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169.31KB ,
资源ID:8545290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注册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854529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开通VIP折扣优惠下载文档

            查看会员权益                  [ 下载后找不到文档?]

填表反馈(24小时):  下载求助     关注领币    退款申请

开具发票请登录PC端进行申请

   平台协调中心        【在线客服】        免费申请共赢上传

权利声明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可先查看【教您几个在下载文档中可以更好的避免被坑】。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联系平台进行协调解决,联系【微信客服】、【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0574-28810668;投诉电话:18658249818。

注意事项

本文(专题15-理解型、迁移型古诗文默写综合训练(全国版).docx)为本站上传会员【丰****】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9-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专题15-理解型、迁移型古诗文默写综合训练(全国版).docx

1、专题15 理解型、迁移型古诗文默写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2022·宝坻区)根据积累选择。 (1)[感受诗词经典的魅力] 《长歌行》里的“_____,老大徒伤悲”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春夜喜雨》中的“随风潜入夜,_____”说明人或事物在潜移默化中会受到影响。 A.润物细无声 B.少壮不努力 (2)[品读生活中的金玉良言]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我们提倡节俭的生活,需“______,莫把无时当有时”;父母陪我们长大,我们陪父母变老,不要等到“______”的时候,后悔莫及。 A常将有日思无日 B.子欲养面亲不

2、待 二、填空题。 1.(2022·白云区)根据提示填写名言、诗句等。 (1)诗言志,诗可以表达自己的人生观、气节和抱负。于谦的《石灰吟》中这样表白:“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写诗常常“借月抒怀”,王建的《十五夜望月》这样写:“_________,_________。” (3)张师傅看着徒弟取得了比自己更好的成就,很是高兴,不住点头道;“青,_______,_______。” (4)你收集了哪些有吉祥寓意的习俗?选一个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2·垫江县)积累填空。 (1)_______

3、__,快走踏清秋。(——《马诗》) (2)书到用时方恨少,_________。 (3)看到“五侯、汉宫、蜡烛”几个词语,我想到的古诗是______,_________。 (4)《泊船瓜洲》中,表现诗人思念家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5)在下面语段的“——”上填上合适的成语或古诗句。 竹,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山有竹则山青,水傍竹则水秀。在中国文化中,有很多带有“竹”的成语。我们用“势如破竹”来比喻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毫无阻碍:用______来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人们爱竹、咏竹,唐代诗人王维写竹:_________莲动下渔舟。北宋诗人苏轼写竹:______

4、___,春江水暖鸭先知。”清代诗人郑燮写竹:“咬定青山不放松,_________。 3.(2022·吉林)积累运用。 (1)诗中有情:《十五夜望月》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诗中有理:《游园不值》中“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任何新生事物都是无法阻挡的;诗中有景:《寒食》中“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御花园里柳枝飘荡的景色;诗中有志:明朝诗人于谦的“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2)习近平总书记善用典,

5、常用典。他用《礼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___”告诉我们要及时行孝,多陪伴父母;“_________,事非经过不知难”启发我们要多读书,多实践,这样才能获得真知。 (3)小明不听别人劝告,嫌别人的话太难听,我会对他说______,_________。 (4)通过对全册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人民艺术家”_________;瑞典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创作的童话《_________》讲述了一个顽童骑鹅旅行的故事;《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著名作家______的代表作品,我们

6、也知道了:“时间”是有形的,古文中说:“日初出大如车盖,_________。”朱自清说:“太阳他有脚啊,_________,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4.(2022·渑池县)品味课文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1)黄庭坚在《清平乐》中写的“_________,唤取归来同住”与王观在《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写的“若到江南赶上春,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达了对春天的珍惜和热爱。 (2)我们总是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会感到自己懂的真少,不得不到处查找资料。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 (3)“他喜欢航海和冒险,到过世界上很多地方,碰到过许多危险,但他一

7、点也不畏惧,希望走遍天涯海角。”这句话中的“他”是______,他之所以能在荒岛上生存下来的直接原因:他有着______和______。 (4)《表里的生物》一文中,当“我”听到表发出的声音时,“我”认为______,从中看出“我”是一个______的孩子。 (5)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现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和“见微知著”意思相同的成语或俗语是______,这句话告诉我们发现真理的前提是______。 (6)“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古代文学家______说的,他告诉人们: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所不同,我们应该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 5.(2022·铅山县)运用学过的古诗文、名言警句填空。 (1)“春”一直以来是诗人笔下描绘的对象:唐代的韩愈看到京城的春雨和绿草,写下了“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的诗句;对于悄然无声、默默奉献的春雨,杜甫则发出了“_________,润物细无声”的赞叹;而王观则在“若到江南______,_________”中寄托对好友的美好祝愿。 (2)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如今生活条件好了,我们也不能铺张浪费,有句古话说得好:“常将有日思无日,_________。” (3)“青出于蓝”是一个成语,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这个成语出自《荀子》中的“

