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由于农村发展的落后,基础设施跟不上,加上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生活没有正确的认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模糊,缺乏处理问题和分辨是非的能力,在社会多元化思潮的影响下,存在自卑、孤僻、冷漠、妒忌、不满、不思进取、破罐子破摔等严重的逆反心理,极容易走“弯路”。因此,对农村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中一、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大部分农村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由于不良的社会生活环境、孤独的家庭环境和竞争的学校环境造成的。1.家庭方面的问题。一是家长过分溺爱。有些家庭条件好的,在家里被众星捧月似的宠着护着,“拿在手里怕掉了
2、,含在口里怕化了”。这种小学生,在学校自理能力差,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承受能力差,习惯了家长铺好路,经受不起生活道路上的挫折。二是家长要求过严。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邻里间也存在互相攀比,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只知道一味的严格要求,达不到目标就惩罚,使得孩子本来就沉重的学习负担雪上加霜,从而造成孩子孤僻冷漠,甚至对学习、对家长、对学校产生逆反和仇视的心理。三 “留守儿童”问题。目前我国普遍存在的“留守儿童”问题非常突出,许多儿童都是在爷爷、奶奶或亲友的看护下学习和生活,父母长期在外,孩子得不到与父母交流、沟通的机会。亲情的缺失使得孩子出现情感上的冷漠,从而形成一种孤僻的心理。 四 单亲家庭
3、问题。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今的单亲家庭数目正在上升之中。家庭变故,使孩子失去原有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单亲家庭孩子极易出现情绪不稳定,容易感到愤怒、恐惧、悲伤,人际关系失调,自我封闭,主观偏见等,智力和学业相对落后。 2.社会方面的问题。一是社会思潮多元化影响。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城乡经济连成一片,文化观念多元化在农村也有一定的市场,这其中不乏消极的、负面的风气。这些不良风气时刻侵蚀着孩子幼小的心灵。二是科技的负面效应。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对于现在的农村来说,电脑、手机等已不再是城里孩子的专利。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迷恋暴力,在这个虚拟的世界寻找心灵的寄托以至于荒废学业,心理问题得不到的重
4、视。3.学校方面的问题。一是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压力大。二是教师素养参差不齐对学生的影响。三是尊重学生和关爱学生不够。二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对策1.学习方面的问题学习压力大。由于现在学校、教师、家长往往过于强调学生的智力发展,过分看重分数,加上升学竞争,小学生的主要活动由以游戏与学习相间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面对这些难以应付的诸多要求和期望,有些学生感到心神不定,烦躁不安,注意力不能够集中,学生奔波于各种补习班、特长班之间,休息和睡眠时间严重不足,失去了享受童年生活乐趣的最基本权利。考试焦虑。父母对子女给予的过高期望,使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2.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1)师生关系障碍。师生
5、关系是一种最基本的教育关系,也是小学生人际关系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小学教育中的师生关系突出的问题主要来自于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2)同学交往困难。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在日常生活中与同龄伙伴交往的机会少,导致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任性,不懂得分享、谦让、以及对同伴的攻击性行为。当他们走进学校时,很难融入集体生活,都会造成他们交往的困难。3.家庭方面。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营造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在教育孩子方面不能走极端,过分的溺爱或是严格的要求都是不可取的。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小学生教育就好比一张白纸,家长要做好榜样,以身作则,多与子女交流,尊重子女的意见,多倾听子女的心声,只有这样,才能
6、添色增彩。4社会方面。孩子是社会的明天,社会要给孩子一个健康、安定、和谐的环境。一是加大正能量宣传,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广泛宣传优秀、先进人物的光辉事迹,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印制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的口号,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标语,默默地培养孩子的价值观念。二是加强娱乐场所管理,营造孩子成长的净土。未成年人坚决不能进入网吧上网:一方面,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发现孩子上网,对涉事网吧从重处罚;另一方面,网吧等经营者要提高职业道德和行业自律,严禁未成年人上网聊天游戏,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和孩子家长或村委会联系。三是成立专门的关爱儿童成长机构。村委会等组织可以根据村情、户情,提供必要的场所,设立专门的关心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机构,配备专职人员,为孩子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疏导,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以此达到关爱小学生心理健康全覆盖。5学校方面。一是提高教师素养,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教会孩子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如何自我调节。二是建立心理咨询室,提供心理健康服务。让学生对心理咨询室的功能有充分的了解,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去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做到防患于未然。总之,只有家庭、社会和学校三方面有机协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使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