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朝阳温泉度假城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目 录1. 总则11.1规划背景11.2评价目的和原则41.2.1评价目的41.2.2评价原则51.3与规划有关的环境保护政策61.3.1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政策61.3.2评价技术规范81.3.3相关文件及资料81.4与规划有关的环境保护目标及标准91.4.1控制污染目标91.4.2规划环境保护目标91.4.3环境保护标准101.5环境影响识别161.6评价范围与时间跨度191.6.1评价范围191.6.2时间跨度191.7规划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所采取的方法191.8技术路线212 规划概述与分析222.1本规划情况概述及分析222.1.1 指导思想222.1
2、2 规划战略与目标222.1.3 规划区域232.2本规划内容292.2.1 规划范围、规模292.2.2 规划功能区划分292.2.3 土地利用规划302.2.4交通规划372.2.5 规划分期382.2.6安置规划402.2.7 规划区基础设施概况412.3环境影响因素分析432.3.1施工期环境影响因素分析432.3.2运营期环境影响因素分析452.4相关规划符合性的分析472.4.1与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一致性分析472.4.2与大竹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一致性分析472.4.3与达州市县域经济和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的一致性分析502.4.4与四川省“十
3、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一致性分析502.4.5与大竹县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的一致性分析512.4.6与大竹县生态环境建设“十一五”规划的一致性分析522.4.7与大竹县乌木水库水质保护规划的一致性分析533. 环境现状分析563.1 规划涉及区域自然环境状况563.1.1 地理位置563.1.2 地质与地形地貌563.1.3 气象、水文573.2 规划涉及区域社会经济概况593.2.1 人口、幅员面积593.2.2 经济发展状况593.2.3 交通、旅游603.2.4 科教卫生613.3 自然资源现状613.4 生态环境现状623.5 规划区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情况653.5.1规划区域土地
4、利用现状653.5.2规划实施后土地性质变化情况663.6 规划涉及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评价663.6.1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663.6.2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723.6.3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733.6.4 声学环境质量现状评价733.7 规划涉及区域当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历史原因743.8 “零规划”的环境发展趋势分析753.9 敏感环境问题及主要环境制约因素763.9.1 敏感环境问题概述763.9.2 主要环境制约因素773.10 受规划实施影响的主要区域和部门784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794.1 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794.2 对资源与能源的影响794.2.1水资源794.2
5、2天然气资源814.2.3电能824.3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824.3.1施工期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824.3.2施工期对声学环境的影响分析844.3.3施工期对空气环境的影响分析874.3.4施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884.3.5施工固废的影响分析884.4 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894.4.1 水环境影响因素894.4.2规划区废水排放量预测894.4.3水环境影响分析904.5声环境影响分析及评价924.6 固废的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924.6.1 固废的来源及特征924.6.2 固废处置及环境影响分析934.7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944.8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954.8.1土地资
6、源的影响分析954.8.2 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分析964.8.3 水土流失影响分析984.9 社会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994.9.1 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影响分析1014.9.2 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分析1064.9.3 对区域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1064.10土地利用适宜性和生态适宜度分析1074.10.1 规划区用地适宜性分析1074.10.2环境敏感地的划设1074.10.3土地适宜性分析1084.10.4生态适宜度分析1105. 规划方案与减缓措施1125.1 规划方案的比选1125.2 规划方案的合理性分析1155.2.1 规划方案与四川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政策的一致性分析1155.2.2 方案
7、选址的合理性分析1165.2.3规划发展方向定位合理性分析1185.2.4 方案的布局合理性分析1185.2.5 农庄体验区的可操作性分析1215.3 环境保护政策与减缓措施1225.3.1 方案的集中处理措施1225.3.2 环境监管措施1235.3.3 施工期的环保措施1245.3.4运营期的环保措施1285.3.5 节水节能措施1305.3.6移民搬迁对策措施1325.3.7生态保护措施1335.3.8其他环保措施1366. 监测与跟踪评价1376.1 对子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1376.1.1工程分析1376.1.2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1376.1.3 环保减缓措施1386.2 环境管理
