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项选择或未选均无分。1.美感教育的最后目标在于( C )A.培养审美能力B.提升艺术鉴赏水平C.成就身心健康的完美人生D.规范社会文化2.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体现的意象的重要特点是(D )A.虚拟性B.敏感性C.想象性D.情感性3.“天才”重要表目前具备与众不一样或高于常人的能力来创造(B )A.审美快感B.意象C.形式D.物象4.下面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B )A.意象的完成,一定要其得到物化或物态化B.意象完成后再物态化或物化C.意
2、象的完成与艺术品的传媒质料有关D.意象的现实化与接收过程有关5.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这能够阐明美育是(A. )A.感性的B.愉快的C.不可抗拒的D.自然而然的6.不属于艺术存在动态流程中必然步骤的是(A )A.艺术批评B.艺术接收C.艺术品D.艺术创造7.下列学说中,中西美学家的观点有共通之处的是(C )A.游戏说B.模仿说C.体现说D.娱乐说8.西方第一部有关美育的专著是(C )A.论美书简B.判断力批判C.审美教育书简D.美学9.人类审美意识赖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 )A.人类的生产劳动B.人类自觉的精神活动C.人类社会的分工D.人类独具的利用语言的能力10
3、.试验美学的代表人物是(B )A.立普斯B.费希纳C.布洛D.丹纳11.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一样重要是(A )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B.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C.前者是实在的,后者是虚幻的D.前者属于内容范围,后者属于形式范围l2.明确地使用“高尚”一词,并且把高尚与优美对立起来,使二者成为美学范围的美学家是(D )A.毕达哥拉斯B.爱迪生C.托马斯。班纳特D.博克13.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这里的“解放”是指人的(D )A.社会关系的解放B.生活方式的变革C.思想观念的自由D.创造性的发挥14.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来探求美,其根本的缺陷在
4、于(C. )A.脱离人的美感经验来谈美B.脱离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来谈美C.脱离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来谈美D.脱离人类的艺术活动来谈美15.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从美学理论上阐明了美是愉快的某些美学家是(C )A.毕达哥拉斯学派B.伊壁鸠鲁派C.英国经验派D.精神分析学派16.意大利历史学家、美学家克罗齐在美学史一书中以为,美学学科的建立者应当是(C. )A.鲍姆嘉登B.鲍桑葵C.维柯D.康德17.姚鼐“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所述的格调特性是(C )A.喜剧B.悲剧C.优美D.高尚18.春光明媚和冰天雪地会给人以不一样的美感,这阐明了(B )A.美感的主体差异
5、B.形式原因在美感中的中介作用C.美感的一般特点D.美感的感觉特性19.“红杏枝头春意闹”在美感心理组成上重要是(B. )A.直觉B.通感C.想象D.表象20.美感的生理基础就是(B )A.呼吸器官B.感觉器官C.运动器官D.思维器官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在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项选择、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许多西方美学家都强调美感的重要感觉器官是(AC )A.眼睛B.鼻子C.耳朵D.舌头E.身体22.艺术形式符号蕴含的意义包括(ABCD )A.字面意义B.隐喻意义C.个性意义D.结构性意义E.
6、历史意义23.艺术品结构中属于物质层面的有(AB )A.物质材料层B.形式符号层C.思想内容层D.意象世界层E.意境超验层24.在探讨美的本质问题时,我们不应当把美当作是(AD )A.某种固定不变的物质实体B.某种具备客观社会性和历史性的价值C.开放性的系统D.某种单纯的原因所组成的某种单一的现象E.许多要求的综合,多样性的统一25.美学思想不一样于审美意识的特点重要在于(BE )A.它以直观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心理意识层B.它能以语言文字的形式进行传输C.它是对人自身审美需要的把握D.它是对客观事物审美属性的反应E.它具备理论观点和概念范围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26、27小题每题3分,
7、28、29小题每题4分,共14分)26.悲剧性:(1)指主人公因为坚持正义或积极进取,而与现实环境之间发生冲突;(2)在冲突中主人公在感性生命遇到摧残和毁灭的同时,成就了精神生命的永恒价值;(3)从而激起悲壮之情,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精神得以提升。27.席勒的美育观:(1)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论述了自己的美育观。(2)他以为审美活动是自由的,是实现人的自由的唯一途径。(3)美育能够恢复人的感性与理性的统一,造就完整人性,使人进入自由王国。28.故意味的形式说(1)故意味的形式说是由20世纪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提出来的。(2)他以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故意味的形式”。(3)这种学说以为,艺术就是艺
8、术家创造的、能激发观赏者审美情感的纯形式,是美的结构,也即“故意味的形式”。(4)这是一个从艺术本质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29.审美个性审美个性是美感观赏中体现出来的一个人的标志,是人类文化长期熏陶的成果,是一个人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的结晶;它应当是人的独立自主性与体现形式的自由性的结合。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30.为何说艺术应当是美学研究的重要对象?(1)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2)研究艺术观赏有利于更深刻地把握人类美感经验的本质和特点;(3)通过艺术能愈加好地抓住审美对象的基本特性;(4)通过艺术研究审美观念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措施。31.艺术意象有何基本特性?
