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演讲稿有钱就是任性 时事热点:如何看待“有钱就是任性”问题时事评论背景: 最近,“有钱就是任性”火爆全网,伴随着股市潮起潮落,又带出“大妈就是任性”“券商就是任性”等一众说法,一时让人颇有感触。 时事评论观点: 任性的来源,透着任性。据说,江西男子老刘网购保健品,4个月被骗了54万余元。事实上,老刘在被骗7万元时就已发现被骗,但却没有割肉止损,理由是“想看看骗子究竟能骗走多少”。于是,在新闻跟帖中,有网友叹曰:有钱就是任性。 “有钱就是任性”,带点调侃、带点娇嗔、带点自嘲,也多少带点向往。相比那些“拉仇恨”的炫富之举,那些看见有钱人就咬牙切齿的仇富心态,“任性”的说法,基本还是种非暴力无公害的
2、嘲富腔调,这与去年流行的“土豪,我们做朋友吧”,在话语气质上如出一辙。 国人一边开着玩笑,一边暗藏机锋,表达着他们对财富及其品质的看法。有的人还在畅想将来有钱了的任性,就是“买两碗豆浆,喝一碗倒一碗”,金融界的点金圣手们,正让一只只股票上演“过山车”行情。“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任性”的背后,哈哈一乐的余味中,飘来了一种时代的阵痛与纠结。在“高富帅”构筑的天际线,与“矮穷矬”蜗居的地下室之间,固然有着无穷想象空间,但那些看似轻盈的飞翔,其实都在努力扇动沉重的翅膀。“花了18年时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不仅仅是个励志故事。 跳出钱眼,“任性”其实有更多的可能性。记得当年读世说新语的“
3、任诞篇”,里面讲王子猷某日突然想念戴安道,便冒雪连夜乘船前往访戴。天亮到了戴家门前,却连门都没敲,转身就走。仆人问这是闹哪样,王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今天的人们,不可能像王子猷那样,刚刚在公司门前打了卡,然后就可以兴尽而返、打道回府,从管理体系到薪酬体系都不会允许如此“魏晋风度”重演。但“雪夜访戴”依然让人心动。因为它展现了一种心灵的自由,不拘于物,不拘于俗,甚至也不拘于那些无感的心念。 我们需要的不是任性,而是叩问内心、不忘初心,守望那一方宁静而广阔的心灵世界。想一想,人生在世,无奈也好,难免也罢,吃了多少不想去吃的饭,见了多少不想见的人,做了多少不情愿的事,说了多少其实违心
4、的话,又屈从于多少据说大家都这么干的所谓潜规则。“最重要的是,勇敢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信仰,不正是心底最深沉的力量么。 当然,也有一种任性,谁也玩不起,也根本玩不得。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以致身死国灭;唐明皇宠爱杨贵妃,荒怠朝政、宠信奸臣,以致“渔阳鼙鼓动地来”;明朝万历皇帝干脆数十年不上朝,纵情于声色犬马,积弊日深、国事日坏,以致史家感慨“明之亡,不亡于崇祯,而亡于万历”。 说起兴衰治乱,一句“有权就是任性”显得单薄了,但“权力的任性”确乎是难以破解的课题。在现代政治语境中,腐败,就是最典型的权力任性。前不久,关于周永康严重违纪案的审查结果公布。从滥权到受贿,从泄密到通
5、奸,所作所为何其疯狂,个中教训又何其深刻。正是覆辙累累、殷鉴不远,才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的反腐谋划,才有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治理方略。使权力不能任性,让其在法定的框架内规范运行。如此,权利才能起舞,七七八八的“任性”才能展现我们社会的活力与希望。 多些理性少些任性(思想纵横)彭国华 网络语言有时真是让人琢磨不透。曾几何时,“任性”还主要是一个贬义词,近来却颇有“咸鱼翻身”之势:“有钱,就是这么任性”,这句话虽然带着几分调侃,却已经透露出替为富者的豪气甚至霸气唱赞歌的味道;而一段时间以来网络上盛行的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曲解原意、挑起对立甚至人身攻击、“人肉搜索”的举动,则显然是把任性当作一种
6、权利和荣耀了。这种现象很值得反思。 按照约定俗成的理解和用法,任性主要指人不服管理和教育,对自己的需要、欲望、行为等不加克制,放纵而不检点;或者表面上服从管理和教育,但内心不服不满,阳奉阴违,一意孤行。一般来说,任性是人的思想和言行不够成熟、不够理性的表现,因而多被用来描述未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说法:“这孩子真任性,该好好管管了。”这样来看,任性除了个人秉性方面的原因,也与监护人的娇纵和放任有很大关系。使一个任性的孩子改掉这种不良习气、逐步成熟和理性起来,需要监护人与教育者营造和维护一个讲规矩、讲秩序的环境。 同现实生活一样,网络中形形色色的任性言行也是当事人心智不够成
