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阐明(小学 )教育基础知识.考试性质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 其目标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智育方面的参考。各地依照考生的考试成绩,结合面试情况,按已确定的招聘计划,从教师应有的素质、文化水平、教育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用。因此,全省教师招聘考试应当具备较高的信度、效度、辨别度和适当的难度。.考试目标与要求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三个重要部分。考试要求重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识记,要求考生对从事教育所需的背景性知识和领域有大体的了解;二是了解与掌握,要求考生对所包括的领域或者问题能够清楚地懂得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2、;三是利用,要求考生能够依照所学理论分析教育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现象。考试范围与要求第一部分 教育学一、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识记1、“教育”的概念,2、教育的基本要素。(二)了解1、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和特性。2、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历史。3、教育学发展过程中中西方知名教育思想家的重要思想观点与意义。4、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重要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三)利用1、“教育”概念与其他概念的区分与联系。2、依照当代社会的特点以及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二、教育目标与功效(一)识记1、教育目标概念。2、国外发达国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教育目标或学校教育目
3、标的最新表述。3、我国教育目标以及小学阶段培养目标。4、马克思主义有关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及其意义。5、教育功效及其类型,不一样的教育功效观。(二)了解1、我国不一样历史阶段教育宗旨变革。2、新中国教育目标和学校培养目标的历史演变。3、确定教育目标的依据4、教育功效的演变(三)利用1、能够依照自己对目前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面临问题的认识,就目前应当重点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哪些核心素质提出自己的见解2、能够识别不一样的教育功效观和功效的类型。三、学校教育制度(一)识记1、教育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内涵、类型。2、教育行政体制与教育管理体制内涵、类型。校长负责制3、学校概念及其基本性质4、校园文化(二)了解1、
4、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历史和趋势;2、了解学校在东西方文明社会产生、 发展的历史。3、我国教育行政体制的历史和变革,小学内部领导体制的演变、现实状况及将来改革的重要方向。4、我国学校既有的运行机制及其创新(三)利用1、利用有关理论分析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问题。2、能够依照校园文化特性和校园文化理论,为创建理想的学校组织文化提供基本思绪。3、能够对深入实行和完善校长负责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提议。四、教师与学生(一)识记1、教师的职业角色、职业特性。2、教师的权利和义务。3、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及其途径。4、校长的职责和素质要求。5、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群体文化
5、的特性6、学生的权利和义务7、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小学生的学习规律(二)了解1、教师职业及中国教师职业的发展历史2、教师和学生关系的变化2、校长的地位和作用。(三)利用1、依照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明确自己专业发展目标,能够对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进行规划。2、依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发展的需要,能够准确定位中学校长的职责和作用。3、能够依照对教师学生地位的认识,确立自己对良好师生关系的认识。五、课程 (一)识记1课程概念(广义与狭义) 2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3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4活动课程论、要素课程论、结构课程论 5制约课程的重要原因6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的特性 (二)了解1课程
6、内涵的发展。2课程与教学的关系。3三级课程管理4校本课程开发5课程资源开发(三)利用1有效实行课程的条件。2课程资源利用与教学效率的关系。3活动课程与结构课程比较。4校本课程开发实践。六、教学(一)识记1教学、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2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与结构。3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标准(直观性标准、启发性标准、巩固性标准、循序渐进标准、因材施教标准、理论联系实际标准)。4中学常用的教学措施: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试验法。5课的类型与一般结构。6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标准。 (二)了解1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4教学
