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55.50KB ,
资源ID:8303554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830355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第十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doc)为本站上传会员【xrp****65】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第十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doc

1、主管护师考试网上辅导 儿科护理学 第十章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一、心脏的胚胎发育原始心脏于胚胎第2周开始形成,4周时心房和心室是共腔的,8周房室中隔形成,成为具有4腔的心脏。所以,胚胎发育28周为心脏形成的关键期,先天性心脏畸形的形成主要在这一期。二、胎儿血液循环和出生后的改变1.正常胎儿的血液循环 胎儿时期的营养和气体交换是通过脐血管和胎盘与母体之间以弥散方式进行交换的。由胎盘来的动脉血液经脐静脉进入胎儿体内,至肝下缘分成两支,一支入肝与门静脉吻合,另一支经动脉导管入下腔静脉,与来自下半身的静脉血混合,共同流入右心房。由于下腔静脉瓣的隔阻,使来自下腔静脉的混合血

2、(以动脉血为主)进入右心房后,约13经卵圆孔入左心房,再经左心室流入升动脉,主要供应心、脑及上肢;其余流入右心室。从上腔静脉回流的来自上半身的静脉血,入右心房后大部分流入右心室,与来自下腔静脉的血液一起进入肺动脉。由于胎儿肺部处于压缩状态,经肺动脉的血液只有少量流入肺,经肺静脉回到左心房;而大部分血液经动脉导管与来自升主动脉的血汇合后,进入降主动脉(以静脉血为主),供应腹腔器官和下肢,同时,经过脐动脉回流至胎盘,摄取氧气及营养物质。故胎儿期供应脑、心、肝及上肢血氧量较下半身高。2.出生后循环的改变 出生后脐血管阻断,呼吸建立,肺泡扩张,肺小动脉管壁肌层逐渐退化,管壁变薄、扩张、肺循环压方下降,

3、从右心经肺动脉流入肺的血流增多,使肺静脉回流至左心房的血流量增加,左心房压力增高。当左心房压力超过右心房时,卵圆孔瓣膜功能上关闭,到出生后57个月,解剖上大多数闭合。自主呼吸建立后血氧增高,动脉导管壁受到刺激后收缩,同时,低阻力的胎盘循环由于脐带结扎而终止,由于肺循环压力降低和体循环压力升高,流经动脉导管血流逐渐减少,高的动脉血氧分压和出生后体内前列腺索的减少,使导管壁平滑肌收缩,导管闭塞,最后血流停止,形成动脉韧带。足月儿约80%在出生后24小时形成功能性关闭,约80%婴儿于生后3个月、95%婴儿生后一年内形成解剖上关闭。若动脉导管持续未闭,可认为有畸形的存在。脐血管血流停止68周完全闭锁,

4、形成韧带。三、正常各年龄小儿心脏、心率、血压的特点1.心脏重量 在整个小儿时期,心脏重量的增长速度并非匀速生长,出生后6周内心脏重量增长很少。此后,心脏重量增长的速度呈持续和跳跃性增长。新生儿的心脏相对较成人大,其重量约为2025g,1岁时心脏的重量为出生时2倍;5岁时为出生时的4倍;9岁时为出生时的6倍,青春期后心脏重量的增长为出生时1214倍,达成人水平。2.心脏容积 出生时,心脏4个腔的容积为2022ml,1岁时达到出生时的2倍,2岁半增大到3倍,近7岁时5倍,约为100120ml;其后增长缓慢,青春期始心脏容积仅为140ml;以后增长又渐迅速,1820岁时,心脏容积已达240250ml

