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梯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八仙镇乌金小学 周贤荣一、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梯形各部分名称;理解掌握梯形的本质特征,认识几种特殊的梯形及其属性;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类比归纳、操作想象等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目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分类、比较、操作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审美情趣,感受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梯形的本质属性,理解梯形高的概念,会作梯形的高。教学难点:理解掌握梯形的本质属性。三、教学准备 课件,长
2、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任意四边形、不规则图形的纸,练习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学过哪些四边形呢?(出示课件)常见的四边形有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还有我们没有学过的梯形。 教师:梯形有什么特点?和我们前面认识过的四边形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梯形的认识。板书课题:梯形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中,在比较中既能激发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同时也有意识地渗透了梯形与其他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为整体建构四边形知识网络,理解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做了铺垫。 (二)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认梯形。 (1)感知梯形
3、。 说说这些四边形的相同之处,谁与众不同呢?你在生活中见过梯形吗?让学生先说一说。 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实物图片,找一找哪儿有梯形? 课件出示后随着学生的回答逐步隐去情境图,抽象出梯形几何图形。 (2) 探究特征。在我们生活中,这么多物体的外形都设计成了梯形的形状,那么梯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出示准备好的小练习纸,仔细观察梯形有什么共同之处。小组交流发现。汇报交流。比较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不同。 归纳总结梯形的概念。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梯形的认识很深刻,你能用一句比较简练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梯形吗? 学生: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师板书) 【设计意图】
4、梯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图形,而且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梯形已经有了一些初步感知,而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认识图形的基本方法。本教学环节给学生创设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认识图形的方法自己独立探索、发现梯形的基本特征。这一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2 找梯形。出示课件,说说下面那些图形是梯形。 3、画梯形。指名上台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画一个梯形,说说为什么这样画。(强调平行的一组对边长度不能相等) 4、识梯形。自学课本第66页例3,指名上台结合黑板上的梯形认识上底、下底、腰和高。 【设计意图】在这几个环节的
5、教学中,教师既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利用所学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同时又要通过关键处的设问有意识地促进知识内化,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促进知识的动态生成。 5、剪梯形。(1)教师:刚才我们对梯形有了一个完整的、全面的认识。现在我们就在老师给你们发的图形中找出梯形。没有,那我们就利用这些平面图形制作一个梯形吧。(四人一组,合作完成) 要求: 只剪一刀,使之变成梯形。 说说你是怎样剪的。 想一想,那些图形在剪法上有共同之处。 (2)展示作品,认识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和任意梯形。 用长方形剪出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对折后再剪)。 小结: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都是两组对边分别
6、平行的四边形,所以只需要破坏一组对边的平行关系。 用任意四边形和三角形剪出梯形。 (创设一组平行线) 【设计意图】几何图形由于自身的特点,较之其他的数学模型更加直观、形象。学生建立梯形的概念后,头脑中已经有了梯形的表象(即模型)。老师请学生从学具袋中找出梯形,学生会根据头脑中梯形的模型来寻找,这是将概念内化的过程。但是学具袋中恰恰没有梯形,这时,老师设计了动手操作自己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梯形。但每个图形只许剪一下。这个操作过程把学生已建立的梯形模型外化,再次展示出来。这个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潜在的创造力,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 究梯形(拓展延伸) 我们已经知道,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会用到我们今天学到的梯形。汽车的挡风玻璃为什么要设计成梯形?请同学们课外去研究一下。研究的问题:汽车的挡风玻璃为什么要设计成梯形?研究的方法:1、实地考察。2、 查阅资料。3、 请教身边的人。4、 走访技术人员。研究的结果:以“汽车的挡风玻璃为什么要做成梯形?”为题,写一篇科学小论文。 2015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