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方文学两大来源1 古希腊-罗马 强调“人” 神的人性化2 希伯来-基督教 上帝-理性神谱:12神 神话传说与英雄传奇宙斯 赫拉 海神波塞东 农神、太阳神阿波罗 战神阿瑞斯 赫耳墨斯、赫菲斯托斯、阿佛洛狄忒、女战神雅典娜、阿尔忒弥斯1希腊神话强调神的人性化2命运永远比神厉害特点:生命意识、人本意识、自由观念西方文学四大里程碑:1荷马史诗 英雄的时代2 神曲 体现神性 3哈姆莱特 4 浮士德莎士比亚 文艺复兴 最具代表性作品是戏剧历史剧:亨利四世喜剧:共十部 代表作第十二夜悲剧:奥赛罗李尔王 麦克白哈姆莱特四大悲剧哈姆雷特人物:哈姆雷特 叔叔克劳迪斯 母亲乔特鲁德 大臣波洛涅斯 雷欧提斯 奥菲莉
2、娅 好友霍拉旭 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 同学罗生克兰和盖登思邓红与黑 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是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人物 于连 德雷纳尔夫人 玛蒂尔德小姐 瓦列诺先生 木匠索莱尔 神甫西朗爱丽沙彼拉神父 木尔侯爵在艺术上,小说以深刻细腻的笔调,广泛运用独白和自由联想等多种艺术手法,充分展示了主人公的心灵空间,挖掘出了主人公深层意识的活动,从而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司汤达因此被后人称为“现代小说之父小说虽以于连的爱情生活作为主线,但毕竟不是爱情小说,而是一部“政治小说”。第一次正面描写政治黑暗小说、心理小说(心理描写、心理结构、联想)红:军队 黑:教士 马尔克斯
3、与百年孤独人物:第一代 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 乌苏拉 第二代 霍塞阿卡迪奥 奥雷良诺 阿马兰塔 第三代 阿卡迪奥 奥雷良诺霍塞 第四代 雪梅苔丝 阿卡迪奥第二 奥雷良诺第二第五代 霍赛阿卡迪奥 梅雷梅苔丝 阿马兰塔乌苏拉第六代 奥雷良诺布恩迪亚 第七代 出生死亡一、生平与创作 1928年3月6日,加西亚马尔克斯出生在哥伦比亚的小镇。文学创作成就 长篇小说: 枯枝败叶百年孤独家长的没落霍乱时期的爱情迷宫中的将军 短篇小说短篇小说全集 中篇小说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此外,有文学谈话录番石榴飘香报告文学电影文学剧本、电视剧本文集没有证件的幸福时刻等。二、评价: 百年孤独“创造了一
4、个独特的天地,即围绕着马贡多的世界”;“汇聚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聂鲁达 :“继塞万提斯之后最伟大的语言大师”。约翰巴思:百年孤独是“本世纪下半叶给人印象最深的一部小说,而且是任何一个世纪这类杰出作品的杰作”, “引人入胜” 时代周刊:其作品“有着永恒的魅力”。(1982年11月1日 )三、书名的涵义 “百年”的含义:指拉丁美洲人民漫长的苦难岁月 “孤独”的含义: “拉丁美洲的孤独”,是拉美愚昧落后, 与世隔绝的社会境况和精神状态的象征。四、孤独主题分析:1、孤独的形成首先,家族人物自身造成的孤独 老布恩蒂亚迷恋炼金术 奥雷良诺 制作金鱼 阿玛兰塔 编织尸衣 奥雷良诺 一夜风流
5、 雷麦黛丝高洁心灵 梅梅幽闭修道院 小奥雷良诺 乱伦其次,文明落差造成孤独 马孔多与文明的距离 工业文明导致马孔多传统的失落第三、生存环境造成的孤独 2、表现孤独的目的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揭示人的个体孤独,马尔克斯揭示整个拉丁美洲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孤独。 作家要从国家、民族的愿望出发,改变“孤独”的局面。 孤独就会不团结,其结果只能是毁灭 3、表现孤独的方式 首先,借助魔幻来表现现实。 其次,运用循环往复手法 第三、运用象征或隐喻。 (爱尔兰)叶芝当你老了1.理解诗歌的内涵2.把爱表达得含蓄些,升华对爱情的认识3.学习以内容为基准,从意象入手解读诗歌,从构思、语言、意境方面鉴赏诗歌作者简介威廉勃特
