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 学科 五 年级(下)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总课时 1 教学内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课时)课型习惯培养教学目标1、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1页课本插图,使学生了解学会修改作文的意义和作用。2、 使学生初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3、使学生逐步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真观察1页课本插图,使学生了解学会修改作文的意义和作用,使学生初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教学难点使学生逐步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看图导入,板书揭题w W w .x K b 1.c o M打开课本,翻到第1页,看看上面的图中是谁在什么地方于什么。好!今天我也来给同学们讲-讲修改
2、作文的问题。(板书:文章不厌百回改)二、理解“文章不厌百回改”的意思1、提示“厌”、“百”的意思。厌:满足。日:这里是虚指,表示多次、反复的意思。2、明确句意:文章写好了,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3、过渡:为什么说文章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呢? 新 课 标 第 一 网三、出示小资料抗美援朝战争中,部队作家魏巍随志愿军战士来到朝鲜。在朝鲜战场上,他每天都被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感动着。于是,他写了-篇文章来歌颂志愿军战土。在初稿中,他选用了二十多个感人事迹,后来,他对初稿进行了反复修改,删去了许多内容,最后只选取了三个事例,分别从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三个方面歌颂志愿军战士
3、。文章改短了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就是有名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2、教师指点:魏巍最初选取了二十多个事例,当然都很感人;但由于事例太多,读者反而印象不深、所以他要反复修改,修改的结果,长的变短,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正说明了“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道理教师指点:我们小学牛学习写作的时间不长,作文当然不可能-次就写得尽善尽美,当中必然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必须进行反复修改。四、继续观察第1贝下面的图1、图上是谁?在干什么:是怎么做的:2、图上同学们修改作文时右哪些习惯值得我们学习?五、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1、我们写好作文后应该怎么做?明确修改程序:先通读全文,再逐段逐句边读原文边修改。2、发现需要修
4、改的地方应该怎么做?明确修改方法:用修改符号修改。六、观察第1页的插图,学习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1、教师提示:这是-位小学生的作文小花猫的一部分。文章写好后,他在上面作了修改。新课 标第 一 网2、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看看里面修改了几处,是怎样修改的。3、请同学们一句-句地读,先读修改以前的。再渎修改以后的。想一想:小作者为什么这样修改?4、刚才我们看了小作者的修改,想一想:我们自己修改作文的时候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考虑呢?5、你从小作者的修改中学到了哪些修改符号?你还知道哪些修改符号?板书设计文章不厌百回改作业设计运用学会的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一篇寒假作文。教学反思新|课 |标 |第 |一|
5、 网语文 学科 五 年级(下)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总课时 2 教学内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课时)课型习惯培养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2、3页课本插图,使学生懂得多种渠道学语文的道理。2、培养从小养成多方面积累、多渠道学习语文的好习惯。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真观察2、3页课本插图,使学生懂得多种渠道学语文的道理。教学难点培养从小养成多方面积累、多渠道学习语文的好习惯。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问题导入同学们,你们平时主要是通过什么渠道学习语文的?(生答:语文课)然而,学习语文还有许许多多的渠道,你们想知道吗?(板书课题:多种渠道学语文)二、初步观察第2-3页的插图,根据地点把插图分