5、,为出生时的12倍。3.心脏位置 小儿心脏的位置随年龄而变化,新生儿心脏位置较高并呈横位,心尖搏动在第四肋间锁骨中线外,心尖部分主要为右心室,2岁的以后,小儿心脏由横位逐渐转成斜位,心尖搏动下移至第五肋间隙,心尖部分主要为左心室。25岁时左心界位于第四肋间左锁骨中线外1cm处,512岁在锁骨中线上,12岁以后在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0.51cm.4.血管的特点 小儿的动脉相对较成人粗。动、静脉内径比在新生儿为1:1,成人为1:2。随着年龄的增长,动静脉口径相对变窄,在大血管方面,10岁以前肺动脉直径较主动脉宽,至青春期主动脉直径超过肺动脉,12岁始至成人水平。在婴儿期,毛细血管特别粗大,尤其是肺、

6、肾、肠及皮肤的微血管内径较以后任何年龄时期都大,冠状动脉相对较宽,所以,心、肺、肾及皮肤供血较好,对这些器官的新陈代谢和发育起到重要的作用。5.心率特点 小儿的心率相对较快,主要是由于新陈代谢旺盛,身体组织需要更多的血液供给,而心搏量有限,只有增加心脏的搏动次数,才能满足身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婴幼儿迷走神经兴奋性较低,交感神经占优势,心脏搏动较易加速。随年龄的增长,心率逐渐减慢,新生儿时期,心率120140次分,1岁以内110130次分,23岁100120次分,47岁80100次分,814岁7090次分。小儿的脉搏次数极不稳定,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进食、活动、哭闹、发热等,因此。测量脉搏时

7、,应排除干扰因素,在小儿安静状态下测量。凡脉搏显著增快,安静状态下或睡眠时不减慢者,应考虑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可能。6.血压特点 动脉血压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每心搏输出量和外周血管的阻力。婴儿期,由于心搏量较少,血管管径较粗,动脉血压较低。随着小儿年龄增长血压逐渐增高。1岁以内的婴儿收缩压80mmHg(10.67kPa),2岁以后小儿收缩压可用年龄280mmHg(年龄0.2710.67kPa)公式计算,小儿的舒张压收缩压23。1岁以上小儿,下肢血压比上肢血压高2040mmHg(2.675.33kPa),婴儿期,上肢血压比下肢血压略高。静脉血压的高低与心搏量、血管功能、循环血量有关。上、下腔静脉血液返回

8、右心室是否通畅也影响静脉压。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一、先天性心脏病概述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导致的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发病率为活产婴儿的58左右,年龄越小,发病数越高。致病因素可分为两类,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特别是染色体畸变,房、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干畸形等与第21号染色体长臂某些区带的过度复制或缺损有关。环境因素很多,重要的原因有宫内感染(风疹、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和柯萨奇病毒感染等),孕母缺乏叶酸、与大剂量放射线接触、药物影响(抗癌药、甲苯磺丁脲等)、患有代谢性疾病(糖尿病、高钙血症)或能造成宫内缺氧的慢性疾病。所以,先天性心脏病可能是胎儿周围的环境和遗传

9、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二、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根据左右心腔或大血管间有无分流和临床有无青紫,可分为3类:1.左向右分流型 在左、右心之间或与肺动脉之间具有异常通路,正常情况下,体循环的压力高于肺循环的压力,左心压力高于右心压力,血液从左向右侧分流,故平时不出现青紫。当剧烈哭闹或任何原因使肺动脉或右心室压力增高并超过左心室时,血液自右向左分流,可出现暂时性青紫。常见房、室间隔缺损或动脉导管未闭。2.右向左分流型 为先天性心脏病最严重的一组,因心脏结构的异常,静脉血流入右心后不能全部流入肺循环达到氧合作用,有一部分或大部分自右心或肺动脉流入左心或主动脉,直接进入体循环,出现持续性青紫。常见有法洛四联症

10、、大动脉错位等。3.无分流型 心脏左、右两侧或动、静脉之间无异常通路或分流。通常无青紫,只有在心力衰竭时才发生。常见主动脉缩窄和肺动脉狭窄等。三、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一)室间隔缺损(VSD)室间隔缺损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25%。根据缺损的位置分为四种类型:流出道缺损;流入道缺损;膜部缺损;左室右房通道缺损。1.发病机制 室间隔缺损主要是左、右心室之间有一异常通道,由于左心室压力高于右心室,缺损所引起的分流是自左向右,所以一般无青紫。哭闹时,可使右心室压力增加,缺损分流是自右向左,出现暂时性青紫,当肺动脉高压显著,产生自右向左分流时,临床出现持久性青紫,即称艾森曼格综

