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节 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教案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生物3、课时:1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收集两栖类动物相关资料二、教学课题 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三、教材分析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是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14章第节的内容。教材选取了蛙的生殖与发育来说明两栖类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让学生认识到它们是从水生到陆生过渡的类群,唤起学生关爱两栖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描述两栖类动物的生殖与发育的过程及特点。2、举例说出两栖类动物在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过程与方法:1、提高与他人合作探究的能力。 2、想象并理解动物个体全发育的动态变化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
2、观目标:1、培养学生处理好合作和竞争的关系。2、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二)教学重点1、两栖类动物的生殖与发育的过程。2、两栖类动物在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三)教学难点两栖类动物的生殖与发育的过程。四、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讨论、探究,引导点拨,多媒体辅助,互联网搜索。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活动一:观看“小蝌蚪找妈妈”视频学生观看,存疑思考,引出课题: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出示本节学习目标。2、学习新课。活动二:观看“蛙的生殖与发育”视频引导学生思考:雌雄蛙抱对后将卵细胞、精子产在什么环境中?在什么环境中受精?这种受精方式叫什么?小组交流、讨论。归纳:卵细胞和精子在水中相遇,完成
3、受精作用。像蛙这样,受精作用发生在体外的受精方式,叫做体外受精。活动三:小组交流蛙的发育特点,并完成下表:发育时期呼吸器官尾生活环境四肢蝌蚪鳃有水中无成蛙肺、皮肤无浅水及湿润的陆地有互联网搜索变态发育资料,并与昆虫的发育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联系昆虫的发育过程,得出结论:蛙的发育是变态发育。归纳:蝌蚪和成蛙在形态结构以及生活习性等方便有显著的不同,这种发育称为变态发育。活动四:小组间交流课前收集到的两栖类相关资料,同时利用互联网搜索。引导学生认识:两栖类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两栖类动物是环境的指示物种,保护两栖类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六、板书设计 第四节 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一、蛙的生殖与发育1、生殖:有性生殖、体外受精2、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二、蛙的变态发育1、概念2、常见两栖动物七、教学反思 本节整个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力求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视频、动画等教学资料,并有效地进行互联网搜索,以一系列学生活动贯穿课堂始终,较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个目标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