7、熟、不够理性的表现。所不同的是,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匿名性,其中的某些任性言行比现实生活中的表现更加肆无忌惮。一旦这种现象蔓延开来,网络就会成为一个充满戾气和话语暴力的无序空间。相应地,现实社会的正常秩序也将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引发社会矛盾冲突。因此,在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着力营造与维护理性的环境十分必要和紧迫。 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的交流交往中需要倡导的理性,本质上是一种“协商理性”。这种理性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平等交流交往:双方当事人彼此尊重对方的话语权、行事权,不一味以自我为中心,搞“我说你听”“我令你行”,而是能够换位思考,做到“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是以达成共识为目标和
8、基本价值取向: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交流交往的一个基本目的是在认识和行动上达成共识、形成默契,而不是“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即使存在分歧,也可以在“存异”基础上进一步“求同”,不应通过极端方式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与举动。三是坚持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不捕风捉影、道听途说,不说无事实依据的话、不做不负责任的事;用真理的力量说服人,而不用居高临下的气势压服人,更不搞辱骂和恐吓。80多年前,鲁迅先生写过一篇题为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的名文,其中写道:“战斗的作者应该注重于论争;倘在诗人,则因为情不可遏而愤怒,而笑骂,自然也无不可。但必须止于嘲笑,止于热骂,而且要喜笑怒骂,皆成文章,使敌人因此受伤
9、或致死,而自己并无卑劣的行为,观者也不以为污秽,这才是战斗的作者的本领。”这段话中体现的“以理服人”“以礼待人”的思想,即使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也具有很强的警示意义。 网络和现实社会中的任性言行,是当事人缺乏自重自制的表现和结果,也与监管者工作不力甚至放任自流不无关系。因此,多些理性、少些任性,一方面需要当事者增强规则意识和理性精神,做到自觉自律;另一方面需要监管者依法管理,使那些违法的任性言行受到应有惩处。这样,才能还网络空间一片清朗,让现实社会多几分和谐。 青年人应该怎样任性 “有钱就是任性”火得一塌糊涂,口头调侃、朋友圈互动、新闻事件品评等,它都成了高频词,于是衍生出了“长得帅就是任性”“
10、成绩好就是任性”“年轻就是任性”“有订单就是任性”等一系列“任性体”。铁打的“任性”流水的“主语”,遍观之,在这样的传播话语中,只要有优势,便可称“任性”。 “任性”本意指率性而为、恣意放纵,有贬之意。在网络世界里,叙述完一件不经意的事件后,把它置于句末,就有了搞笑讽刺之的效果。它短小、上口、好玩、减压,因此以极快的速度流行开来。它流行的背后,有着鲜明的青春印记:在自嘲或炫耀的背后,可能更是一种创造,而这种创造需要加点进取的砝码。 没忘niko事件吧,一个“不可欺”的少年团队用追气球的方式拍摄地球,这不是有钱的任性,而是兴趣创造的任性。对“开宝马运泔水”还有印象吧,富家子弟放着好好的自家公司不
11、做,反而选择脏累苦的工作,这也不是有钱的任性,而是自我历练的任性。 “任性”与财富多寡无关、与权势大小无关、与名声荣誉无关,甚至很多自嘲“任性”的人都属“寡小弱”的群体,这并不妨碍他们追求有意义的“任性”。 社会进步是需要些任性的,青年们更要有点任性的劲头。有人说,青春是个任性被允许的时期。但在这样的人生阶段,任性被两面化了:一个取向是,以年轻输得起为资本而妄加挥霍,任性成了肆无忌惮地“闹”,青春年华终蹉跎;另一个呢,有限的青春存在无限的可能,因为任性所以尝试、因为尝试所以把可能变成现实,任性成了揭开青春谜团的助力,青春一展芳华。 再看看当下,青年人似乎少了些任性的尝试、任性的探索、任性的挑战
12、,多的往往是任性的抱怨、任性的谩骂、任性的批评。有人会义愤填膺地说,每当想任性的时候,发现没有钱作保障;每当想任性的时候,又发现没有任何关系人脉作支撑;每当再想任性的时候,又发现什么都没有了于是,“不骂不痛快”“不抱怨还能干什么”“如果我也是二代”“如果你也如此这般就不会站着说话不腰疼”之类的话随处可见。反思之,假如这些条件都具备了,你还会想着以挑战、创新、尝试的名义“任性”一把吗。纠结于“没有什么”终会陷入现实的困局。而当你重新思量自己,发现还有实现想法的冲动、有坚韧的干劲、有不折不扣的行动能力时,何不用任性来打破这困局。真正因“任性”而给青春添彩的人靠的往往不是腰包和门路,而是一股子进取的精神。纵使“官二代”“富二代”,如果把任性当成了肆意之举、猖狂之态,终免不了被唾弃、被鄙视;如果“任性”志在进取,那么更需认真,并非所有言行都要抱着“认真你就输了”的揶揄姿态。不认真、无底线,任性不就真成了放纵、真成了“折腾”。“任性体”可能会像其他网络热词一样昙花一现,但在青春世界里,它确实是一个坚强且有生命力的存在。不要把任性当成标新立异,它无非给了你进取向上的可能,关键是能否给这任性再加点有分量的东西,让每一次尝试都能稳步抵岸。第7页 共7页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