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三、调火工岗位技术操作规程一、岗位职责:1、调火工受调火班长领导,接受车间主管工程师(或技术人员)的业务指导。2、负责基本加热制度的贯彻执行,保证焦炉稳产、优质、低耗、长寿。3 j: T* J4 d- W$ Y, / o3、用好、管好和维护保养好焦炉加热设备、管线、测温、测压的测量工具及消防器材等。) Z* S# # h( Z$ 3 S. M x: y4、按时清洗考克,润滑加油使其严密好用,并做好各类水封的管理和清扫工作。5、定期检查,调节交换行程和交换开闭器等。6、负责对三班测温,交换机工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 l- fg: |5 d) Q# u7、负责所属区域的清洁卫生。. T. y1
2、G; o q R二、技术规定:1、标准火道选定为第七火道和第二十二火道。% Z8 u9 B2 m* D; V( Z. S l2、标准温度根据结焦时间和焦饼中心温度确定,其温度均换算为换向后20秒温度,最高温度不超过1400,最低不得低于1100。3、直行平均温度与标准温度相差不应超过7。4、直行温度与其平均温度相差不应超过20,边炉不超过30。; c, m& b M6 f5、横排温度从机侧第三火道至焦侧第二十六火道的温度应均匀上升并接近一直线,各火道 V+ |0 s% T9 Q! m* y& 温度与标准温度线相对应温度不大于20,且相邻火道温度也不大于20为合格。6、边火道温度保证与中部焦饼同
3、时成熟,边火道温度最低不得低于1100。6 N( k% m5 P3 R, O/ / W/ d7、焦饼中心温度一般为100050。& 9 q2 n. : JN4 M/ A7 e- 8、炉顶空间温度控制750850。9、蓄热室顶部温度不得超过1320。5 I+ e( 1 w$ C. n10、小烟道温度不应超过450。3 |7 c6 q% r4 Z11、炭化室墙温度上、下两个点温度不应超过70。 B/ k4 |& # I# _1 E7 r: U12、集气管煤气温度宜保持在8090。13、集气管压力应保持炭化室底部压力在结焦末期不小于5Pa左右。14、炉顶看火孔压力保持0-5Pa,空气过剩系数a控制在
4、1.2左右。15、无论结焦时间长短,蓄热室顶部上升气流吸力不得低于30Pa。16、每个蓄热室顶部吸力与标准蓄热室比较,上升气流时不超过2Pa(边蓄热室4Pa),下降气流时不超过3Pa(边蓄热室5pa)。17、加热煤气主管压力不得低于500Pa。. A; F0 E H# h6 q 5 E q18、炼焦耗热量,焦炉煤气加热一般为2600KJ/kg。 U1 x% Q* l5 m- g1 S/ y$ i三、岗位技术操作规程:7 u: W% ( 9 o s z(一)各种温度测量:1、直行温度测量与调节(主要由焦炉运行班测量工测量,详见测量工岗位操作规程)。 m4 0 : h. 2 t( x7 C, _2
5、、横排温度的测量与调节。(1)、交换后10分钟开始测量,测下降气流,每五排测量时间不超过8分钟。3 d2 ii( v6 |0 h$ Z(2)、单号燃烧室从机侧向焦侧,双号燃烧室从焦侧向机侧。( U, y8 i# Q1 Z(3)、每组燃烧室在相邻两个交换内由同一人测完,其顺序应相同,测温速度应均匀。3 6 # B, s9 H Z j, ( b(4)、绘制单排、十排和全炉横排温度曲线,每个火道温度与标准温度线温度分别差单排) R L# N% Y/ o5 V1 w3 V20;十排10,全炉曲线7以上为不合格数据(横排标准线应是根据机焦侧标准温1 X4 u: W8 V: k& Q: L+ e e2 c