6、为三类:家中、学校、校外三、分类指导观察插图新|课 |标 |第 |一| 网1、指导观察第2页上部和下部的-组插图。请同学们把两幅图联系起来观察,谁能说说图上分别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2、指导观察第3页下面的两幅插图,思考:这两幅图上分别是谁,正在干什么?(左图两位同学正在用电脑打字,右图两位同学在聚精会神地收看电视讲座) 看了这两幅图,你有什么启发?(收听广播节目、通过热线电话问疑解难是学习语文的渠道之一)3、通过以上观察,你知道在家中同学们可以利用哪些渠道学习语文呢?4、指导观察第3页上面的两幅图。(1)请同学们看看这两幅图,看看图上分别是谁,在干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2)-节
7、-节的语文课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主阵地、主渠道,我们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主要从课堂学习中来。那么,我们应当怎样上好每-节语文课呢?5、观察第3页下面的两幅图:(1)指导观察插图,弄清图上分别有哪些人。在于什么,是怎么做的。 O m(2)指导学生说图意。提示:右图应安排好说的顺序,抓住中心人物的表情动作来说。(3)同学们在学校里参加过语文学科的哪些课外活动呢?这些活动对你学习语文有哪些帮助呢?三、总结与延伸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学习语文的渠道? (提示从家中学语文、校内学语文、校外学语文三个方面说。只要学生说的对学习语文有帮助的就给予肯定,对说得较好的则板书在黑板上以示鼓励)以下内容尽量引导学
8、生说出,如学生不能说出,可由教师给出。(1)家中学语文。网上学语文。与家人交谈,学习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饲养小动物,种植植物,写观察日记。(2)校内学语文。自办墙报板报,参加兴趣小组活动。留心校园生活,做有心人,积累写作素材。(3)校外学语文。新 课 标 第 一 网留心大街小巷中的字牌标语学书法。利用假期参加社区活动。发现有创意的广告,理解商家用心,学习语言技巧。3、总结:“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和学习中处处有语文,只要我们做学习语文的有心人,养成多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我们的语文水平一定能不断提高,语文能力一定会不断增强!四、总结: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课外活动这一渠道学语文,在活动中增长见识,
9、提高才干。板书设计多种渠道学语文1、家中:2、学校:3、校外:作业设计收集3条校外获得的语文知识。教学反思w W w .x K b 1.c o M 语文 学科 五 年级(下)电子备课设计方案总课时 3 教学内容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谈话导人:冰雪融化,春天的脚步又近了。谁都向往春天,向往沾衣
10、欲湿的杏花雨,向往吹面不寒的杨柳风。今天就来读一首春风扑面的现代诗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谁来读题。从他的声音里你听出什么?还可以怎么读?你为什么这么来读。(陶醉或发问)二、尽情朗读诗文,读出心情,读出感受(一)情绪渲染: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教材。今天我们就来尽情朗读这首诗。让我们看看谁朗读得更投入,更专注,更有感情。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新课 标第 一 网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牛字,会渎绿线中的生字。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晤的意思:锨镐、彩翼、荒山野岭 、裸露、咆哮、枝繁叶茂学生分析生字的间架结构、写法(二)这一课中有
11、许多生字,通过预习认识它们了吗?1.出示本课生字(包括二类字)认读。2.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说说自己的理解。3。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想一想怎样读能读得出彩出色。4。师:读了以后知道这首诗歌写的是什么吗?5。师:下面想请同学们尽情地表演或表现自己的朗读,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好吗?(学生朗读水平不一,是一种资源,可以充分利用,所以学生的朗读过程可以这样进行:1。指名学生逐节朗读。2。群体评议高低,个体介绍朗读理解。3。再作新的朗读体验。教师的欣赏、评点、引导有机结合在其间。)三、再读课文,了解文章间架。全文共几节?各写了什么意思?全文可分几部分?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交流:第一部分(第
12、1节):写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岭进军。第二部分(第2-7节):写我们用双F为荒山披绿装,使动物有家园,让环境更美丽。第三部分(第8节):写我们有绿化机国的决心和豪情。四、指导写字(一)出示生字,说说自己学会了哪些字?哪些字感觉较难写难记?(二)重点指导下列生字。袍、裸:衣字旁,别写成示字旁。鼠:笔画较多,注意笔顺、间架。(学生描红、临写)板书设计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荒山野岭青山碧岭作业设计http:/ww w.xk 1、看拼音写汉字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欢笑( ) 滋润( ) 快乐( )害怕( ) 开心( ) 浑烛( )教学反思语文 学科 五 年级(下)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总课时 4 教学内容1、