6、勒叶芝(18651939)爱尔兰诗人、剧作家。生于都柏林。叶芝十七岁开始写诗,早期作品带有唯美主义倾向和浪漫主义色彩。后期作品融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和哲理思考为一体,以洗练的口语和含义丰富的象征手法,表现善恶、生死、美丑、灵肉的矛盾统一。二十三岁遇见他生命中的重要女子后,即习惯用她来作为诗中一个重要象征。叶芝为自己写的一首有名的墓志铭亦为上乘诗作,常为后人传述追思。主要作品有诗作当你老了、丽达与天鹅、芦苇中的风、责任等。1923年作品丽达与天鹅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 “由于他那永远充满着灵感的诗,它们透过高度的艺术形式展现了整个民族的精神”。背景简介1889年1月30日,23岁的叶芝遇见了
7、美丽的女演员茅德冈,诗人对她一见钟情,尽管这段一直纠结在诗人心中的爱情几经曲折,没有什么结果,但诗人对她的强烈爱慕之情却给诗人带来了真切无穷的灵感,此后诗人创作了许多有关这方面的诗歌。当你老了就是那些著名诗歌中的一首。其时,诗人还是一名穷学生,诗人对爱情还充满着希望,对于感伤还只是一种假设和隐隐的感觉。 福 克 纳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人物:艾米丽 荷默作者简介:哥特小说 1.威廉.福克纳是 美 国作家,他是 南方文学 派的创始人, 1949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55年获得美国 普利策 奖 喧哗与骚动2.他出身在一个南方有名的庄园主家庭,曾祖父是南北战争中一位很有影响力的南方将领,这一切都
8、为他的写作提供了用不完的素材。3.南北战争中,南方吃尽了败仗,南方的小农自耕农理想和种植园主的贵族理想都瓦解了,随着旧南方的崩溃,新南方的到来,南方贵族们都情不自禁地冷对现实,追思既往。1.小说讲述了一位没落的 南方贵族 小姐,作者描述了她生前的几个主要事件: 纳税事件 、 气味 事件、 恋爱 事件。爱米丽小姐是旧贵族的象征,对于她的纪念是作为南方作家的福克纳对于逝去的旧南方的无限缅怀之情。但另一方面,爱米丽的最终死亡也喻示了一座纪念碑的倒下,表明了作者对于最终湮没的南方社会既眷念热爱又批判其沉沦罪恶的矛盾心态。 2.这篇小说最大的情节设置特色就是: 时序颠倒 以爱米丽之死为叙述的起点,站在小
9、镇居民的视角上进行叙事,作者以倒叙的手法描述了爱米丽生前的几个主要事件。首先叙述的是爱米丽拒绝纳税事件,然后是富有神秘气息的臭味事件,接着出现了父亲之死,再接下来与北方工头荷默的恋爱及爱米丽去购买砒霜,后来荷默的消失与爱米丽小姐长达四十年的隐居生活之谜在小说的最后一部分终于被揭开。 而按照正常的时序则首先应是父亲之死,然后是恋爱冲突与买砒霜,再是荷默的消失,气味事件与纳税事件都于此后发生,最后才是爱米丽的死亡。1、小说中的环境包含着广泛的内容,他既是人物活动的地域空间,也是时代的缩影。请同学们通读整篇小说,说说这篇小说中的环境具体是指哪些“空间”、“缩影”。 明确:爱米丽小姐生活的大木屋 小镇
10、(正在变化的美国南方的“缩影”) 以爱米丽的父亲为中心的家庭环境 3.小镇人在主要事件上,对待爱米丽小姐的态度有没有随着时间和事件的推移而变化?这种变或者不变又意味着什么呢? 主要事件相关人物对待爱米丽的态度纳税事件沙多里斯上校第二代领导者 尊敬;尊重传统和遵从法律间,选择了后者 气味事件法官斯蒂芬斯尊敬大于法律恋爱事件小镇的人们一方面,大家不甘心这座传统纪念碑的倒塌。另一方面,爱米丽终于放下贵族的架子,开始恋爱,更符合人性的行为,也是人们所期待的。 4思考:爱米丽是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为这样一个“纪念碑”的。 1)文中以小镇人的口吻叙述了爱米丽和她父亲之间发生的一些事情,从这些叙述中,你
11、能猜测出其父亲的性格特征吗?他父亲的性格和对待她的方式对爱米丽一生有什么影响?明确:小镇人把格尔里森一家看做一幅画中的人物:“身段苗条嵌住了他们俩的身影”也许人们认为:她父亲的性格仿佛太恶毒、太狂暴,使她一生都平添波折。父亲的专横庇护使年轻的爱米丽失去了正常的情感生活,逐渐成长为孤傲专制的南方贵族传统的标准继承者。 (2)文中两次提到爱米丽父亲的炭笔画像,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明确:两次写道她父亲的画像,让我们感觉到,父亲死之后,爱米丽依然在父亲的目光下活着,以父亲传承给她的生活和思维方式活着,直至生命的尽头肖洛霍夫一个人的遭遇静静的顿河作者简介苏联米肖洛霍夫 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肖洛霍夫()