6、度差画出)。(3)、计算横排温度系数:( + X0 ( j$ ca、单排均匀系数:实测火道温度与标准线差超过20以上为不合格火道,相邻火道温度差不应大于20。0 t1 ; d. e7 k$ C单排系数(K单)SX(24-不合格数24SX)% pa% F/ p4 v7 p6 3 R式中24:指3-26火道. g6 w& M) C2 R( Y, C+ + T! rb、十排均匀系数:对十排平均温度横排曲线与标准线差超过10以上的为不合格火道。十排系数(K+)SX(24-不合格数24SX); v1 Q% d2 L, A4 b Y( W2 p4 F2 lc、全炉均匀系数:对全炉平均温度横排曲线标准差超过
7、7以上的为不合格火道。全炉横排系数(K全)SX(24-不合格数24SX)(6)横排温度调节原则:是力求各火道温度均匀分布,接近标准线,主要通过调节蓄热室顶3 O2 ?0 c/ k! k G% A3 * z) b部吸力,斜道口调节砖和煤气喷咀的排列完成的。(7)横排温度每月测量一次。3、炉头温度的测量和均匀系数的计算及调节。(1)、在交换后10分钟开始测量,通常由焦侧交换机端开始测向端向机侧最后返回机侧交换6 S+ d8 u8 D2 N5 N& 0 M* O3 O机侧,两个交换测完。(2)、测量完毕后,分别计算出机焦侧的炉头平均温度(边炉除外),以每个炉头温度与平均0 n1 X( j. a v1
8、 a! GP2 d1 k温度相差大于50为不合格。炉头温度均匀系数(K炉头)SX(2M-Bmk2MSX), z! 0 e! w% p1 z: F式中:M:全炉燃烧室数。& x% D9 & e$ Bmk:机焦侧各炉头温度与其该侧炉头平均温度相差50以上的火道数。(3)、炉头温度不应低于标准温度100为宜,在任何情况下不得低于950。% m3 E; h+ |% O* b(4)、当结焦时间较长时需采取措施,防止炉头温度过低,蓄热室封墙不严,蓄顶吸力过大,炉头、斜道、喷咀及砖煤气道堵塞或灌浆不严等均是影响和造成炉头温度偏低的原因,需对症下药予以解决,保证炉头温度和焦饼的均匀成熟。$ l6 |0 H+
9、O5 p/ s& r8 T/ L(5)、炉头温度每月测量一次。* d0 f# i! H& P1 L* u7 H/ f$ ?3 X4、蓄热室温度的测量) A* G- 6 O/ & , (1)、换向后立即在上升气流蓄热室进行,测点选在最高点处温度。1 Q. V# D5 V- v$ G8 w4 E5 A0 (2)、测量时由交换机端开始,每个换向测一侧,每次测量时间不应超过5分钟。) I( V7 ) a4 _ |/ T( b(3)、测量的温度最高不得超过1320,若出现异常情况应查明原因进行处理。(4)、测完后计算平均温度,找出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边蓄热室除外)并记录上账。(5)、蓄热室温度每半月测量
10、一次。5、小烟道温度的测量。0 : j. O2 I9 2 t# D(1)、小烟道温度在小烟道出口处测量,测下降气流温度。(2)、事先准备好0-500水银温度计,用石棉绳缠紧,以免掉入废气瓣中。(3)、温度计在换向后即插入废气瓣测温孔中,插入深度为250-300mm。(4)、交换后10分钟由交换机端开始读数,为减小测量误差,应先读数,后拨温度计,每个换向测一侧,每次测量时间不应超过10分钟,测完后立即将测温孔盖好。(5)、测得最高温度不得超过450,也不得低于250,若出现异常情况应查明原因进行处u& X! g j& b, P Y- m理。5 Z) Or4 0 t) P$ F F- R9 W(6
11、)、计算平均温度,找出最高和最低温度并记录上账。( E, P, H/ T$ Z (7)、小烟道温度每月测量一次。6、炭化室墙的温度测量(1)、推焦后关闭机,焦侧炉门后立即测量。# 3 Z& U- M D) k S(2)、测温是用光学高温计经机,焦中各消烟除尘孔进行测量。8 A% J w( n3 U(3)、测点为下部从炭化室底起第四层砖处,上部为碳化室盖顶砖下第二层砖,中部二十二层砖处。(4)、测量的顺序:先测焦侧、再中间、最后测机侧,测量前应与启门工联系好,不准向炭 & s5 e3 w 8 N: w化室内扔尾焦,以防止烟尘和火焰影响测量或烧伤人。(5)、炭化室墙温度一般与焦饼中心温度同时测量。
