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04讲 材料作文结构与思路目录高考作文一直是语文试卷的重头戏,在“得语文者得天下”得形式下,作文更是重中之重。考查写作能力,除了考查立意,也就是作文的主旨(议论文是指论点或者论题)的准确鲜明,那就当属行文结构和构思的思路了因此,得分的高低还真取决于结构的安排,和行文思路的写作。考试说明中的作文部分对结构的两个基本要求是“结构完整”与“层次分明”,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开头与结尾的构思;(2)段落与层次的安排;(3)过渡与照应的设置。新高考语文最后一道大题写作,考查的是考生写作能力,其中包括审题立意、选取素材、写作技巧等,在教材中是有其依托的。针对高考这道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对教材中出现的
2、文本进行归纳总结。劝学明确提高自己弥补自己善于积累善于坚持劝学结构上是总分关系。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从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四个方面阐述了学习不可以停止的原因。本文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一中心论点,取譬设喻,生动而深刻地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和对学习应持有的态度,说明学习可以增长才干、培养品德,以及学习必须勤于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道理。师说明确古之学者必有师纵比圣人无常师师说本文论述了从师之道。第二段论述四层意思:第一层: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第二层:正面概论教师的职能:传道、授业、解惑。第三层:反面论述无师不能解惑,从理论上阐明从师的必要性。第四层:正面提出择师标准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第二段批驳三种人:第一种是“今之众人”;第二种是“家长”;第三种是“士大夫之族”。 文章论述了教师的作用和从师求学的原因,说明了古之学者必有师的道理,通过古今师风、学风的对比,批判了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风气,也赞扬了乐于从师的风尚。考点一 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和结构写好一篇议论文,除了要有正确、鲜明的论点,有典型的论据和恰当的论证方法以外,还必须合理安排它的论证结构。合理安排论证结果,也就是要对议论文的全文进行总体设计。这个总体设计的前提,是认真分析和研究文章中所要阐述的观点和材料,弄清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这个材料与那个材料之间的联系,然后形成一个合乎逻辑的思路,进而合理安排文
4、章的论证结构。同学们写议论文常犯的毛病是对观点和材料缺乏必要的分析和研究,只停留在表面的一般认识上,于是只能把一个一个的材料罗列在那里,忽略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就不可能安排好它的论证结构,文章结构松散,势必缺乏说服力。论证的结构没有一套固定不变的模式。合理安排论证结构,是为了更好地阐明中心思想,正确地论证观点,用论证的逻辑力量来“征服”读者。在议论文中常见的论证结构主要有以下四种:一、并列式在论证中,文章的几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就是并列式。这是经常使用的一种结构方式。写作时,根据需要,大体有两种情况:1是为了论述方便,说理清楚透彻,把文章的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
5、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并列的。2是在论证过程中,为了充分摆事实,讲道理,把几个论据并列起来。并列关系的顺序安排可以灵活,但是应该考虑并列关系的几个方面的轻重程度及其相互关系。一般的说,应把最重要的放在最前面。当然,有时几个并列的方面并没有程度的差别,安排顺序时只要符合一般的思维习惯就可以,不一定有严格的次序。从形式上说,为了使读者一目了然,几个并列的层次或段落,可以在前面标以“第一”、“第二”、或“首先”、“其次”等。二、对照式在论证中,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对比,或者是用另一种事物(或意思)来烘托某一种事物(或意思),就是对照式。运用对照式,目的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对照,突出说明其中一个方