8、1386.2.1 管理机构1396.2.2 管理任务1396.3 环境监测1406.3.1 监测布点原则1416.3.2 环境质量监测计划1416.4环境监测机构1436.5跟踪评价1437. 公众参与1457.1 公众参与的目的和意义1457.2 调查内容1467.2.1发放调查表的情况1467.2.2 网上公示的情况1517.3本环评报告对公众调查意见采纳的情况1547.4公众参与结果综述1548. 困难和不确定性1558.1 困难1558.2 不确定性1569执行总结1579.1规划背景1579.2规划的主要目标1579.3评价过程1589.4规划的合理性1589.4.1 方案与四川水源
9、地保护政策的一致性分析1589.4.2 规划方案选址及布局的合理性分析1599.5环境资源现状1609.6影响分析1619.7减缓措施1639.7.1方案的集中处理措施1639.7.2 环境监管措施1649.7.3 施工期的环保措施1659.7.4运营期的环保措施1659.7.5 水土保持措施1659.7.6 节水节能措施1659.7.7 绿化措施1669.7.8 移民搬迁措施1669.8公众参与1669.9本环评对规划方案的反馈意见1679.10总体评价结论1671721. 总则1.1规划背景川渝经济区是长江上游经济带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西部开发潜力最大、发展后劲最足的经济带之一。加强川渝两
10、地合作对两地、西部乃至整个国家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和深远的意义。大竹县地处川、渝两省市结合部,拥有地理区位优势明显,旅游资源、自然生态资源丰富。本规划以大竹百岛湖为中心,东临川东大竹海旅游区(包括五峰山景区),北有清河古镇,南有古蜀文化遗址和川东巴人文化发祥地、西有云雾山旷野风光,并且在百岛湖西北边沿开采出一口日出水量11233m3,泉水温度52,初步证实日出水量为亚洲第一的温泉井。大竹县交通便捷,国道318线、210线在境内交汇穿过,达渝高速公路纵横贯穿全境。县城东至梁平机场90公里、万州机场、万州港176公里;南至重庆江北机场135公里,重庆港160公里;西至襄渝线渠县火车站40公
11、里;北至达州火车站67公里、达州河市机场70公里;形成了“半小时达州、1小时重庆、3小时成都”的通达格局。富有特色的自然资源优势、良好的交通基础,在长江上游经济带中具有较强的集聚和辐射能力,天然成就了其在强化川渝经济合作中的战略地位,是成都、重庆的后花园。大竹县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平行岭谷区中段,达州市南部。跨北纬30203100,东经1065910732。东邻重庆市梁平、垫江,南接邻水,西连广安、渠县,北靠达县。县域三山两漕,漕内中部高,向南北两端倾斜。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是川、渝、鄂、陕的物资集散地和川东北地区的商贸中心。在四川省“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充分发挥我省旅游资源优势,坚持实施“旅游精
12、品”战略,把我省建成全国重要的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实现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跨越。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9.4,非农就业比重达到52,全省旅游总收入达到1400亿元,接待入境游客突破2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超过10亿美元。为充分发挥大竹县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建设“大竹百岛湖项目朝阳温泉度假城”,将依托大竹高度富集的温泉、大竹百岛湖水景、川东大竹海景观资源,发挥大竹综合优势,把大竹建设成为四川旅游发展的基地和载体。国家“十一五”规划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成渝经济圈正崛起为中国经济“第四极”。四川省发展大旅游,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发展目标 ,大竹县“旅游兴县
13、旅游兴商”的发展战略,为本项目规划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推动。温泉旅游市场在川东较大的市场空白。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可给项目的发展带来土地、资金、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为适应新的经济发展趋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建设“大竹百岛湖项目朝阳温泉度假城”,以此为基础实现大竹“旅游兴县,旅游兴商”的经济腾飞战略目标,建设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充分发挥大竹资源优势和各级政府的积极性,进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实现规模效应,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委托豪斯泰勒张思图德建筑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编辑了大竹百岛湖项目概念规划。该项目本规划的发展思路是在川渝总体发展
14、战略和旅游产业政策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大竹县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以温泉文化,发展新农村建设、以温泉养生、高档娱乐的综合开发为手段,整体推进旅游设施配套、协调发展,逐步把该度假城村建设成为全国著名的温泉旅游胜地主线,以西南市场和国内市场为切入点,发展特色旅游、休闲、度假基地。2007年9月16日在大竹县朝阳乡地界开采出温泉井一口,暂定名为朝阳温泉。目前测得的数据显示,该温泉日出水量11233m,泉水温度为52,初步证实其日出水量为亚洲第一。2007年10月30日,与大竹县人民政府签订朝阳温泉开发项目投资意向协议。规划开发以温泉为特色的朝阳乡温泉旅游度假城,并编制了项目概念规划。大竹县发展和改革委
15、员会于2008年3月31日对本规划进行了备案(竹发改委备200851302910803310022),允许业主单位进行在规划区域内进行旅游、商住、酒店、温泉开发等项目。大竹朝阳温泉度假城项目概念规划总面积约8.6平方公里,选址位于朝阳乡、东柳乡、蒲苞镇三地之间,其四至范围为:西至210国道,东至乌木水库(即百岛湖),北临蒲苞,南临东柳。拟发展为具有集休闲、保健、养生、娱乐、亲朋好友欢聚、各种会议、高中低档次为一体的最新的第四代最具包容性温泉文化的温泉度假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