12、7、焦饼中心温度的测量(1)、遇有下列情况时应测量焦饼中心温度。* H u; z. X1 q. gA、变更结焦时间。B、结焦时间不变,需要调整标准温度时。; c w. L+ k0 (2)、准备2.1米、4.9米的内径50-60mm的钢管各两棍,煤线盘一件,2米尺一把,管钳两把、高温计一台,石棉绳若干。钢管要求直,无裂缝,管内清洁,管端缩口焊成尖端不漏气。(3)、选择加热正常的横排温度较好,有代表性的炉号,在装完煤后,打开上升管盖,换上特制带孔的除尘孔盖,并将准备好的三种不同规格钢管插入其中,要求所有钢管均插在炭化. b. V7 V- + f! _ t0 C室中心线上,盖好管帽,管周围均应用石棉
13、绳封好。(4)、推焦前4小时开始测量,每小时测量一次,至推焦前2小时开始半小时一次,推焦前半小时测量最后一次。7 So+ J3 g( _ m! q( t! h. q(5)、测完后,立即拨出管子,整直并入在通风处,以便下次再用。(6)、每次测量焦饼中心温度时,应测该炭化室两旁燃烧室的标准火道温度,测完最后一次焦饼中心温度时要测该炉号相邻燃烧室的横排温度,推焦时要观察焦炭成熟情况,推完焦后要测量与插管深度相应的炉墙温度。 P |4 j b# D a(7)、焦饼中心最终温度应在100050范围内,上下焦饼温度差不应大于70。! ju- . y5 T! u8 e2 q + F(8)、焦饼中心温度正常情
14、况下每季测量一次。, K: 8 G: X7 # ?1 M8、炉顶空间温度的测量亦可和焦饼中心温度的测量同时进行。(1)、在正常结焦时间下,在结焦时间2/3时进行测量,测前将靠近上升管的除尘口盖换成有孔的炉盖,用热电偶插入预留孔中,插入深度为1330mm,位于炭化室中心线上,热电偶插入15分钟后即可读数。/ I# c; 3 B9 f: d(2)、炉顶空间温度每季测量一次。. S( M3 k+ Y5 e r9、冷却温度的测量# u% y0 1 w4 N& l(1)、冷却温度必须在焦炉正常操作和加热制度稳定的条件下测量。(2)、选择10个加热正常的相连的燃烧室,分别在机焦侧测温火道进行测量。(3)、
15、换向后20秒测量第一次温度,到60秒时测二次,以后每隔1分钟测一次,直到下次换向为止。7 E3 M; ?# R) 1 ; O1 e8 G& Y(4)、测量冷却温度时,只准在测量时打开看火孔,测后应及时关闭孔盖。d4 ! zY9 Z$ g1 A5 S8 o6 o(5)、将测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别算出机焦侧换向20秒和每分钟的平均温度,其差值即为换向后20秒至该分钟温度的下降值。. Y p; 2 P& S, O1 q) m- X$ |7 W! e(6)、将每个时间的实测温度平均值,机焦侧分别绘制冷却曲线。2 n- A e+ Rk(7)、在该曲线上即可查出任何时间与换向20秒的冷却温度,然后按测量直
16、行温度的顺序与 g% W* Q( y5 I. 速度(每分钟规定测若干个燃烧室)确定其冷却温度校正值。(8)、冷却温度夏一冬季各测一次,若一产中结焦时间及加热制度有显著变化需要重新测定冷却值。# / _( B5 E/ n3 K: i(二)、各种压力的测量与调节1、蓄热室顶部吸力的测量(1)、测吸力前与换向工联系好,保持加热温度不变,看火孔盖严密。6 i3 L* s8 k f+ |& K(2)、准备好一台-100100Pa斜型微压计表,两根50米长的胶皮管与两根直径15mm,1.2米长的金属管连接好,并在烟道中部附近调正水平和零点。(3)、标准蓄热室每侧选择相邻的两个蓄热室,要求相应的燃烧室温度正
17、常,燃烧系统阻力正常,无下火现象,与其有关的炭化室处在结焦中期,为测量方便,一般靠近焦炉中部,但i( V2 Ij0 ?! 0 K应避免在吸气管正下方。(4)、调整标准蓄热室上升气流合乎标准,并测出其绝对压力。, Q, Jlq) b8 U4 E0 c(5)、换向后3分钟开始正式测量,测量时将另一根测管按顺序移至其它各个蓄热室,测出其与标准蓄热室的压力差,上升气流应不超过2Pa,测下降气流时应不超过3Pa。5 7 X! z- g& q n/ k7 q (6)、调整各吸力差时,首先用小翻板调节各蓄热室下降气流与标准蓄热室下降气流的相对2 k. k# n: w值为零。% U0 : a& J( V6 g