7、的教育性。5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规律。6有效教学的标准及了解。(三)利用1教师应怎样备课。2怎样组织学生复习。3范例教学论、最优化教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利用。4提升教学效率的方略。七、学校德育(一)识记1、德育的意义、目标和内容2、德育过程本质、结构与基本矛盾;3、德育标准概念、德育的途径与措施;(二)了解1、德育的目标确定依据、我国初级阶段中学的德育目标2、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思想品德的基本原因;思想品德形成基础3、德育的基本标准: 导向性标准,疏导标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写和标准,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标准,因材施教标准4德育的组织形式:教学,团体、学生会及其活动特点、内容和形式,
8、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特点、内容和形式,社会实践活动特点、内容和形式 (三)利用1、通过案例分析和了解德育的基本标准和基本规律2、利用德育基本理论分析新时期德育教育中的新问题、新措施;七、班主任工作(一)识记1、班集体概念、班级管理的功效和目标2、班主任概念、班主任的地位作用和工作的意义(二)了解1、班集体的特性与发展阶段2、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3、班主任领导方式: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4班级管理内容5、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内容与措施(三)利用1、利用所学班集体和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理论分析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通过案例分析和了解班集体及班主任基本理论和观点;八、教育研究与教育改革(一)识记1、教育研究的
9、内涵、性质、类型2、教育研究措施。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3、教育改革含义、作用(二)了解1、教育研究发展趋势2、教师在教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3、掌握教育研究中搜集资料、分析资料的措施和伎俩;掌握叙事、随笔等反思性、质性研究措施。4、了解国外教育改革背景和趋势。5、了解国内教育改革的历史、现实状况和背景;了解国内近期教育改革的指引思想、价值取向和详细进展情况。(三)利用1、能够利用所学理论,分析我国教育改革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现象。2、能够利用各种教育研究措施开始教育科学研究。 第二部分 心理学一、心理学概述(一)识记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心理学的产生、独立与发展。(二)了解1、心理学研究的任
10、务;2、一般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教育心理学的关系;3、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三)应用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心理学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意义。二、认知过程(一)识记1、感觉的概念、感受性、感觉阈限、感觉的适应、感觉的对比、感觉后效;2、知觉的概念、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似动现象、诱导运动、错觉;3、注意的概念和特点、故意注意、无意注意、故意后注意、注意的起伏现象、注意稳定性、注意广度、注意分派、注意转移; 4、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故意识记、无意识记、机械识记、意义识记、保持、遗忘、再认、故意回忆、无意回忆、追忆、前摄抑制、倒摄抑制、记忆的系列位置效应、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记忆的几个
11、品质;5、思维的概念和特点、思维的种类、思维的品质、创造性思维;6、问题处理的概念;7、想象的概念和种类、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幻想;8、言语的概念和特点;严于的感知与了解。(二)了解1、感觉的种类;2、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3、感觉间的相互作用;4、感觉与知觉的关系;5、知觉的特性;6、影响注意稳定性、注意广度、注意分派、注意转移的条件;7、影响识记的原因;8、思维的过程;9、创造性思维的特性;10、问题处理的阶段;11、影响问题处理的原因;12、创造想象对活动的意义;13、言语的种类。(三)应用1、利用感知觉的规律提升直观教学的效果;2、利用注意的规律提升学生课堂的注意力;3、利用记忆和遗
12、忘规律提升学生的记忆效果;4、联系实际阐明机械识记的必要性和意义识记的优越性;5、结合实际谈谈怎样依照记忆和遗忘的规律预防无须要的遗忘;6、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7、结合学生谈谈怎样培养学生创造性活动的能力;8、依照言语感知与了解的特点谈谈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三、 情感和意志过程(一)识记1、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及其关系;2、情绪与情感的种类;3、意志的概念与特性;4、意志品质。(二)了解1、情绪与情感的功效;2、意志行动的过程。(三)应用1、依照情绪与身心健康的关系谈谈怎样调整人的情绪;2、谈谈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四、 人格心理(一)识记1、人格的概念与特性;2、需要的概念;3、动机的概念;
13、4、气质的概念;5、性格的概念;6、智力、创造力的概念;7、智力的结构、创造力的结构。(二)了解1、人格的结构;2、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原因;3、需要的种类;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5、动机的种类、功效;6、气质类型的特点;7、性格的类型;8、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原因;9、智力结构的有关理论,尤其是多元智力理论;10、影响智力形成与发展的原因。(三)应用1、谈谈怎样培养学生优良的性格;2、怎样依照学生气质特性因材施教;3、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力;4、多元智力理论与新课程改革。五、人生全程发展(一)识记1、人生全程发展的概念、人生全程发展观;2、个体心剪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及年龄特性;3、认知结构
14、、认知发展、图式、同化与顺应等概念;4、皮亚杰有关小朋友认知发展的阶段;5、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6、科尔伯格有关小朋友道德发展阶段的划分。(二)了解1、影响个体心剪发展的原因;2、皮亚杰有关小朋友认知发展的基本观点及其评价;3、艾里克森有关人格发展的基本观点及其评价;4、科尔伯格有关小朋友道德发展的基本观点及其评价。(三)应用1、依照皮亚杰的小朋友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谈谈怎样促进小朋友的认知发展;2、依照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谈谈怎样培养小学生(或中学生)的人格发展;3、依照科尔伯格的小朋友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谈谈怎样提升小朋友的道德判断能力。六、小学生心剪发展特性(一)识记1、小学生动作
