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心聆听,用爱打动 对一名问题学生的追踪观察和教育指导青山学校 李欢欢 一、基本情况1、问题学生表现彭某,女,801班学生。初一入学成绩在年级下游水平,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她家住青山上干村,性格外向,上课爱讲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自觉性较差,平时考试各科成绩几乎挂“红灯”,心里过于敏感,多猜疑,同学关系不够融洽,只与几个要好的同学交往,且时有矛盾,在七年级下学期时表现尤为明显,另外还暗恋一位帅气的男生,常为“情”闹矛盾,有段时间因情绪低落、自卑。2、家庭生活背景她是家中独养女儿,父母关系多年来一直不好,母亲身体不好,爷爷、奶奶很宠孩子。父母与孩子的沟通较少,常因琐事闹矛盾。二、原因分析据观察了解
2、发现,她这种心理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1、父母原因这段时期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阶段,孩子需要父母爱护、关心,需要父母对她的各个方面进行指导。其父母关系不和,性格不合,对孩子的交流沟通不够,特别是父亲,虽然有关心,没有承担好教育的责任。她母亲在教育方式方法上也不够合理,当知道她在校表现不好或成绩不理想时,她虽然很着急,但只是埋怨责骂,没有正确引导、鼓励,造成严重的逆反心理、对峙状态。2、自身原因由于她的家庭条件不好,她自卑心理较强,性格外向,言语较多,与男生关系较好。平时不喜欢学习,自控能力差,缺乏信心。作业不认真完成,不主动去完成,注意力不集中,不用心学习,导致学习成绩差。平时缺少家庭的
3、关爱和正确教育,关系比较紧张,对家庭的管教比较反感。3、同学排斥上课爱讲话,搞小动作,东张西望,影响其他同学学习。而且,因为成绩差,有些自卑。老师开导她,她虽表面应承,但实际上置之不理。有时她做错了事,老师批评教育她,就有抵触心理。 纵观彭某的表现,只有给予她心理疏导和帮助,促使她改掉多动毛病,忘却内心孤独,不断优化其心理素质,增强自信,成绩才能得到提高。三、辅导措施1、加强与家长联系,与家长进行思想沟通。 亲自到她家登门拜访,有时通过电话、家校通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家长联系,把她在校表现、学习情况、性格以及智力发展情况给家长作详细分析,建议他们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多花点时间主动关心和帮助她,逐
4、步约束她那些不良的好动行为。2、通过谈心,纠正她的不良习惯。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她个别交谈,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和多动行为形成的原因。告诉她上课讲话,开小差等,会影响到其他同学学习。初中阶段是长身体、长知识阶段,如果在校读书期间没有学得一些知识,以后会有“书到用时方恨晚”的感觉,到时候想学也晚了。同时,与吴某一起制定计划来改善自身的不良状况。3、集体关心,让她感受到温暖。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依靠集体的智慧,办事才能成功。我注意发挥集体和伙伴的作用,通过同学的关心与爱护,帮助她纠正多动毛病,学会交往。由于班上同学不爱和她交往,安排座位时采取自由组合形式,一名班干部主动和她同桌。当她搞小动作或
5、开小差时,就提醒、制止她,平时给予热情帮助。同时,开展各种集体活动,以拉近她和同学之间的距离,使她接受同学的帮助。4、找其闪光点,多给予鼓励和表扬。 虽然该生有不正确的言行,但她有一个优点:接受能力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正面鼓励,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暗示及时提醒她,并且为她提供表现机会,让她思考,激活其思维,使她的注意力集中,逐步养成专心听课的习惯。在批改作业时,多写一些激励的评语,对她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表扬,并打电话告诉她的父母,激发其努力向上的勇气。5、树立自信心,消除自卑感。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第一位原因,在心理辅导过程中,个人努力才是最重要的。只有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自信心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样,结合该生的实际情况,先给确定短期能见效的目标,在她取得成功之后,会有一定的成就感,也能促进其自我激励,培养自信,逐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四、辅导效果通过一年的家校联合辅导,该生改掉了不良的多动毛病,自控能力增强,学习自觉性得到提高。家长反映,即使父母不在家,也能够自觉学习、做作业,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老师反映,她前后判若两人,上课注意力、回答问题等方面较之以前有进步;同学反映,她喜欢和同学交朋友,主动帮助别人。当学生生活中出现迷雾时,我们就要做那一缕清风,拨开云雾见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