,盐生植物对土壤盐分具有明显的吸收积累作用,对盐碱地有明显改良作用。枸杞作为盐碱地改良的先锋物种,其生长较慢,覆盖面积小,枸杞间作其他作物,可充分发挥生物改良盐碱地的优势,有助于改良盐碱地,同时提高土壤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新疆沙湾县境内安集海垦区中心腹地下野地镇,通过设置实验:枸杞间作苜蓿、枸杞间作油菜、枸杞间作
3、碱蓬、枸杞单作(对照),研究盐碱地枸杞不同间作模式下土壤水盐的变化,为盐碱地改良和利用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1)简析新疆盐碱化土地面积广、土壤积盐较重的原因。 (2)归纳四种枸杞间作模式的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的变化规律。 (3)说明枸杞间作模式对改良盐碱地的作用。 3.(2021·广东·金山中学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冬小麦,一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次年夏季5月底至6月中下旬收获。生长期的自然条件对小麦产量影响大,同时也与麦田灌溉合理密不可分,麦田灌溉有三个关键时期:一是小麦播种至萌芽前的“蒙头水”期,二是小麦拔节后至抽穗前“临界期”,三是开花至灌浆期间的“第二临界期
4、 河南省是我国冬小麦全的重要产区。2017年初,河南为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省,专门出台了“四优”(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林果)农业产业发展的方案。目前,省会郑州已建设成为农产品“买全球、卖全国”的一站式农产品物流中心。构建农产品省内3小时到达、国内24小时到达、国际48小时到达的快速物流桥头堡。下图为河南省地形图。 (1)简述“蒙头水”在小麦全生育期生产过程中的主要作用。 (2)推测河南冬小麦生长期的不利自然条件。 (3)从土地角度分析河南省发展“四优”农业的理由。 (4)说明国际农产品物流中心选址郑州的主要原因。 4.(2021·山东·模拟预测)阅读图文资料,完
5、成下列要求。 冻土是指0℃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多年冻土下界是出现多年冻土的最低海拔,影响其高度分布的因素与雪线相同,主要是温度和降水。积雪对地表土层主要起保温作用,湿润气候条件下降雪量大,积雪厚度大。下图示意多年冻土下界随干湿程度的变化。 (1)分析从大陆性到海洋性气候区,雪线变化的原因。 (2)用曲线表示北半球多年冻土下界的纬度变化。 (3)分析由亚大陆性向海洋性气候过渡时,多年冻土下界上升的原因。 5.(2021·全国·模拟预测)下图为我国长江经济带地区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题目。 (1)城市的兴衰往往与交通息息相关,图中A城市曾经凭借运河得到充分发展,但
6、是由于____和____的原因,该城市的发展明显受阻。 (2)B城市属于四大地区中的____地区。近年来,该城市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三极”中的____城市群,承接上海等地的产业转移。与上海相比,B地的服务范围更____。 (3)C地要利用好长江主轴线的辐射带动作用,依靠____通道,提升南翼支撑力。同时可以利用自身地理位置的优势,发展____贸易。 (4)过去十年,安徽省一直是华东各省份当中流出人口最大的一个省,简析这种人口迁移给安徽带来的不利影响。 6.(2021·山东·高三专题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热资源是来自于地球内部岩浆、储量巨大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其开发利用对
7、我国节能减排、治污降霾、改善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渭河盆地是地壳运动形成的断陷盆地,盆地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2021年3月,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地质专家许教授指导下,对渭河盆地开展了以“渭河盆地地质和地热资源”为主题的考察活动。许教授说地热资源可用地温梯度来反映,地温梯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下图为渭河盆地地温梯度平面分布图。 (1)研学小组查阅地质资料发现,渭河盆地自开始形成以来,主要表现为大幅度的沉陷,地壳垂直运动差异较大。指出渭河盆地区域沉陷过程中岩层发生的变化。 (2)研学小组研究了渭河盆地地温梯度平面分布图,并计划运用网络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影