9、_________”这句话。 (4)《学弈》中描写其中一人“三心二意的学棋态度”的句子是“一人虽听之,_________,_________。” 6.(2022·红安县)填空题。 (1)雨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常见意象,看,杜甫笔下的春雨“_________,润物细无声。”;杜牧的江南烟雨“南朝四百八十寺,_________。”;苏轼的夏日急雨“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__。” (2)寒食节到来,想到“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_”;七夕节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_,脉脉不得语”的意境。遇到艰难坎坷,我们想到《竹石》中的“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遇到老年人哀

10、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们可以借用苏轼的《浣溪沙》中的“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__”劝慰他。 (3)为提升乡村经济水平,需要的“金点子”是“韩信点兵——_________。”我为“振兴乡村”建言:“穷则变,_________,_________。”我们说话时,喜欢引用名人名言,以此增强______。 7.(2022·丽水)按要求填空。 (1)【诗词品悟】诗中有春:《春夜喜雨》中的“_________,当春乃发生”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都写到了春雨和春色;诗中有志:《马诗》和《竹石》都是托物言志诗,能体现诗人远

11、大理想或坚贞品质的诗句分别是“_________,快走踏清秋”“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诗中有情:范仲淹在《江上渔者》这首诗中通过“_________,出没风波里”的描写,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而在《岳阳楼记》中通过“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_”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2)【人物品析】《匆匆》一文作者______(填人名)用优美的语言提醒我们日子总是一去不复返,要懂得珍惜,请写一个珍惜时间的词语:_________。那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像张思德那样______,生命就像李大钊那样______,生命就是像______(填人名)那样“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12、3)【文中明理】我们也能从名言警句中深受启发,汲取力量。如:说话是一门艺术,有道是“_________;伤人以言,深于矛戟”;又如《文心雕龙》中“_________,观千剑而后识器”告诉我们要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穷则变,_________,通则久”则告诉我们落后就必须有所变革,才能不断发展;“_________,莫把无时当有时”告诉我们要懂得居安思危。 8.(2022·泗水县)知识回顾。 (1)要做什么样的人?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王冕的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_________。”以诗言志,传递的是苦干、实干的务实精神;要做一个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的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正如《石灰吟》中所写:

13、_________,_________。” (2)夏天的夜晚,奶奶总会指着星空给我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我也因此学会了《迢迢牵牛星》这首诗:“河汉清且浅,_________。盈盈一水间,_________。” (3)《为人民服务》是______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做的演讲。他引用了中国古代文学家______的名言“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 (4)邻居常常称赞哥哥文采出众,一字千金,那是因为他读书肯下功夫,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__。” 9.(2022·崇左)运用课内外积累填空。 (1)语文是诗,诗里有“昔我往矣,_________”的

14、不舍;语文是画,画中是“_________,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清冷;语文是歌,这歌是“粉骨碎身浑不怕,_________”的豪壮;语文是情,这情是“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的思念。 (2)老师问我们几位同学:“你们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有什么诀窍吗?”小东说:“‘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就是要多动手,多实践。”李西说:“‘____________,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要学会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老师说:“你们各有各的好办法,真为‘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啊!” (3)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_。 10.(2022·瓯海

15、区)根据课文内容(或要求)填空。 (1)[追寻春的足迹]把春天的美景留在眼里。我们沿着诗人的足迹,走进叶绍翁“①_________,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园子;跟随韩愈来到京城街道,欣赏“天街小雨润如酥,②_________”的美景;吟诵杜甫的《春夜喜雨》,领略“③_________,润物细无声”的盎然春意。 (2)[聆听心的呼声]把惜别的声音记在心中。张华在填写毕业纪念册时,打算用诗句作为赠言送给好朋友,请你根据提示填上合适的诗句: 我愿你有“劲竹”般的情操——“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定信念! 我愿你有“石灰”般的意志——“④_________”,不惧磨难! 我愿你有“冰心”般的品格——

