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 第6课时 练习三(2) 学 科:数学 执教教师:喻红云 执教班级:六年级(1)班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练习三第1016题、思考题、动手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解决问题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底面积、侧面积、表面积和容积这些概念的联系和区别,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2提高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运用圆柱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圆柱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投影教学过程二次修改意见一、复习回顾,理清思路。1回顾复习
2、。教师谈话:用一句话介绍前面几节课学习的关于圆柱的知识。预设学生回答:圆柱的体积计算;圆柱的特征;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各种情况。2理清思路。同桌说说计算圆柱体积的步骤,先算出底面积,再算出圆柱的体积;同桌说说计算圆柱表面积的步骤,先算出底面积和侧面积,再算出圆柱的表面积;3揭示课题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练习课。二、基本练习,形成技能。1练习三第10题。根据表中的已知分别计算每个圆柱的未知量。学生独立完成。2练习三第11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注意分清3个小问题分别求什么问题。3练习三第12题。引导思考:第1个问题求水池里最多能蓄水多少吨,要从体积入手;第2个问题要弄清楚求的是几个面的面积之和。4
3、练习三第13题。学生读题,分析题意。之后一人板演,全班齐练。评讲时注意后进生的辅导。5练习三第14题。出示题目,理解题目意思。讨论:塑料薄膜的面积相当于什么? 大棚内的空间相当于什么?分别怎么算?引导理解:蔬菜大棚中求需要多少塑料薄膜和空间有多大,分别求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一半。6练习三第15题。分析:玲玲把一块长方体橡皮泥捏成一个圆柱体虽然形状变了,但什么没变?(体积)7练习三第16题。提问:要求水面高多少分米,要先求什么?(水杯的高)三、拓展延伸,开阔思维。1第19页思考题。学有余力学生完成。把圆钢竖着拉出水面8厘米,水面下降4厘米,你能想到什么?全部浸入,水面上升9厘米,你又能想到什么?怎么算出这个圆钢的体积?这题还可以怎么想?让学生明白:上升或下降的水的体积就是那一部分钢材的体积。2第19页动手做。讲解测量方法在容器里放适量的水,把土豆浸没在水中,测量并记录相关的数据,算出土豆的体积。并且提供一张表格,提示应该记录容器的底面积、放入土豆前的水面高度、放入土豆后的水面高度以及算出的土豆体积。然后是测量与计算,一边操作一边思考应注意什么。板书设计:练习三 圆柱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课后作业:基础训练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