11、合征。2.临床表现 取决于缺损的大小。小型缺损(缺损直径0.5cm),多发生于室间隔肌部,因分流量较小,患儿可无明显症状,生长发育不受影响。中型缺损(缺损为O.51.Ocm),左向右分流多,体循环血流量减少,影响生长发育,患儿多有乏力、气短、多汗、生长发育缓慢,易患肺部感染。大型缺损(缺损1.Ocm)常有生长发育迟缓。左向右分流量增多,体循环减少,婴幼儿常出现心力衰竭,表现为乏力、气短、多汗、呼吸急促、喂养困难。当出现肺动脉高压右向左分流时,可出现青紫。查体可见: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356级全收缩期反流性杂音,第二心音(P2)增强,伴有肺动脉高压者P2亢进。室间隔缺损易合并发支气管炎、支气管肺

12、炎、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和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预后:30%60%膜部室缺和肌部室缺可自行关闭,多在5岁以前,小型缺损关闭率高。中、重型缺损者,婴儿期可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形成重度肺动脉高压,逆向分流形成艾森曼格氏综合征而危及生命。3.辅助检查(1)X线检查:小、中型缺损者心影大致正常或轻度左房、左室增大。大型缺损者,肺纹理明显增粗增多,左室、右室均增大。重度肺动脉高压时,右心室大为主,肺动脉段明显凸出,肺门血管呈“残根状”。有“肺门舞蹈”征。(2)心电图:小型室缺心电图正常。分流量大者左房大、左室肥厚或双室肥厚,重度肺动脉高压时以右室肥厚为主。(3)超声心动图: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

13、显象示:室间隔连续性中断可判定室间隔缺损的部位和缺损的直径大小;心室水平有左向右分流束(晚期肺动脉高压可出现右向左分流);可探测跨隔压差,并计算出分流量和肺动脉压力。(4)心导管检查:必要时行右心导管检查。可计算分流量、肺动脉压力及肺血管阻力。对鉴别诊断、判断病情和选择手术适应证均有重要参考意义。VSD右室平均血氧含量较右心房血氧含量高0.9百分容积以上,即有诊断意义。4.治疗原则(1)内科治疗:强心、利尿、抗感染、扩张血管及对症治疗。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强心苷、利尿剂改善心功能。合并肺动脉高压者,应用血管扩张剂,控制潜在肺部感染,争取早期手术。(2)外科治疗:小型VSD不需手术治疗,中、大型V

14、SD可手术治疗。(3)导管介入性堵闭术:适应证:膜部缺损:年龄3岁,室缺距主动脉瓣3mm;肌部室缺5mm或术后残余分流。禁忌证:活动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内有赘生物、血栓;重度肺动脉高压伴双向分流者。(二)房间隔缺损(ASI)房间隔缺损,约占小儿先心病20%30%左右。按缺损部位可分为原发孔(一孔型),继发孔(二孔型)1.发病机制出生后随着肺循环血量的增加,左心房压力超过右心房压力,分流自左向右,分流量的大小取决于缺损的大小和两侧心室顺应性。分流造成右心房和右心室负荷过重而产生右心房和右心室增大,肺循环血量增多和体循环血量减少。分流量大时可产生肺动脉压力升高,晚期当右心房压力大于左心房压力时,则