15、发展的特点2、感知觉发展的特点3记忆发展的特点4、思维与智力发展的特点5、言语发展的特点6、情感发展的特点7、个性发展的特点 (二)了解1、道德发展的特点2、小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的特点(三)应用1、依照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提升小学生的认知能力2、依照小学生情感发展特点丰富小学生的情感体验3、依照小学生个性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促进小学生个性、社会性的发展4、依照小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提升小学生的道德能力。七、学习理论(一)识记1、学习的概念2、安德森、加涅、奥苏伯尔有关学习的划分3、替代性强化的概念4、发觉学习5、故意义言语学习6、加涅的智慧技能7、观测学习的过程8、先行组织者的概念与作用。(二 )了解
16、1、桑代克与苛勒有关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实质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3、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4、布鲁纳的发觉学习与奥苏伯尔接收学习的比较5、加涅对教学心理学的贡献6、罗杰斯的故意义学习与奥苏伯尔的故意义学习的区分7、加涅的认知加工学习观。(三)应用1、强化对学习的意义2、斯金纳有关行为塑造、程序教学的意义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意义4、加涅有关学习成果的划分与学生的全面发展5、罗杰斯的非指引性学习理论对新课程改革的意义。九、知识的学习与迁移(一)识记1、知识的概念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方略性知识;2、安德森有关知识的分类3、概念的学习4、规则学习及其方式5、问题处理
17、学习6、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7、方略的概念与种类8、学习中的重要认知方略9、学习中的重要监控方略10、学习迁移的概念、迁移的种类(二)了解1、知识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2、规则学习的条件3、问题处理的方略4、陈述性知识的掌握方式5、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方略6、程序性知识的掌握方式7、程序性知识的教学方略8、迁移的共同要素说、概括化理论、关系理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迁移的产生式理论9、影响学习迁移的原因。(三)应用1、怎样协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2、怎样协助学生掌握陈述性知识3、怎样协助学生掌握程序性知识4、怎样协助学生学会学习5、怎样促进学生有效地迁移。十、学习动机(一)识记1、学习动机的概念2、自
18、我效能感3、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二)了解1、动机的种类2、成就动机理论3、归因理论4、自我效能理论5、学习动机对学习成果的影响。(三)应用1、教师怎样协助学生正确归因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2、依照学习动机理论谈谈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十一、教师心理(一)识记1、角色的概念2、角色期待3、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4、教师的人格特性5、教师的行为特性6、教师期望效应(皮革马利翁效应)7、教授型教师8、心理健康。(二)了解1、教师角色期待的形成2、教师职业成长的过程3、教授型教师与新手教师的比较4、教师心理健康的现实状况5、教师的压力与应对6、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干预。(三)应用(1)怎样促进教师
19、的专业化发展?怎样促进教师的成长?(2)怎样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第三部分 教育政策法规一、教育政策法规基础知识(一)识记1教育政策、教育法规的概念。2我国教育政策、法规的体系、类型、结构及特性。 3教育法律规范、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律合用、教育行政执法、教育法律责任、教育法律救助等教育法学基本概念。(二)了解1教育政策、法规在国家政策、法规体系中的地位;教育政策、法规的功效。2教育政策的制定、实行、评价、调控与教育法规的制定、执行(合用)、监督等过程程序。3有关教育法律规范、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律合用、教育行政执法、教育司法、教育法律责任、教育法律救助等教育法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三)利用1
20、能够辩析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联系与区分。2能够利用教育政策、教育法规(或教育法学)基本理论分析小学教育中的政策、法律问题案例。二、现行重要的教育政策及重要要求(一)识记中共中央有关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面对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国务院有关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爱国主义教育实行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行纲要、有关适应新形势深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有关深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教育政策文献的名称、颁布时间及其与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亲密有关的政策要求