16、⑤_________”保持纯真! 11.(2022·兴平市) (1)中华山河壮美:诗中云“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胜日寻芳泗水滨,_________。” (2)中华节日丰富:“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_”描了寒食;“_________,遍插茱萸少一人”绘了重阳。 (3)中华文明璀璨:伯牙“鼓琴而______,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惟弈秋之为听”:朱自清感叹时光“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______了”。 (4)中华气节长存:于谦的“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和郑燮的“_______

17、__,任尔东西南北风”流芳百世。 12.(2022·邓州市)根据平时积累填空。 (1)提起牛郎织女的传说,我能想到《迢迢牵牛星》里这样写到:“_________,_________”。(任意写出其中一联诗句即可) (2)中肯的劝告批评对我们成长大有神益,正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____。” (3)托物言志是古诗常用的手法,《马诗》借马抒情,用“何当金络脑,_________。”表达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竹石》中“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则是借竹子的坚韧,表达了诗人刚正不阿的品格。 (4)《为人民服务》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引用文学

18、家______的话,引用这句话好处是______。 (5)《匆匆》一文中“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作者在这里发出了一连串的提问,目的是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 13.(2022·合阳县)根据你所积累的知识填空。 (1)明代诗人于谦在《石灰吟》中立志“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出他不怕牺牲,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清朝诗人郑燮用“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描写了竹石的品格,表达了作者绝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2)

19、漫游书海,诗词的魅力让我沉醉:杜牧的诗句:“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让我仿佛看到了绿树红花的江南美景:刘禹锡的诗句:“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_”让我仿佛看到了从天际边滚滚而来的蜿蜒的黄河。 (3)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尚书》中说:“_________,克俭于家。” 14.(2022·塔城)恰当运用学过的名言、诗句填空。 (1)我们学过很多关于“春”的古诗,如:“随风潜入夜,_________。”“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 (2)古人常以咏物言志诗表明自己的志向,郑燮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于谦说:“_________,________

20、_。” (3)下面是小二郎买书时随书赠送的一个书签,请帮他在书签上写一句你喜欢的读书格言或者诗句,让书签更有意义。 15.(2022·平罗县)句子积累。 (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边读边想象,我们会从每一句诗词中看到一幅美丽的图画。唐代诗人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用“野旷天低树,_________”写出了月夜之美;唐代诗人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写雨天的美景:“渭城朝雨浥轻尘,_________”;宋代的朱熹则借东风来赞美春景:“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唐代的杜甫也写到“随风潜入夜,_________。” (2)借咏物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是很多诗人常用的手法,从诗句中,我

21、们可以体会到人物的品质。“_________,快走踏清秋”,李贺借写马,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声;“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借写石灰,道出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誓言;“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在郑燮眼中,竹子是自己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代言人。 (3)《_________》是毛主席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他在演讲中说道:“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_________,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_________。这些句子就是表明:“我们”是为“_________”的。 16.(2022·永年区)联系课内外积累填空。 (1)古代诗人用丰

22、富的联想,为我们留下经典诗文。有巧用典故的“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有雄奇天际的“如今直上银河去,_________”。有怀古写今的“南朝四百八十寺,_________”。有风云突变的“_________,望湖楼下水如天”。 (2)品味多样情怀。“新冠”来袭,无数白衣战士“捐躯赴国难,_________。”漂泊在外,思乡情切的游子“_________,日暮客愁新。”长征艰辛;但毛主席用“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磅礴走泥丸。”提振士气,其间洋溢着强烈的______精神。叶落归根,诗人回到故乡却已是“儿童相见不相识,_________。” (3)传承中华文化,中国儿女看

23、重知音,“伯牙终身不复鼓琴,_________。”炎黄子孙注重习俗,“_________,还来就菊花。”大家喜欢秀美山水的滋养,“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古人认为实践出真知,“_________奴,_________婢。” 17.(2022·魏县)古诗积累运用。 (1)在月夜,诗人王建面对月亮思乡的情绪油然而生,不禁写下了“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而唐代诗人孟郊用“_______________,报得三春晖”来表达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清朝诗人郑燮则用“_________,_________”来表明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2)古诗

