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关于存款(债券)利息的计算题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搞清楚利息的计算公式:税后利息=本金利率(1利息税率)。另外,还要注意区分年利率与月利率,有时题目会以月利率的方式出现。 v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1利息税率) v 年利率=月利率12=日利率360 (三)关于分配方式的计算题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注意区分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按需分配与非按劳分配等易混淆概念。 v 劳动收入包括按劳分配收入和劳动要素收入 v 非劳动收入包括公有制中的福利性收入、从社会保障中获得的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中除劳动要素分配以外的其它要素收入 v 个体劳动者的成果分配中既包括劳动收入,也包括非劳
2、动收入 v 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中,包括职工的工资、资金、岗位津贴等。 (四)关于企业经济效益和利润的计算题v 例:下列情况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是 v A某厂去年占用资金lOOO万元,获利200万元;今年占用资金1 1 00万元,获利 220万元。 v B某厂在其他条件一定引的情况下减员1 0,利润总量与上年持平 v C某厂工资支出比去年增加10,利润总量也比去年增加10% v D某厂规模扩大了1 0倍,利润也增加了10倍 【解析】经济效益是否提高,不是简单地看利润是否增长,而是要看利润与生产成本之间的比值。如果利润增长的幅度超过生产成本增长的幅度,则说明经济效益提高了,反之,则降低了;如
3、果利润与生产成本的增长度一致,则说明经济效益不变。据此分析四个选项:A项中利润与生产成本的增长均为 1 0,所以经济效益不变;B项中利润的增长幅度大于生产成本的增长幅度,故经济效益提高;C、D两项中经济效益均不变。答案为B。 v 方法总结: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把握经济效益与利润之间的关系。经济效益是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综合指标,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是指有用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之间的比例关系;而利润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生产总值减去生产成本后的余额。二者用公式表示是:v 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v 利润=生产总值一生产成本;v 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v =(生产成本+利润)/
4、生产成本v =1+利润/生产成本。 (五)关于股票价格的计算题v 例:(2006年高考全国卷文综试题第25题)股票W的票面金额为1元,预期一年后可获得5的股息,同期银行存款年利率为4。一投资者若以1 0000元购买股票W,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理论上最多能够购买股票W的数量为v A12500股 B10000股 C8000股 D7500股【解析】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存款利率。根据这一公式,股票W的价格=154=125元,因此10000元理论上最多能够购买股票W的数量为8000股。C正确。答案为C。方法总结:解此类股票价格计算题时,只要掌握股票价格的计算公式即可。这个公式出现在教材的阅读材料中。考
5、生在复习中,除了把握主干知识、重要知识点外,对教材的每一处文字都要理解吃透,特别是第一轮复习时一定要做到全面、周到。 v 计算公式: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存款利率 v 预期股息=票面金额预期股息率 (六)关于GNP、GDP的计算题v 例:(2004年高考广东卷政治试题第1 3题)GDP和GNP都是综合反映一国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二者的区别在于计算方式上v AGDp不包括本国居民在本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v BGNP不包括本国居民在本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 v CGNP不包括本国居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v DGDp不包括本国居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解析】
6、顾名思义,国民生产总值(GNP)以本国居民为计算范围,它既包括本国居民在国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也包括本国居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以国土为界来计算的,它既包括本国居民在国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也包括非本国居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答案为D 。方法总结:解答此题,关键是要把握好GNP、GDP的定义和计算范围。 (七)关于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的计算题v 例:某国某年的社会总产值为50000亿美元,其中已消耗并转移到新产品上的生产资料的价值为1 5000亿美元,国家收缴税金20000亿美元,企业留利1 0000亿美元。则该国国民收入与进行个人
7、消费品分配的部分各是v A45000亿美元 10000亿美元 B35000亿美元 5000亿美元v C5000亿美元 1 5000亿美元 D30000亿美元 1 0000亿美元【解析】社会总产值=C+(V+M)。由材料可知,已消费生产资料,即题中C为1 5000亿美元;国民收入,即(v+m)为5000015000=35000(亿美元)。在35000亿美元的国民收入中,国家收缴的税金和企业留利,即M为30000亿美元 ,不能用来进行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主要用于积累和公共消费;而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即V为5000亿美元,才是对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所以答案为B。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题目,关键要把握好社会总产
8、值、国民收入两个概念的含义、关系;社会总产值是社会总产品的货币表示,国民收入则是从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费的生产资料后,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的货币表示,也就是净产值。 (十一)关于对外贸易收支关系的隐性计算题v 例:(2005年高考广东卷政治试题第1 5题)据海关统计我国全年进出口总额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其中出口59336亿元,进口56138亿美元。数据显示该年我国的对外贸易处于( )阶段v 逆差 出超 顺差 入超v A B c D【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我国的对外贸易、顺差和逆差、以及对我国当前对外贸易状况的认识和理解,从我国对外贸易的数字来看,出口数额大于进口数额,说明我国对外贸易中存在顺差和出超,选D。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搞清楚一系列的概念,如贸易顺差、贸易逆差、出超、入超、贸易平衡等,其次要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