13、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用提供的词语写一段反映荒山植树后美好景象的话。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4、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激起忧患意识,环保意识。教学重点能用提供的词语写一段反映荒山植树后美好景象的话。教学难点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激起忧患意识,环保意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就说,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材料。我们分小组再来次朗诵比赛,怎样?二、讲授新课(一)
14、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自由读第27节,想一想:这部分写了哪几个场景?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1.自由读2.讨沦:你读懂了什么?3.想象:同学们是怎样来到荒山野岭进行植树活动的?4.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行诗句,你是怎么理解的?怎样读好这-节?自己试-试。(1)植树的场景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的植树经历。如言:提着水桶,扛着树苗,走向旷野满怀激情。挖坑,放苗,回土,浇水一脸欢笑。这样的场景,这样的情感作者表达出来了吗?品赏体会:“踏”春风?意韵:春风是轻柔的,脚步是轻盈的。(2)植树的意义课文中写了几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荒山披绿装动物有家园环境变美丽有哪些语言特别有味?品赏:山岩“结束了烈日的煎熬”、“寂
15、寞多年的荒山”、“荡漾的碧波轻抚河畔的小草”(3)结尾段的色彩教师引读第1、8节。比较两节有什么异同?两段能交换吗?(学生比较并说说理由)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呼应开头,点明主题,深化中心哪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的意义之大?(划出有关词语)(板书:荒山野岭青山碧岭)此刻“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情?你读着呢?三、再读课文了体会诗歌感情指导感情朗读,表现出劳动者的欣喜,体会劳动者的豪情。(一)引读助背。(二)跟录音轻声背,(三)配乐齐诵。板书设计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荒山野岭青山碧岭荒山披绿装动物有家园环境变美丽作业设计(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小鸟 ,来这
16、里 ;松树有了 ,快活得 。撑起了 ,小白兔 ;在 ,小猴 。(二)完成课后第四题写话练习: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美好景象,写一段话。用上枝繁叶茂、茂盛、树丛、达窝筑巢、阵阵林涛、碧波荡漾、等教学反思语文 学科 五 年级(下)电子备课设计方案总课时 5 教学内容2、暖流(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按提示语提示的语气读人物语言的方法。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书后列出的8个词语。掌握勾画的用笔技巧,练习提手旁的写法。3能基本说出“暖流”的含义。教学重点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书后列出的8个词语。教学难点能基本说
17、出“暖流”的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阳春三月,天气渐暖,一股股春风正吹拂着祖国大地,花儿开了,树叶绿了,春天姑娘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南开大学的师生们也感受到了阵阵暖流,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个季节,和南开大学的师生们共同感受这股暖流。释题:大家知道“暖流”的含义吗?板书课题:暖流请大家对照阅读卡,发表一下自己对“暖流”的理解。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给予肯定和明确。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字词:教师出示生字卡片,由层次不同的学生进行朗读,相机正音。提醒学生“滕”“琼”是后鼻音,“婵”是前鼻音。书写:教师示范书写“抑”“挫”,教会学生提手旁的用
18、笔规律和左右结构字的写法。学生展示阅读卡上的书写。老师适时点评、鼓励。2、组织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巡回检查学生自读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结合阅读卡,理解文中部分词语的含义。有部分不懂的词语教师适时点拨。老师重点点拨词语:琼楼玉宇、弄清影、婵娟、滕王阁、抑扬顿挫、情不自禁3、老师范读或者播放录音,要求学生跟读部分段落。指导学生按提示语提示的语气读人物语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课文,体验人物的语气,表情,神态。4、谁愿意来有感情的朗读第一段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这段主要讲了什么?(江主席来到南开大学看望师生员工)板书:江主席5、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