16、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以及“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为实现大竹经济高速、稳定、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消除或降低因规划失效造成的环境影响,从规划源头上控制环境问题的产生,促进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使大竹县“大竹百岛湖项目朝阳温泉度假城”规划与各专项政策、规划在整体上与环境协调,把负面影响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受大竹县委、县政府指示,四川大竹县百岛湖城市建设开发于2009年7月正式委托XXXX研究所院承担该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所接受任务后,经现场踏勘、收集文献资料和认真分析相关规划,借鉴了部分规划环评
17、的成功经验,编制了该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1.2评价目的和原则1.2.1评价目的(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规划编制和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所拟议的规划可能涉及的环境问题,协调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关系。(2)识别和评价规划与四川省及大竹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大竹县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的协调性,预测和评价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并提出预防、舒缓和补救措施与建议。(3)为今后大竹县房地产、旅游等项目建设的环境评价积累经验。(4)根据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生态状况以及国家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明确区域的功能定位,论述规划旅游产业链的合理性,将朝阳温
18、泉度假城项目规划和环境保护目标、区域环境承载力、区域环境容量等有机结合起来。(5)从“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总量控制、区域环境承载力、环境质量、功能区划分”等方面,分析规划的可行性和合理性。(6)规划实施的时间跨度大(20092019年),建设周期长,规划占地面积大(约8.6km2)、涉及人口众多(约0.5万人),对当地生态环境,土地资源、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较大,有针对性地提出减缓及补救措施。(7)规划的实施地毗邻乌木水库(即百岛湖),分析规划对水库水环境的影响,从区域污染物减排和总量控制的角度,提出规划内、外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2.2评价原则(1)科学、客观、公正原则。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坚
19、持科学、客观、公正,综合考虑规划实施后对各种环境要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按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本规划的评价。(2)早期介入原则。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规划编制的初期介入,并将对环境的保护充分融入到规划中。(3)整体性原则。环境影响评价中应当把与该规划相关的政策、规划、计划以及相应的项目联系起来,做整体性考虑。(4)公众参与原则。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利益和主张。(5)一致性原则。本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深度应当与规划的层次、详尽程度相一致。(6)可操作性原则。针对规划环评具有战略性、超前性、
20、广泛性、复杂性等特点,本次环评尽量采用简单、实用、经过实践检验可行的各种分析评价方法,突出评价结论的可操作性。(7)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本次评价过程中始终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结合大竹县实际,探索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可持续经济增长模式。(8)“全面评价、突出重点”的原则。在对水、气、声、生态、土地资源、农业生产等进行全面评价的基础上,重点对规划的空间布局合理性、移民安置、环境容量等方面进行评价。1.3与规划有关的环境保护政策1.3.1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政策(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1、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护法;(9)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0)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40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13)国务院国发200539号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14)国家环保总局“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监测、考核办法(征求意见修改稿)