15、可产生右向左分流,出现持续性青紫。2.临床表现房间隔缺损的临床表现随缺损的大小而不同。缺损小者可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胸骨左缘第23肋间有收缩期杂音,婴儿和儿童期多无症状。缺损大者,由于体循环血量减少而表现为气促、乏力和影响生长发育,当哭闹、患肺炎或心力衰竭时,右心房压力可超过左心房,出现暂时性青紫。查体可见体格发育落后、消瘦,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弥散,心浊音界扩大,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见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增强或亢进,并呈固定分裂。预后:小型房间隔缺损(直径3mm甚至38mm),1岁前有可能自然关闭,儿童时期大多数可保持正常生活,常因杂音不典型,而延误诊断。缺损较大时,分流量

16、较大,分流量占体循环血量的30%以上,不经治疗活至成年时,有可能出现肺动脉高压。3.辅助检查(1)胸部X线检查:心脏外形呈现轻、中度扩大,以右心房、右心室增大为主,肺动脉段突出,肺门血管影增粗,可见肺门“舞蹈”征,肺野充血,主动脉影缩小。(2)心电图:电轴右偏90180。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部分患儿尚有右心房和右心室肥大。4.治疗原则(1)内科治疗:导管介入堵闭术堵闭ASD。适应证:二孔型ASD年龄3岁,直径5mm,36mm;不合并必须外科手术的其他心脏畸形。禁忌证:活动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出血性疾病;重度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向左分流。(2)外科治疗:一孔型。ASD及静脉窦型ASD,一般外科手术

17、治疗,一旦出现艾森曼格综合征即为手术和介入治疗禁忌证。(三)动脉导管未闭(PDA)动脉导管未闭是指出生后动脉导管持续开放,血流从主动脉经导管分流至肺动脉,进入左心,并产生病理生理改变。动脉导管未闭约占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总数的15%20%,女性较多见。1.发病机制 动脉导管在胎儿期是肺动脉与主动脉之间正常血液通路。小儿出生后,随着呼吸的开始,肺循环压力降低,血氧分压提高,动脉导管于生后1015小时在功能上关闭。若持续开放,血液自主动脉经未闭导管分流至肺动脉,使肺循环血量增多,左室容量负荷加重,产生病理改变即为动脉导管未闭。根据未闭的动脉导管大小、长短和形态不一,一般分为三型:管型;漏斗型;窗型。2

18、.临床表现 患儿女多于男,男女之比为1:21:3。临床症状的轻重,取决于导管管径粗细和分流量的大小。动脉导管较细,症状较轻或无症状。导管粗大者,分流量大,表现为气急、咳嗽、乏力、多汗、生长发育落后等。偶见扩大的肺动脉压迫喉返神经而引起声音嘶哑。婴儿期发生心力衰竭。严重肺动脉高压时,产生差异性发绀,下肢青紫明显,杵状趾。查体可见:胸骨左缘第2肋间有响亮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占据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期,伴震颤,传导广泛。分流量大时心尖部可闻高流量舒张期隆隆样杂音。P 2增强或亢进。周围血管征阳性:脉压增大40mmHg、可见甲床毛细血管搏动、触到水冲脉、可闻及股动脉枪击音等。预后:动脉导管的介入治疗或手术

19、治疗效果良好。常见并发症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感染性心内膜炎。3.辅助检查(1)X线检查:分流量小者可正常;分流量大时左房、左室增大;肺动脉高压时,右心室也明显增大。(2)心电图:四种改变可反映分流量大小和肺动脉压力变化,1/3病例正常;分流量大左房、左室大;双室增大;肺动脉高压者右室大为主。4.治疗原则(1)手术根治:晚期艾森曼格综合征为手术禁忌证。(2)保守治疗:前列腺素抑制剂,强心、利尿、抗感染。(3)导管介入堵闭术:适应证:不合并必须外科手术的其他心脏畸形。年龄通常6个月、体重4kg、动脉导管最窄直径2mm,通常14mm.可根据大小及形状选用不同的封堵器。禁忌证:依赖PDA生存的心脏畸形;