6、面的正确性,因此。写作中往往是对一个方面用墨多些,做为论述的重点,另一方面却起烘托、陪衬的作用。三、层进式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这就是层进式的结构。“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接着加以分析,然后综合起来,指明问题的性质,给以解决的办法。”(毛泽东反对党八股)这样的顺序,大致体现了层进式结构的一般思路。为了使文章富于说服力,又容易被人接受,我们写议论文时常常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或由抽象到具体,由读者熟悉的到读者不熟悉的顺序展开论述。四、总分式论证的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就是总分式的论证结构。有时是先总说后分说,有时是
7、先分说后总说,也有时是先总说,后分说,最后再总说。写议论文时,往往并不是单纯采取单一的论证结构方式,而是几种方式的综合运用。当然,写议论文也并不是只有以上这几种论证结构,而且我们写文章时也不可能用这四种形式去硬套,内容决定形式,采用哪一种结构方式,首先取决于内容的需要。让人三分不为低“让半句烟消云散,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是先哲留给我们的千古遗训。细想起来,这句遗训颇有生活哲理。人生于群体之间,与人难免有言差语错,磕磕碰碰,有时甚至会产生口角争执,矛盾冲突。在这时,如果一方先示忍让,对方往往也会大气顿消。刚才好似电闪雷鸣,瞬间却又月白风清。这种神奇般的效应,实属谦让的功劳。至今广为传颂的“廉蔺交
8、欢”的故事就是典型的一例。蔺相如原是一个宦官头目的门客,出身卑贱,地位低微,可他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会”上维护了赵国的尊严,被拜为上大夫,继而擢升为上卿。而素有“攻城野战之功”的廉颇却认为蔺相如“素贱人”,“徒以口舌为劳”,对其位在自己之上一直耿耿于怀,并扬言“必辱之”。面对廉颇如此凌人的盛气,蔺相如没有觉得自己正义在手,可以凭借权大势盛给廉颇以迎头痛击,而是处处礼让,甚至“引车避匿”,坚决不与之争锋。由于蔺相如有着“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宽大胸怀和敢于予同列以最大限度的忍让,终于使廉颇深为感动,以至“负荆请罪”,成为“刎颈之交”。试想,如果蔺相如与廉颇一样不肯忍让,抑或听信怂恿,针锋相对,
9、两虎共斗”,那么后果恐怕将不堪设想。正是蔺相如的忍让,忍出了将相的安定团结,让出了赵国的昌盛强大。可是,有的人却意识不到这一点,认为别人的让步便是怯弱的标志。于是,为不了鸡毛蒜皮一点小事,或者得理不饶人,或者无理争三分,口枪舌剑,从不示弱。有的甚至出言不逊,大打出手,不但影响了和气,影响了工作,还影响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有百害而无一利。古人云:“有容乃大,能让为高。”古人尚且能够知晓“忍”与“让”的道理,我们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更有义务忍出一个融洽和悦的人际关系,让出一种团结互助的工作环境,营造一种安定舒适的生活氛围。当然,我们所提倡的忍让是指对于人民内部那些非原则性的问题,对于
10、敌对的阶级,对于原则问题,我们应当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决不姑息忍让。让我们都来加强自身的忍让修养吧,因为它是我们团结的粘合剂,是我们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改:“让半句烟消云散,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是先哲留给我们的千古遗训。细想起来,这句遗训颇有生活哲理。古人云:“有容乃大,能让为高。”古人尚且能够知晓“忍”与“让”的道理,我们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更有义务忍出一个融洽和悦的人际关系,让出一种团结互助的工作环境,营造一种安定舒适的生活氛围。蔺相如原是一个宦官头目的门客,出身卑贱,地位低微,可他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会”上维护了赵国的尊严,被拜为上大夫,继而擢升为上卿。而素有“攻城野战之功”
11、的廉颇却认为蔺相如“素贱人”,“徒以口舌为劳”,对其位在自己之上一直耿耿于怀,并扬言“必辱之”。面对廉颇如此凌人的盛气,蔺相如没有觉得自己正义在手,可以凭借权大势盛给廉颇以迎头痛击,而是处处礼让,甚至“引车避匿”,坚决不与之争锋。由于蔺相如有着“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宽大胸怀和敢于予同列以最大限度的忍让,终于使廉颇深为感动,以至“负荆请罪”,成为“刎颈之交”。可是,有的人却意识不到这一点,认为别人的让步便是怯弱的标志。于是,为不了鸡毛蒜皮一点小事,或者得理不饶人,或者无理争三分,口枪舌剑,从不示弱。有的甚至出言不逊,大打出手,不但影响了和气,影响了工作,还影响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
12、有百害而无一利。人生于群体之间,与人难免有言差语错,磕磕碰碰,有时甚至会产生口角争执,矛盾冲突。在这时,如果一方先示忍让,对方往往也会大气顿消。刚才好似电闪雷鸣,瞬间却又月白风清。这种神奇般的效应,实属谦让的功劳。至今广为传颂的“廉蔺交欢”的故事就是典型的一例。试想,如果蔺相如与廉颇一样不肯忍让,抑或听信怂恿,针锋相对,“两虎共斗”,那么后果恐怕将不堪设想。正是蔺相如的忍让,忍出了将相的安定团结,让出了赵国的昌盛强大。当然,我们所提倡的忍让是指对于人民内部那些非原则性的问题,对于敌对的阶级,对于原则问题,我们应当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决不姑息忍让。让我们都来加强自身的忍让修养吧,因为它是我们团结