24、词是中国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诗词中有灵动的画面:“水是眼波横,_________。”;诗词中有自我奉献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词中有忧国忧民的情:“死去元知万事空,_________”;诗词中有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诗词中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 18.(2022·魏县)根据自己的积累填空。 古代诗歌,诉说丰富生活。 (1)诗中有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_________,白雨跳珠乱入船”描述了西湖雨中奇景,将一场突然而至的夏雨写得十分生动。 (2)诗中有情

25、《送元一使安西》中,“__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不仅写出了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还有对朋友一路远行的关切与惦念。 (3)诗中有理:《竹石》中,“_________,_________”揭示了根基深,力量才会强的道理。 (4)诗中有志:于谦借“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自己持身清白、坚贞不屈的心性。 经典文章,暗含精彩思辨。 (1)“日初出______,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______而______乎?”“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______,此不为______而______乎?”这两句话写出了两小儿善于观察,善于 思考,所以才有自己独特的发现。 (2)“

26、为人民利益而死,就______;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______”这句话对比了两种不同“死”的意义。 19.(2022·永登县)填空。 (1)诗中有志向。读书能让我们遇到品格高尚的人,他们是我们成长路上的榜样。如:文天祥以“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表明自己对国家的一片忠心;郑燮用“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表达自己如竹子般坚定的意志;于谦用“粉骨碎身浑不怕,_________”体现自己坚贞不屈的品质。 (2)古语有智慧。______,日久见人心。听君一席话,_________。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_。 (3)美文有情思。“燕

27、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________?” (4)古诗有情感。《十五夜望月》是一首撰写______(节日)月夜的七言绝句。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______之情。类似的诗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 (5)人物有力量。张思德______,董存瑞______……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 20.(2022·阳朔县)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中国是诗词的国度,诗词中有景,“日出江花______,春来江水_____

28、_。”“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我们读到了五彩缤纷的春天;诗词中有趣,“儿童散学归来早,_________。”“_________,溪头卧剥莲蓬。”我们读到了快乐有趣的童年;诗词中有志,“莫道君行早,_________。”“_________,老大徒伤悲!”我们懂得了珍惜光阴。 (2)由于《伯牙鼓琴》的故事,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________”,用“________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3)读书让人开阔眼界,增长智慧,正如莎士比亚说的“书籍是______”,但读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做到“三到”,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读书还要与实践相结合,正如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中所写:“_________,绝知此事要躬行。” 21.(2022·克拉玛依)日积月累。 (1)寒食节到来,我就想到“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_”;七夕节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_,脉脉不得语”的意境‘遇到艰难坎坷,我就想到了《竹石》中的“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遇到老人哀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们可以借用苏轼的《浣溪沙》中的“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__”来劝慰他。 (2)即将毕业,回想起老师的谆谆教导,我明白了“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_”;求学之路还很长,我们要努力

30、读书,因为“_________,事非经过不知难。” (3)张老师博览群书,什么都懂,听张老师说话就像走进了知识的宝库,真是“听君一席话,_________”啊! (4)孩子们,你们一定会成为祖国的栋梁,因为“_________,取之于______,而______于蓝。” 22.(2022·卢龙县)吟诵诗文。 (1)“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诗词之所以能使人感动,在于它的“情”。“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是对朋友远行关切、惦念的离别情;“最是一年春好处,_________”是对暮春时节的咏叹情;“__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是对故人、故乡的思念情;“_________,

31、千万和春住”是对朋友前景的祝愿情;“少壮不努力,_________”是对人生短暂、光阴易逝的惜时情。 (2)《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有不同的观点和依据。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初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另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23.(2022·息县)根据平时积累填空。 (1)中国经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吟咏传诵。诗词中包含了多种情感:“__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是对友人的依依不舍;

32、_________,南望王师又一年”流淌出深切的爱国之情;“水是眼波横,_________”表现出词人浓浓的生活情趣;“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饱含着诗人的思亲之情;于谦通过“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抒发人生志向。 (2)时光似流水。《长歌行》中有“百川东到海,_________?”的感慨;苏轼《浣溪沙》中的“谁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样感叹光阴似箭,却催人自强,老当益壮。 24.(2022·平凉)读一读,填写诗文。 现在是新时代,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请你用一句诗来表达怎样选人才最好:________

33、_,_________。汶川 地震让孩子失去了学校,失去了亲人,如果我们要鼓励灾区的小朋友学会坚强,我们用《竹 石》的______,_________来鼓励最好!拥抱自然,我们尽情体验“_________,飞入菜花无处寻”的快乐;遨游书海,我们深深领悟“问渠哪得清如许?_________”的真理;回味童年,师爱如春雨,“随风潜入夜,_________;叶绍翁最喜欢 的是______,一枝红杏出墙来。畅想未来,志向如航标,我们常常勉励自己:“欲穷千里目,_________。”2022 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演“折柳送别”节目,古诗中常常用杨柳来表达送别的不舍之情,如:_________,_____