20、严重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向左分流;败血症等。5.外科手术结扎 手术适宜年龄为16岁,小于1岁婴儿反复发生心衰,合并其他心脏畸形者应手术治疗。(四)法洛四联症(TOF)法洛四联症是一种常见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心病的10%14%。以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为主要临床特征。其中以肺动脉狭窄为主要畸形。1.发病机制 肺动脉狭窄,血液进入肺循环受阻,引起右心室代偿性增厚,右心室压力相对较高;右心室压力与左心室相似,此时,右心室血液大部分进入主动脉。由于主动脉跨于两心室之上,主动脉除接受左心室血液外,还直接接受部分右心室的静脉血液,输送到全身各部,因而出现青紫。同时肺动脉狭窄,肺

21、循环进行气体交换的血流减少,加重青紫程度。由于进入肺动脉的血流减少,增粗的支气管动脉与肺血管之间形成侧支循环。动脉导管未关闭前,肺循环血流减少的程度较轻,青紫可不明显。随着动脉导管关闭和漏斗部狭窄逐渐加重,青紫日益明显,出现杵状指(趾),红细胞代偿性增多。2.临床表现 主要临床表现为青紫,其程度和出现早晚与肺动脉狭窄程度有关。多于生后36个月逐渐出现青紫。见于毛细血管丰富的部位,如唇、指(趾)、甲床、球结膜等处。因患儿长期处于缺氧状态中,可使指、趾端毛细血管扩张增生,局部软组织和骨组织也增生性肥大,出现杵状指。蹲踞症状:患儿活动后,常主动蹲踞片刻,蹲踞时下肢屈曲,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减轻心脏负

22、荷,同时,下肢动脉受压,体循环阻力增大,使右向左分流减少,使缺氧症状暂时得到缓解。缺氧发作:婴儿期常有缺氧发作史,表现为呼吸急促、烦躁不安、发绀加重,重者发生晕厥、抽搐、意识丧失,甚至死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哭闹、排便、感染、贫血或睡眠苏醒后均可诱发。查体可见:患儿发育落后,口唇、面部、外耳廓亦有青紫,舌色发暗,杵状指(趾)。心前区略隆起,胸骨左缘24肋间有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杂音响度与狭窄程度成反比;肺动脉第2音减弱。3.辅助检查(1)血液检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均升高。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正常。(2)X线检查:心影呈“靴型”,肺血减少,肺野清晰。(3)

23、心电图:电轴右偏,右室肥厚,右房肥大。4.治疗原则(1)缺氧发作处理:立即予以膝胸体位;吸氧、镇静;吗啡O.1O.2mgkg,皮下或肌内注射;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每次0.050.1mgkg加入10%葡萄糖液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15分钟后再重复一次;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给予碳酸氢钠(NaHCO3)1mmolkg,缓慢静脉注入,1015分钟可重复应用;严重意识丧失,血压不稳定,尽早行气管插管,人工呼吸。(2)外科治疗:绝大多数患儿可施行根治术。轻症患儿,手术年龄以59岁为宜。根治有困难可做姑息手术,即体-肺分流术。每天摄入足够水分。腹泻、发热、及时补液。对缺氧发作频繁者,应长期口服普萘洛尔预防发

24、作,剂量为26mgkgd,分34次口服。5.预后 本病未经治疗者,平均存活年龄12岁。常见并发症有:脑血管栓塞、脑,脓肿、感染性心内膜炎、红细胞增多症。四、护理1.休息 是恢复心脏功能的重要条件。因休息可减少组织对氧的需要,减少心脏负担。可使症状缓解。所以建立合理的生活作息时间,保证睡眠,根据病情安排适当活动量,减轻心脏负荷。(1)学龄前儿童患心脏病时,易烦躁,哭闹,加重病情,此时须遵医嘱给镇静剂,以助病儿安静入睡,减轻心脏负担。(2)学龄儿童虽患心脏病,但没有思想顾虑,自我控制能力差,活动量大,护理人员须对病儿进行宣教,争取得到病儿的配合。(3)对心功能衰竭的重症病儿,如呼吸困难、心率加快、