13、的粘合剂,是我们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总结:议论文写作中常见常用的结构导图,以使写作结构严谨,快速成文。考点二 议论文写作中平行结构的类型和作用议论文结构中较为常见的是平行结构。平行结构是指在论证某个观点或论题时,将其分解成具有一定联系的几个方面来加以论述,而这几个方面都是从属于中心论题或观点的,它们之间地位平等,呈平行关系,故称平行结构。依据平行结构与论点(或论题)的关系,我们可以将其大致分成如下几类。一、分解类。论证中平行结构的几个方面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恰似文章结构中的总分关系。如初语教材中理想的阶梯一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奋斗是理想的阶梯”,并列的几
14、个部分可以说是对“奋斗”一语的分解与具体化:1、刻苦勤奋,是理想的阶梯;2、珍惜时间,是理想的阶梯;3、迎难而上,是理想的阶梯。一些抽象的文题,如知识就是力量、时间就是一切等常用此类结构布局谋篇来进行论证。二、阐述类。论证中平行的几个方面是对中心论点的属性和思想意义的揭示与阐发,是作者对某一论题思索认识的结果。比如某年华东六省中学生作文大赛中的一篇夺魁作文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作者在辩证地引出学习、工作应有这种精神后,便用了一组平行结构来阐述它的含义:1、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2、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3、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进取开拓的精神;4、这山望着那山高,
15、是一种力争上游的精神。此类形式最能显示出作者思维的深刻程度。阐释类的议论文,如谈理想、说自信等,很适宜采用此类结构。三、利弊类。议论文常要论述某种主张、做法,而要证明应不应这样做,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谈作用说危害了。比如宋代罗大经的鹤林玉露中有一篇精短议论文勤有三益,作者为了说明“为人当勤劳”这一观点,就采用了如下的平行结构:1、勤劳,可以有所获免饥寒也;(创财)2、勤劳,可以有所劳延寿考也;(健体)3、勤劳,可以有所事远淫邪也。(修身)又如95年高考优秀作文有一篇作文叫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作者在论证时,也用了此种结构:正确态度:宽于待人,严于律己。1、宽于待人,才会有知人之智;2、严于律己,则会
16、有自知之明。论述得既简明而又颇有深度,得了很高分数也就不足为怪了。论述主张、做法类的议论文常用此形式,如学生要不要参加家务劳动、课外阅读小仪。一般来讲,在应试议论文的写作中,适时恰当地采用平行结构,有如下一些好处:首先,能使文章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议论文重在阐明道理,而要说明某个问题,如能分成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往往可以使议论显得有条不紊,多而不乱。其次,从议论的力度和效果来看,采用平行结构往往能使议论气韵酣畅,有如重浪排闼,给读者造成强烈印象,从而增强了议论的说服力。再次,议论时恰当合理地采用平行结构,能显示出作者在特定的思维范围内的不同指向的深度开掘,体现出作者思维的深刻程度。我们可以说,
17、平行结构是应试作文写作中快速成文的有效方法之一。考点三 议论文拓展论述思路方法指津(一)横向拓展点拨学生写议论文,侧重议论“为什么”时。那么,在中心论点前面冠以“为什么”后,就可把它看作一个问题来思考,有哪些理由可以用来回答这个“为什么”尽可能想得多一些;接着把每一方面的理由概括为一个陈述句,使之成为分论点;再斟酌这些分论点,进行取舍、组合,使分论点之间形成平行、并列的关系。A、方法:确定中心论点思考为什么组成分论点取舍 .组合并列分论点。B、练习:例如外表美与内在美一文的论述思路可以这样展开:论点:要注重外表美,更要注重内在美。分论点:1我们要讲究服饰的美观大方,更要陶冶自己的思想情操。2我
18、们要说得漂亮,更要干得漂亮。3我们需要漂亮的文凭,更需要漂亮的水平。4产品需要好的包装,更需要信得过的质量。点拨分论点中,1、2、3、4是并列关系,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注重外表美,更要注重内在美”的中心论点。(二)纵向拓展点拨为了使文章富于说服力,又容易被人接受,可以按照由浅人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的顺序展开论述,一层一层更接近事理本质。A、方法:由浅人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驳论一般为:表现危害思想根源;立论一般为:表现意义思想根源B、训练:例如不能自满一文的论述思路可概括为:论点:不能自满。分论点:1自满的表现。2自满的危害。3、自满的本
