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雨说 课题 雨说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 二次修改意见 课时 1课时 授课人 科目 语文 主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能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过程与方法 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教材分析 重难点 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体会诗歌明丽清新的风格。 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教学设想 教法 三主互位导学法
2、 学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堂设计 一、目标展示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能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2、通过学习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3、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二、预习检测 1、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田圃(pŭ ) 禁锢(gù ) 留滞(zhì ) 喑哑(yīn yă) 蓑衣( suō ) 斗笠( lì ) 襁褓(qiăng băo ) 润如油膏( gāo ) 2、解释下列
3、词语: ①寒浅:____ ___②留滞:___ ____ ③喑哑:___ _____④襁褓:___ _____ ⑤忍冬:_____ ___⑥洗礼:____ ____ 3、填空: ①第一样事儿,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________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________了泪啊/小燕子见了我笑____
4、了翅膀啊。 ②雨来了,使田圃________,牧场________,池塘________,溪水________。 ③当雨未来时,田圃是________,牧场是________,鱼塘是________,小溪是________。 4、了解作者郑愁予以及写作背景。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代表作有《错误》、 《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 “浪子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雨说》是他1979年写成的,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当时正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
5、期,诗人关注着中国大陆,看到它的变化。经历十年浩劫后的中国,一切都开始显露生机,正如春雨降临大地,万物复苏。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5、 标题为“雨说”,那么,雨说了些什么呢?请你在文中用横线标出。 (雨说: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万物的;我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我来了就不再回去。) 6、情境导入 “我是大海的叹息
6、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我不但浇灌了禾苗,荡涤了灰尘,也浸润了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多情的心。请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东西? ——雨。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阅读郑愁予的诗《雨说》,看看这位天空的泪水是如何给田野带来微笑的? 三、质疑探究 1、朗读课文 ①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就语调、语速、语气、重音、停连等作标记,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 朗读指导:(语调:如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以示“雨”之关爱;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些,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第九节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 停
7、顿:如“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重音:如“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加点的词要重读。) ②谈谈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情调? 明确:轻快,喜悦,蓬勃向上,充满活力。 2、朗读课文,说说诗作是第几人称写作?是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是第一人称写作,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3、副标题为什么取做“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明确:点明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4、提问学生“雨说”它在诗中出现了几次。以此引导学生理出诗作结构,并和学生一起为诗作的四个部分命名。 a.
8、第一部分:(一至三节) 雨的到来 b.第二部分:(四至五节) 雨的邀请 c.第三部分:(六至八节) 雨的来意 d.第四部分:(九节) 雨的祝福 合作探究1-5节 1、提问:在第一节到第五节中出现过哪些景物? 合作讨论,找出第一节到第五节出现的景物:田圃、牧场、鱼塘、小溪。 2、雨是在什么情况下来到大地的? 明确:诗作开篇点题,雨在大地的期待中到来,第一节描绘了大地枯旱的景象:田圃荒凉,种子禁锢;牧场枯黄,牛羊绝迹;鱼塘低浅,游鱼缺水;小溪干涸,水落石出。 3、雨的到来为大地带来了什么变化? 明确:概括雨来临后大地复苏的景象:田圃泥土润如油膏,牧场新苗
9、添绿,池塘鱼儿欢腾,溪水叮咚流淌。 4、齐读第1-5节 提问:雨让大地生气勃勃,那么在诗人笔下,雨是什么样子的?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用精彩的语句来描述。(可以结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和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雨的内容。) 明确:视觉上,“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表现雨的细密;听觉上,“走得很轻,而且温声 细语的”, 表现雨的淅沥;触觉上,“亲一亲”,表现雨的轻柔…… 精读品析6-8节 1、提问:雨的家乡在哪里?它是怎么长大的? 领会“白云”和“笑着”的深刻含义。 明确:雨的家乡在遥远的地方,它是在“自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白云是自由的象征,雨在白云中孕育,自由、幸
10、福地成长。) 2、提问:雨做了这一切,它的来意是什么? “教你们勇敢地笑”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它的来意是“教你们勇敢地笑”。引导并点明寓意:雨希望孩子们能够冲破束缚,自由自在、快乐地生活。 3、讲解并提问:第三部分描写了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见到春雨后“笑”的场面,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柳条儿“笑弯了腰”,石狮子“笑出了泪”,小燕子“笑斜了翅膀”,旗子“哗啦啦地响”。 4、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理解“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句话? 明确:雨的到来给万物带来欢笑,雨是自由和快乐的代言人,因此,只要孩子们能够勇敢地用笑声
11、表达出追求幸福、快乐的愿望,大地就有希望了。 四、精讲点拨 1、提问:最后一节诗中哪些词句暗示了雨的命运? 明确:“不再回去”、“快乐地安息”都表明了雨的命运。 2、提问:雨的祝福是什么?如何理解? 明确:雨的祝福是孩子们“吃着苹果擦着嘴”,意指享受到自由和幸福的生活。 3、讲解诗歌的寓意: 明确:诗人借雨融入大地的现实,赋予雨以象征意义——牺牲自己的生命,为孩子们带来追求自由、幸福的信念和理想。 4、你感觉诗中的“雨”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明确: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的形象 5、文章标题为《雨说》,请概括一下,雨“说”了这些话表达什么意思? 明确: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
12、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 欣赏品味 (1)细腻精巧的运笔 “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赏析:“爱心”点明“雨”之所指,而“丝缕”则形象描绘出爱之细之柔,“天地”包括田园、牧场、山峰、白云等,极言爱之广之浓,无私、博大,使人读后如沐春雨。把这样一个丰富深刻的内涵寓于形象贴切的比喻之中,境界全出。 “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赏析:捕捉孩童吃苹果这一细节,撷取内涵丰富的那份“甜”,化为“祝福的心意”,虽卒章显志,却不露声色,体现了中国传统诗歌的含蓄美,又不乏新诗自由的风格。 (2)拟人化的艺术手法(找出文中
13、的拟人句) 诗人赋予“雨”人的思维和行为,她时而“温声细语”,时而欢呼雀跃,一会“探访”大地,一会“亲近”孩子,田圃、牧场、山峰、云端,到处都有她的身影,既亲切又生动,这浑身散发的灵气和展现的真情,怎不让人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 这首诗采用拟人手法好在哪里?(让人感到亲切温柔,充满欢快情趣,切合儿童心理,能打动孩子们的心,能形象生动表达思想) 五、当堂检测 1、仿照划线句子,补写: (1)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履款款而行,她携着神奇的小花篮,把五彩的鲜花撒向山坡,撒向田野;她
14、她 。 (2)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 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 秋天的风, ; 冬天的雪, 。 2、下列关于《雨说》这首诗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诗借“春雨”的真情诉说,表达了诗人对中国大地上生活的孩子们的温柔亲切的爱意,以及希望孩子们自由快乐地亲近自己、无忧无虑地快乐生活的诚挚祝福。 B.这首诗采用拟人手法,亲切感人,切合儿童心理,易于打动孩子们的童心。 C.这首诗语言亲切、清新自然,给人以温柔亲切之感,便于儿童阅读和接受。 D.诗中“雨说,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这句诗表现了“春雨”为自己的奉献而喜悦、满足的心情。 3、雨,给我们带来了温馨,带来了快乐,带来了甜蜜。她教我们乐观的生活,她为我们奉献了一切。你想对雨说点什么? 六、作业布置 板 书 设 计 教学反思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