25、烦躁不安、肝大、水肿等情况须立即报告医师,遵医嘱给镇静剂,须绝对卧床休息、密切观察尿量、严格记录出入量。2.病室环境设置及要求(1)室内温度适宜,2022,湿度55%60%,空气新鲜,环境安静。(2)室内备有抢救设备,如急救车、吸痰器、吸氧设备、心电监护仪等。(3)轻、重病儿分别放置,轻症病儿放置大房间,重症病儿放置抢救室。(4)病儿衣服要合身,暖和、轻柔,床垫上放海绵垫,被褥要轻而暖和,床单平整,床头可抬高。3.注意观察病情,防止并发症发生观察病儿情绪、精神、面色、呼吸、脉率、脉律、血压等。病儿突然烦躁,哭闹、呼吸加快,拒奶,听诊或数脉发现心律不齐,期前收缩,心率加快,立即报告医师,遵医嘱对

26、症处理,详细记录病情变化。(1)注意观察、防止法洛四联症患儿因活动、哭闹、便秘引起缺氧发作,一旦发生应将小儿置于膝胸卧位,给予吸氧,根据医嘱给予吗啡及普萘洛尔抢救治疗。(2)法洛四联症患儿血液黏稠度高,发热、出汗、吐泻时,体液量减少,加重血液浓缩易形成血栓,因此要注意供给充足液体,必要时可静脉输液。(3)观察有无心率增快、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吐泡沫样痰、浮肿、肝大等心力衰竭的表现,如出现上述表现,立即置患儿于半卧位,给予吸氧,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并按心衰护理。4.饮食护理 心功能不全的病人需准确记录出入量,饮食应是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以少量多餐为宜。注意控制水及钠盐摄入,注意营养搭配,供给充足能量

27、、蛋白质和维生素,保证营养需要。对喂养困难的小儿要耐心喂养,可少量多餐,避免呛咳和呼吸困难,应根据病情,采用无盐或低盐饮食。5.对症护理(1)患儿出现呼吸困难、呼吸加快、青紫等症状,让病儿半卧位休息,生活护理须护理人员协助。出现三凹征或点头呼吸,指、趾甲、口周发绀,烦躁不安,给予氧气吸入,烦躁者遵医嘱给镇静剂。(2)水肿病儿护理:给无盐或少盐易消化饮食;尿少者,遵医嘱给利尿剂;每周测量体重2次,严重水肿,每日测体重1次;皮肤护理:每日做皮肤护理2次,动作要轻,毛巾要柔软,如皮肤有破损应及时处理;定时翻身,预防褥疮的发生;将病儿床上铺海绵垫,保持床单、衣服的清洁、平整、干燥。(3)咳嗽、咯血的护

28、理:心脏病患儿并发肺部感染,须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备好吸痰器、痰瓶,必要时协助病儿排痰;详细记录痰量、性质。应送痰培养检查,咳嗽剧烈的,应遵医嘱给止咳药物,发生病情变化,立即配合医师抢救;危重病人应设专护,密切观察病情,详细记录。(4)注意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多食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病儿超过2天无大便应立即报告医师处理,遵医嘱给缓泻剂,禁止下地独自排便,防止发生意外。6.用药护理 服用强心苷类药物后,应注意观察药物的作用,如:呼吸平稳、心音有力、脉搏搏动增强。观察强心苷毒性反应,如:胃肠道、神经、心血管反应。服用利尿剂,注意患儿的尿量的变化。7.预防感染 注意体温变化,按气温改变及时加减衣

29、服,避免受凉引起呼吸系统感染。注意保护性隔离,以免交叉感染。做小手术如拔牙时,应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防止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一旦发生感染应积极治疗。8.心理护理 对患儿关心爱护、态度和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患儿的紧张心理。对家长和患儿解释病情和检查、治疗经过,取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9.健康教育 指导家长掌握先天性心脏病的日常护理,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合理用药,预防感染和其他并发症。定期复查,调整心功能到最好状态,使患儿能安全达到手术年龄。第三节 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炎是指因感染病毒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局灶性或弥漫性心肌间质炎性渗出,心肌纤维变性或坏死,导致不同程度的心功能障碍和周身症状性的疾病