18、! N$ H(7)、检查各蓄热室上升气流与标准蓄热室上升气流的相对值。(8)、一个交换测量一侧的上升和下降,二个交换测完。(9)、全部测量调节好后,一般不再乱动设备,并做好印记。; D- S! I9 RA! L( n(10)、为保证测量和调节的准确性,大风和阴雨天一般不进行此项工作。! w3 K% 6 c0 L6 i(11)、蓄热室顶部吸力每半月一次。2、蓄热室阻力的测量(1)、准备一台-100100Pa斜型微压机一台,内径15mm,长1.2米和0.5米无缝铁管两根,8mm长50米胶皮管两根,并在烟道中部附近连接调正水平、零点。(2)、交换后5分钟在下降气流蓄热室顶部和相应废气瓣处,负端管接蓄
19、热室顶部垂直于气流方向同时插入,读出压差记录上账。E- t& A8 y) o/ R; R(3)、测量时加热温度要稳定,全部进风口挡风板的位置正常。(4)、蓄热室格子砖阻力每年测量一次。3、炭化室底部压力测量- O, B& T: A5 q- EF(1)、测量炭化室号应选择在吸气管正下部。9 r J; t$ | k: S* o/ p(2)、测量前和上升管工联系好,保证集气管压力正常,上升管盖不准打开。(3)、测压管在加煤时从机侧炉门底部测压孔插入,管的端部用石棉绳堵严,插入深度为400mm、离墙20mm,末端也用石棉堵好。8 O. * M9 L. J+ T(4)、推焦前2个小时开始测量,每隔半小时
20、测一次,最后一次为推焦前15分钟,测时用铁丝将管子的石棉绳捅掉至冒烟为止。, 0 X: Z, B; z* T9 x) h(5)、测量时用胶皮管将测压计与测压铁管连接,集气管的压力稳定时,集气管和炭化室压5 B% e; f+ q8 K8 W D$ p; p2 r力同时读数,每次都应压力稳定时,集气管和炭化室压力同时读数,每次都应记录,并调节集气管压力在结焦末期炭化室底部压力保持在5-10Pa。(6)、炭化室底部压力每季测量一次。4、看火孔压力的测量: ( G4 o) 9 qo2 J6 U; k$ r0 (1)、测下降气流看火孔压力。% _; : . G) 2 y. ?3 lS(2)、将测量胶管的
21、一端与斜型压力表正端相接,另一端与内径15mm长1m的金属管相连。& E) V: V1 Z7 q# M! 7 p(3)、交换后5分钟,从交换机端焦侧开始测向端台转向机侧,再回到交换机端,两个交换测1 U, X# b9 c* A+ z8 D& 完。1 o! I/ R; m8 o5 9 A% T! f2 (4)、看火孔压力每月测量一次。% M* l& R+ Q5 Q: a5、燃烧系统五点压力的测量(1)、选择燃烧室温度正常,相邻炭化室处于结焦中期,燃烧系统各部位调节装置完善,炉, W* j8 * ?O$ _- Z; m体严密的系统内进行。|9 K+ S|7 V- * g. J& V(2)、用三台校
22、对好的斜型压力表,两台分别处在两侧烟道走廊,另一台放在炉顶。(3)、测量时在标准蓄热室及相应的燃烧室,按下列五点测量:上升气流废气瓣,上升气流蓄热室顶部,看火孔(机侧7火道、22火道),下降气流蓄热室顶部及下降气流废气瓣。(4)、交换后5分钟开始测量五点压力,应在同一时间测量记录,每换一向共记录六次,计算平均值,绘制曲线图,相反方向在相邻两个交换内测完。2 Q+ D) 0 E) y* A7 m9 r i(5)、在测量五点压力时间内,禁止改变加热制度。(6)、燃烧系统五点压力每年测量一次。$ A# U1 z: j8 v1 i, I6、横管压力的测量; z4 s0 n+ A- Z: y! C* (