9、(1)虚拟性,指意象所具备的非现实性。意象既能够用想象和虚构来体现现实中没有的东西,也能够用非现实的形态体现现实中已经有的东西。(2)感性,指意象能够为主体感官直接把握、感知、体验和感受的直接性和详细性。(3)想象性,指意象是通过艺术家的想象将“意”与“象”融为一体的产物。(4)情感性,是艺术家创造意象的重要动力和导引,并伴伴随意象创造的全过程。32.简述生活丑与艺术美的关系。(1)生活中的丑通过艺术的体现,转化成美。(2)生活中的丑在艺术的体现中所体现的创造性原因是美的。(3)丑通过艺术的体现,变得更经典了。(4)有些生活中的丑通过体现,能够具备喜剧性效果。33.简谈艺术功效的多元性。(1)
10、艺术的功效包括审美、娱乐、消遣、认识、道德、宗教、思想、启迪、政治、宣传、文化交流等方面。(2)艺术的首要功效是审美,其他功效是通过审美功效间接实现的。34.简述探讨审美观赏活动心理特性困难的原因。(1)审美观赏活动的心理特性是隐而不显的。(2)它微妙飘忽,变化多端,具备任意性和含糊性。(3)它的差异性尤其大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35小题14分,36小题12分,共26分)35.以元稹的行宫为例,试分析接近联想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附诗: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1)联想使得美感比起一般的动物感觉更为丰富多彩。(2)联想使既有的对象变成含蕴丰富、生生不已的审美意象。(
11、3)联想使得美感在时间和空间两个领域得到拓展。(4)分析出“行宫玄宗”的空间接近联想。36.简评“移情说”。(一)“移情说”是西方老式美学中代表性美论之一。这种美论的重要特点是感情的外射。它是要把我们人的主观的感情移到外物中去,使外物生命化,具备我们人的感情,因而令我们感到美。(二)这一理论在抓住了审美活动中的移情现象的同时存在较大片面性:(1)过度强调感情。人的审美活动决不但仅限于感情,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所有展现。(2)移情论者只把移情当作一个单纯的凝神观照,把人与现实在实践中所建立起来的动态关系简单化。(3)只强调主观的移情,没有看到,离开了审美对象一定的性质和结构形式,是不也许产生移情现
12、象的。(4)并不是所有感情都能够移到外物中去,化为美的形象。移情说忽视了对感情的详细分析,忽视了美与真、善的联系。26命运悲剧:(1)古希腊悲剧的基本形态。(2)以为人生的悲痛和痛苦是由神所支配的,与生俱来,先天的,因而是一个无可逃避的命运。(3)常常体现人在命运的拨弄下,不但无所作为,并且结局非常悲惨。27贺拉斯的美育观:(1)提出“寓教于乐”的标准。(2)这是美育与道德教育统一的成果。(3)要求艺术既符合文艺的规律,又要有魅力,给人以感动。28体现说:(1)体现说兴起于西方l8、19世纪的浪漫主义思潮。(2)体现说批评模仿说机械复制,强调艺术必须以体现主体情感为主,突出了艺术的审美本质。(
13、3)这是一个从艺术本质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29美的问题的性质:(1)探讨美是什么,要透过美的现象去探讨美的本质。(2)所谓美的本质,是指凡是美的事物都必须具备某种质的要求性,有了这种质的要求性,美的事物才成其为美的事物,美的本质是美的事物之因此美的根本原因和依照。有了它,不但美的事物成其为美的事物,并且它能阐明一切事物的美。30怎样了解美学研究措施的多层次性特点?(1)美学研究的各种措施在性质上有着不一样的特点,在美学研究中所具备的重要性也不一样。(2)美学研究措施有最基本的措施与详细措施之别。(3)虽然详细措施对于美学研究的重要性也不能等量齐观。31简评朗吉诺斯的高尚观。(1)朗吉诺斯以为高
14、尚格调包括五个方面内涵:庄严伟大的思想、慷慨激昂的感情、辞格的藻饰、高雅的措辞和尊严的结构。(2)尤其强调主体心灵的作用,以为高尚是伟大心灵的回声。(3)在观赏自然的高尚时,强调主观精神受到感发,借助于想象力在情感上与大自然竞赛。32简述美育与德育的区分与联系。(一)区分:(1)德育是依据现实的标准和社会尺度,常有一定的强制性,侧重于对善的行为的递辑判断,培养有道德的人。(2)美育是通过情感的感发,让个性情感得到体现和升华,尾依据理想标准和情感尺度,培养独特的心灵,有一定的自觉性。(二)联系:(1)美育作为德育的必要前提,对德育的实行起积极的促进作用。(2)美育也内在地包括着德育的原因。33简
15、述形式原因在美感中所起的重要中介作用。 (1)对象由各种不一样的形式原因的组合和变化,刺激我们的感觉,从而引起了我们的千变万化的审美情感的产生。(2)光、色、声等形式原因所组成的感觉世界,作为中介,会引起我们的心理活动。 ,(3)不一样的色彩或声音则会引起我们不一样的心理活动。34艺术的接收能够分为哪几个阶段?艺术的接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初步能够分为三个阶段,即:观、品、悟。(1)观:指接收者透过艺术的形式符号在直观层次上初步感受和重建意象。(2)品:有了直观了解后,还须深入展开、深化,接收者依照各自的审美心理结构和经验,凝神观照,发挥想象力,使意象更具接收者的个性。(3)