34、____。“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那是王昌龄遥望乡土的爱国誓言。 25.(2022·太原)根据情境,结合积累填空。 (1)同样写雨,杜甫用“_________,当春乃发生”一句热情地讴歌了 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王维用“_________,客舍青青柳色新”为深情送别好友埋下伏笔;而韩愈则用“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写出了春雨的细滑润泽。你积累了哪些写雨的诗词?选择一句默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 (2)忘不了六年来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每当我们不愿听取中肯劝告时,老师会引用俗语教育道:“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_。”每当我们和

35、父母无理取闹时,老师又会这样宽慰我们:“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___。”每当我们遇到困难与挫折时,老师便会引用郑燮名言来鼓励我们:“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师恩难忘,感恩遇见!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1.(1)B A (2)A B 【解析】(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汉乐府的《长歌行》,故选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故选A。(2)“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意思是在过富有的生活的时候,要想到以后可能会过贫穷的日子,不要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再来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在物资丰富时要考虑到缺乏的日子,不要到了缺乏时才

36、后悔。意为应注意节约,不要浪费。故选A。“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树是客观事物,风是不停流逝的时间,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结合“父母陪我们长大,我们陪父母变老”可知,故选B。 二、1.(1)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示例:中秋吃月饼 吉祥寓意是全家人团团圆圆。 【解析】(1)根据语境提示中的“人生观、气节和抱负”可知,应填写“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2)根据语境提示中的“借

37、月抒怀”可知,应填写“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3)根据语境提示和空前的“青……”可知,应填写《劝学》中的“取之于蓝,而胜于蓝”。(4)此题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写出具有吉祥寓意的习俗即可,如:中秋吃月饼。吉祥寓意是全家人团团圆圆。 2.(1)何当金络脑 (2)事非经过不知难 (3)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4)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5)胸有成竹 竹喧归浣女 竹外桃花三两枝 立根原在破岩中 【解析】(1)出自唐代李贺的《马诗》。(2)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到实际使用时才懊恨书读得太少,没有亲身经历过不知事情的艰难。(

38、3)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4)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5)胸有成竹:画竹子之前心中要先有竹子的形象。比喻在做事之前心中要有完整的谋划打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出自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 3.(1)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2)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 子欲养而亲不待 书到用时方恨少 (3)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 (4)老舍 骑鹅旅行记 马克·吐温 及日中则如盘盂

39、 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解析】(1)分别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宋朝诗人叶绍翁《游园不值》,唐代韩翃的《寒食》,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2)“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树是客观事物,风是不停流逝的时间,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出自《警世贤文》,意思是到了实际要应用的时候,才懊悔书读得太少,没有亲身经历过就不知事情的艰难。(3)“良药苦口

40、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出自《孔子家语》。意思是:说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但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4)《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人民艺术家”老舍;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创作的童话是《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出自《两小儿辩日》,“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出自课文《匆匆》。 4.(1)若有人知春去处 千万和春住 (2)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3)鲁滨逊 冒险的精神 丰富的经验 (4)表里住着蝉或虫一类的生物 天

41、真可爱、想象力丰富 (5)因小见大(一叶落知天下秋) 见微知著,善于发现并不断探索 (6)司马迁 死得有价值 【解析】(1)“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出自宋代诗人黄庭坚作品《清平乐》;“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出自宋代诗人王观作品《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2)“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意思是到实际使用时才悔恨书读得太少,没有亲身经历过不知事情的艰难;(3)考查六年级下册第5课《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课文内容的理解,结合自己的课外整本书阅读作答;(4)考查六年级下册第15课《表里的生物》课文内容的理解;(5)考查六年级下册第16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

42、后》课文内容的理解;(6)考查六年级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课文内容的理解。 5.(1)草色遥看近却无 随风潜入夜 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2)莫把无时当有时 (3)青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思援弓缴而射之 【解析】(1)分别出自唐代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和宋代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2)“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意思是日子好了要常想想以前贫困的时候,生活困顿时不要像以前富裕时那样铺张浪费;(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自《荀子》。(4)“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描