23、1)、准备100mm水柱U型压力表一台,50m长胶皮管两根。(2)、在中部先以一个炉温加热正常的横管为标准。(3)、换向后五分钟后开始测量标准横管的绝对压力,然后测量其它横管与标准管的相对压0 - w d4 L/ O8 j1 I8 f( q力(最后亦可换算成各自的绝对压力)。(三)、更换调节装置1、更换小孔板7 a+ m! w. 4 P5 Y(1)、必须按规定尺寸更换。: ( o- P( T: l7 & v; g4 z(2)、更换时先关闭调节旋塞。(3)、卸下旧孔板,将短管处清理干净,换上新孔板。(4)、拧紧丝堵,严防漏气。(5)、从立火道检查燃烧情况。2、更换节流孔板。(1)、必须按规定尺寸
24、更换孔板。0 ( T7 y/ s! k2 u(2)、关闭调节旋塞。% N; d8 d: ?0 (3)、打开孔板盒,取出旧孔板清扫孔板盒上新孔板,确保孔板位置正确,压紧弹簧,装好U% k, b; M- w3 u$ k9 o6 l孔板盒。(4)、在上升气流时打开调节旋塞进行检查,试漏并从立火道检查燃烧情况。3、清洗交换旋塞8 Xl$ ?; ) (1)、交换旋塞考克根据需要进行清洗,保证交换负荷正常,旋塞严密。8 v V2 a; : q/ s& Q S(2)、关闭加减考克,卸下交换搬把,松开尾部螺丝,卸下垫板弹簧,取出考克芯,清洗干净,用手抹上黄油,同时考克套亦要清洗干净,抹上黄油。! H/ K6
25、d( u( u! V9 b) L: X(3)、安装时不要错号,按原来位置安装好,开正调节旋塞。- k: |B. _0 D# H3 ?3 Q( z; 4、清洗调节旋塞4 g4 m- 7 s9 W) o8 G- F(1)、关闭煤气主管阀门,并打开管尾放散孔,打开蒸汽吹扫干净管内煤气。(2)、松开盖板螺丝,取出加减调节旋塞芯,清洗旋塞芯和旋塞套,并用手抹上黄油。K7 ; + E$ Q: h; c k z(3)、按照原来位置重新安装好,保证不乱号、不漏气。(4)、安装结束打开煤气主管阀门,放入煤气,在放散管放散并关闭蒸汽,待管端取样孔取4 y1 s& c! d l. i4 r( Y样三次合格后,关闭放
26、散管,并开正调节旋塞。& |5 z1 O$ * (5)、此项工作可结合焦炉检修停止加热时进行。/ Lb9 A8 k$ y: 0 M: 5、清扫放散水封和冷凝液水封(1)、关闭水封与煤气管之间的所有阀门。(2)、放掉水封水。(3)、捞掉水封底部油渣、杂物等。( J- V9 s3 o) E1 w7 Y7 k5 c4 (4)、冬天可放入蒸汽软化后清扫(如需用蒸汽时可留部分水盖过蒸汽管出口。)/ P U* O l; L) Q& n- N- k. ?(5)、清扫干净后放水至规定水位,并保证溢流正常。(6)、打开水封与煤气管之间的各种阀门。- |: q( o# H0 Y(四)、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9 ?
27、0 K3 f# N: M* H/ G% L7 v) T1、光学高温计使用、维护与保养e3 b; A! c& ?) z(1) 使用前,首先检查仪表的指针是否在零位置上,否则应旋转变化调节器,将指针调到零位。, 0 R2 e0 a/ D# |5 r5 g- c(2)、把干电池按正、负极标专门方向放入手柄电池盒中。* T( A; Z9 ?6 g(3)、拨动目镜转运器,将红色滤片移入现场,按下按钮、开关、旋转电阻盘,使灯丝发红1 + d8 k, E) R. Y,前后调节目镜至灯丝清晰为止。(4)、瞄准被测物体,调节物镜内筒至被测物清晰可见为止。(5)、测量温度在900以上应将红色滤片引入现场,量程旋钮
28、拨向对应位置。6 l! x9 w4 W& J(6)、旋转电阻盘,使流径灯丝的电流均匀地增大,调节煤丝亮充至灯丝顶部的像隐灭在被+ 5 D! J7 z& o测物体的象中时,读取刻度盘上的指示值,为获得正确,应该逐渐的调节高温计灯丝的电流2 r- u* y$ J7 $ C/ ,先自低向高,再由高向低,每次调整到灯丝隐灭时,读出温度读数。3 s# p6 N, i) lj- n0 B+ a% S5 y( l(7)、光学高温计应经常保存在特制的箱子中,如果光学高温计积满灰尘时,只能从仪表外面清洁而不能随意仪表拆开,在清洁授镜时应先用软毛刷把灰尘拂去,再用软中脱脂棉花略蘸些纯酒精或乙醚揩拭,注意勿使用棉花
