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博物馆研学课程设计研究博物馆研学课程设计研究摘 要 研学旅行是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融合的创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校内教育场景的单一性。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发挥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推动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学习,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本文从课程的设计环节与原则角度出发,旨在探索更好的博物馆研学旅行方式。Key 博物馆 研学旅行 课程设计1 博物馆研学旅行的定义关于研学旅行,在政府文件教育部等 11 部门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给出了明确的定义:“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
2、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1博物馆研学是研学旅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研学旅行在继承了研学旅行的教育目的之外,还有自身独特的教育价值。因此周婧景综合研学旅行的概念界定及博物馆相关概念,将博物馆研学旅行定义为:“由教育部门等相关部委、学校、博物馆或社会机构有计划地组织安排,中小学生通过集体参与的方式,在博物馆场景中开展的,将研究性学习与旅行体验进行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2基于此定义,在设计博物馆课程时应注意联合多方机构,以博物馆场所及资源为依托,使广大中小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与体验性学习得到全面发展。2 博物馆研学课程的设
3、计环节博物馆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相对开放的展馆空间,在课程设计时可以跳出学校课堂教学固有的模式。笔者尝试在泰勒课程评估模式即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四个阶段的基础上,结合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引入PBL 模式的基本研究流程,以中国科学技术馆的研学课程为例,将博物馆研学课程的设计环节分为以下 7 个部分:2.1 行前课堂通过读本、课件、影视资源等丰富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将要进行研学的知识背景,让学生对研学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要做好课本知识链接,在学生学龄段可以理解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好奇心并产生问题。除了背景知识以外,还应该讲解参观注意事项及安全教育相关知识,确保研学旅行活动的安全性。中
4、国科学技术馆的行前课堂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2.1.1 研学点简介运用视频及图文资料,结合研学学生学龄段,向学生介绍中国科学技术馆的概况、研学主題相关的历史知识等内容;2.1.2 安全注意事项疫情期间应该如何在人流量较大的场所做好防护,填写好基本信息,并利用漫画的形式,将安全教育变得更加活泼易懂,加深理解。2.2 场景讲解博物馆展品丰富,展览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同时不同的展览主题区分也比较鲜明,若不能合理安排研学时间及线路,很容易造成“走马观花”的结果。在进行博物馆研学旅行活动前,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将要进行研学的场景有哪些,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学生对研学场景有一定的了解
5、后,可以自主选择重点研学线路,合理安排参观时间,在具体的研学过程中也能增加沉浸感,带来更好的研学体验。中国科学技术馆主展厅分为华夏之光、探索与发现、科技与生活、挑战与未来四个主题,在研学前,老师要在不同的展馆中设计贴合主题的研学任务,向学生讲解展览主题与课程任务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探究。2.3 问题探究学生确定个性化研学线路后,教师应适时做出引导,询问其原因,引出学生进行研学想要解决的问题,对有相同或相似问题的同学进行分组,成立问题探究互助小组,通过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锻炼学生们的团结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例如在中国科学技术馆的研学实践中,老师为学生们推荐了 4
6、个研究课题,每个研究课题都需要在多个展馆中进行探究,学生对科技馆有一个简单的了解之后,也可以小组讨论的方式确定研究课题,教师根据确定的研学课题组织学习材料,选择教学场景的侧重点,并将博物馆内的资源通过讲解内化为学生进行实践探索的场所。2.4 实践探索在上一个阶段的基础上,学生研学目标已经相当明确,以问题为导向,以各个互助小组研学重点为学习主题,在具体的场馆中创建教学情境,通过丰富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答案的材料与方法。以下为在中国科学技术馆内小学高年级的一个研学场景:师:本次我们将化身火神,在 2、3、4 层中进行调研任务。生:火神任务是什么?师:这个与你们选择的课题有关,老师的建议是小
7、组成员内要先进行分工讨论,再出发去寻找相关任务。生:好。学生开始讨论,并不断有学生询问问题。大约 10 分钟后,学生按照分组情况开始进行实践探索。2.5 分享交流不同小组之间重点研学内容各不相同,同一小组之间认识问题的方式也存在差别。在具体的实践探索阶段结束后,可以组织学生们对探究内容进行分享交流。同一互助小组内可分享资料收集结果以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不同小组之间可交流彼此的研究方法。教师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们自己总结研学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在加深印象、深化知识理解的同时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同时要做好指引和总结工作。小组合作式的研学模式在博物馆场景中应用的非常广泛。在进行研究性学习
8、的时候,学生往往很难凭借自身去完成以问题为导向的课程,这个时候,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配合,组内、组间思维的碰撞对整个研究性学习会产生非常有益的影响。2.6 知识拓展现场研学告一段落,学生们一定意犹未尽,会产生更多的问题以待解决。此时应该趁热打铁,抓住“三分钟热度”,让学生将想要了解的问题列举出来,并在课后通过各种方式自己查阅资料进行知识拓展,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2.7 综合汇报蒙台梭利说过:“我看到了,我忘记了;我听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研学课程结束后,学生要及时对实践探索内容进行总结,通过各种形式整理成报告并讲给同学或家长听,才能做到对研学内容的真正理解。中国科学技术馆研学
