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玉门市赤金和平小学 王锦花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玉门市赤金和平小学 王锦花创新,是人类社会尤其是现代社会延续发展的前提。创新能力是一种用新思想、新方法、新途经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有创意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土壤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创设一个能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个性的教学氛围。语文阅读教学要以培养学生自能读书为目标,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敢想敢问、主动学习、乐于探索、体现学科特色、新颖而别具一格的有创意的教学氛围。在实际教学中常能遇到学生对同一个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
2、有的还颇有见地,有的虽有不周,但教师应积极鼓励这些学生发表独特的或不同的见解,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思维的禁锢,让学生萌发创新的意识 。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创设有创意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培养。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暮江吟等描写自然景观、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古诗,可以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诗文的特点,创设一个宽松的、能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氛围:(1)在轻音乐的伴奏下,师生共同朗读古诗;(2)出示诗文中的画面(多媒体课件),师生共同欣赏自然风光,图文对照,并让学生说一说诗文中的哪些诗句是画面中的景物,哪些诗句是作者有感而发;(3)让学生之间互相质疑并议论,解疑时先找同学、同伴或“字典老师”,再
3、找课堂老师;(4)让学生边吟诗边欣赏,或让学生边欣赏边吟诗,让学生在语言中想象自然景物的美丽画面,从想象的画面中领悟诗中的语言; (5)在轻音乐的伴奏下,学生自由地品读古诗,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五步”教学让学生在轻音乐烘托、画面展示、情景交融、以读为主、读中有思、读中记忆 的氛围中宽松、自主地学习,摒弃了以往教师教学古诗“解说”多、乐于“范读”、统一“疑问”,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被动学习模式。二、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创新能力的培养核心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没有创造性思维就谈不上创新能力的陪养。创造性思维的显著特点是新颖性、首创性和独特性。小学生思维活跃,教师应有目的、不失实际地激
4、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既要重视集中思维,更要重视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从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变通性和灵活性,进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应着重启发学生从不同方面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案,并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得出最佳方案。如教学田忌赛马、称象、司马光等课文,除课文讲到的孙膑的办法、曹冲称象的方法、司马光砸缸救人的办法外,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开动脑筋讲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比较,得
5、出科学、有效的结论。我在教学称象一课时提出如下问题:课文介绍了几种称象的办法?哪一种办法比较好?曹冲在七岁时就能想到这么好的称象办法,你们现在的年龄与曹冲当时的年龄差不多,你们能用什么更好的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学生议论纷纷,其中有一个学生这样说:“用坐跷跷板的办法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老师肯定了他的想法,并请他解释一下,他说:“砍几根中等大的木头,把它们排起来,然后在木头的两端钉上比较厚的横板,再放在一比较大的长形石头上(以石头做支点),再让大象站在一端的横板上,另一端放上石头,等两端平衡了,称一称石头的重量,就大体知道大象的重量了。”这位学生从跷跷板平衡的原理联想到称象的办法,老师表扬了他,
6、:“好样的,你比曹冲更聪明!”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学生迸发出了创造性思维的火花。2.引导学生反向思考问题,发展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它常能引发创新思维,取得创造性效果,如司马光砸缸,司马光想到“使水离人”,砸缸放水,救了那个小孩,成为千古佳话,这是逆向思维。而司马光的小伙伴想的则是“使人离水”,可当时的条件做不到,这是顺向思维。司马光砸缸救人的办法,在当时的情景下是一大创举,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创新,并取得了创造性的效果。因此,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协调发展,不放过一次机会去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如教学黄继光一课,教师可以问这样的问题:“黄继光当时如果不
7、用胸膛去堵枪口,结果会怎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战斗不能按时结束”;“黄继光不会牺牲,可是敌人的子弹会夺去更多战士们的生命”;“抢夺597.9高地的任务不能按时完成,整个战斗计划就会被打乱”;“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攻下阵地,敌人调来大批援军,597.9高地仍被敌人抢去”;“因部队延迟攻下597.9高地,营长和指导员被上级撤职”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了,有说不尽的话。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又发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逆向思维能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思维。三、质疑善思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切创造从疑问开始”、“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
8、。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培养学生质疑善思,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教学中国石最后一自然段,可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1)我为什么把“中国石”奉为至宝?(2)“奉为至宝”是什么意思?(3)我为什么暗地里摸一把“中国石”会感到快慰?(4)“祖国”在我身边,为什么不直接写“中国石”在我身边?(5)“祖国在我心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问题有的幼稚、有的也不算是问题,但却表现出了学生能够善于提问,有了以上的问题,便可相机引导学生自己讨论,自主解决问题,必要时再画龙点睛,加以引导。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善思
9、的习惯,在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反过来,质疑善思又培养了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自能读书的重要表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质疑善思对培养“疑难能自解,是非能自辩,斗争能自决,高精能自探”的创新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四、创造性想象是创新能力的源泉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没有创造性想象,技术革新 、科学发明、艺术创作等都无法顺利进行。因此,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教学时就要不失时机的诱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激发学生想象的愿望。如金色的鱼钩一课,老班长在生命垂危时嘱咐3个小战士“一定要走出草地 ”教师要启发学生想象:“这里的省
10、略号表示老班长还可能想说些什么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要重视再造想象力的培养,更要重视创造想象力的培养,因为再造想象也包含有创造性想象的成分。五、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实践,培养学生敢说、敢做、敢创新的精神。结合语文教学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无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捞铁牛,怀丙和尚究竟怎样利用水的浮力,将被水冲走的铁牛“捞”回来,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自制实物模型,按课文讲的捞“铁牛”的方法摸拟演示,最好当堂演示,在实践中领悟怀丙和尚的科学捞法,使自己的思维顺畅。再如教草原等写景抒情的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对课文语言的理解用图画画出来。从语言表达到用图画来展示,从课本延深到课外,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以至达到创新的境界。课堂实践包含着学生的创意,潜藏着创新意识,能有力的促进创新能力地提高。只要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创新能力地培养,学生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自能读书的习惯,最终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