12、是苏联时代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以描写顿河哥萨克的生活和命运而闻名于世。他的创作构成了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是贯穿从孕育诞生到解体前不久整个苏维埃时代百年世事的宏伟篇章。他在苏联叙事文学中开创了悲剧史诗的艺术先河。年他获得瑞典皇家学院授予的诺贝尔文学奖金。1.早期(19231926)顿河故事、浅蓝色的草原2.成熟期(19271940)被开垦的处女地3.卫国战争和战后时期(19411960)一个人的遭遇(1956)学会仇恨一个人的遭遇主人公 : 索科洛夫 小孩凡尼亚 妻子伊林娜索科洛夫的情感变化第一人称。好处:真实感,现实感,还给读者亲切感揣摩索科洛夫的形象 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细节描写索科洛夫是一
13、名普通的俄罗斯退伍军人,他忠厚朴实,受尽摧残却心地善良,历尽磨难而坚忍不拔,执着地追求生活的幸福。他是千千万万具有不屈不挠的意志的俄罗斯人的写照。小说的主题:这篇小说通过一个人索科洛夫在战争中的不幸遭遇,表现了苏联人民在卫国战争中的坚强,揭露了战争给人的生活、心灵造成的巨大的创伤,控诉了战争的罪恶。静静的顿河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称作是哥萨克社会历史上的一面镜子。人物 父亲潘苔莱普罗珂菲耶维奇 葛利高里麦列霍夫 情人阿克西妮娅 妻子娜塔莉亚 李斯特尼斯基 儿子米夏洛 彭楚克 司契潘妹妹杜妮亚希珈 珂赛伏依 哥哥彼德罗 妲丽亚通过世纪头年的社会巨变,最广泛、最深刻、最感人地表现了哥萨克的历史命运。构思
14、与内容在旧政权和新政权、红军和白军、新世界和旧世界斗争过程中,以葛利高里麦列霍夫为代表的劳动哥萨克走向新生活的艰难曲折的历史道路和他们中许多人充满迷误和痛苦的悲剧命运,以及在两个时代急剧转变中的整个哥萨克世界。 人物形象w 葛利高里:顿河哥萨克中农的一个独特象征。w 在动荡的年代真诚地寻求正确的哥萨克道路而同时陷入不正确的选择的悲剧 。艺术成就w 肖洛霍夫笔下的哥萨克农民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有感受爱情、友谊、欢乐和痛苦的丰富情感。 w 肖洛霍夫不仅描写人物感情,而且描绘其复杂而细微的心理变化。w 肖洛霍夫描写人物,始终把他们置于社会生活之中,置于大自然的背景之中。在他的作品中,人、社会、自然和
15、谐地构成一个统一体。 联系简.爱与呼啸山庄分析哥特文学的特点简爱 夏洛蒂勃朗特人物 简爱 罗切斯特 阿黛拉瓦朗 圣约翰 里德太太 海伦 谭波尔儿小姐 布洛克尔赫斯特呼啸山庄 艾米丽勃朗特人物 希斯克利夫 亨德雷 凯瑟琳 埃德加 伊莎贝拉 小林顿 哈里顿 小凯瑟琳哥特小说是浪漫主义运动中的一个特殊流派,评论家们称之为 “ 黑色浪漫主义”( d a r kr o m a n t i c i s m ) 。所谓的“ 黑 , 主要表现 在两个方面:在情节上,它浓墨重彩地渲染暴力与恐怖;在主题上,它不像一般浪漫主义那样从正面表达其理想的社会、政治和道德观念,而主要是通过揭示社会、政治、宗教和道德上的邪恶
16、,揭示人性中的阴暗来进行深人的探索,特别是道德上的探索。这两点也正是哥特小说最重要的特点。哥特小说在英美和德国这样一些国家最繁荣、成就最高,而这些国家恰恰是最主要的新教国家,其中英美更是长期为清教主义 ( P u r t a n i s m )所统治。这就是为什么竭力渲染恐怖气氛、深人进行道德表现和道德探索的哥特小说在英美德等国特别繁荣的根本原因。它一开始就具有边缘性、挑战性和颠覆性,在维多利亚时代的主要作家中,勃朗特姐妹不仅创作出最具哥特色彩的小说,而且也最突出地运用哥特手法来进行道德探索,挑战维多利亚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自1 7世纪清教革命以来,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历史上最保守的时期,这期间
17、,宗教势力大为增强,清教道德观念主宰着人们的思想和社会生活。一个严重的结果是,妇女的地位空前降低。小说 简 爱里被禁锢在阁楼上的 “ 疯女人”成了人性受到压抑的维多利亚妇女的象征,而主人公简 爱则是妇女追求人格独立和个人价值的代表人物。 呼啸山庄可以说是维多利亚时代的杰作中哥特色彩最强烈的作品,它把人物放到极端的环境中来对感情与理智、人性与道德之间的冲突进行了深人的表现和探索。如何从人间喜剧中看巴尔扎克世界观的复杂性巴尔扎克:1风俗研究2 哲学 3 原则 法国最重要近代作家,现实主义奠基人高老头人物 高里奥 雷斯多伯爵夫人 银行家纽沁根太太 伏盖太太 拉斯蒂涅 鲍赛昂夫人 伏脱冷 泰伊番小姐(
