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 电路图
一. 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教材主要讲述了电路的组成,电路元件的符号及电路图的基本画法,本节课在整章内容中起到主导作用,使学生掌握电路图的正确画法的技能。
2.学情分析:由于初中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较强,而抽象理解能力较弱,因此,可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方法加以引导,使学生能正确理解串并联电路的概念及掌握电路图的正确画法。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能了解电路的概念,能说出电路有哪几部分组成,会根据实物画出电路元件及电路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的观察,实物的展示及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掌握电路图的正确画法,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3.
2、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观察能力,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严谨的学习态度及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使学生养成节约用电,安全用电的良好习惯,培养科学是美的教育观点。
三.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1.电路的组成
2.画电路元件符号及电路图
难点:画电路元件符号及电路图
四. 教学方法
1. 教法选择:通过实物展示,实验观察,问题讨论,获得新知的研究性学习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提高。
2. 学法指导: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 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掌握电路图的正确画法
3、
五. 教学准备
导线,电池,电池组,灯泡,开关,手电筒,电池表,多媒体
六. 教学课时
1课时
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主要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秦山核电站
实物展示:手电筒,电子表
设问:大家有没有想过家里的电灯,工厂里的机器用电,手电筒,电子表的电从哪里来的?怎么样才能使电灯发光呢?
带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学生表情激动 开始思考 回答问题(核电站 电池)
设疑激趣,引起学生的注意
讲授新课
板书:第1节 电路图
活动一:请两位学生将干电池,小灯泡,开关和导线连接成图4-3
4、所示的电路图(书本P116)
(注:在连接电路图时可边连接边提醒学生连接电路的注意点,)
连接好之后
讲述+板书:电源:像电池一样能提供电能的装置 电路的组成: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 (这里可以用实物展示)
设问:怎样才能使小灯泡发光?
演示:闭合开关
讲述:当开关闭合时,电路中会产生电流,这样的电路叫通路,也叫闭合电路
板书:闭合电路
设问:那又怎样才能使小灯泡不发光呢?
演示:断开开关
讲述:当开关断开时,电路中不再有电流,这样的电路叫断路,
板书:断路
活动二:用导线将一节1号干电池正负极连接起来(图见书本P116 4-8) 选三位学生上来用手触摸导线,叫
5、他们回答有什么感觉?
讲述:如果我们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用导线把电源两极连接起来,叫做电源短路。(着重讲述一下电源短路的危害)
板书:电源短路
过渡讲述:老师想把一个电路的图形给画下来,可是画实物很复杂,有谁说说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
讲述:很好,首先,我们来看下电路元件的符号,为了方便表述,科学上规定了表示每种元件特定的图形符号,
板书:电路元件符号
请看课本P117 这张表格
(注:在学生看表格的同时不忘在旁边讲解电路元件符号的规范画法,可在副板书上和学生一起画)
讲述: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画电路图了,先来了解下电路图的概念
板书:电路图:用元件符号代替实物表示电路的图
6、
讲述:请大家2人一组将图4-3,图4-10,图4-11画成简单的电路图,画好后请一组学生代表上来到黑板上画
(注:这里可根据学生画的图来引出串并联电路的概念,适当指导学生并联电路中干路和支路的概念)
这里要讲明电路图画法要注意的几点:1.用铅笔作图;2.画导线要用直尺;3.导线和电路元件的接点要画准确,不可随便作图。
讲述:图4-10中两灯泡的连接方式是串联,图4-11中两灯泡的连接方式是并联
板书:串联 并联
学生开始动手操作,其他学生开始仔细观察
闭合开关
断开开关
7、
导线发热
画简图
学生开始仔细看表格
学生开始讨论并画图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推理能力
由学生亲身感受,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的团结互作,交流的能力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概念?一起来回顾一下
1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
2.电路图的画法要注意哪些?
3.串联和并联的特点
学生思考后开始回答
用提问的方式便于学生掌握知识的核心内容
巩固与拓展
课后观察手电筒的内部结构,试画出手电筒的电路图,可以分组进行讨论
巩固课堂知识,使知识系统化
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
分A.B组,A组:第1,2,3题;B组:第4题
学生做练习
采用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