8、响该地地热资源分布的因素。说明渭河盆地地热资源的分布特征,及研学小组查阅资料进行网上搜索时需输入的“关键词”。 (3)通过本次研学活动,研学小组对渭河盆地地质状况和地热资源分布等有了深入了解。根据研学成果,他们建议当地旅游部门利用地热资源,沿断层寻找温泉开发旅游项目。说明断层在温泉形成中的作用。 7.(2021·辽宁·东北育才学校高三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发生在西太平洋国际海域的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8.1度,东经142.6度,震源深度约10公里。日本气象厅随即发布了海啸警报称地震将引发约6米高海啸,后修正为10米。其中大船
9、渡市的海啸浪高达23.6米,相当于楼高8层的滔天巨浪。 材料二:2019年中国和日本部分数据比较表。 石油自给率(%) 能源消费总量(亿吨石油当量) 人口数(亿) 核电站全国发电总量的比重(%0 日本 0.2 5.8 1.28 34 中国(大陆) 50 20.3 13.3 1.12 核电站主要用铀-235裂变产生的能量来发电,它不排放CO2,产生的核废料也绝对封存。核电站运行需要大量冷却水。一座100万千瓦的核电站每年需要铀燃料30~40吨,而相同功率的火电站需要耗煤300~400万吨。 材料三:日本福岛核电站因地震导致核泄漏,放射性物质一部分随大气扩
10、散,一部分随水流出,排入大洋。 (1)简析海啸对大船渡市破坏严重的主要原因。 (2)从能源产消角度分析日本选择核电为主力能源的主要原因。 (3)指出影响排入太平洋核废水处理水扩散的主要因素。并分析这些核废水处理水可能带来的危害。 8.(2021·吉林乾安·高三月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根据新疆目前的农业灌溉模式,要想实现对灌区水量的持续供给,修建大型水库蓄水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但很多水库在建成之后,其坝后(水库下游)地区的土地出现的盐碱化,使得土地被迫弃耕。土壤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地下水临界深度”,指的是不引起土壤严重积盐、且不危害农作物生长的最小地下水埋深。下图为干
11、旱区平原某地水库坝后土壤盐碱化过程图,此地土壤以粉砂壤为主,透水性强。 材料二 我国西北地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土壤本身的含盐量较高,而传统的漫灌方式容易抬高地下水位,造成次生盐碱化。因此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特别是新疆,微喷灌和滴灌技术得到大力推广,但仍然会有一部分盐分积累于作物的根系区(如下图),因此必须在特定的时间放水压盐,如引塔里木河水灌溉压盐,而灌溉压盐又会对河水水质产生重大影响。 (1)据材料一,描述干旱区平原某地水库坝后土壤盐碱化过程。 (2)此地减轻盐碱化的措施有哪些? (3)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若在塔里木河上游引水进行灌溉压盐,减少作物的根系区的盐分。试
12、分析灌溉压盐过程。 9.(2021·山东淄博·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坦噶尼喀湖(下图)是非洲第二大湖,平均水深570米,最深处可达1470米,属于典型的永久分层深水湖(水温垂直差异显著且稳定),受此影响底层水体上升运动不显著,仅存在东南信风驱动的季节性上升流。流域内年降水量820-1600毫米。过去坦噶尼喀湖鱼类资源丰富,水质较好。后来受全球气候变暖、流域内毁林开荒及沿岸工业和城市的排污等影响,资源和环境不断恶化。2008年12月沿岸国家成立了坦噶尼喀湖流域管理局,对坦噶尼喀湖流域的资源和环境保护进行统一规划、协调和管理。 (1)分析坦噶尼喀湖湖底水体难以产生上升运动的
13、原因。 (2)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问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问题①: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坦噶尼喀湖生态环境的危害。问题②:分析流域内毁林开垦对坦噶尼喀湖生态环境的危害。 (3)说明沿岸国家为保护资源和环境而设立坦噶尼喀湖流域管理局的原因。 10.(2021·全国·高三月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至余杭(今杭州市北部),北到涿郡(今北京市以南),全长2700多公里,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下图为隋朝大运河线路图。 (1)说明隋朝大运河开凿的有利条件。 (2)分析隋朝大运河对我国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3)隋朝大运河对当今社会依然影响重大,请说明其对当今社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