18、维多利小姐)欧也妮葛朗台 欧也妮 查理(夏尔) 公证人克罗旭 银行家拉格桑 特蓬风巴尔扎克的世界观是充满矛盾的。他是一个中小资产阶级作家,但又有浓厚的贵族意识和封建道德观念,并力图挤进贵族的行列。他的世界观的复杂性、矛盾性,正是他所生活的那个动荡不安,斗争激烈的时代的反映,也是他所处的阶级地位和所经历的生活道路的反映。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的胜利、发展,封建势力的反扑、复辟,工人阶级的兴起、斗争,使社会形势急剧变化,政治体制迅速更迭;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又斗争又妥协,使阶级关系和力量对比经常出现不稳定的局面。同时,他的思想又受到当时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他曾是启蒙思想家的信徒,也羡慕拿破仑的业绩;他
19、接受过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也接受过封建的教义;他基本上是唯物主义者,但也没能完全摒弃反科学的神秘主义。凡此种种,就构成了巴尔扎克世界观的矛盾和复杂性。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列夫托尔斯泰 Tolstoy, Leo (1828-1910),19世纪俄罗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世界最伟大小说家之一。最著名的小说有: 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人物:安娜卡列尼娜 渥伦斯基 哥哥奥布朗斯基公爵 嫂子多丽 凯蒂 康斯坦丁列文 丈夫亚历山大卡列宁 儿子谢辽沙主题简析: 小说通过安娜追求爱情幸福的悲剧和列文对社会问题的探索,形象、深刻地反映了俄国70年代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和错综复杂的矛盾,揭露和批判了整个贵族上
20、流社会。安娜悲剧的根源 封建的包办婚姻; 上流社会的迫害; 新旧思想在安娜头脑中的交战; 渥伦斯基对安娜的冷淡。 最根本的是专制、冷酷的社会对她的迫害。 安娜卡列尼娜的艺术成就一、“心灵的辩证法” 揭示人物的内心矛盾,并把这种矛盾发展、变化的过程充分展示出来; 对人物深层心理的合理揭示。二、平行主线结构利用平行主线结构,形成了总体对照的格局,使所表现的生活互为补充,所塑造的人物互为对比,人物的命运截然有别。1、 卓越的心理描写。2、谋篇布局严谨缜密。人物形象、安娜:坚定地追求新生活,具有个性解放特点的俄国贵族女性形象。复活人物:聂赫留道夫 玛丝洛娃(卡秋莎) 西蒙松托尔斯泰后期的代表作复活,是
21、一部对专制俄国社会进行了深刻而全面的批判的作品,同时也是最充分地体现托尔斯泰主义的作品。在艺术上具有返朴归真的特点。思想内容 首先,小说通过玛丝洛娃以及监狱中的“囚犯”蒙受不白之冤,对沙皇的法律、法庭、监狱、官吏和整个国家机器的反人民本质作了深刻的揭露。 其次,复活对官方教会的伪善、欺骗和诡诈发出愤怒的谴责。 第三,复活批判了沙皇专制制度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地主土地占有制。 第四、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 聂赫留道夫聂赫留道夫是一个忏悔贵族的形象。托尔斯泰把他对人性的认识加进了这一形象之中。在托尔斯泰看来,人由两种因素所控制,即人性与兽性。当一个人充满人性时,他的灵魂是向着天堂的,而当一个人的
22、身上充满兽性时,他则是一副地狱相。通过聂赫留道夫的形象,作者向我们形象地说明了这两种因素在人身上的此消彼长及其原因玛丝洛娃 卡秋莎玛丝洛娃是被侮辱被压迫妇女的典型。她的身份特殊,经历曲折,然而最后却同聂赫留道夫殊途同归,实现了精神的复活。 天真、纯洁,充满了热情和憧憬。 被聂赫留道夫欺骗之后,认识到“人人都只为自己活着,为自己享乐活着,所有关于上帝和关于善的那些话,全是欺人之谈。” 堕落被诬陷入狱流放与政治犯结合复活复活的艺术成就 单纯的结构;三部曲式,单线发展,神曲三界; 辛辣的讽刺:法庭、监狱; 强烈的对比:突出作者的哲学思考;突出小说的社会批判意义; 细微的心理刻划:玛丝洛娃的精神状态老