29、纤维留在透镜上。% ?* R* k& . v% T7 : f7 v$ z) x8 ?(8)、测量时应避免日光或强烈灯光直接照射被测物体,以免造成测量误差。(9)、当电阻盘向右旋转到头而仪表的指示针达不到满刻度值,或读数逐渐下降时,说明干6 M0 H3 x N7 G; U( T! % I$ E电池的容量不足,应及时更换。# _8 t3 x9 F) G1 zX(10)、当使用日久,转动电阻盘时,仪表指针有跳动或转动不灵现象,可拆下转盘用棉花蘸些汽油将内部揩拭清洁,并在转动部分涂上凡士林再行装好使用。. G; ( s j3 (11)、每隔六个月,仪表应在专用的校验设备上进行校对读数,并根据检定结果来
30、确定仪表的修正值,在测量时加以修正。(12)、使用光学高温计测量时应挂好绳带以免掉落时损坏,光学高温计长期存放不用时,应r- V1 R3 p+ o( i# L! u7 r( P2 u将高温计内的干电池取出,防止损坏仪表。6 Y. M7 f# iQ& r9 i2、热电隅(1)、检查两根金属丝相接处是否断开,热电偶与毫伏计是否有校正值。(2)、将热电偶插入被测点,用石棉绳堵严周围缝隙。(3)、热电偶放入测点15分钟后开始测量读数。四、故障处理(特殊操作)5 Y% V0 + 7 z) z8 e焦炉使用焦炉煤气加热时的停止加热及恢复加热规程。; 7 c# F3 _ z; d1、停止加热:遇到下列情况时
31、,焦炉应停止加热。. J: q- i: e- C5 ! b D4 (1)、停电、停鼓风机时。(2)、煤气主管压力低于500Pa,并有继续下降趋势时。(3)、煤气管道、烟道翻板及交换设备损坏或者更换检修时间内不能使用时。(4)、其它方面原因不能继续加热,得到车间指示停止加热。+ B; a6 F2 h3 Z$ n4 v5 u1 2、停止加热的步骤:- u- S( 5 D8 a7 R$ s+ f# W7 R(1)、用交换机将交换旋塞交换到关闭位置(如果停电时用手动泵进行),并切断自动交换电源,然后关闭调节旋塞。(2)、如因停电原因停止加热,要将煤气调节翻板和两侧烟道翻板与自动调节系统脱开,开关闭机焦
32、侧烟道吸力翻板、降低吸力,使上升气流蓄热室顶部吸力比正常吸力大10Pa。4 F. ?: h D I3 p0 b/ j(3)、将煤气调节翻板固定在全开位置,停止煤气压力,调节机运转。5 h2 W( z% T5 Y3 Y J(4)、如果停止加热不能在两个交换时间内排除故障,则要将进风口盖好,留下10mm左右的) 8 l) B5 X: J空隙,使炉内进入少量空气,并处于流通状态,每30分钟进行一次废气交换。7 ?7 d4 ! n f4 U2 h% P5 I(5)、如因停电或停鼓风机造成不能正常加热,除上述有关规定外,应始终保持煤气主管压力,必要时通蒸气保压,补充蒸汽期间应少许打开放散管,保持煤气管道
33、温度不高于80。(6)、关闭地下室煤气主管与各水封的连通阀门。(7)、停止加热期间,应组织人员对所有交换设备、加热设备的状况进行检查是否处于特殊事故的状态下。7 G3 |) q J; d7 d+ m(8)、停止加热时焦炉应立即停止出焦,并将已打开的炉盖和上升管密封,集气管压力比正常高20Pa。( B! Q* x4 J, x0 4 x) t3、恢复加热的步骤:炼焦炉恢复正常加热由班长现场指挥。% A( # d& t! e- U- ( e1 Y, E/ p! B(1)、当影响焦炉加热的故障已经排除,具备恢复正常加热的条件。(2)、如果原总阀门已关,则首先用蒸汽将煤气主管内的残余煤气或空气通过水封放
34、散吹扫干净,然后打开主管阀门,用煤气赶跑蒸汽,并做爆发试验,连续三次合格(煤气化学分析也可),方可送炉内。(3)、打开连接冷凝水封的阀门,并检查各水封的水位是否正常。3 8 t5 G# 2 y, U6 |. I(4)、恢复进风口开度将吸力调到比原来大10Pa。(5)、统一煤气、废气交换方向,使之处于正常交换状态。4 O5 o5 ?1 K: x(6)、经检查确认无误,且煤气主管压力大于2500Pa时,即可进行交换(亦可手动变换),打开交换旋塞。 MrC* 1 p& _(7)、交换后从管道末端开始逐个打开调节旋塞或煤气阀,并注意观察主管煤气压力变化情况,当煤气压力低于700Pa时暂停开旋塞,可逐步
