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龙源期刊网 http:/核心素养之地理实践力作者:梁秀芬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 年第 17 期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为深化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随之各个学科也开始修订课程标准,探讨各学科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组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确定为地理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素养指通过实践活动形成的意志品质和能力,强调地理课程落实在“考察、调查、模拟实验”等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地理实践力素
2、养是目前地理学习中最欠缺的,地理知识的学习仅仅落实在考卷上,存在学生的想象中,学生的地理学习与实践是相背离的。地理实践力外在体现是指通过实践体现出来的操作层面上对现实问题的应对能力,内在体现是内在的品质,是一种意识和习惯。如安全意识、环保意识、科学意识、行动意识;养成动手的习惯、思考的习惯、调查研究的习惯等。所以,地理实践力包括能力和品质两个方面。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带学生户外走一圈,顾名思义是地理研学,而是一种科学态度的培养,即好奇心、行动力、思考力的方向培养。好奇心是内在发展的驱动力。通过社会调查访谈,引起关注社会多样化的好奇;利用新技术虚拟还原生活场景,动手模拟实验,体会科研的乐趣。
3、行动力是一种良好的意识和习惯的能力,主动的探讨、分析、解决,在行动中养成行动的习惯,即通过考察、调查、实验,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主动思考的幸福。思考力即思维和方法的综合应用。地理的复杂性体现在地理的综合性,空间思维综合认知能力的培养需要到大自然中感悟,在大自然中辨认方向、认知地貌、分析区位的选址等等,从“实践”中直接探究分析。地理实践力的具体培养,在于地理校本课程与地理研学的合二为一。首先,开发地理行走课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地理行走课程的实施:行前有课题、行中有记录、行后有总结。课题准备采用教师自编的“地理行走手册”。小组合作是地理行走课程实施和评价的主要方式。学生可以一人在父母的陪同下行走,也可以几人结伴,或者学校统一组织安排。教师则针对学习小组的学习反馈表、个人自我评价和行走心得,从选题原创性、主题明确与否、设计形式特色、团队合作意识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和评价。例如:行走一些民俗村,感受民俗文化,首先制定行走目标:1、在地图上,查找民俗村的位置,选择合理的出行方式和思考生态民俗村选址的意义。2、通过导游图、公交车路牌等,学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好习惯。3、通过对生态民俗村的参观、走访,说出其建设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意义。4、欣赏当地的特色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