9、课程的最后,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小任务:学生在研学结束后需要将今日探究的内容以小宣传册的形式整理出来,介绍给其他年级的同学。在整理总结的过程中,小組成员进一步分享研学成果,锻炼沟通与表达能力、资料整理与综合分析能力。通过以上 7 个阶段,学生在博物馆研学旅行活动中实现通过行前课堂了解相关资料通过场景讲解提出问题现场实践探索查找资料解决问题产生新的问题查阅资料这样一个完整的闭环,将以问题为导向的研学课程设计落到实处。3 博物馆研学课程的设计原则博物馆具有一定的封闭性,能够确保学生的安全,同时展厅场地大、展馆多、展品丰富,能够满足不同主题和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得博物馆成为研学旅行的最佳场所之一。近年
10、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发挥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推动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学习,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然而,当前博物馆研学课程质量参差不齐,无法保证中小学生的学习效果。笔者认为,博物馆研学课程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3.1 充分打通多方资源鲍贤清将博物馆中的设计要素分为空间环境(由博物馆的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构成的总和)、展品、中介物(博物馆为了更好地发挥展品教育功能而设计的人工制品)和参观者的学习活动。3除了以上几个要素,还应该注重不同博物馆之间以及博物馆与其他研学资源点之间的联动,打通多方资源,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学习活动。沈梦之将目前博物馆出现的研学进行了分类,
11、分别是:原生研学课程,即完全依靠自身博物馆资源(馆藏资源以及专业工作人员)独立完成的研学课程;本地联动主题研学,即由一家博物馆牵头,设计一条本地研学线路,将本市各大博物馆、纪念馆等有机联合,创造的研学课程;跨区域联动主题研学,即博物馆走出所在城市,与国内其他博物馆合作设计合适的主题,制定一条合理的研学路线。4单个博物馆馆藏资源有限,若将多个博物馆或将博物馆与其他研学点进行串联,形成主题研学线路,能够极大丰富研学课程内容与形式,增强沉浸感与体验感。3.2 不同学段 分层设计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青少年成长特点不尽相同,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心理特征均有差异。在进行博物馆课程设计时要做好学段分层,避
12、免课程过于困难或简单。在地域特色方面建立起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活动体系。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方面,小学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能力;初中课程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高中阶段应侧重于培养学生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能力。比如在设计与参观国博相关的研学任务时,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以让学生初步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为目标;而针对初高中阶段的学生,就要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甚至主题式的课程来理解某个或者某系列的出土文物及其蕴含的历史文化底蕴。3.3 五育并举 全面发展博物馆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校外实践教育形式,其课程应该以促进学生
13、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情感性目标(德育侧重):通过博物馆研学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加强对当地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探究性目标(智育侧重):通过研学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会自主学习,在多学科交叉的课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实现个性化发展;体能性目标(体育侧重):在研学课程中加入素质拓展、定向越野等活动来锻炼学生的体能和意志;劳动性目标(劳育侧重):结合博物馆研学内容,设计相关性强的劳动实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体验性目标(美育侧重):引导学生走进自然,感受不同文化,拓展视野,增强艺术修养。3.4 学生为主 问题导向建构主义
14、教育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博物馆作为校外教育机构,其研学活动应该不同于学校课堂教育,要将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引出相关的课程内容,发展中小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3.5 情境沉浸 注重体验体验性和游戏化教学可以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在研学过程中的积极性。在博物馆自身已经提供的实物背景下,研学课程可以依托于展品作为沉浸元素,构建相关的场景设计和故事情节设计,创设与展品相关的学习情境,营造出游戏独有的特点,激发学习者的联想和兴趣,吸引学生沉浸于所塑造的情境之中。中国科学技术馆研学课程以火神祝融和祝融号火星车为主线进行设计,让学生化身为火神,在游戏中获得沉浸式体
15、验,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4 结语作为一种非正式的教育场所,博物馆在对未成年人教育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博物馆研学旅行通过打造行前、行中、行后 7 个阶段的研学课程体系,以问题为导向,将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并注重课程的探究性与体验性,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学习,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Reference1教育部等 11 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基一20168 号.2周婧景,郭川慧.博物馆“研学旅行”定义及其理解J.博物院,2020(05):89-95.3鲍贤清.博物馆场景中的学习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4沈梦之.论文旅融合下的“博物馆+”旅游产业发展以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六朝博物馆研学课程为例A.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 2019 年“新时代博物馆专业能力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2019:7.-全文完全文完-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