19、质、思想根源。点拨分论点中,1阐述表象,2分析危害,3提示本质。由浅人深,由现象到本质,层层推进,论点更易被人理解和接受。又如:论诚信一文的论述思路可概括为:论点:要有诚信。分论点:1诚信的表现。2诚信的意义。3、诚信的本质、思想根源。点拨分论点中,1阐述表象,2分析意义,3提示本质。由浅人深,由现象到本质,层层推进,论点更易被人理解和接受。(三)从“两性”拓展点拨既论述“重要性”,又论述“必要性”。所谓论述重要性,就是论述正确的思想、行为能产生好的结果,错误的思想、行为会导致坏的结果。所谓论述必要性,就是论述对中心论点来说“非这样不行”的理由。学生平时的写作中,“重要性”往往会议及,因为它与
20、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直线型”的,是显性的,马上会想到;而“必要性”却很少议及,因为它与论点之间的关系是非“直线型”的,是隐性的,不认真去思考就不易想到,因而成了不少学生论述中的“盲点”。A、方法:既论述“重要性”,又论述“必要性B、练习:如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一文的论述思路可概括如下:论点: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分论点:1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常人更有失。2当局者迷,旁观者清。3听忠告,利己又利人。4不听忠告,害己又害人。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点拨分论点中,1、2论述必要性,3、4论述重要性,合起来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分论点5论述“怎么样”的问题。(四)、从“两面”拓展点拨既从人们对论点所含事物的
21、态度、做法及其结果方面论述,又从该事物具有的特点方面论述。A、方法:一方面,人们的态度,另一方面,事物的特点B、练习:例如珍惜青春一文的论述思路:论点:要珍惜青春分论点:1韶华易逝,青春难再。2青年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3珍惜青春年华,必有所成。4虚掷青春年华,必将抱恨终身。5珍惜青春年华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要。点拨分论点中,1、2论述论点所含事物本身具有的特点,3、4论述人物对论点所含事物的态度做法结果。学生作文中,仅涉及后者的居多,因而论述思路狭窄,力度不足。但若再能从“青春年华”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方面去论述,思路阔了,说理充分了,论证的力度就大大强了。(五)、从辩证角度拓展点拨有些题目,
22、如文凭与水平模仿、借鉴、创造等,都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它们往往既有联系又有矛盾。分析这些概念有些什么联系、什么矛盾,可能有哪些发展变化,如何促进它们的转化,就得从辩证角度展开论述。A、方法:从辩证角度展开论述B、练习:如:文凭与水平一文的论述思路:论点:既需要文凭更需要水平。分论点:1文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平。2在一般情况下,文凭是衡量一个人水平的最简便、最直观的标准。3文凭并不完全反映水平。文凭相同,水平不一定相同;水平是个变量;有文凭不一定有水平;没有高文凭不一定没有高水平。4有文凭而没有水平,日子难过。点拨分论点中,1、2论述“要有文凭”,3、4论述“更要有水平”。(六)对比拓展
23、点拨这样的思路由两个方面组成,其中一方面是正面的,一方面是反面的,往往是用反面的来突出正面的。行文过程,一般是先正后反;但如果是用正面的来论证反面是错误的,行文过程又往往是先反后正。A、方法:先正后反,或先反后正B、练习:例文说宽容(节选)宽容是一种涵养,一种美德,一个宽容的人往往可以获得别人的尊重和爱戴。北宋有位叫吕蒙正的人,年轻时为相,第一次上朝就遭到文武百官的嘲弄,大家认为他乳臭未干,不像是治国安邦的栋梁之材。对如此非议,他的部下都愤愤不平。但出乎意料的是,吕蒙正本人却满不在乎,毫不计较,最后终于以才学识见赢得了大臣们的敬佩。从此,“宰相肚里好撑船”便成了后世称赞他以及其他贤良者气度的习
24、用语。相反,三国时期的周瑜,虽是一位文武双全、多谋善断的重臣名将,但心胸狭窄。时至今日,只要一提起他,人们就会说:“这位英雄是被诸葛亮气死的。”话语之间,不无惋惜的味道。可见,这一弱点给他的英名带来多大的影响。点拨这个选段由两个事例组成,一个是历史贤相吕蒙正的宽容大度,一个是名将周瑜气量狭小,用周瑜来对比吕蒙正,正反对比,突出了“一个宽容的人往往能获得别人的尊重与爱戴”的论点。这样的思路构成了正反对比的辩证关系。如果这里只从正面来论述吕蒙正的宽容大度,当然也可成文,但不但内容不充实,而且论点不突出,效果要逊色得多。可见,文章的思路是为内容,特别是为论证中心服务的。实例训练给下列议论文拟论述提纲
25、1、谈“好高骛远”2苦与乐3勤奋小议4、论幸福5、说小6、团结协作论1(2023年新高考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提到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2023年新高考1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