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数学 (学科)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设计人:李建华 第1课时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课型:新授具体内容加法交换律(P17例1),加法结合律(P18例2)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我能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我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运用加法交换律来验算加法。3、我能与小组同学合作,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算法,发展思维的灵活性。4、我能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重点我能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学习难点我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教学具准备学习流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导入一情境导入、点燃激情1、计算下面各题,(1
2、) 2773 (2) 3758 7327 58372、情景图导入阳春三月,天气转暖,正是旅行的好时节(P17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3、出示课题。4、出示学习目标。学生独立完成,请2名学生板演。学生观察思考后简单回馈交流,展示结果。学生读学习目标。合 作 学 习二、合作学习,展示交流活动一:加法交换律1、出示例1:2、出示合作学习任务一【任务】: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例1问题。【流程】:(1)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有几种不同的列法?(2)观察这两个算式,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是_,所以我们可以将这两个算式用_连接。(3)我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4
3、)通过这几组算式,发现了什么规律?可以怎样表示?【评价】:列式正确,表达准确。3、小组展示请一个小组展示合作交流的结果,其他小组倾听、质疑、补充。4、精讲点拨(1)我能既简单又清楚地表示加法交换律。如果用甲和乙来表示两个加数,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表示: _,如果用字母a和b表示两个加数,我们可以这样表示:_。这里面的a和b可以是_(哪些数?)(2)我们在_时候用到过加法交换律。活动二:加法结合律1、 出示例2:李叔叔前三天的行程表第一天88千米第二天104千米第三天96千米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2、出示合作学习任务二【任务】: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例2问题。【流程】:(1)列式并计算,说说你是怎
4、样算的?(脱式计算)(2)上面的式子还可以怎样计算?你有简便的算法吗?(3)观察这两种算法,发现:虽然它们的 不同,但它们的 是相同的,所以我们可以将这两个算式用 连接。(4)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组内验证。(5)通过这几组算式,我发现了这样的规律: ,这就叫做 。【评价】:列式正确,表达准确。3、小组展示请一个小组展示合作交流的结果,其他小组倾听、质疑、补充。4、精讲点拨我能既简单又清楚地表示加法结合律。如果用三种不同的图形表示三个加数,那么 + + ,也可以用字母表示 。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任务。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对学。小组交流讨论,群学。小组展示,学生点评。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任务。学
5、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对学。小组交流讨论,群学。小组展示,学生点评。检测反 馈三、运用知识,检测反馈1、根据加法运算定律,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300+600=_ + _ +65=+35(45+36)+64=45+( + )548+(52+468)=( + )+ A+C= + 2、 P18做一做第1、2题。【评价】:练习题全对,主动交流。(正确星)独立完成,组内交流。回顾总结四回顾目标,总结点评。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梳理本节课知识点,谈收获。板书设计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40+56 = 56+40(88+104)+96 = 88+(104+96)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 ) + +( + )+(a+b)+c=a+(b+c)a+b=b+a教学反思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