23、人与海【美国】海明威人物:圣地亚哥 马洛林 美国当代文学中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也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富有传奇色彩和独特个性的杰出作家,通常称他为 “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主要作品:除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外,还有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又名战地钟声)等。海明威借助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又译为圣地亚哥)之口喊出一个男子汉的宣言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老人与海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委员会的评价是: 勇气是海明威的中心主题。 老人与海写的是一个老人,展现的却是一个世界。圣地亚哥:在“武器”简陋、孤立无援、鲨鱼轮番来袭的情况下,老人凭着自己的勇
24、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勇于面对暴力和死亡的“硬汉子”性格。小说以摄象机般的写实手法记录了圣地亚哥老人捕鱼的全过程,塑造了一个在重压下仍然保持优雅风度、在精神上永远不可战胜的老人形象。 老渔夫虽然老了,倒霉、失败,但他仍旧坚持努力,而能在失败的风度上赢得胜利。这部小说表现了一种奋斗的人生观,即使面对的是不可征服的大自然,但人仍然可以得到精神上的胜利。也许结果是失败,在奋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如何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小说中的大海和鲨鱼象征着与人作对的社会与自然力量,而老人在与之进行的殊死搏斗中,表现了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不失人
25、的尊严,虽败犹荣,精神上并没有被打败。可以说,这样一个形象,完美的体现了作者所说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思想。艺术手法结构单纯、内心独白、反衬烘托、鲜明生动的动作描写、着力追求一种含蓄、凝练的意境老人与海评析:深蕴含蓄的“冰山”原则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提出了文学创作中的“冰山”原则:“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海明威的“冰山”象征着他在创作实践上对形式美的追求,体现了他强烈的创作个性,在美国文坛上开一代文风,其作品以简洁明快而又深蕴含蓄的魅力赢得了人们的盛誉。 冰山之雄伟,让人为之观叹,是因为它展示的是冰山之一小部分,还有八分
26、之七在海下,我们看不到它,却可以通过想象去挖掘它的雄伟和蕴藏的力量。海明威在自己的创作中潜心追求的就是这一种雄伟和力量。他说:“我总是按照冰山原则来写作,那就是浮出水面的只有八分之一,还有八分之七藏在水下。你知道的东西可以略去不写,这样反而加固你的冰山。”略去不写就是含而不露。如果一个作家略去了他不知道的东西,那他的作品就有漏洞。海明威这个“手拿板斧的人”,砍掉一切俗套、拖赘等,给读者留大块的鉴赏空间,使人想象驰骋。从老人与海这篇小说中看海明威的“冰山”风格,我们可以归结出这样两个特点;一是丰厚的生活积累。要表现这“八分之一”就要有“八分之七”来做基础,海明威传奇式的生活给他非常多的生活素材,
27、他笔下写的都是他所见所闻或亲身经历的一些事情,即写自己熟悉的东西。他去写战争,写斗牛,写拳击手,写打猎捕鱼,他的创作冲动源于生活,他的题材也源于生活,他以严肃认真的艺术创作态度对自己的生活积累进行筛选、提炼和加工,再把它们搬到他笔下的艺术世界中去。老人与海这部作品就取材于他在古巴渔村了解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只不过海明威不是单纯地讲故事,而是揉进了自己对人生的深刻体验,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把这个故事变成了一个渗透着人生哲理的寓言。二是简洁与深蕴。在丰厚的生活积累基础上,海明威万中取一,以少概多,以最简洁的语言和手法来表达鲜明的艺术形象,把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深蕴在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简洁是一种表现形式
