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究 贾海英 在小学中、高年级段的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对新课文进行充分的自学之后,再利用讲授课引领学生深挖教材、拓展联系,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文本语言、思想的理解,培养小学生语文学科学习的各项能力,将起到良好的效果。那么如何让小学生能够愉快的、充分的自学课文呢?那就要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以及知识基础还不够宽泛的原因,其自主学习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自主学习能力与习惯的培养将是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基础,是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有效突破点,也将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实积极践新课程改革任务的努力方向。 本文中的
2、自主学习能力是指有了一定知识基础的小学生在学习新文本的最初阶段,在讲授课之前,由教师创设教学条件并确定学习目标,小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完成学习目标,并逐步达到自主评价学习效果、反观学习心理的能力。 笔者主要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跟班教学,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引导训练,三年级开始正式培养,一直到六年级的自主能力形成,把自主学习纳入到学习者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活动过程中,对小学生进行一系列跟踪式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探究,逐级形成按照自学方案进行自主学习的基本能力。 本文通过探讨教师如何引领小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展示了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在课堂操作程序、小学生自学方案和教师策略方面的研究,最终形成了一套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案。在这套方案的实施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小学语文自学能力指小学生自我学习语文的能力,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指小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手段与方法,即努力寻求获取语文知识的最优化的途径;二是指小学生学会制定最能适合自己学习语文的计划,根据学习活动的不同目标、要求,结合自己个人特点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合适而有效的学习策略,设计最优化的学习过程;三是指小学生对自我学习语文的结果进行审查,对后继活动的控制和对自我行为的实际效果进行检验,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语文学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