19、第二到七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江主席来到南开大学主要做了什么?(与王辉等同学亲切交谈)6、江主席在与王辉等同学亲切交谈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位领袖怎样的风采,下节课我们一起细细地品味。板书设计2、暖流 ?滕 琼 江主席婵作业设计1、本课的题目是暖流,那么,你知道“暖流”的意思吗?“暖流”的原义是:“暖流”在本课的意思是:2、你能用“暖流”的这两个意思造两个句子吗?教学反思语文 学科 五 年级(下)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总课时 6 教学内容2、暖流(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按提示语提示的语气读人物语言的方法。2说出“暖流”的含义,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江主席对中国古
20、典文学的热爱和对青年人的关怀。3、学习通过动作、表情、语言来反映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说出“暖流”的含义,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江主席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对青年人的关怀。教学难点学习通过动作、表情、语言来反映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八个生字,现在我们来默写含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同座互改,并订正三遍并给同座检查。2、过渡:江主席在与王辉等同学亲切交谈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位领袖怎样的风采,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地品味。二、精读品位,感悟人物形象1、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第二到七自然段,思考江主席是一位怎样的领袖?2、读完后,你的脑海中浮现
21、出一位怎样的领袖风采?(平易近人)还可以换成什么词?江主席的平易近人,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来的?你抓住这句中的哪些词来领悟的?重点指导朗读。出示:江主席走到王辉身边,和蔼地问:“你在看什么书呀?”(温和、亲切)指导读出温和亲切的语气,齐读。3、你还觉得来江主席是一位怎样的领袖?(知识丰富)描写江主席知识丰富的成语还有哪些?江主席的知识丰富,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悟出来的?重点指导朗读。出示:江主席强调说:“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熟读,重要的地方还应该背下来。”说着,便兴致勃勃地背起了王勃的藤王阁序。他背得抑扬顿挫理解:强调、兴致勃勃、抑扬顿挫,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朗读。4、江主席的知识丰富在这篇课文中体
22、现在哪个方面的知识上?(古典文学上)只有对古典文学的怎样,才能如此熟悉呢?(热爱)那江主席还是一位什么样的领袖?(对古典文学的热爱)5、江主席来到南开大学主要与王辉等同学亲切交谈,并和他们一起背诵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作品,其实是对大学生,对青年人的一种(关怀、关心、鼓励、称赞)指导朗读:江主席高兴地说:“不错,不错。”(高兴、称赞)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好这句话?配上称赞的动作,谁再来试一试?我们一起来有感情的朗读,也配上称赞的动作。6、课文写了江主席平易近人、知识丰富、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对青年人的关怀,但没有直接描写出来,而是通过对人物的哪些方面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这种从
23、正面入手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同学在以后的写作中学习借鉴。板书:正面描写7、刚才我们通过品读课文中描写江主席的语句,从正面感悟了江主席的领袖风采。课文中还有不少语句是描写王辉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浏览课文第二到七自然段,想想,王辉的心理有什么样的变化?A、有些紧张、害怕,你从哪些语句中获取这些信息?B、后来就放松了、自信,你又从哪些语句中知道的?C、最后就佩服了,哪一句中话告诉我们的?(激动地说:“江主席是学工程的,没想到他对古典文学如此熟悉,我真打心眼儿里佩服他!)你对这句话中的提示语的理解是什么?要读什么语气?让我们带着激动、佩服的心情来读好这句话。8、这些心理变化中,王辉
24、对江主席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江主席由敬畏变成了敬佩)从敬畏到敬佩只是一字之差的心理变化,对刻画江主席的领袖风采起了什么作用?(辉的心理变化确实从侧面表现了江主席的领袖风采,这种侧面表现人物的手法同学们可以在以后的写作中学习借鉴。)板书:侧面描写9、语句是描写同学们的?请同学们再次浏览第二到七自然段,找一找,读一读。这时,同学们会有哪些言谈举止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插图,展开联想,四人小组内说一说,注意运用恰当的提示语,说好人物的对话。(推荐代表发言)这些言谈举止表现师生对江主席怎样的感情?(敬佩)10、那么,我们回过头来再想一想课文中的语句和我们想象的语句对刻画江主席的领袖风采起了什么作
