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第一节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学目标基础知识目标1977年邓小平对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整顿;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及历史意义;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展开;十一届六中全会及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思想道德目标1、通过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通过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历史意义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仅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而且是中国命运的转折点。从此,中国走向了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3、通过对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主要内容的教学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观点,并对学生进行真、善、美观念的教育。能力训练目标1、通过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及历史意义的教学,培养学生结合史实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主要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重点和难点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及伟大历史意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三年恢复和三年改造,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也开始在实践中探索建设本国社会主义道路。但是,
3、由于我党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和正确的理论指导,走过了一些弯路。尤其是“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给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在拨乱反正中,终于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第八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今天来学习第一节 伟大的历史转折讲授过程一、背景:1、“文革”后在徘徊中前进:必要性提问:“文革”为什么会出现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经过十年“文革”,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国家生活的正常秩序亟待重建,百废待举,党和政府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但是,客观上由于“文革”十年造成的思想上政治上的混乱不容易在短期内消除,
4、主观上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从理论到实践都是在坚持和延续“文革”的“左”倾错误,经济建设中又急于求成,这就严重阻碍了中共指导思想和指导方针的转变,使拨乱反正出现步履艰难、徘徊前进的局面。这也成为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必要性。有了必要性,说明当时必须实现历史转折,但当时实现历史转折的可能条件充足吗?2、可能性(1)、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提问:邓小平复出后,做了哪些整顿工作?邓小平复出后,科学教育文化事业出现了全新的面貌。邓小平号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这不仅从理论上澄清了“文革”中极“左”影响,也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保障。1977年底,在“文革”中被
5、废弃的高考制度得到恢复。(2)、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粉碎“四人帮”后,党和政府开始全力整顿经济,从而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3、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背景:引发这场讨论的直接原因是“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提出。1976年10月华国锋首次提出“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的遵循”。其危害是在理论上,它违背了毛泽东倡导的马列主义基本原来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根本思想,把领袖神化,把毛泽东的言论绝对化,反对实事求是,反对坚持真理和修正错误;在实践上,它维护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阻挡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的斗争。其目的是在利用人民群众热爱
6、领袖,拥护毛泽东思想的淳朴感情,打着维护毛泽东思想的旗号,神化领袖搞个人崇拜,实质仍是坚持“文革”“左”的错误。为了反对“两个凡是”的观点,思想理论界开展了真理标准的讨论。(2)、意义:这次讨论坑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良
7、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议,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邓小平二、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1、内容: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的主要内容如下:(1)、思想上:首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这就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使我党真正峄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工作。它标志着党解决了与现代化建设事业休戚相关的最为根本的关键问题。其次,全会还高度评价了真理
8、标准问题的讨论,对于促进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2)、政治上: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提问,历史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有哪几次(1927、1949、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政治上的决策标志着党放弃了坚持十多年之久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实现了政治路线的重大转折,中国社会发展走上正确的轨道。(3)、组织上:全会决定拨乱反正,为冤假错案进行平反。2、意义:从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分析和评价,我们可以看到,这次会议确实解决了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一些重大问题,开始
9、了全面认真地拨乱反正。它为党制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因而成为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有人称它是“新时期的遵义会议”。三、拨乱反正:1、平反冤假错案:(1)、前提: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拨乱反正工作得以全面展开;(2)、主要工作:为天安门事件平反,为刘少奇等一大批党和国家领导人平反,为1957年错划的“右派”平反。(3)、作用:天正和落实了党在“文革”中被搞乱的知识分子政策、民族政策、宗教政策,有效地调动了各阶层各方面人士的积极性,使他们与全党全过人民同心同德建设社会主义。2、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10、义观点,对建国32年以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对“文革”作出了正确的总结。彻底否定了给党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文革”。这表明中共是光明磊落、实事求是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决议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及其在晚年所犯的严重错误。决议指出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同时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的产物,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理和经验总结,是中共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日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决议是个拨乱反正、继往开来的纲领性的历史文献,它的通过和发表,对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认识,团结一致向前看,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小结十年“文革”,积累了许多严重的政治和社会问题,但由于党的主要领导人继续犯“左”的错误,因此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邓小平复出,大力整顿,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完成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次拨乱反正工作全面展开并顺利完成,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终于迎来了万紫千红的春天。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