35、关闭放散管,直至完全关闭,当压力恢复$ W8 y; J# T- S/ U# m正常时再继续打开余下的旋塞,只至旋塞全部打开,如果停止加热时间较长炉温下降幅度较大时,则旋塞开度先开1/2,然后再开正逐步升温,同一状态下送煤气操作应在一个交换内) s2 W6 ?4 / l& B, F 9 v: k进行完,两个交换内送完全炉。/ ! J 2 M% E! U! O3 l(8)、煤气送入炉内,应同时检查立火道燃烧情况,若火道温度低于着火点时应先投入引火- M, T+ Or E物。, H1 Q! O+ O+ Y9 X$ Q: b& D(9)、恢复加热后可将煤气压力、烟道吸力调节机构连接,恢复各种仪器仪表。
36、(10)、通知焦炉可以出焦。送煤气时应注意事项:. 6 F% p+ E$ I7 |1 K禁止同时往两座以上焦炉送煤气。# F6 e8 w3 B5 u! 5 G相邻焦炉禁止同时进行交换操作。地下室烟道走廊禁止放易爆物,周围地区禁止动火。/ B* r% Y% q P7 X8 c/ d7 |: w相邻焦炉禁止推焦 k3 K, h. k7 0 I( 放散时通知炉顶及下风人员离开。五、安全操作制度: Z: O2 _4 1、操作者必须熟悉工艺要求,经测验合格后方能上岗操作。5 # E# h, l7 zR3 Y2、操作时必穿戴齐劳保用品。- ?: y& q7 g0 M 3、煤气系统各旋塞、法兰、接头、丝堵等
37、应保持严密,不得漏气。 i9 K2 b7 x- e7 e* o; V3 1 F4、地下室煤气区严禁吸烟和随意动火,需动火时,必须办动火证,经有产关部门批准后,- ! r/ 6 f y- ! F/ N由安全人员现场监督,并采取防范措施后方可进行。! Ty- n, e& R- 5 k5、地下室检查火眼时,必须先用玻璃片堵好。6、停止加热时,必须先停煤气,后停空气,焦炉送煤气加热时,必须先供空气,后供煤气,即点煤气火时,要先点火后开煤气。7、打开看火孔盖看火时,必须站在上风侧禁止脸正对火孔。/ y9 B/ p5 e/ t1 O9 T! w1 c2 t0 Y8、看火钩要带横梁,一旦铁器掉入火道内要立即
38、处理。9、测焦饼温度铁管和火道操作长钎链时要带石棉手套或石棉布以免烫伤,并要防止碰上消烟除尘车摩电线,必要时需拉下电源的开关,切断电源。10、在炉顶工作时注意避让除尘孔和除尘车的行走方向。11、清洗交换旋塞时,要防止上反旋塞着火伤人。12、禁止在烟道走廊和地下室带煤气作业,如确需带煤气作业时必须带好防毒具和杜绝火种。13、进入煤气区作业,需两人以上。8 $ % x% D& f) |14、打开水封放液阀放液时,操作者不得离开,交换时不得操作,如阀门因脏物堵塞时,必0 |Z, I8 b1 D/ 0 w须关好阀门,以待处理。7 g% e2 u1 D, o& z/ ?; M15、地下室加强通风和消防器
39、材的管理,并保证CO含量小于30mg/M3。! % _) I! i# C L十四、铁件岗位技术操作规程2 t9 x E. E* 1 E$ 一、岗位职责:1、直属热工班长领导,完成其分配的任务。& t XB$ T+ t/ N) C; S2、负责焦炉炉体及铁件的测量、调节和维护工作,延长炉体寿命。% u Rs. q/ D3、负责护炉设备的经常性检查,了解生产情况,对护炉设备进行充分维护,负责制定护炉检修计划。8 0 U# , R6 1 4、负责将每次每项测量结果记录在专用表格中,提出分析意见定期总结上报。5、保管好测量、调节工具。6、协助做好各项调火工作。* H 6 r r4 F $ ( _ 8