28、,更易突出讲述的故事留给人的印象,深蕴才是目的,海明威从不愿让人一下读懂他讲的故事,而总是设法激励人们去思索,去挖掘。狮子代表着一种永不放弃的抗争精神,老人年轻的时候在非洲见过狮子,他的梦中也老是出现狮子,就像老人说的那句话:“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狮子就是代表着老人对生活和厄运的顽强抗争精神 现代派集成:存在主义文学、荒诞派戏剧、新小说、垮掉的一代、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 第一章 现代主义的奠基:卡夫卡 表现主义文学 卡夫卡城堡变形记表现主义文学产生于20世纪初,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影响较大,成就也较为突出的一个流派。表现主义文学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它开创了西方文学新的发展阶段。
29、仅以创作特征而言,西方现代主义忧郁、神秘的特点,在象征主义身上已有了明显表现,那么,它们怪诞、诡异的特色,则要到表现主义出现以后,才越来越引人注目,形成了西方现当代文学“向内转”、“深层化”特色,他的原创性、开拓性,被后来的各种现代主义流派继承发展。如超现实主义、荒诞派、黑色幽默、新小说等。1反对再现,注重表现。在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上,表现主义者认为,文学不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与再现,而是主观的自我表现。2突破表象,直接表现本质。3表现抽象的本质和理念精神。4在社会群体与个体的关系上,表现主义不重视个体特征,而注重表现全人类的普遍本质5寓言故事与变形手法。在艺术表现方式上,表现主义对具象不感兴趣,而
30、侧重表现抽象的情感、体验、异化以及境遇等。第二章 意识流文学 意识流文学的奠基者是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18711922)。其代表作七卷本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实践了作者“主观真实论”的艺术观,是“单纯型”意识流文学的范本。这部作品为意识流文学打下了发展的基础。威廉福克纳:采用“复合式”意识流的表现手法,通过不同性格、不同遭际、不同品质的人物在不同的时间段内的意识流动来叙述同一个故事的始末,造成了一种意识复合流动的效果。维吉尼亚伍尔芙:不注重表现事件、人物之间的关系,而把创作重心放在对人物思想感情流程的再现上,讲究环境和景物描写的印象效果。乔伊斯的尤利西斯 第三章 存在主义文学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31、大致有三点原则:(1)“在在先于本质”。在萨特看来,人像一粒种子偶然地飘落到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本质可言,只有存在着,要想确立自己的本质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证明。人不是别的东西,而仅仅是他自己行动的结果。(2)“自由选择”。上帝死了,人在这个世界上是自由的,人的行动选择是自由的。这是因为人的选择既没有任何先天模式,没有上帝的指导,也不能凭借别人的判断,人是自己行动的惟一指令者,但是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3)“世界是荒诞的”。人偶然地来到了这个世界上,面对着瞬息万变、没有锂性、没有秩序、纯粹偶然的、混乱的、不合理的客观外界,人感到处处受到限制、阻碍。在这茫茫的世界里人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人只
32、有感到恶心、呕吐。 1 题材的荒诞性 2 境遇的极限性 3 哲理的深刻性 加缪局外人、萨特 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 存在主义是一个从揭示人的本真存在的意义出发来揭示存在的意义和方式,进而揭示个人与他人及世界的关系的哲学流派。首先,如果你不能正确对待他人,那么他人就是你的地狱其次,如果你不能正确对待他人对你判断,那么他人的判断就是你的地狱最后,如果你不能正确对待自己,那么你也是自己的地狱人生旅途,每出差错,人们很容易去找社会原因、客观原因和他人原因,往往看不出自己的原因,正确对待自己常为我们所忽略(萨特的人学观中,最重要的一点)*境遇剧:萨特为宣扬自己的存在主义思想特设的一种戏剧类型。就是强调对
