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声课堂欣赏课春之声圆舞曲 重庆天地人和街小学:贺笑笑 教材分析春之声圆舞曲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小约翰斯特劳斯圆舞曲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名作之一,最初是一首钢琴区,后被改编成声乐曲、管旋乐曲,广为流传。它由序奏、3首小圆舞曲和尾声组成,包含了一个多次出现、贯穿全曲的主题。曲中生动地描绘了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盎然鸟语花香的景象,宛如一幅色彩浓重的油画,让人流连忘返。在短小、充满活力的8小节引子之后出现了贯穿全曲的主要主题一,由翩翩起舞的上行动机和静静下落的下行动机构成花丽轻盈的旋律在富于舞蹈律动的节奏下如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主题二节奏开始变慢,但是平缓流畅的旋律依然充满了明朗的色彩,犹如春天的微
2、风,小溪潺潺的流水。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具有比较强的自行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本课通过多次对音乐的聆听想象画面,提高发散学生思维对问题进行探索,引导学生从听和律动中发挥想象,感知音乐的魅力。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感受圆舞曲四三拍,小快板的特点。 2、通过赏析第一、二主题,感受音乐给人带来愉悦、舒畅,感受的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音乐画面。教学重点聆听,赏析春之声圆舞曲的第一、二主题,并用不同方式表现出来。教学难点1. 通过画图形谱,总结音乐特点,寻找音乐表情记号和对比变音记号带来的不同听觉效果来感受第一主题的旋律流畅感和复杂的装饰音
3、效果。2. 通过律动感受圆舞曲四三拍的节拍规律,总结圆舞曲的舞蹈、舞曲特点。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对象四年级教具准备主题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情景设计,导入音乐,呈现音乐画面一、导入,听引子部分音乐1、 教师弹奏8小节引子部分提问:老师刚才弹奏的是二拍子还是三拍子的节奏?(生:它是四三拍的旋律)2、 四三拍的节拍有什么特点?(强弱弱)3.刚才我们听到的8小节旋律就是春之声圆舞曲的引子部分,下面我们就完整观看由“上海青年交响乐团”带来的管旋乐作品春之声圆舞曲。二、完整聆听欣赏: 春之声圆舞曲为我们呈现的的就是春的景象。华丽敏捷的旋律如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洋溢着青春活力,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性。在音乐之
4、后,你都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春天呢?(学生自由说)想像音乐带来春天的画面感。一片春意盎然、生机勃勃、万福复苏的景象环节目标:通过聆听引子部分,感受乐曲的四三拍的节奏,让学生用肢体拍击节奏,感受节拍的强弱规律。设置情景,完整聆听全曲,能够想像音乐呈现的春的画面。和声课堂五步骤第一次感受主题一音乐特点二、 聆听主题一音乐A、 聆听B、 请学生跟音乐画图谱。(旋律回旋向上,又跳跃着向下)C、 通过图谱说出第一主题一共有多少乐句 (5个乐句)D、 感受音乐有什么特点?(学生听音体会回答)速度?(快速)力度?(弱强弱)旋律的走向?(低高低)E、 知识点:在每个乐句中,前半句音符都是由低到高,回旋着向上的,
5、好像装饰音回音;后半句由高到低跳跃向下的音符好像装饰音前倚音。所以说,主题一这段复杂的旋律具有浓郁的装饰音色彩。F、 出示主题一的第一乐句乐谱,找出乐谱中的音乐记号。(升记号、降记号、还原记号。)这些记号都统称为“变音记号”。(圆滑线)标记圆滑线的音符要表现得连贯(顿音记号)标记顿音记号的音符要表现得跳跃而短促G、出示对比谱:(有无变音记号的区别)(听老师弹奏两段旋律,对比一下有变音记号和没有变音记号旋律的区别(学生自由说)总结:可别小看了这些记号,没有变音记号的旋律听起来平淡,没有生气;有变音记号的音符的旋律充满了变化有一种向前推动的力量。a) 再次聆听主题一,学生随音乐律动画图形谱。b)
6、教师总结发现差异:聆听音乐,感受主题一的速度、力度和音乐走向,说出音乐特点。聚焦疑点:找出主题一乐曲中的音乐记号,问:有音乐记号和没有音乐记号的感受?寻求突破:师带领生画图谱律动体验。达成共识: 通过对比聆听音乐记号的作用,共识音乐不同风格的感受。和声课堂五步骤第二次感受主题二音乐特点1、聆听主题二 2、赏析主题二重复了几遍?3、感受主题二两遍的力度变化4、感受主题二情绪变化(平缓流畅的)5、想像春天的画面感(春天的微风,小溪潺潺的流水)6、教师总结情景创设:通过聆听主题二,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发现差异:力度感受不同,情绪的不同。聚焦疑点:通过聆听,曲谱展示,知道主题二重复了两遍,感受两遍不同
