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豆瓣网作为一种网络文化
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 08新闻 2008143650 侯承燕
关键词: 豆瓣网 表现 特点 发展趋势
摘 要: 豆瓣网与博客、BBS一样,属于一种网络文化。作为一种网络文化,豆瓣网有着所有网络文化形式共有的表现和特征,也有自己的具体表现和特点,有自己的发展趋势。
豆瓣表面上看去是一个评论网站,但是实际上它提供了书目推荐和以共同兴趣交友等多种服务功能,更像一个集BLOG、交友、小组、收藏于一体的新型社区网络。
豆瓣网不同于大多数网站,它的内容都是用户产生的,可以说是一种新型的社区。目前豆瓣网有书籍、电影、音乐等几个类别的接近100万条的
2、目录。每个注册用户看到任何一本书、任何一部电影都可以点“我看过”、“我想过”等,用户只需要用鼠标点击而不是键盘输入就可以拥有一个自己的“书单”。根据用户看过的东西,豆瓣网马上会推荐一些他可能会感兴趣的东西,用户也可以很快发现自己还没有看过的好东西,而且由此可以购买自己感兴趣的书或下载感兴趣的电影。豆瓣网的另一个表现是,用户之间有很多互动的可能。例如用户在豆瓣网上有一定数量的清单后,网站就会自动推荐和该用户兴趣相近的人,并且该用户可以了解到那些人最近看什么书、听什么音乐。用户因而在豆瓣网上拥有了一个叫“臭味相投”的圈子,用户可以了解圈子中发生的任何事情。人们在豆瓣网上读完某本书、看完某部电影等,
3、都可以发表评论。评论是人们互动的一种重要方式。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豆瓣推出了针对博客的服务“我上”,后来“我上”发展为“豆瓣九点”。“豆瓣九点”基于人的兴趣和选择进行内容分类,每一类内容被成为“套”。而“套”的内容不局限于某个主题。在豆瓣网上,除了生产与浏览内容以及互动外,也存在着很多的交易。用户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可以从网站推荐的网上书店进行购买,网站也提供了相关价格的比较。
豆瓣网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它提供了一种社会化的文化消费环境。这种社会环境虽然不一定出现在某个具体的消费活动的过程中,但是它却会对消费产生重要的影响,包括消费对象的选择、消费的方式以及效果等。豆瓣编织了一种文化的
4、经纬网络,每一个节点是一个文化产品,例如书或电影,但每一个节点又不仅仅是孤立的产品,它实际上吸收了很多的来自于社区成员的“能量”,如点击量、评价等,这种“能量”会辐射到另外一些人身上,影响到他们对这些文化产品的判断与选择,甚至对某一种文化的好恶。可以说,豆瓣网是大众文化和小众文化的交织,在一中社会性的文化消费氛围下,小众文化很容易被大众文化压制、同化。其次,豆瓣网在编辑内容网络的同时形成了复杂的人际网络。豆瓣的内容形成的机制,也成为人与人之间关系形成的机制,从结构上来说,豆瓣的社区是一种网状的结构,用户不是被圈定在某一个论坛或小组里,而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多线索地编织自己的人际网络。在豆瓣有很
5、多小组,而任何一个人可以加入多个小组,方法也极为简单,这就使每一个人的丰富性与多样性通过他加入的小组得到体现,而其人际关系网络的扩张也是用过这种简单的方法得以实现的。第三,豆瓣网为网民的自我形象塑造提供了另一个舞台。由虚拟性所带来的一系列特点,使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进行形象塑造的一个平台。与传统网络社区以及博客等不同的是,豆瓣更多的是通过某个成员所列出的清单和评论等,来展现一个人的知识、修养与思想,它实际也成为了人们塑造自我形象的一种手段。第四,豆瓣网是创新性的用户主导的内容生产系统。网民在豆瓣网所感受到的内容网络更多的是由他们自己的兴趣来决定的。网民成为内容关系的主宰者,而不是奴隶。豆瓣网的内
6、容生产机制,一方面是内容指向明确,就是某一特定的书、电影或音乐,因此可以激发那些主动型的网民参与内容生产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可以使那些被动型的网民很容易实现个性化的满足,而且他们也可以用轻松的方式对内容的关系产生贡献,例如在首页上推荐的内容等。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新的关系架构。由于每一个个体在内容之间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内容与内容的关系变得更为多样化,人与内容的关系也变得更为自由、灵活。最后,豆瓣网提供了一种新的知识扩展链。对于信息时代的人来说,知识的自我更新与扩展越来越成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豆瓣网提供了一种新的知识扩展链,既有内在的逻辑关联,又使知识的扩展不是过分封闭在某一个领域内,因为这种扩展不是以专业分类为基础的,而是以人为基础的。即使是有相同兴趣的几个人,他们“书单”也会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为别人的知识扩展提供了新的线索,并具有更多的发散可能。
豆瓣网的产生源于兴趣和爱好,是一群对电影、图书、歌曲有兴趣的人自发聚集在一起交流心得的平台。靠发展兴趣爱好为中心吸引周边用户是豆瓣网的初始定位。改版后的豆瓣网出现了微博化、Facebook化的趋势,以前作为核心的电影、图书及音乐被“分立而治”,从首页独立出去,现在的首页强调的是“我说”和友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