16、悟:主体对艺术品的意象品鉴渐人佳境后,终于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是艺术接收的最高阶段和理想境界。35为何说否定给美和艺术下定义的做法既是不现实的,也是不也许的?(1)美的问题不不过学理技术的分析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整个人类情感和人生价值的问题,它离不开哲学性的思悟和领会。(2)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对复杂事物的认识是人类心灵的客观需要,正是凭着这种追求人类才不停走向自我实现、自我创造和自我解放。36结合苏东坡谈文与可画竹:“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来谈审美感受的特性。(1)审美感受的重要特性在于有新鲜感。(2)新鲜感受必然会带来情感的荡漾。(3)艺术创作中首先需要有新鲜真切的感受,否则不也许感动观
17、赏者。37.故意味的形式说“形式”,就视觉艺术而言,指由线条和色彩以某种特定方式排列而组合起来的纯粹的关系。“意味”,是纯形式背后体现或隐藏着的艺术家的独特的审美情感。38寓教于乐以为艺术必须具备真实性形象性情感性三个方面的特性。实际上是美育与道德教育统一的成果,又符号文艺规律。教育与娱乐功效不应当彼此游离、相互外在的关系,应当水乳交融、有机统一在一起。39.审美形态对不一样样态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感性体现形式和详细存在状态。既与主体有关,更与客体相涉;即是长期人生实践活动积淀而成能直观自身的对象性基本样态,又是被感受的对象存在样态的逻辑归类
18、。40审美体验主体在审美活动中被具备某种独特气质的客体对象所吸引,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到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个独特的精神状态。41.简述审美感知的特点。1)作为审美经验的一个组成要素总是与情感活动紧紧地交织在一起。2)具备积极的选择能力。3)总是以完形的方式来把握对象,具备整体性的特点。42.康德与博克在优美论上的区分。P142博克:从对象的角度来把握优美事物的特性,不可防止地以物理学和生物学上的特性来替代审美活动所具备的特殊性。康德:虽然也重视对象的形式,但重要是从对象给人的快感、内在情感、想象等角度分析优美,重要是从审美效应上讲的。虽然还局限于认识论的范围,但已经直觉
19、地领悟到优美乃是一个生命处在放松状态的特殊状态,因而接近把优美看作一个审美状态。43.简论意境与意象的区分。1)意象广度,意境深度。2)意境是意象的升华。3)意象属艺术范围;意境则是心灵时空的存在与运动,其范围宽广无涯,与中国人的整个哲学意识相联系。44.怎样了解审美活动中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统一?1)虽自身排斥直接的功利性,但又与人类整体的生存与发展血脉相通的特殊活动。特殊性恰在于它是诸多矛盾原因的辩证统一。2)所谓无功利,是说并不以一有限目标为目标,相反以挣脱直接功利目标为前提。但审美活动又指向一个整体的、根本的功利性,就是它把人向着完整的自由存在状态提升。在这个意义上讲审美活动包括着“大
20、功利”的。从最高意义上讲,审美活动并不只是人自我组成的伎俩,而是人自我完善的一个活动。45.“一千个观众一千个哈姆雷特”,请试从艺术接收的角度对这一句话作出理论阐释。首先,艺术意象的再创造是审美对象在被接收过程中的现实生成。接收者不也许直接领悟到创造者的艺术意象,而是调动主体性原因对创造者提供的一个文本和形式符号进行意象的创造。意象重建就是文本的解读过程的重建,而每个不一样的接收者对文本的解读都是不一样的,都有很大的主观性,而原因是意志、认知、情感想象力等主体性原因的参加。艺术品意象是在接收者心理活动中生成的,是接收者的“心象”。其次,艺术接收的主体性,源于接收者不一样的“期待视界”。人自身生
21、理素质、文化教育、老式积淀以及所处社会历史环境等,形成接收者在接触艺术品之前的主体境况,包括自身敏感度、想象能力、文化基础、艺术涵养、审美趣味以及老式影响、现实社会变化的影响原因等等,造就了接收者的接收眼光和特定审美文化心理结构,即“期待视野。再次,艺术品形式的结构,是一个特殊的结构。英伽登以为,作品提供应接收者一个”图式化“结构框架,有许多空白和不确定点,读者只有在一面阅读一面将它详细化时,作品的主题意义才逐渐表示出来。46.当代艺术的发展越来越展现多样化态势,如装置艺术、行为艺术、新媒体艺术等不停出新,似乎也在不停地开拓着艺术的边界,请联系这一现象,就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联系与区分作一论述。
