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年级物理导学案 课题:熔化和凝固 课型:展示课 编者:吕凤强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 、了解物质存在的三态,确认固态和液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描述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意义。 、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晶体熔化图象的描绘,能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实验和教师指导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善于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随堂实验使学生树立规范实验、仔细实验、勤于动手的良好习惯以及学生分工协作的团结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做好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
2、对比实验。难点:晶体熔化时虽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描绘晶体熔化图像;据图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小组合作研讨教学用具:课件、大试管、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钟表、萘、石蜡、水等教学流程:一、引言:创设情境设疑,启发探究欲望 请学生回答“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是什么?”,奖励给回答问题的同学一个冰棍,出示冰棍后发现“要吃的冰棍变成了水”,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经过学生思考回答,展示图片不同物质熔化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确认,引出新课。设计本环节旨在让学生从日常的自然现象中领悟关于物质熔化和凝固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示知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
3、会的特色。 二、明确学习目标:三、合作探究:1、探究萘和石蜡这两种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时加热采用的是 分课时: 总课时: 班级: 姓名: 法,这样加热的目的是 。2、实验记录表格:时间/min01234567891011萘的温度/萘的状态蜡的温度/蜡的状态3.画出萘和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4.分析萘和蜡的熔化过程知道:(1)萘在熔化前,不断 ,温度 ;熔化时,不断 ,温度 ;熔化后继续加热时,温度 ;(2)蜡在熔化前,不断 ,温度 ;熔化时,不断 ,温度 ;熔化后继续加热时,温度 ;5、师生共同分析得出固体熔化的条件是 ;6、分析可得出能将固体分为两类:(1)、晶体: ,常见的
4、如: (2)、非晶体: ,常见的如: 7、熔点: ,晶体熔化的条件是 ;非晶体 (“有”或“没有”)确定的熔点。8、查看几种物质的熔点(标准大气压下):冰 ;固态水银 ;固态酒精 四、课堂小结:五、当堂检测:1下面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同一种物质处于哪种状态与该物质此时的温度有关. B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C物质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非晶体没有熔点,所以熔化时不吸热.2、坩锅是冶炼金属用的一种陶瓷锅,能够耐高温.坩锅内盛有锡块,坩锅放在电炉上加热,锡在逐渐熔化的过程中 ( )A.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B.要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上升C.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D.要不断放热
5、,温度保持不变3、小明针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列出了下面的表格,请帮他填写完整固体分类举例熔化过程是否吸热温度有无熔点晶体非晶体课后练习4、在铅的熔化过程中: ()A、铅的温度升高,同时吸热B、铅的温度降低,同时放热C、铅的温度不变,不吸热也不放热D、铅的温度不变,同时吸热6某固体从200开始熔化,直到250还未熔化完,则这种固体物质一定是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7、分析下图并回答问题: (1)AB段物体是 态,物体 热,温度 ; BC段是 态,物体 ,温度 :CD段是 态,物体 ,温度 ; B点物体是 态,C点是 态,E点是 态;(2)物体从第 分钟开始熔化,到第 分钟熔化完,熔化过程历时 分钟;(3)该物质是 体,熔点是 。六、布置作业完成同步解析本节练习。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