22、2007.5);(15)国家环保总局办公厅环办2006109号关于进一步做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16) 四川省人民政府 川府发200716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意见;(17) 四川省人大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1997年10月17);(18)川委发200438号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19)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200658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地通知; (20)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发200739号四川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21)四川省环保局四川省“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监测、考核
23、办法。1.3.2评价技术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4); (2)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130-200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环境(HJ/T19-1997);(5)环评公众参与暂行办法。1.3.3相关文件及资料(1)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2)四川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3) 大竹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52010);(4) 大竹县人民政府研究百湖温泉项目有关事宜会议纪要竹府阅20093号;(5)达州市县域经济和统筹城乡发展
24、规划;(6) (5) 当地社会、经济、环境、水文、气象资料;(7) (6) 工业园区的开发政策及相关资料;(8) (7) 公众调查资料;(9) (8) 环评委托书。1.4与规划有关的环境保护目标及标准1.4.1控制污染目标(1)规划涉及区域环境空气、声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不会因规划的开发活动而明显下降;(2)控制和减缓基础设施建设及规划项目建设对地表植被和土壤的破坏,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地表植被,保护生态环境;(3)合理规划布局,有效减缓对主要保护目标(该规划区域生态环境及乌木水库)的不利影响;(4)对工程导致的主要社会影响(移民安置、土地资源等)应妥善解决;(5)控制水污染物排放,突出对“大竹
25、县饮用水源乌木水库水源保护区”的保护。1.4.2规划环境保护目标根据大竹县环保局关于“朝阳温泉城规划项目”执行标准的函(竹环函200928号)中对本规划区域环境标准的规定及区域环境功能区划分,规划环境保护目标如下:(1)水环境质量目标:地表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2)空气环境质量目标:项目所在区域空气环境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3)声环境质量目标:规划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施工期噪声不扰民,区域声学质量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4)生态环境:以不破坏区域内生态系统完整性为标准,
26、控制和减轻由项目建设对地表植被和土壤的破坏而造成的水土流失,保护地表植被,保护生态环境;严格控制水污染,加强“乌木水库饮用水源地”的保护。(5)社会环境:以不降低规划区拆迁居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妥善解决工程导致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本次规划环评具体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1。表1-1 环境保护目标表环境要素保护目标方位边界距离性 质备注环境空气规划区域内及周边500米农户 0.5 km人群聚居共1300余户5000余人朝阳乡政府所在地东1km人群聚居约2000人声环境规划区内居民和游客规划区域内环境敏感点常住人口约5000人地表水东柳河县城下游西5kmIII类水域乌木水库毗邻饮用水源地 现为备
27、用饮用水源地生态水土流失规划区内规划区8.6km植被规划区内规划区8.6km自然保护区并不涉及社会环境居民搬迁规划区内共1100余户4000余人1.4.3环境保护标准(1)生态环境水土流失以不改变工业园区规划区域现状土壤侵蚀类型为标准,其中土壤侵蚀类型划分标准见表1-2。表1-2 土壤侵蚀类型划分标准类 型级 别侵蚀模数(t/km2a)微度侵蚀(无明显侵蚀)1000轻度侵蚀10002500中度侵蚀25005000强度侵蚀50008000极强度侵蚀800015000(2)水环境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划涉及的水域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域标准。根据规划娱乐项目的产污特点,主要
28、评价因子标准限值,见表1-3。表1-3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单位: 除pH外,均为mg/L)项 目类水域标准项 目类水域标准pH69氨 氮0.05CODCr20粪大肠菌群(个/L)10000BOD54SS0.005规划涉及的景观娱乐用水执行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中的A类标准,见表1-4。表1-4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中的A类标准(单位除pH外,均为mg/L)污染物((GB12941-91)中的A类水质标准污染物(GB12941-91)中的A类水质标准pH6.5-8.5氨氮0.5DO5总磷0.02CODCr/粪大肠菌群,个/L2000CODMn6LAS0.2BOD54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划区内地下水
29、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水域标准。评价因子标准限值,见表1-5。表1-5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单位: 除pH外,均为mg/L)项 目类水域标准项 目类水域标准pH6.58.5石油类/CODCr/氨 氮0.2BOD5/粪大肠菌群(个/L)3排放标准规划项目的排水是生活废水,排入大竹县城市污水处理厂,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排放标准排至污水管网。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入东柳河。不排入乌木水库。评价因子标准限值,见表1-6。表1- 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单位: 除pH外,均为mg/L)项目三级排放标准项目三级排放标准pH69SS400CODcr5