25、用?(侧面一词中加上红色圆圈)三、总结全文,领悟课题含义。1、课文学到这儿,江主席的平易近人、知识丰富、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对青年人的关怀,已跃然纸上,王辉等师生流露的情感也一目了然,我们能把这样的体感悟通过朗读来表现出来吗?分角色朗读全文,哪些人愿意读江主席的语句的,哪些人愿意读王辉的语句的,哪些人愿意读同学的语句的,其余的方老师来读。2、请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结合板书,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暖流是什么意思?3、教师总结:江主席的平易近人、知识丰富、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对青年人的关怀,使师生的心中充满了激动、兴奋、喜悦与佩服,这种情感如一股暖流温暖了大家的心。板书设计暖流平易近人 江主席知识丰富 热
26、爱文学关怀青年作业设计1、完成补充习题(先做后讲)2、课文中有一些内容不是课文重点,但我觉得这些问题有必要在课后解决,以扩大你们的知识面。(1)搜集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滕王阁序、水调歌头中秋的资料(2)了解王勃的生平与初唐四杰(3)思考课文第二自然段中的考试一词为什么会加上引号?教学反思语文 学科 五 年级(下)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总课时 7 教学内容3、只拣儿童多处行(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教学难点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
27、勃勃,那么令人快乐。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诗歌导入、巧设悬念1、我们学习了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首诗,感受到长满绿树,开满了鲜花的大地是多么令人神往。现在老师请大家欣赏一首赞美春天的歌,想听吗?(播放春天在哪里)2、你从歌曲的旋律和歌词中感受到了什么?(自由说)3、你还知道有哪些诗赞美了生机盎然的春天呢?(生答)今天老师引导大家学习一句跟“春”有关的诗句“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师范写“拣”字。说说这句话意思。(指点:“解”是明白、知道。这句话意思是:儿童不知道春天在什么地方,但是却知道拣游人多的地方去游览。)4、冰心奶奶认为这句诗也可以反过来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
28、童多处行。”这又是什么意思?(游人不知道春天在什么地方,只拣孩子多的地方去游览。)5、了解作者。(课件出示作家卡片)(是谁“只拣儿童多处行”?“只拣儿童多处行”干什么?)二、初读全文、理清文脉(一)课件出示学习任务。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自学情况。A、出示生字词,指名读,正音。特强调“浑身解数”的“解”读xi。指导写“盈”字。B、引词入文,理解词语。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多用作春光烂漫);坦率,毫不做作。多用作天真烂漫。释放:把蕴藏一冬的精力和力量毫无保留表现出来。开得旺:开的旺盛。文中指海棠树开着密密层层的花,显得充满生机和活力。成千盈百:盈:满,多。形容人多。也
29、作“成百上千”。坐无隙地:没有一点儿空地可以坐下来。形容人很多。浑身解数:全身的本领。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意思。3、文中写了哪些地方的儿童很多?(1)同桌交流:颐和园门口知春亭畔玉澜堂(2)谁能分别用文中的词来概括这儿的人之多呢?(3)颐和园门口成千盈百知春亭畔坐无隙地玉澜堂围聚过来。三、小结这篇课文介绍了冰心只拣儿童多处行,欣赏到颐和园美好的景色,说明儿童本身就迸发着生机和活力,就像春天一样美好。我们这节课就通过朗读、感知,从文本中已基本领略到这一点,下节课,我们就跟着冰心奶奶一起去儿童多的地方,看看我们能找到春天的踪迹。板书设计2.只拣儿童多处行 园门口成千盈百的孩子 知春亭畔 坐
30、无隙地 玉澜堂大海棠树作业设计一、我能写出下列的同义词蕴藏()旺盛() 感召() 聚精会神()二、我会完整补充词语()即逝充满()需要()生意()重燃()善良()忘记()匆忙()留下()三、我能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党的恩情我们怎能忘怀?()()小鸟快乐地唱歌。()()会场上乱成一团,像热水开了锅。()()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教学反思语文 学科 五 年级(下)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总课时 8 教学内容3、只拣儿童多处行(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性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有关小节。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这句诗的