43、写其中一人“三心二意的学棋态度”。 6.(1)随风潜入夜 多少楼台烟雨中 白雨跳珠乱入船 (2)寒食东风御柳斜 盈盈一水间 任尔东西南北风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3)多多益善 变则通 通则久 文章的说服力 【解析】(1)分别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唐代杜牧的《江南春》,北宋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2)分别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两汉佚名的《迢迢牵牛星》,清代郑燮的《竹石》,宋代苏轼的《浣溪沙》。(3)“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形容越多越好,一般用于对事物的需求量大,而且质量不受限制。“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意思是事物到了窘困穷尽的时

44、候就应当有所变化,变化之后才能通达,通达之后才能长久。以上引用名人名言均是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7.(1)随风潜入夜 草色遥看近却无 何当金络脑 任尔东西南北风 君看一叶舟 后天下之乐而乐 (2)朱自清 时光荏苒 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 舍生取义 鲁迅 (3)与人善言,暖于布帛 操千曲而后晓声 变则通 常将有日思无日 【解析】(1)分别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唐代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代李贺的《马诗》,清代郑燮的《竹石》,宋代范仲淹的《江山渔者》和《岳阳楼记》。(2)分别选自《匆匆》《为人名服务》《十六年前的回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45、3)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对别人说友善的话,比穿上布衣丝服还要温暖;用恶语伤害别人,比矛、戟刺得还要深。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只有弹过千百个曲调的人才能懂得音乐,看过千百口宝剑的人才能懂得武器。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应该发生变化,如此才会让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得以不断发展。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好了要常想想以前贫困的时候,生活困顿时不要像以前富裕时那样铺张浪费。 8.(1)只留清气满乾坤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2)相去复几许 脉脉不得语 (3)毛泽东 司马迁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46、4)读书须用意 一字值千金 【解析】(1)分别出自元代王冕的《墨梅》,明代于谦的《石灰吟》。(2)出自两汉佚名的《迢迢牵牛星》。(3)《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的演讲稿。文中引用中国古代文学家司马迁的语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4)“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意思是想文采出众,一字千金,就得在读书时下一番苦功夫。 9.(1)杨柳依依 中庭地白树栖鸦 要留清白在人间 每逢佳节倍思亲 (2)绝知此事要躬行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为有源头活水来 (3)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解析】(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出

47、自《诗经》;“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出自唐代王建的诗《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出自宋代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写在无锡东林书院的一幅对联,表现的是读书人既认真读书,又关心国家大事的胸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3)“孰为汝多知乎”出自《两小儿辩日》,意思是: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10.(1)①春色满园关不住 ②草色遥看近却

48、无 ③随风潜入夜 (2)④烈火焚烧若等闲 ⑤一片冰心在玉壶 【解析】(1)①出自宋代叶绍翁的《游园不值》。②出自唐代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③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2)④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⑤出自唐代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11.(1)千里莺啼绿映红 无边光景一时新 (2)轻烟散入五侯家 遥知兄弟登高处 (3)志在太山 巍巍乎若太山 专心致志 初阳蒸融 (4)粉骨碎身浑不怕 千磨万击还坚劲 【解析】(1)分别出自唐代杜牧的《江南春》,宋代朱熹的《春日》;(2)分别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9、3)分别出自《伯牙鼓琴》,《学弈》,朱自清的《匆匆》;(4)分别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清代郑燮的《竹石》。 12.(1)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2)忠言逆耳利于行 (3)快走踏清秋 千磨万击还坚劲 (4)司马迁 引出下文 指出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 他的死重于泰山 (5)引起人们的深思 唤起人们珍惜时间的意识 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思念 【解析】(1)出自《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2)“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意思是忠实的劝告是不让人喜欢的,但是对行动有益;(3)分别出自唐代李贺的《马诗》,清代郑燮的《

50、竹石》;(4)出自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5)出自朱自清的《匆匆》。 13.(1)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2)千里莺啼绿映红 浪淘风簸自天涯 (3)克勤于邦 【解析】(1)分别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清代郑燮的《竹石》;(2)分别出自唐代杜牧的《江南春》,唐代刘禹锡的《浪淘沙》;(3)出自《尚书》,这句话的意思是:能够辛勤地为国家效力,能够节俭持家。克:能够。邦:古代诸侯封国之称,后指国家。俭:节俭。 14.(1)润物细无声 万紫千红总是春 (2)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3)黑发不知勤学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