7、力度的变化。寻求突破: 对比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旋律,用图形谱呈现平缓的弦律走向,用律动表现出旋律的平稳走向。达成共识:通过对比主题一二的旋律变化,第二主题虽然没有第一主题的大起伏和跳跃,但平缓流畅的旋律依然充满的明朗的色彩,勾勒出春天潺潺的流水、和煦春风的音乐形象。环节目标:通过聆听主题一和主题二,能够总结出音乐强弱变化、高低变化和旋律走向的特点,能总结出音乐记号和变音记号的运用为音乐带来的装饰音效果,让学生能呈现春天的生机勃勃的画面,达成音乐聆听共识,并通过律动展现出来。 和声课堂五步骤使用第三次总结圆舞曲特点和律动学习华尔兹基本舞步介绍圆舞曲: A、观看教师舞蹈B、自由说说圆舞曲的特点:四
8、三拍 成对旋转C、师生律动华尔兹基本舞步,感受四三拍节奏特点总结:圆舞曲又是“华尔兹”,是奥地利的一种民间舞曲,它采用四三拍,强调第一拍上的重音,旋律流畅,节奏明显,速度为小快板。由于舞蹈时需由两人成对旋转,因而被称为圆舞曲。D、分组请学生自由组合随主题二音乐表演华尔兹基本舞步。情景创设:教师表演说圆舞曲舞步特点发现差异:脚下步子感受圆舞曲三拍子节奏聚焦疑点:圆舞曲脚下步子力度变化寻求突破:男女生成队表演圆舞曲达成共识:跟圆舞曲三拍子音乐节奏,两人成对转圈,共同表演环节目标:通过看老师示范,学习圆舞曲基本舞步,了解并体验圆舞曲和舞蹈的特点:四三拍、成对旋转。 介绍约翰施特劳斯 著名的奥地利作曲
9、家约翰施特劳斯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他的父亲和两位兄弟都是著名的音乐家,但他却是整个家族中成就最大、名望最高的一位。他被号称为圆舞曲之王。环节目标:认识作曲家,和乐曲的创作背景。 总结刚才我们重点赏析了春之声圆舞曲的第一、二主题部分,其实这首圆舞曲一共有7 个主题,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就不一一欣赏,其它精彩主题我们将在下节课继续。课后反思:本课是一堂音乐欣赏课,打破常规模式教学,在和声课堂的理念指导下,做到环节清晰,目标明确,以学生为主体,从注重聆听教学法出发,从情景设置策略之知识回顾法开始,通过本课圆舞曲三拍子的重点知识复习,到完整视听著名的春之声圆舞曲管弦乐版本,最后深度赏析乐曲的主题一、主
10、题二部分,让学生在聆听中寻找特点,聆听中想象春的画面,通过人人参与,人人实践,在律动中寻找、体验圆舞曲特点,学生能保持积极的参与度,我发现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学习兴趣。全曲一共有七个主题,由于时间原因只赏析了主题一、主题二。所谓欣赏课,吃透教材是上好课的基础,我在指导学生分析赏析春之声圆舞曲第一二主题时,没有照搬教参,而是自己再反复聆听音乐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的进行二度创作,成功的分析理解了作品的音乐内涵。如抓住第一主题节奏自由、充满大跳跃大起伏的变化,旋律生动而连贯的的特点,想象出乐曲描绘的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盎然的景象;把旋律趋于平和,具有圆舞曲特征的第二主题想象为春水荡漾、浪
11、花拍岸。这些形象的比喻,大胆让学生联想,帮助学生们能够准确地形象地理解音乐做品。根据音乐的特征,灵活进行音画转换,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但在这节课中,我与其他教师不同的做法是:一是不是让学生通过语言和绘画自由描绘自己聆听音乐时所联想的画面,而是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随音乐节奏进行有规则的画出图形谱,让静止的画面随音乐变成了流动的画面,能够直观地检测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状况。二是通过图形谱的方式启发学生感受自由的节奏、上行的旋律与快速的演奏所表现的音乐情境,通过反复的聆听纪录主题音乐的节奏和重复变化,纪录主题音乐在全曲中出现的次数,想象地准确地指导学生分析、理解主题音乐的结构及回旋曲式特点,较好地稳定了学生地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听音乐的兴趣。最后介绍了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以及他创作的更多的许多优秀的音乐经典作品,这堂课遗憾的是,虽引导学生学习了圆舞曲基本的三拍子节奏动作,学生们能够直观的完成,但在动作的规范程度上还要让学生深入的去体会,圆舞曲舞蹈的内涵意义:如体态、礼仪方面.深入理解后,然后再去实践,我想效果应该会更好。本堂课可以看出学生们还意犹未尽,只能在今后的音乐课上再进一步普及拓展。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