31、意思,明白“只拣儿童多处行”能找到春天的原因。3通过朗读训练,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感受作者对儿童的赞美、喜爱。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这句诗的意思,明白“只拣儿童多处行”能找到春天的原因。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训练,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感受作者对儿童的赞美、喜爱。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文章,“只拣儿童多处行”是冰心奶奶根据一个有趣的情景想起了两句诗改编的,还记得是个什么有趣的情景吗?(多媒体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成千盈百小天使。”(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带点字的含
32、义:大魔术匣子飞涌小天使)过渡:上节课我们学到冰心奶奶像个孩子一样,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板书):正像她所说一样:“只拣儿童多处行”,还记得她们进去后到了哪些地方吗?板书(园门口,知春亭畔,玉澜堂)。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跟随冰心奶奶,一起到颐和园、知春亭畔和玉澜堂去寻找春天!二、品句赏段,感受“生机”w W w .x K b 1.c o M1、出示第三节:我们本想在知春哗哗地响着。通过读第3节,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自由练说)A.从哪里看出这里已是座无隙地?(东一堆,西一堆,男孩子,女孩子)指导有感情地读。B.他们在干什么?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C.从字里行间你读出了孩子多,还读出了什么
33、?(孩子们活泼快乐、生机勃勃、无忧无虑、幸福)D.理解句子: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过渡:这种太阳的香气息冰心奶奶很喜欢,太阳在你心中是什么样的?你想想冰心奶奶其实是喜欢孩子们的什么?E.质疑:这里的孩子多,孩子们个个活泼快乐,充满朝气,冰心奶奶看到这活泼快乐的孩子,你想她的心情会怎样?(她的心情很愉快)。你能带着愉快的心情读好这段吗?下面的文章哪些地方写出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2、出示第4节:“沿着湖边往前跑。”A.哪些词句看出这儿孩子多?(总和、一群一群、撞个满怀)B.你还读出什么?(孩子们不知疲倦,有礼貌。)C.指导朗读。D.还有哪里写儿童多?3、出示第7节
34、,指导朗读、感受。质疑:冰心奶奶拣着儿童多的地方去找春天,她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完整具体的话)4、出示第5节:“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飞泉”A.读了这段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词里看出来?(密密层层,不留空隙,从开到。)B.(引导看书上图),文章把什么比作什么?你觉得这样写出了海棠树的什么?(旺盛的生命力)C.你能用几个词来形容一下当时玉澜堂的春景吗?D、作者的感受和你们一样?她发出了什么赞叹?E、出示第6节:“春光竟会这样的释放出来”质疑:你觉得读时要重点读好哪几个词才以显示春光烂漫?(指导背诵)7、过渡:我们终于在玉澜堂盛开的繁花中找到了春天,老师不禁要问:冰心奶奶为什么不说“只拣花儿多处行
35、”,而说“只拣儿童多处行”呢?新 -课- 标-第 -一-网8、出示第8节:对,就是开得旺!理解:浑身解数。花儿和儿童有什么共同特点?9、同学们,现在你知道春天在哪里了吗?启发学生说,根据所说板书。10、过渡:冰心奶奶是怎么告诉人们春天在哪里的?(出示第9节):朋友,春天在那里?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哪个词要重点读?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三、总结:学了文章,你对冰心奶奶有一定了解。她的作品,基本是从她的“爱的哲学”中追求生活的真和美,因而我们这节课就是通过朗读,从字里行间感受这份清新和纯真,感受她对生活和美的追求,让我们地心灵在学习过程中得以陶冶。花儿
36、开得旺盛,儿童又是这么生机勃勃,让我们把这美好的春光永远留在心中,试着背59自然段。板书设计2.只拣儿童多处行颐和园门成千盈百知春亭畔座无隙地玉澜堂儿童多处就是春撞围聚花儿儿童新 -课- 标-第 -一-网作业设计读句子,完成填空,并用加点的词语造句1、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这句话把“颐和园”比作_,用“小天使”比喻_。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了_。2、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这句话用“喷花的飞泉”比喻_。这样比喻的好处是_。教学反思语文 学科 五 年级(下)电子备课设计方案总课时 9 教
37、学内容4、早(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并能理解重点词语。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3学习课文第一、二两段。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并能理解重点词语。教学难点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激发兴趣,谈论“早”。1、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去浙江绍兴访问鲁迅先生早年求学的地方三味书屋。在三味书屋的东北角上有一张鲁迅先生曾经用过的书桌,在书桌上鲁迅曾刻了一个字“早”你们想知道这个“早”字的来历吗?2、板书课题: 早看到题目你想到什么?新课 标第 一 网3、齐读课题。4、为什么要用“早”做课题?“早”有什么来历?含义是什么?