22、区分:1)艺术品是人工制品,而不是自然物。2)艺术品是精神产品,而不是物质产品。3)艺术品重要是意象思维的结晶,而不是抽象思维的成果。联系:1)通过审美加工和创造,非艺术的自然物和人工制品能够转化成艺术品。2)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不停向非艺术品领域渗透,拓宽艺术品的领地,增添艺术的门类和品种,并使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富有艺术情趣和审美意味。47.审美理想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按照美的规律,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通过有目标的组织和改造,创造新的形象或情境的过程,有创造想像和再造想像之分。27.审美体验主体在审美活动中被具备某种独特气质的客体对象所吸引,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到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
23、摇荡和震撼的一个独特的精神状态。28.优美29.寓教于乐:以为艺术必须具备真实性形象性情感性三个方面的特性。实际上是美育与道德教育统一的成果,又符号文艺规律。教育与娱乐功效不应当彼此游离、相互外在的关系,应当水*融、有机统一在一起。30.作为审美形态的荒诞具备什么样的特点?答案荒诞作为审美形态,其基本特点首先体现为一个对人生存在的无意义状态的体悟。荒诞体现的是人生存在的荒谬性和无意义,人对存在感到恐怖和无所适从,这种恐惧不是对对象的胆怯,而是一个不可名状的心理感受。人无法了解世界,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生存的意义也不复存在,生命仅仅是成为肉体的存在,人成为没有任何意义的“物品 ”,这就是存在的无
24、根状态。其次,荒诞的审美意象的象征性。荒诞体现的是生存意义的虚无化,那些被抽象和扭曲的艺术形象,都具备象征意义。如对人类绝望处境的象征,物质对人的压迫和异化等等。第三,荒诞具备怪诞的体现形式。荒诞的审美意象通过抽象、扭曲等变形手法,体现了怪诞的艺术形象,以体现异化的世界。因此,荒诞总是体现为不合理的,违背的,可笑的荒谬的形式。体现了一个盲目标,不知所措的当代社会的人的生存状态。31.审美经验的重要特性有哪些?答案:答:审美经验的重要特性是:直观性、非功利性和超越性。 直观性生动性、详细性和直接性。胡塞尔把直观辨别为个体直观与本质直观两种类型。审美经验把感性直观与本质直观集于一身,从而达成感性与
25、理性的完美统一。 非功利性是指各种与主体没有利害关系的现象。首先,从审美对象的角度来看,因为审美经验具备直观性的特点,因此只包括事物的外观和形式,与事物的实际存在毫无关系,自然也不会与对象发生任何利害关系。第二,从审美主体的角度看,审美经验的基本功效在于让人们产生审美的愉悦,从而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这就要求人们排除各种功利原因的干扰。 超越性重要表目前三个方面:第一,审美经验能够实现从物质世界向精神世界的超越;第二,审美经验难免实现从现实世界向理想世界超越;第三,审美经验能够实现从经验世界向超验世界的超越。32.组成审美了解多义性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审美是一个主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使人们依照自
26、身对某事物的要求所作出的一个对事物的见解,因此具备很大的偶然性。但它同时也受制于客观原因,尤其是人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会对人们的评判标准起到很大的影响。以文革为例,当初的许多行为在今日的人们看来是极端的丑恶,而在当初的人们的心中则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体现。因为审美是一个主观的活动,因此诸多人会以为,审美只是人的一个特殊的行为,在其他动物中不存在审美。其实否则,人们对动物中是否存在审美这一行为的推测,很大程度上被人们的思维所左右,而并不是真正从动物的角度出发,因此难免存在偏差,也极难说审美仅是人类所特有的。 审美的范围其广泛,包括:建筑、音乐、舞蹈、服饰、陶艺、饮食、装饰、绘画等等。审美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走在路上,街边的风景就需要我们去审美;坐在餐馆,各式菜肴需要我们去审美.当然这些都是浅层次上的审美现象,我们需要审美,研究审美,更应是从高层次上进行探讨,即着重审人性之美。我们不停追问自己的心灵,不停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