30、00氨氮/BOD5300动植物油100(3).环境空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主要评价因子标准限值,见表1-7。表1-7 环境空气评价标准 单位:mg/m3取值时段NO2TSPSO2备 注2级2级2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年平均0.080.200.06日平均0.120.300.151小时平均0.240.50排放标准评价区域处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905-1996)二类区,规划内容中主要为生活中餐饮业排废气。排放标准应针对子项目的性质和二类功能区区划。其中餐饮业废气排放标准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
31、3-2001),其它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二级标准。标准值见表1-8表1-10。表l-8 饮食业单位的规模划分 规 模 小 型 中 型 大 型 基准灶头数 l,3 3,6 6 对应灶头总功率 (108Jh) 167,500 5.00,10 10 对应排气罩灶面 总投影面积(M3) 1.1,3.3 33,66 66 表1-9 饮食业单位的油烟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油烟净化设施最低去除效率 规 模小 型中 型大 型最高允许排放 浓度(mgm3)2.0净化设施最低 去除效率()607585表1-10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
32、g/m3)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值排气筒高度(m)二级监控点浓度mg/m3二氧化硫500(其它)152.1无组织排放源上风向设参照点,下风向设监控点0.4(监控点与参照点浓度差值)二氧化氮120(其它)150.64无组织排放源上风向设参照点,下风向设监控点0.12(监控点与参照点浓度差值)(4).声环境声环境质量标准对于规划区内的温泉疗养、高级别墅区等需要特别安静的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0类标准,其它执行2类标准,见表1-11。表1-11 环境噪声标准限制 单位:dB(A)评价标准标准级别昼间夜间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0
33、类50402类6050排放标准规划区内项目在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中的相关标准;各种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商业活动的噪声排放对应其外环境功能区的不同,分别执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中表1所规定的排放限值。各标准值见表1-12表1-13。表1-12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限值 单位:dB(A)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噪声限值(dB)昼间夜间土石方推土机、挖掘机、装卸机等7555打桩各种打桩机等85禁止施工结构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7055装修吊车、升降机等6555表1-13 环境噪声评价标准 单位:dB(A)边界外声环境功能区类别等效
34、声级LAeq(dB)昼间夜间0504026050(5).土壤土壤评价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6)三级标准,见表1-14。表1-14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mg/kg项目标准值(三级)项目标准值(三级)Cd1.0Pb500Hg1.5Zn500As30(水田),40(旱地)Ni200Cu400Cr400(水田),300(旱地)1.5环境影响识别本规划分六期工程实施,整体由中心服务区、滨湖度假区、农庄体验区、温泉养生区、商住混合区、教育研发区、高尚运动区等七大功能区共同构成。分析七大功能区的内容和特点,规划主要环境影响因素,见表1-15。本规划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反映在生态影响和污
35、水排放上,通过对本规划的研究,进行层次分析,筛选出环境影响因子;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本次环评列出了各环境影响因子的影响范围、时间跨度、影响性质和强弱,力图较全面地反映各种环境影响。识别清单见表1-16。表1-15 规划区项目环境影响因素序号规划功能区规划区项目主要废水污染物主要废气污染物 固废及主要成分1中心区滨湖温泉酒店BOD、COD 、SS、NH3-N饮食业油烟生活垃圾综合商业BOD、COD 、SS、NH3-N饮食业油烟生活垃圾2滨湖度假区别墅、企业会所、公寓、洋房等BOD、COD 、SS、NH3-N饮食业油烟生活垃圾3农庄体验区居民搬迁新区BOD、COD、SS、N
36、H3-N生活垃圾生态休闲、温泉疗养农庄BOD、COD、SS、NH3-N饮食业油烟生活垃圾农业固废4温泉养生区以温泉为特色的不同主题的健康养生社区BOD、COD、SS、NH3-N饮食业油烟生活垃圾5商住混合区商业、居住BOD、COD 、SS、NH3-N饮食业油烟生活垃圾6教育研发区旅游专科学校、职业培训学校等BOD、COD、SS、NH3-N饮食业油烟生活垃圾7高尚运动区高尚运动别墅、学校等BOD、COD、SS、NH3-N饮食业油烟生活垃圾表1-16 规划的环境影响识别清单环境要素主要影响因子影响范围时间跨度影响性质影响强弱水环境CODCr 、BOD5SS、NH3-N规划区及周边水域规划期及其后较
37、长时间恶化水质、水体浊度、感观、影响复氧,降低DO及水环境容量;pp大气环境农药等建设项目区规划区及其周围2000m范围长污染空气和土壤 pCO2全球极长温室效应p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堆放、转运地及其周围500m范围内规划期及其后较长时间恶臭、渗滤液、啮齿动物滋生可能传播疾病pp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建设项目区规划区及其周围200m范围项目建设施工期、营运期破坏生物栖息地,缩小生境,人工构筑物、人工植被替代农、林及天然植被p野生动物规划区内规划期及其后较长时间生境改变,被迫迁徙p水土流失规划区内地表覆盖物改变导致水土流失pp植被规划区内规划期及其后较长时间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结合没,但减少了植被的数量和种类pp景观rrr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