38、二、初读课文,了解“早”。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准生字词的读音,并能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有不懂的做上记号,可以问问同桌,还不能解决的准备提问。2、指导几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每段写什么?按访问三味书屋的顺序分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深冬,我们在绍兴访问三味书屋。第二段(第24自然段):三味书屋的陈设。第三段(第58自然段):有腊梅花开得早,想到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3、课文主要写什么?(“我们”访问三味书屋,看到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并由后花园的腊梅花想到了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三、指导写生字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9、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板书设计早作业设计1.抄写生字词2.练读课文3.搜集鲁迅的名言及他的一些小故事。教学反思 语文 学科 五 年级(下)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总课时 10 教学内容4、早(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试背描写梅花的句子。2、通过阅读、思考,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能按顺序对照插图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3、在阅读中感受鲁迅先生那种“为革命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教学重点通过阅读、思考,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能按顺序对照插图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新课 标第 一 网教学难点在阅读中感受鲁迅
40、先生那种“为革命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听写本课生字词。二、选读课文,感悟“早”1、在这篇课文中,你最喜欢哪节?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节?2、指名读学生自己选定的小节,感情朗读汇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学生一般都是选择第五节和最后一节,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三、精读课文,品悟“早”1、课文哪几节与“早”有关?(5-8小节)2、精读58小节,课文一共写了哪几种“早”?3、品评两种“早”的异同。请同学们任选一种“早”进行批注式阅读,如“你读懂了什么?”或者“这一节主要写了什么?”等。可在文章的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想、
41、发现等,准备汇报。4、根据学生汇报的顺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A、学生汇报第五节的内容:a、主要写梅花的冰清玉洁的韵致和梅花开花的早。b、课文写的梅花美吗?理解“冰清玉洁”,能通过你的读使我们感受到吗?c、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齐读。d、这么美的文字,你愿意记在自己的心里吗?e、课文为什么要写梅花“冰清玉洁”和开花时早?B、学生汇报第六节:a、这一节主要写了鲁迅书桌上“早”的来历。b、说说自己读完后有什么样的感受?c、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d、你觉得这个“早”字与写梅花有联系吗?e、交流、讨论。f、师生经过交流、讨论,达成以下共识:一借梅花的冰清玉洁来形容鲁迅的品德高尚;二借梅花的开花早说明鲁迅为了革命事业时时走在时间的前面,奋斗了一生。四、联系实际,深化“早”1、师小结过渡,并引读最后一节。2、“东风第一枝”指的是什么?3、学到这儿,你最想说什么?五、图文对照,联系“早”1、再读课文,了解写作的顺序。闻到清香了解清香来源梅花的特点想到书桌上“早”要珍惜时间,学做梅花。2、图文对照,了解三味书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