21、。(二)了解中共中央有关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面对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国务院有关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爱国主义教育实行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行纲要、有关适应新形势深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有关深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教育政策文献的基本精神和它们对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意义。(三)利用能够利用上述教育政策文献的重要思想、观点及其有关的政策要求,分析小学教育中的政策问题案例。三、现行重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及重要要求(一)识记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22、法中有关教育的重要条款;2我国现行教育法律的的名称、颁布与开始施行的时间。3我国教育基本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有关教育方针、教育(办学)基本标准、公民受教育权、教育基本制度、学校和学生的权利与义务、教育投入与条件保障、法律责任等方面的重要法律要求。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修订)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教育单行(专门)法律有关义务教育的制度、方针、领导与管理体制、实行主体与职责、学生、学校、教育教学、经费保障与教师的权利和义务、资格和任用、培养和培训、考核、待遇、奖励及法律责任等方面的重要法律要求。5教师资格条例有关教师资格的取得条件和撤消、丧失法定情形等要求。 (二)了解1中华人民共
23、和国教育法的性质、地位和意义。2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教育法律的有关内容及法律要求。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教育有关法律的重要内容及其有关要求。4义务教育法实行细则、严禁使用童工条例、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教育行政法规的重要内容及其有关小学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要求。4教师资格条例实行措施 、中小学校园环境管理的暂行要求、小学德育纲要、小学管理规程、中小学德育规程、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行措施、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措施、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措施、中小学幼儿园
24、安全管理措施以及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要求(试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要求、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奖励要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浙江省中小学学生人身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措施等教育规章和教育规范性文献的重要内容及其有关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要求。(三)利用1能够识别不一样的教育法规类型: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教育法规、部门教育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等。2能够利用我国现行的教育法律法规及有关法律要求,判别现实中的教育违法现象,分析教育违法问题。四、“依法执教”、预防常见违法行为(侵权)等方面的知识内容(一)识记“依法执教”的涵义和依法执教的标准(或要求)。(二)了
25、解1依法执教的意义。2教师违法(侵权)行为的重要类型(侵犯学生受教育权、人格权、隐私权、生命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肖像权、声誉权、财产权、著作权以及性侵害和不作为违法侵权)及体现特性3教师违法(侵权)行为的重要法律责任。4预防教师违法(侵权)行为的必要措施。(三)利用能够按照“依法执教”标准(或要求),进行案例分析,判别现实中的教师违法现象和侵权行为,明确对应的法律责任,并能提出必要的预防措施。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限定用时150分钟。二、试题类型及分值分派(一)选择题(15题,每题2分,共30分)(二)名词解释(4题,每题4分,共16分)(三)简
26、答题(4题,每题5分,共20分)(四)论述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五)材料分析题(1题,每题15分,共14分)试题样例一、选择题(在被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论演说家的教育2“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种现象是:A感觉适应 B. 感觉对比 C感觉后效 D. 感觉的相互作用3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 华生 B. 桑代克 C. 苛勒 D. 勒温二、名词解释1师生关系2前摄抑制3学生权利三、简述题1依据教育法和教师法,简述我国教师具备的基本权利。2确定教育目
27、标的依据。3知识的类别。四、论述题1论述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的基本观点及其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2依照实例阐明怎样预防教师的违法行为?3怎样保持教师的心理健康?五、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1. 您以为学生成长的条件有哪些?2. 学生成长受哪些原因的影响?3. 你怎样了解学生成长的动力?必须承受的痛苦鲍勃三岁半的女儿扁桃体炎,医生开了十针青霉素,一天两针。头两天时妻子带她去打针,女儿哭,妻子也垂泪。第三天妻子实在受不了,死活不去了,把担子卸给了鲍勃。鲍勃把药和注射单揣进了兜里,对坐在床上翻图画书的女儿说:“乖,咱们去打针。”女儿可怜巴巴地望着鲍勃,沙哑地说:“爸,打针很疼。”鲍勃坐下来
28、说:“疼也得打呀,要不你的病好不了,上不了幼儿园,爸爸妈妈也上不成班,得在家看着你。不上班就没有钱,怎么给你买玩具和好吃的?”“那我以后不要玩具和好吃的还不行吗?” 鲍勃停下来,给她时间思考。鲍勃想小孩也有足够的做出正确分析判断的能力,只要把道理讲清楚。女儿想了片刻,终于无可奈何地张开双臂叫鲍勃抱,说道:“爸爸,咱们去吧。”打针时她又哭了,不过不厉害,针没拔出来已哭完了。下午又去打针时,鲍勃抱着她慢慢往医院走,鲍勃对她说:“乖,不是爸爸不疼你,可人活着就有诸多事,诸多痛苦,只能自己去承受,谁也替不了你。”女儿似乎懂了,因为鲍勃感到她的小脸仿佛刚毅起来。这一针,她没哭,嘴唇哆嗦着,却一滴眼泪也没掉。第四天上午八点,鲍勃刚要开口,女儿拿着注射单和药站在鲍勃面前,说:“爸爸,咱们去打针!”鲍勃抱起她,紧紧地搂在怀里。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