33、情境的刻画,把人物逼入一种或几种特定的艰难情境甚至是绝境中,让他们通过自由选择来决定自己的本质,决定自己的命运。这种戏剧极为有效地表现了当代人普遍的忧患意识和两难选择状态,肯定了存在主义者的人道主义伦理道德观:立足于个人本能,又不失良心、正义。第四章 “新小说”罗伯戈里耶是“新小说”派文学公认的领袖。嫉妒 克洛德西蒙是新小说文学流派的另一位重要作家 1新小说关心的是人和人在世界中的处境 2、新小说追求的是完全的主观性。 3、新小说强调创新性和探索性,反对艺术形式上的保守和僵化。描写方式:新小说的描写方式是与传统的小说有着明显区别的。传统的小说强调按照生活固有的样子去描写生活和表现情感,所以在写
34、作方式上,注重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和作品情感与现实基础的联系,因此,写作过程是一种伴随着思想理性、道德理性和情感理性的创作过程。但在新小说作家这里,写作不过是人的视觉或者是人的潜意识运做的“记录”“照相”过程而已所以,在新小说作品中,“注重写物”取代了写人。作品中不再注重那种传统文学中对人物和行动的精心描绘时空观:新小说中,心理时间取代了物理时间。时间按顺序直线发展变成了现实、过去、未来、此时、彼时相互交织的心理发展过程。心理空间取代了物理空间、空间范畴无限扩大和任意重叠。因此,在新小说中,既没有一个正常的空间,也不再有按顺序直线发展的时间。同时,这种空间与时间又常常交织、杂糅在一起,形成一种新
35、的心理时空网络。作品形态:新小说家们常常采用“迷宫式的结构”和“绘画法”。所谓“迷宫式的结构”就是在一部作哦中多次采用时间重复、空间重复、地点重复、物件重复、景物重复的方法,将作品的结构安派得错综复杂,像迷宫一样。所谓“绘画法”就是指在创作时,作者像画家进行拼贴画创作一样,打乱时空顺序,让各种各样不同时间和空间里出现的人物和事件,同时散乱地出现在读者的面前,形成具有立体感和色彩斑斓的效果。第五章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在体裁上以小说为主。这些作品大多以神奇、魔幻的手法反映拉于美洲各国的现实生活,“把神奇和怪诞的人物和情节,以及各种超自然的现象插入到反映现实的叙事和描写中,使拉丁美洲现
36、实的政治社会变成了一种现代神话,既有离奇幻想的意境,又有现实主义的情节和场面,人鬼难分,幻觉和现实相混”。从而创造出一种魔幻和现实融为一体、“魔幻”而不失其真实的独特风格。因此,人们把这种手法称之为“魔幻现实主义”。从本质上说,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所要表现的,并不是魔幻,而是现实。“魔幻”只是手法,反映“现实”才是目的。阿图罗乌斯拉尔彼特里(1906)是委内瑞拉极负盛名的作家,也是公认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之一短篇小说雨,被认为是拉丁美洲最早的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从而开创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先河。米格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是危地马拉杰出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者之一,世界
37、知名的民主战士。总统先生玉米人是阿斯图里亚斯的代表作品。在1967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阿莱霍卡彭铁尔、胡安鲁尔福、马尔克斯和百年孤独第一,用魔幻的手法反映拉丁美洲的社会现实生活。第二,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是“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实”。第三,“魔幻”表现手法的成功运用。象征。象征手法是象征主义乃至整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最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也是魔幻现实主义使用得最多、得得心应手的表现方法。荒诞。 荒诞手法是贯穿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另一重要表现手法。在魔幻现实主义作家的创作中,为了展现拉丁美洲的“神奇现实”,主要也是借用这种非理性的、极度夸张的荒诞手法。意识流手法。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在叙事中大量运用