30、,是小儿时期较常见的心脏病之一。(一)病因及发病机制能引起心肌炎的病原体有很多种,主要是病毒,现已知病毒有20余种,常见的有柯萨奇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流感病毒、EB病毒、腺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等。本病的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随着分子病毒学,分子免疫学的发展,揭示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涉及到病毒对感染的心肌细胞直接损害和病毒侵犯人体自身免疫反应而引起心肌损害。(二)临床表现1.特点:病情轻重悬殊;自觉症状较检查所见为轻,多数在出现心脏症状前23周内有上感或其他病毒疾患,有时病毒可侵犯其他系统。2.分期(1)急性期:病程不超过6个月。轻型:症状轻,以乏力为主,有多汗、苍白、心悸、气短、

31、胸闷、头晕、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检查见面色苍白、口周发绀、昕诊第一心音低钝。中型:较为少见,起病急,除上述症状外,乏力为突出的表现,年长儿诉心前区痛。检查见心率过速或过缓,心律不齐,心脏略大,心音钝,肝脏增大。重型:罕见,呈暴发型,起病急骤,12日内出现心功能不全或突发心源性休克,患儿极度乏力、头晕、烦躁、呕吐、心前区痛,严重心律失常。病情发展迅速,不及时抢救,有生命危险。(2)恢复期:急性期经积极治疗及足够的休息,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逐渐好转,而进入临床恢复期,但此时尚未痊愈,病程多在半年以上。(3)迁延期:急性期过后,临床症状反复出现,心电图和X线改变迁延不愈,病程多在一年以上。(4)慢

32、性期:进行性心脏增大,病程长达一年以上。患本病后机体抵抗力降低,易患呼吸道感染而致心肌炎复发,甚至心力衰竭。有的还可逐渐演变成心肌病。(三)辅助检查1.心电图 可见严重的心律失常,包括各种期前收缩、室上性、室性心动过速,度、度房室传导阻滞,ST-T改变。2.生化检查 磷酸激酶(CPR)在早期多升高,以心肌同工酶(CK-MB)为主。乳酸脱氢酶(SLDH)同工酶增高,在心肌炎的早期诊断有提示意义。心肌肌钙蛋白的变化,对心肌炎有特异性诊断意义。(四)治疗原则1.休息 一般应休息至症状消除后34周;心脏扩大者,休息应不少于6个月。在恢复期应限制活动至少3个月。2.保护心肌的药物治疗(1)大量维生素C治

33、疗:维生素C是一种较强的抗氧化剂,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从而保护心肌,改善心肌功能。疗程为34周。(2)1,6-二磷酸果糖(FDP):可改善心肌细胞代谢,增加心肌能量,并可抑制中性粒细胞自由基生成,疗程13周。(3)泛醌:又名辅酶Q 10,对受病毒感染的心肌有保护作用,持续应用23个月。(4)黄芪口服液:主要成分有黄芪、麦冬、金银花、龟板等。它对柯萨奇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和改善心肌供血。(五)护理措施1.卧床休息至热退后34周,病情基本稳定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休息不得少于6个月。有心脏扩大的患儿,卧床休息半年至1年以上。2.给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少量多餐,多食新鲜蔬菜及水果(含维生素C),但不要暴饮暴食,以免胃肠道负担过重,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外感风寒,引发疾病。3.遵医嘱给以营养心肌的药物,向患儿及家长讲明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嘱患儿按时服药,坚持服药,不能因自觉症状好转,认为疾病痊愈,而放松治疗,使疾病复发。4.保持大小便通畅,防止便秘发生。5.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紧张及激动,调动机体的免疫系统,发挥自身的抗病能力,使疾病得以恢复。6.保护性隔离,应积极预防各种感染,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防止各种感染的发生。7.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到医院检查。 第8页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