40、_二、技术操作规定:3 l t8 n! a. P$ M4 H1 o(一)、测点的选定1、炉体膨胀量的测量:(1)、在焦炉两端抵抗墙顶部的混凝土中,于焦炉中心线上各埋设一基准卡钉,它的标民全厂基准偏差值应专门记录,作为焦炉膨胀量测量的基准点。(2)、在两端抵抗墙的机焦侧正面各设五个测线架,以拉设测量用钢线。 8 d$ ! Z0 x3 T. C(3)、测线架位置一线在小炉头处二线在炉门上横铁处- B* t/ ?; m2 f5 N- 三线在炉门下横铁处* |/ ?4 p; w, K5 r8 F( h7 Y四线在斜道边( Y) u0 L9 d I, . R # 五线在篦子砖处d6 R1 k X) q
41、y* (4)、在各测线架在同一水平面上,靠近炉内一侧的混凝土中埋设基准卡钉,作为测量炉体$ h& w! q S0 # A, M# q( L% s胀的原始基点,各测线架标高按施工图纸设置。(5)、在抵抗墙表面沿机焦侧方向引出垂直于纵中心线的一条直线,在直线上设置一木杆,用砖垛将其垫平,(高于消烟除尘车轨道)此木杆长度不小于7.5米,木杆里端再做一标志,% ) k2 T% S6 Z4 X k沿此刻印栓一线锤,下垂于开闭器标高外,当抵抗墙顶部的线锤通过各线架的横铁时,按线h$ o$ N4 c$ n; ( A3 ?9 F的位置各做一刻印,抵抗墙的同一侧的四个线架上的刻印与垂线相重合。 h- uA+ d
42、$ t! P0 - G(6)、按此方法确定一侧另一端抵抗墙上测线架的刻印,同侧木杆两端到印间的距离必须相3 H2 O3 IQ; Z* X5 w/ H等,并记录其长度,另一侧抵抗墙上测线架也按上述方法作好刻印记录长充,根据刻印,于机焦侧各拉根直径为0.8-1.5m/m钢线,一端固定在线架刻印处,另一端测线架刻印处后用拉紧器拉紧,并做详细检查,确认钢丝无碰压时,对所做刻印再一次核对正确,使四根钢丝位5 g% j! N4 Y/ c9 6 N9 m, d于同垂直平面内,并同焦炉纵中心线要相平行。& G- L4 v0 P2 Q3 p* v(7)、各钢丝与抵抗墙正面上的原始基点的距离,作为测量炉体膨胀时每
43、一次拉线的标准距( D! _: w: r- a, I0 K% p离,每年标定一次。+ ! Mi& s9 G( 6 b4 N+ I& 2、其它测点的选定:(1)、对各弹簧组、炉柱、抵抗墙、作业台及上升管的测量点均应做出标记,确保每次测点不变。(2)、炉柱曲度测量点,应分别位于各钢线的同一高度的炉柱正面。 m: f3 w o m- b) a(3)、炉长的测量点应分别位于各钢线的同一高度的保护板上。(4)、抵抗墙垂直度的测量点,在其上部侧面的机焦中三处,各选上、下两点做出标记。(二)、炉柱曲度和炉体膨胀量的测量与有关技术规定。) j3 YT/ v3 0 1、技术规定: q; 8 w l5 c% e$
44、 T- r(1)、炉柱曲度不得大于50mm,超过时必须进行处理,一时不能处理的应时行严密监视。(2)、严禁出现从炉门和炉框背后窜烟冒火烧炉柱的现象,遇到冒火现象应立即处理。(3)、生产期间遇到炉柱曲度变化异常,应检查炉柱受力是否合理,拉条、弹簧是否完好,1 j, W2 r! G( J# N& kk并及时解决。! r V( * b# a$ G(4)、测量时允许的误差:炉长2mm,炉柱曲度2mm。(5)、正常生产的焦炉,炭化室部每年膨胀量在投产两年以后不应超过5mm,超过时应查明原$ m2 # c7 9 B* I因及进解决。- G4 + s8 s% A7 R2、测量方法:; 6 k8 O8 P8 q4 c4 K7 # P(1)、测量前拉好各钢线,一端固定在各测量架的刻印处,另一端在经测量线架的刻印后用拉紧器或重物将其拉紧。. f8 y6 B! b2 K: D(2)、检查所有钢线,不得有折扣或接触障碍物。(3)、使用具有毫米刻度的钢板尺测量炉长和曲度,测量时钢板尺应水平放置,目视钢线要2 v. q1 h# * - 9 H垂直于钢板尺读取数据,并做好记录。(4)、测量后拆除钢线,将线架放回并固定好。- X L/ l6 o& O& j, |(5)、各钢线与抵抗墙正面上的原始基点的距离,作为测量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