38、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意识流动和时空倒错的手法,也明显来自于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艺术贡献第一,艺术构想上的魔幻性。第二,故事情节的魔幻性。第三,崭新的时间观念和时间描写。第四,“魔幻”式象征手法的运用。第五,“魔幻”式的夸张手法。第六章 “黑色幽默”1寓悲于喜的新幽默2存在主义式的荒诞观 3“反英雄”人物与“反小说”的形式 海勒和第二十二条军规 第七章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作品一方面表现出文学与哲学融为一体,具有精深的哲理性。另一方面大量再现幻觉、暴力、颓废、死亡内容,展示人生的荒诞痛苦。那种附庸风雅,严肃庄重,精英意识荡然无存。作品充满了颓废主义、虚无主义、无政府主义和悲观绝望情绪。在人物塑
39、造上,强调自我表白的话语欲望,打破以人为中心讲述完整的故事。科学替代了理性,成为一种无形的、无所不在的绝对力量,规定和统治了人。在作品的情节内容上,具有明显的虚构性与荒诞性特征。以纯粹的虚构、特定的境遇取代了传统文学围绕人物关系、人物命运展开情节,也取代了主人公与他人及自身发生的种种冲突。后现代主义怀疑乃至否定文学的价值与本体,提倡“零度写作”,即内容消失,转向中立,把世界看成是不值一提的“碎片”,否定中心和结构的存在。后现代主义文学打破了精英文学与大众文学的界限,出现了明显的亚文学倾向。“在艺术手法上,后现代主义文学注重艺术形式与艺术技巧的创新,表现出随意性、不确定的特征。强调作家的创作和读
40、者的阅读只是为享受创作或阅读的愉悦,是一种表演操作和体验过程。博尔赫斯与小径分岔的花园 第八章 现实主义文学现实主义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对社会生活的如实描写来反映生活的本质。帕斯捷尔纳克和日瓦戈医生、索尔贝娄和洪堡的礼物 思想成就。日瓦戈医生以日瓦戈和拉莉萨各自的经历及其在战乱中的爱情为主要线索,以红军将领斯特列尔尼科夫的故事、游击队员帕雷赫的故事、知识分子戈尔顿和杜多罗夫的故事为次要线索,在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上再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05年的俄国革命、1917年的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国内革命战争、新经济政策时期等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倾注了作家对历史和个人命运的深刻而沉重的思考,表达了作家对
41、祖国前途和人的命运的关注。整个作品显示出博大精深的特点。 日瓦戈医生在艺术上也有突出的贡献。小说给我们塑造了一系列成功的艺术形象。有感到迷惘而又充满柔情的拉莉萨、有投身革命的斯特列尔尼科夫、有充满忧怨的托尼娅、有独善其身的日瓦戈其中以日瓦戈的形象最具魅力。 日瓦戈医生的生是悲剧的一生,是思想上不断探索的一生,是捍卫自己人格的一生。他由内心里向往革命到精神上逐渐远离革命的过程,恰恰反映了当时许多俄国知识分于心灵探索的悲剧过程。日瓦戈关于人、关于社会、关于历史的理想与残酷现实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尽管如此,他还是孜孜以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哪怕是与当时社会现实之间格格不入也在所不惜。在他看来,任何社会
42、形态的建立、历史阶段的发展都必须以人道主义为前提的, 所以人格的独立与自由、个性的纯洁与人的尊严,这些都必须加以大力保障。首先,呼唤人性,强调人的意义,捍卫人的尊严是日瓦戈医生中最重要的思想。其次,反思历史,反对暴力革命,这是日瓦戈医生中与呼唤人性的主题密切相关的。日瓦戈医生人物 尤里日瓦戈 格罗梅科教授 东尼娅 弟弟叶夫格拉夫日瓦戈 女友拉拉 巴沙安季波夫(斯特列利尼科夫) 科马罗夫斯基律师托尔斯泰主义:在托尔斯泰的思想中,除了对现实的无情批判以外,还热切宣扬悔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 托尔斯泰主义:道德的自我完善,不以暴力抗恶,博爱。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